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中職學?!皢栴}學生”教育建議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作為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接洽點,中職生的生源量和學生素質發生了改變。一些學生因為沒能進入理想的高中,自暴自棄,加入“中職教育”后,變成“問題學生”。這些學生大多在15歲—20歲之間,處于心理和生理成長的重要階段。在此背景下的“中職生”缺乏正確的教學指導和管理,因此教學質量不高。
1.現階段,“問題”中職學生教育管理存在問題
1.1中職問題學生的形成。
以往的中國教師和家長的關注點在于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身體健康,忽略對其心理的引導。過大的教學壓力,讓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產生逆反心理,造成教育管理缺失。分析中職生,大多處于青春期階級,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存在明顯的變化特征,此階段是學生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學生的心思敏感,對社會生活存在偏見。對比一般的高中生,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較大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升學不利。一些中職生是因為中考失敗,初中基礎學科學習不扎實,或是對教師存在偏見,最終導致學業失敗,選擇中職。其次,一些中職生的家庭經濟收入一般,不能為其繳納高額的“建校費”,最終選擇中職學校。這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打擊,因此中職生缺乏自信,自卑,敏感。此外,一些中職生家庭氛圍不好,生活懶散。最后,中職生本身就是“職業化”學生,過早地接觸社會,面對社會、職業內的一些不良作息和風氣,部分學生產生反感而拒絕學習。部分學生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最終沾染惡習,成為“問題學生”。
1.2中職教學的錯誤教學管理。中職生大多數遠離家庭,住在學校,要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且在計劃生育政策下,大多是獨生子女,一些以自我為中心,在復雜的集體生活中生活,不免產生摩擦。學生處理事件的能力不成熟,最終引發心理障礙問題。如矛盾積累得不到解決,形成交流障礙等人際問題。一些學生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且缺乏校園和家庭的監督和管治,在社會不良惡習影響下,誤入歧途。此外,一些教師的管理方式存在問題。對于一些自律性差、自我反思意識差的學生,部分教師的管理教育方式過于軍事化和自我化,采取體罰或者其他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做法。中職生敏感,遇到事情沖動,容易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索性破罐子破摔,造成難以預料的后果。伴隨著性成熟的發展,學生處理兩性關系存在一些問題,存在早戀現象,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業都會造成影響。
2.健全中職“問題學生”教育管理的措施和建議
2.1發揮校園教學管理,營造積極的教學環境。
雖然中職教學的特點是“職業化”“技能化”,但是這不是教師忽視學生心理成長的借口。為學生提供健康的學習環境,引導每一個中職生身心健全地發展,是中職教學的核心目標。要完成心理健康教學任務,中職院校要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融入學校各項工作中,以此多元化、多渠道地實現“問題學生”的教學引導。首先,建議學校為中職生設立專門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機構,并設置心理健康的專項經費,定期讓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為學生開設專題演講課程,為其排憂解難。其次,建議院校將“心理健康”課程派遣到學生的專業課程中。借助教師、家長、學生的合作,實現“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意義。再次,將“問題學生”教學管理落到實處。避免單純的“說教式”“灌輸式”教學,避免教學流于形式,對學生教學改革缺乏實質性引導,以此幫助學生明白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的意義,在教師的引導和梳理下,懂得如何控制情緒,并克服自卑,建立自信等。針對一個班級,管理人員應當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尤其是班主任應當對學生的學生性格、家庭環境等有所了解。在發生矛盾時,及時出面解決,采用有效的手段化解矛盾。最后,教師應主動和“問題學生”交流溝通。在一些學生看來,“被關心”“說出自己的問題”是一種示弱的行為,這種強硬的性格態度不適合進行情感梳理。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指導手段和正確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歸宿感,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身心成長。
2.2重視學生的家庭,營造關愛環境。
中職生的教學管理任務不能總落在教師和學校的肩上。為孩子營造好的環境,家庭和學校引導都十分重要。家長要為學生營造關愛、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為子女做好學習榜樣,幫助其不斷提高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質。建議家長采取積極、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才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感和歸屬感。此外,家長要多與子女交流和溝通,若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則以身作則,積極對其引導和教學。對存在社交恐懼的孩子,家長則鼓勵其和同齡人接觸,戰勝恐懼,和更多人友好相處。在知識教學方面,由于中職生的學情特殊,家長要幫助其學習,不能打擊其學習主動性,并有意識地幫助克服學習困難,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的精神和品質。2.3化解偏執為獨立,引導學生自主性教學。一般性格偏執的學生多帶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為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是非觀,要做好教育管理。需要學校和教師改善以往的教學方式,避免采取壓制、過度縱容的方式和態度,效果不佳。針對此現象,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化“偏執”為“獨立”。在堅守自我態度的時候不應當詆毀他人。教師作為教育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應當尊重學生的選擇,在其面對壓力和挫折時,多給予幫助引導,愿意和父母說心里話,和同學和教師分享內心的真實想法,以此更好地化解生活中的矛盾。針對中職生學習方面的困難,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生理問題和智力缺陷。建議教師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不能將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要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挖掘潛能,細心挖掘自己性格和能力的“閃光點”,最終創造好的機會讓學生展示才能,增強自信心,最終獲得引人矚目的成績和未來。
3.結語
在我國中職教育改革中,“問題學生”的教育管理問題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分析當代我國教學要求和目標,優化中職學生思想、行為教育刻不容緩,分析教學改革難度,加強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重要又緊迫的任務,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學校、家庭、社會要互相配合,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根據中職學生青春期特征和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特點,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勇敢面對現實,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和造就二十一世紀人格健全的人才,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1]李飛.中職學校“問題學生”的研究與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171-172.[2]謝洪.中職學校“有效教學”理念下的教學策略———以《建筑構造》教學為例[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02):61-64.[3]伏征.關于農村職業學校問題學生教育的思考[J].現代農業,2013(01):104.[4]譚雪燕.中職學?!皢栴}學生”的個案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9):31-32.[5]李紅斌.中職學?!皢栴}”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育策略[J].機械職業教育,2013(06):49-50.[6]張雪瑩.中職學校問題學生的心理分析及引導策略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14,27(11):80-83.[7]黎曉.對中職學校班主任轉化“問題學生”工作的思考[J].文史博覽(理論),2015(04):64-67.
作者:陳世鵬;作者單位:甘肅省高臺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