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熱帶醫學中第二課教學改革研究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熱帶醫學中第二課教學改革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熱帶醫學中第二課教學改革研究

第一課堂是指學校規定的教學時間內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第二課堂是在第一課堂外的時間進行,且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是學生自主、自愿參加的活動[1]。學生參加有組織的第二課堂活動,可以達到陶冶情操、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2]。隨著軍校教學改革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第二課堂對人才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第二課堂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熱帶醫學是研究發生于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以及如何控制和消滅這些疾病的學科[4]。根據新形勢下的軍校教育改革要求,緊貼部隊人才需求,熱帶醫學旨在為部隊培養和輸送具有一定疾病預防和救治能力的軍事人才。軍校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外,還需要結合部隊作戰實際,將理論知識有效應用到實踐中,而第二課堂正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實踐和預演的平臺。媒介控制是疾病預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掌握媒介昆蟲的防治策略、技術及方法對預防蟲媒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義,是預防醫學人才應具備的重要知識和技能。本次第二課堂活動主要通過對校區蚊媒組成的調查、防治方案的探討及實踐等措施,旨在培養學生蚊蟲防治技能和實踐能力,拓寬學員學術視野,優化學員知識結構,同時為廣大師生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陸軍軍醫大學預防醫學等相關專業本科生,以自愿報名的形式參加。

1.2第二課堂的實施過程

以培養學生蚊蟲防治技能和實踐能力為出發點,采取從理論到實際的思路,分為教師講授及專題講座、實踐方案討論和活動實施 3個階段。

1.2.1教師專題講座

授課教師圍繞蚊媒防治的策略和進展進行講授。在講授過程中,結合部隊實際和自身實踐經驗進行授課,讓學生體會到媒介防治對于公共衛生和軍隊衛勤保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比如主講教授結合自己參加援非抗擊埃博拉等數次軍事衛勤保障行動中的親身體驗和執行任務情況,將蚊媒防治中的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和法規防治等策略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傳授。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對此知識點的印象深刻。 

1.2.2實踐方案討論

學生自愿組隊,4-5個人一組,進行蚊媒防治實踐方案的研討。一方面,通過教師專題講座的學習,學生對蚊媒防治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查詢資料、閱讀文獻和小組討論,進行蚊媒防治方案的匯報和答辯。這個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組織活動、表述及回答問題的能力,也激發了學生對蚊媒防治的學習興趣及熱情。與此同時,在學生活動方案討論匯報時,邀請專家進行指導,對實踐方案的可行性進行把關,為下一步的實施做好充分準備。 

1.2.3.活動方案實施

本次第二課堂共分為 4組,按照前述討論后的實踐方案,四組學生分別開展指定區域的蚊媒監測、蚊媒防治知識競賽、驅蚊手環的研制和問卷調查等四個實踐活動。校區蚊媒監測:通過對校區蚊媒組成的調查,掌握營區蚊蟲的種群組成和季節動態,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針對性的綜合防治措施,降低蚊蟲密度,防控蚊傳疾病的發生,同時也為廣大師生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通過此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蚊蟲防治技能和實踐能力,為今后部隊中的疾病預防和控制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本次蚊蟲密度和種群監測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到蚊蟲監測的重要性,加深了學生對理論聯系實際和理論指導實際的理解,并培養了學生相關知識技能,如蚊蟲監測中調查點的選擇原則、誘蚊燈的使用方法和蚊蟲形態學分類鑒定技術等。本次實踐活動中,同學們分工明確,形成了互幫互學的態勢,也將為日后的防蚊工作提供寶貴的實踐經驗。蚊媒防治知識競賽:為了加強對蚊蟲防治相關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同學們的思辨能力,在指導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以學生為主導的蚊蟲防治知識競賽活動。這也是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的一種體現。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學生首先制定活動方案和比賽規則,然后通過網絡資源、文獻閱讀等途徑確定知識競賽的題目、類型、分值等,最后進行知識競賽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這個過程中,學生參與度非常高,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獲取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等。蚊媒防治知識競賽由 4名同學參與策劃組織和準備,其中 2位同學負責出題,1位同學負責區分題目難度,1位同學制定比賽規則并擔任主持人。在比賽過程中,同學們充分發揮了團隊協作能力,也表現出極高的課堂積極性和參與感,課堂氛圍熱烈。總的來說,本次知識競賽題目內容豐富,涵蓋了生活、百科、文學等諸多領域,不僅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鞏固了知識,而且鍛煉了同學們實踐活動的組織能力,是一次成功的知識競賽實踐活動。驅蚊手環的研制:驅蚊手環研制方案的實施主要包括以下三步:第一,資料收集和方案設計階段。在老師指導下,學生通過查閱文獻進行驅蚊植物的選擇;第二,利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植物有效成分或購買成品精油,并對植物精油進行驅蚊效果檢測;第三,制備驅蚊手環并監測其防蚊效果。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及對植物精油提取方法的學習,以纖維手環作為載體制作驅蚊手環。主要通過植物精油氣味達到驅蚊效果,是屬于物理驅蚊方法的一種。本次試驗選用艾草精油作為趨避劑進行驅蚊手環的制作。在對艾草精油的驅蚊效果檢測中發現其有效驅蚊時間可長達 3-4h。本方法提供了一種新型有效、簡易、簡便、低成本并且美觀實用的防蚊用品。通過本組實踐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更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問卷調查:為了調研軍校大學生對蚊蟲防治的了解程度,參與本次第二課堂的同學們開展了針對蚊蟲防治相關小知識的問卷調查。該方案的實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一是在老師指導下,根據此次調研的目的設置問卷問題,并邀請專家對問卷的合理性進行論證和把關。二是問卷的填寫。隨機選擇各年級的軍校大學生,對問卷進行認真填寫。三是對問卷調研的結果進行統計和分析,并做總結匯報。通過該小組的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人群調查的實施方法,并了解了軍校學生群體對防蚊滅蚊工作的認識程度,為進一步開展人群健康教育活動提供參考。

2.第二課堂的實施體會

2.1注重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

在制定本次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實施內容與方案時,充分圍繞蚊蟲防治這個話題進行開展。首先,通過對蚊蟲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醫學危害等方面讓學生對蚊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引出蚊蟲防治的重要性及意義所在。隨后,通過講授蚊蟲防治措施、技術及最新研究進展等,讓學生對蚊蟲防治相關的宏觀策略及技術方法等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本次第二課堂所涉及的教學內容一部分源自于第一課堂的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讓學生在學到切實有用知識點的同時培養和激發他們對蚊蟲防治的興趣。另外,從教學形式上看,本次第二課堂一方面結合第一課堂的傳統教學模式即理論授課,另一方面,踐行了翻轉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導,開展了植物精油提取、防治方案探討、防蚊知識競賽、驅蚊手環研發及問卷調查等多種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生動活潑。該模式的踐行有助于提高學生組織能力,通過相互合作,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同時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和提高學生智能。

2.2充分以學員為中心,適時調整活動方案

首先,在上課時間的安排上,充分根據所有學員的空閑時間進行設置。由于學員本身的課堂教學學習任務比較重,通常只有晚上和周末抽的出時間,因此,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員只能犧牲休息時間來完成教學任務。其次,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進度上,也隨時根據學員反饋的興趣和信息及時調整。同時,在蚊蟲防治方案的討論及實踐活動中,我們也充分尊重學員的意愿,根據各小組討論及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開展,如:第一小組開展了驅蚊手環的研發,第二和第三小組聯合開展了防蚊知識競賽活動,第四小組開展了防蚊知識問卷大調查。因此,本次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充分體現了以學員為中心的理念。

2.3充分調動學員主觀能動性,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主動報名參與第二課堂的學員大多是對活動本身十分感興趣的同學,因此,對整個第二課堂的活動參與度都較高,并且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組織、實施活動并進行總結。目前高等學校在第一課堂的教學中,主要還是側重于傳統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大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5]。本次蚊蟲防治第二課堂的開展過程中,學生積極查閱資料,文獻檢索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同時,在對蚊蟲防治方案進行總結和 PPT匯報交流時,學生的論證表述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得到鍛煉,總體上提高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需要,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6]。創新能力的培養包括使學生在學校中具備主動學習的精神以及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等,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走出校門后能夠成為主動的、富有創新精神的社會建設者。蚊蟲防治第二課堂活動的實施過程,其實也是學生主動學習和獲取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鍛煉和提高。通過本次第二課堂活動的實施,培養了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組織協調能力,并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理論聯系實踐、理論指導實踐和從實踐中發現科學問題的認識和體會。因此,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也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2.4加強溝通交流,達到教學相長

利用微信、電話等進行互動交流,拉近與學員之間的距離,突破傳統教師站在講臺上的形象,經常走到學生當中去,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興趣,和他們成為亦師亦友的伙伴。同時,鼓勵學員多思考,討論過程中學員提出的一些新穎的想法,也能開闊老師的科研思路和啟發教學模式的探索思路,起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學生通過參與第二課堂活動,能夠更深入地了解教師的科研方向,培養學生對相關領域研究的興趣,對其本科畢業后的考研提供更多參考,這無疑將擴大教師未來研究生招生的生源,從而促進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學科的發展。當前國內一流大學中“重科研、輕教學”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不僅背離了高校的核心價值和初衷,也不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7]。而教學相長的人才培養模式,則可促進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能力的持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科研與教學相互矛盾的問題。

參考文獻:[1]郝明.關于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思考與建議[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6):196-211.[2]安美忱,張衛國.高校第二課堂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6,(5):91-93.[3]羅翔,黃榮富.淺談新形勢下的軍校教育改革[J].現代教育,2014,(9):79.[4]艾國平.熱帶醫學的起源與發展趨勢[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2,34(8):687-690.[5]徐學琳,華平,李偉.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文獻查閱的能力[J].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84,(2):11-12.[6]肖放鳴.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約束因素及國家與社會責任[J].求索,2010,(7):171-172.[7]王英,趙增煒,朱曉博,等.創新型軍事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和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9):828-831作者簡介:劉虎,男,1988-04生,博士,講師,Email:gzsassliuhu@163.com收稿日期:2019-05-06

作者簡介:于莎莎 羅雪 楊學森 趙增煒 王英,作者單位:陸軍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系熱帶醫學教研室;陸軍軍醫大學軍事預防醫學系熱帶醫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