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長沙市第六中學硬筆書法競賽革新探索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研究背景
書法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因此,長沙市第六中學語文教研組的這個選題具有必要性和時代性。
二、創新內容
普通的流于形式的硬筆書法競賽,并不能夠真正調動起學生對書法、對漢字的重視,要在比賽過程中進行創新,才能夠實現比賽的重要意義。湖南省長沙市第六中學語文教研組組織的硬筆書法競賽,有以下幾個創新點:一是內容的創新,結合湖湘文化,比如瀟湘八景的文字描述、湖湘詩詞大集合、湖湘名人名言,在比賽過程中做到潤物無聲,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本土文化的自信;二是形式的創新,比賽過程中,采用圖文結合,集合成冊的方式,增加校園展示臺,使比賽擺脫以往單調的形式,更豐富多樣;三是獎勵的創新,開發相關文創產品,將獲獎者優秀的書法作品制作成特色掛歷、臺歷、扇子、書簽等系列產品,以資鼓勵。
(1)內容的創新:結合湖湘文化,提升本土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相對中原而言,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的精神,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兒女堅忍不拔而又充滿生氣活力的強蠻血性。教師等德育工作者需要去深入領會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并充分利用它,有針對性地對中學生進行精神品質教育。在比賽內容上我們選取了馬致遠筆下描寫的瀟湘八景作為比賽時的主要書寫材料。所謂瀟湘八景是指從湖南洞庭湖一帶不同角度的旖旎風光進行的生動描寫。據宋沈括《夢溪筆談》記載,“瀟湘八景”原是宋代宋迪創作的八幅山水畫題目,馬致遠所描寫八景的名稱與之完全相同,而且描寫的也是瀟湘八景。另外,除了瀟湘八景,我們還選取了一部分著名的湖湘詩詞和湖湘名人名言,如屈原、賈誼、杜甫、魏源、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等人的作品。這些優秀文學作品都能夠使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體悟到湖湘文化之美。
(2)形式的創新:比賽過程中,采用圖文結合、集合成冊的方式,增加校園展示臺,使比賽擺脫以往單調的形式。例如,給學生比賽用的書寫用紙,上面除了有必需的專用書法比賽寫字格,還配有各式各樣的湖湘文化圖文介紹(如瀟湘八景等),每一張寫字的比賽用紙,都是一幅精美的湖湘文化宣傳畫。比賽期間,在學校的宣傳欄中張貼一部分優秀學生的比賽作品,采取大眾投票的方式,選出同學們心中最好的作品,增加全校師生的參與度,擴大比賽的影響。
(3)獎勵的創新:開發相關文創產品,將獲獎者優秀的書法作品制作成特色掛歷、臺歷、扇子、書簽等系列產品,以資鼓勵。這些獎品不僅有了價值,更加具有靈魂,具有很多附加值,這些都是其他獎品不可取代的。這樣的獎品可以使拿到獎品的獲獎者在比賽中更有榮耀感,也能夠讓其他同學作為學習的榜樣。同時,學生在擁有和使用這些特色掛歷、臺歷、扇子、書簽等文創產品時,還能夠增強他們對學校,對湖湘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即使比賽結束后,這些文創產品也能在日常生活里繼續延續本次比賽的美育作用,使學生受到春風細雨般的文化熏陶。硬筆書法競賽,能夠促進學生漢字書寫規范,提升學生書法水平和鑒賞能力,也能夠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打造書香校園,更能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繼承民族優良傳統。為了更好地發揮出其獨特作用,必須要不斷探究、不斷創新,才能使學生在加強對漢字對書法重要認識的同時,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成為一個既能展示自我又能熏陶教育的優秀平臺。
參考文獻:[1]劉應君.湖湘文化創新的價值原則與路徑選擇[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5):124-130.[2]林鳳華.鄉土情懷嚴重缺失語文教育任重道遠——本土傳統文化調查分析報告(以湖南新寧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1):16-18.作者簡介:周迎(1993—),女,湖南汨羅人,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對外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