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應用型高校服務地方經濟探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8號)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為響應國家對課程教學教學改革的要求,進一步適應地方市場發展的需要,作為會計類專業核心課程《財務報表分析》,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1.《財務報表分析》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的作用與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是會計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通常開設在第五或第七學期,在掌握了《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金融學》《管理學》等基礎課程的知識之后才能學習,可以說是一門承前啟后,串聯學生所學知識的綜合性課程。學習完《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學生的專業理論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能得到相當大的提升。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支付、云計算等技術在會計行業中的應用,行業將發生深刻的變革,會計核算的職能將逐步弱化,由人工智能取代,服務于企業決策的智能逐漸凸顯。課程體系也將由以價值反映向價值創造轉化。
2.當前財務報表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輕實踐,重理論
財務報表分析是注重培養學生財務分析能力的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應用性、靈活性特征。當前的課程教學基本上以理論教學為主,大量的課堂教學都在講述理論,最多輔以部分案例,帶來的后果便是,一聽就會,一做就蒙,完全體現不出課程的應用性。
2.2多外部,少內部
現在的大多數教材,基本上是從外部視覺來看企業的財務問題的,就是以找出企業的財務問題為主,而較少有解決企業存在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與企業實踐脫節。企業在經營實踐中,因為經營而形成了報表中的問題,需要通過內部的經營分析去解決改善報表問題。實踐中,從企業內部來說,更需要的是內部經營分析。
2.3學為主,習為輔
樂之者不如好之者,目前的課堂教學,基本上還是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也是屢見不鮮,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沒有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難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2.4重結果,輕過程
當前的學校教學效果評價、學生評優、畢業等,重點放在了學生考試結果上,導致學生學習關注點是期末考試的結果,對學習過程重視不夠,不能深刻理解課程學習的目的。
3.服務地方經濟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改革思路
針對上述存在的教學問題,我們需要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改革后的《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當依托工作過程與崗位需要,構建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工學結合”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能夠滿足國家對教學改革與市場的需求。課程改革以下述改革思路為指導:
3.1構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實踐課程體系
課程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實踐至少對半分,實踐教學引入MBA教學的案例討論教學模式,把課堂搬到案例討論教室,實踐教學的成敗在于案例討論問題的提出,這一點需要任課教師設計出能解決案例實際問題,又能引發爭論與討論的議題,充分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比如:報表存貨數據期末期初增加。設計的問題:存貨增加對企業是好事還是壞事?或存貨的增加是企業主動為之還是滯銷?既能引起辯論又能深入分析數據背后的經濟意義,達到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學習。這樣可以形成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變為教練員與輔導員的角色。
3.2建立線上線下結合的課程體系及財務分析研究中心
教學開展過程中,由于各位教師的學歷背景,工作經歷各異,對教學內容理解深度廣度不同,學生不能享受統一標準的教學服務,建立O2O課程體系后,可以解決教學質量差異的問題。網絡化大數據時代,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尤為重要,對于構建一整套對當前財務收據的整理分析理論體系研究迫在眉睫,成立研究中心,并把研究成果轉化為課堂教學,增強學生面對未來的能力,才能打造學生的職業核心競爭力。
3.3改革課程考核模式
將當前注重期末考核的模式變為注重學習課程的考核,將學生平時的實踐學習納入期末考試成績,提高在期末成績中的占比,改善當前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的學習觀念。
3.4增加經營分析的教學內容
當前財務分析的課程基本上是從外部人的視覺來看報表,主要集中在尋找問題方面的分析,而我們的學生將來是面對企業的經營者,更需要注重解決企業經營的問題,這一個教學短板需要在未來的教學中補充完善。
4.結語
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無疑價值創造類的課程,是培養學生面對未來能力不可或缺的課程,當前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路需要做出該表才能適應行業變化的需求。
作者:李加強 云南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