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專業建設謅議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專業建設謅議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專業建設謅議

加速生物產業發展,搶占生物經濟時代制高點,保障國家生物安全,已經成為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大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重點[1]。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2006-2020年)》中也明確生物產業為我國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隨著生物產品產業迅速崛起,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帶來了行業崗位的需求變化。有分析報告指出,在未來5-10年市場急需的人才中,生物產品中下游技術人才的需求將位列前10名,這也為高職層面發展生物產品技術專業營造了需求環境。生物產品行業需要具有現代生物工程的生物產品生產技術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專業建設就顯得非常的急需和迫切。

1、明確專業定義及內涵,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生物產業包括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生物制造和生物質能五大方向(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生物產品主要包括生物醫藥中的藥品、生物食品、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生物獸藥、獸用生物制品和疫苗、生物天然氣、生物質液體燃料等等。其中與我校“依托海洋并服務海洋”的主體專業結構發展方向最為密切的是生物及生物食品相關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尤其是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及其生物制品,以及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和控制。隨著生物技術的逐漸成熟和走向產業化,目前企業急需一批掌握生物產品檢驗檢疫技術基本理論、熟練實踐操作技能、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適應職業變化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這正好符合我們高職人才培養的定位。因此我們在已有的“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建設的各項基礎上,進一步依托海洋、立足福建、面向全國、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區域,為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和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創新創業能力強、高技能、高職業素養的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專業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

2、以就業為導向,課程體系與崗位職責深度對接

生物與新醫藥產業是海西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也是廈門市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廈門生物醫藥園產業園,是海西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和對臺交流最活躍的生物制品產業基地。目前園區擁有100多家生物制品企業,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保健食品及化妝品、醫療器械及診斷試劑、化學藥品、生物藥品四個鏈群為主的生物制品產業體系。同時,廈門港全年吞吐量1038萬標箱,居世界第14位,保障廈門口岸陸港安全的需要也急需大量生物產品以及檢驗檢疫技術技能型人才。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專業設立初就明確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宗旨,與廈門及海西地區生物醫藥產業、食品產業和環保產業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接,拓寬學生的專業口徑和就業面。因此,依據國家對生物產業的規劃和實際的專業調研,根據專業服務的產業領域特點和要求,圍繞生物產品檢驗檢疫核心構建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構建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訓合一、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合一、與崗位職責進行深度對接,同時兼顧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專業集多學科知識為一體,既包括生物產品生產技術,還包括生物產品的檢驗等多方面的系統研究。進一步以專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加強課程體系、培養模式的實踐,除了生物產品相關知識體系外,更要全面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拓展能力。在課程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根據崗位職責的實際需求,設置生物產品的生產和質量控制、生物產品檢驗檢疫、職業素質與崗位綜合能力培養三個平臺,并合理安排相應課程,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和“加強基礎訓練,注重能力培養,強調素質提高,突出創新意識”的實踐教學原則,合理構筑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結構體系,培養學生具備行業或企業崗位所要求的職業崗位技能和職業素質,能夠滿足生物產品生產及質量控制、研究開發、方法創新、樣品處理、分析測試、數據處理、動植物檢疫、產品營銷等崗位的工作要求,全面提高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專業學生的質量以及對市場的適應能力。

3、結合地方經濟和行業需求,設置并整合生物產業

對應課程群高職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和行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豐富專業的服務面向,貼近產業發展需求,積極推動校企深度融合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開展,與已合作的廈門海關技術中心、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廈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匯盛有限公司、金日制藥有限公司、國家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單位探索開展靈活、多樣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學生、企業單位、學校共贏。因此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設置過程中,聘請以上各單位的專家和高級工程師們進行充分的調研、探討和論證。確定市場對本專業人才的層次要求與職業能力標準,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為前提,本著“適度夠用”原則,依據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專業的發展方向設置并整合生物產業對應課程群。院校根據自身優勢結合海西生物產品產業發展的需求,根據論證建議開設“生物制品生產技術”、“功能性食品及開發”、“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生物樣品制備技術”、“基因檢測技術”、“微生物檢測技術”、“生物產品檢驗檢疫技術”、“細胞檢測技術”等。在“食品理化檢測技術”的基礎上,增加開設“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及應用”課程以及相應的綜合實訓環節。此外,根據工作崗位對生物產品檢驗檢疫人才的符合性和創新型要求,設置專業拓展課程。如,生物分離純化技術、生物產品法規與標準等。課程群的建設和整合十分必要。課程群的改革和探索是十分必要的[3]。生物產業對應課程群的設立,可以更好地服務生物醫藥產業園以及生物制品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實踐是工程專業的根本”[4],也是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的根本。除實訓課程外,根據實際崗位技能需要,開設“職業素質與崗位綜合能力培養”課程,提高學生職業素質與素養以及職業崗位的綜合能力水平。

4、創建有特色的校內外實訓條件

通過與生物產品相關企業的密切交流,企業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課程設置、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見,希望我們加強對專業實踐的訓練,更好實現學校培養模式與企業工作環境的對接。在現有的校內外等實訓基地的基礎上,規劃到2020年建設新增校內外“基因檢測實訓室”、“活性物質分離純化實訓室”、“微生物檢測實訓室”、“發酵實訓室”4個實習實訓室。校企共建4-6個深度融合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例如廈門藍灣科技有限公司、廈門海關、廈門生物醫藥港、SGS、福建匯盛生物有限公司等,每年可承載近300人的實習實訓任務。與企業共同創建產學融合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如,我系與國家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深度合作,共同成立福建省海洋生物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引入廈門地區知名生物企業(廈門東和生物有限公司、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高校以及研究所(南方海洋中心、福建省水產研究院、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共同合作,真正實現產學研一條龍。

5、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

在專業師資隊伍方面,積極加強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專業團隊建設。目前該專業團隊有博士3名,副教授7名,同時選派相關教師到海內外交流學習。教師在教學改革以及教學水平提高的同時還積極參與科研。為增加“雙師素質”教師比重,加強教師與行業的聯系,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政策,一方面讓教師到企業觀摩學習,并鼓勵教師深入合作單位掛職鍛煉并參與合作單位的技術改革,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另一方面聘請企業技術人員或創業人員走進課堂。采取“內外雙攻”的方式,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建成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組成教學聯合體“1+1模式”,共同完成專業教學任務。如,聘請國家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講授《生物分離工程》課程,請廈門海關技術中心主任講授質量管理體系相關課程,均收到學生一致好評。通過引進、培訓、聘請等途徑,到2020年建成一支思想好、業務能力強、結構合理、學科配套、數量足夠、充滿活力的適應高職教育要求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6、結語

在對生物產品檢驗檢疫專業的專業建設和專業調研過程中,還發現生物制品產業向產業鏈中高端轉型升級,產品質量保證體系要求不斷的提升。立足基因和細胞工程技術的一些新型制造技術和檢測技術正快速從實驗室研究走向市場應用,檢測方法和技術要求與傳統檢驗有著較大的不同。生物服務新業態發展快速,檢測和診斷新興技術及第三方機構成長快速,研發外包與服務產業鏈逐步健全并社會化。這些發展趨勢都對我們的專業建設目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緊跟行業發展步伐,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精心設置專業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才能培養出市場真正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1]王昌林.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J].高科技與產業化,2005(5):4-6.[2]蔣海洋.加快推進廈門市生物與新醫藥產業發展的對策分析[J].廈門科技,2015(3):12-17.[3]崔志芳,李慧娟,呂英海.生物工程專業課程群的改革探索[J].生物技術世界,2014(4):132-133.[4]楊華,賈士儒.加強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10(4):59-62.

作者:閻光宇 余蕾;作者單位: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