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學徒制模式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1、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模式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旨在培養實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強化實踐能力的訓練。培養職業道德、素養,是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旨在培養熟知國際貿易發展現狀、規則慣例、政策法規,具有外貿工作崗位相適應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可從事磋商、制單、匯兌、通關等外貿相關業務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適應新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存在課程理論化、實操簡單化等現狀。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的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工學結合為形式,以學校、企業、政府的深度參與和教師、師傅的深入指導為支撐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此背景下,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實踐與研究,通過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招生、育人、管理模式改革,進一步解決學校招生難,學生學習難,畢業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等高職院校、學生、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
2、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基于現代學徒制研究內容
針對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現代學徒制研究實踐現狀,以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為研究對象,在招工招生、教育教學、過程管理、質量評價等方面全程開展有效性實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現代學徒制實施途徑和管理辦法。具體內容如下:
2.1探索現代學徒制下校企利益共同體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驅動力是獲取利益,為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分析、探索企業、學校利益均衡點,力求校企合作實現雙贏,調動企業參與合作積極性。
2.2探討現代學徒制下合作育人共同體
探討現代學徒制下校企共同育人途徑,即行業通用型交互培養方式、互滲交互培養方式和在崗交互培養方式等由淺入深的合作育人模式,實現招生與招工一體化。
2.3研究現代學徒制下實踐育人共同體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職業標準構建專業課程標準,按照工作過程開發教學內容,按照行動導向設計教學過程,實現上課與上崗的有效對接。
2.4構建現代學徒制下管理育人共同體
完善“基礎素能+核心素能+拓展素能”的素質培養體系、“過程考核+德育學分+職業認證”的人才評價體系,共建學徒安全、法律意識,保證學徒基本權益,形成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
3、國際貿易實務專業基于現代學徒制實踐
3.1行業通用型交互培養方式
黑龍江商業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全球購業務部開展現代學徒制下校企合作。學校采用自主招生的方式從高考畢業生中招收學徒,達到錄取條件的學生,通過學生、企業、學校簽訂三方協議,實現學徒雙重身份。依據行業標準、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企業的具體需求,學校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全球購業務部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并共同培養學徒。通過此次現代學徒制合作,筆者體會到現代學徒制行業通用型交互培養方式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學生以學徒而非員工方式參與實踐,畢業后與企業雙向選擇,可以自主選擇在企業的去留,屬于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松散形式,但也能充分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的育人作用,在解決自身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問題的同時,對行業集團內沒有培訓經驗和能力的中小企業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2互滲交互培養方式
牡丹江大學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連續三年與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企業簽訂了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育人協議,通過全國普通高考統一招生方式,學生入學后,學生、企業、學校三方簽訂三方協議,校企共同實施現代學徒制合作培養平臺急需的跨境電商操作人員。校企雙方按照行業崗位用人的通行標準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采用交互培養的方式,共同實施在崗培養。學校教師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系統理論知識,基本的崗位技能;企業從第一至第四學期定期委派師傅到校承擔企業文化教育和崗位能力解讀等教學任務。第五、六學期學生與企業簽訂頂崗實習協議書,享受企業正式員工的一切待遇。企業委派崗位骨干作為師傅,依據企業崗位核心技術的要求和個人的實際情況制訂個性化的人才培養計劃,用一對一師帶徒的方式實施培養。公司根據人才培養計劃和實施效果,對師傅人才培養效果與學徒學習成效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進行考核。學院派出專任教師隨同學生上崗工作,針對企業崗位核心技術所需的知識和原理,利用晚上和周末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和技術研討。同時,按照企業的管理制度實施管理,按照企業崗位考核的標準和方式對學生的學業進行考核,學校認可企業的考核結果,學生畢業后留在企業工作。
3.3在崗交互培養方式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與大連錦程國際物流公司以在崗交互培養方式開展現代學徒制。該專業招生與企業招工相結合,通過自主招生的方式,從合作企業大連錦程員工中招收學徒。校企雙方根據企業崗位標準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職業標準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按照崗位任務、工作內容開發教學內容;共同委派教師采用交互訓教的方式授課,實施以崗位能力培養為根本的師帶徒方式教學,學徒在不脫離工作崗位的情況下,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完成學業;把企業崗位考核標準與方式和學校考核辦法相結合評價學徒的學業,融合企業和學校管理標準和管理方式。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校企雙主體育人的合作辦法和管理機制。緊貼職業崗位需要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養,調整課程結構,開發課程內容,深化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強化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積極探索校企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和評價體系,形成長效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使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體系與工作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職業資格對接、實踐教學與自主創業對接、職業教育與自身持續發展對接,全面提升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產業的能力。
參考文獻[1]張啟富.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困境與實踐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5(2).[2]徐國慶.智能化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轉型[J].教育研究,2016(3).作者簡介:王洪海,黑龍江商業職業學院副教授、經濟師、國際商務師、報關員,研究方向:國貿、報關、跨境電商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