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民辦院校電子商務教學革新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1.背景
據《2017—2018年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統計,在電商企業的營收結構方面,國內、外企業的收入均以電子商務為主。其中,阿里巴巴集團電子商務模塊在企業總收入中的占比:2014年為91%、2015年為91%、2016年為85%;亞馬遜的電子商務業務營收占比:2012年為63%、2013年為66%、2014年為68%、2015年為71%、2016年為84%;2016年京東商城占京東總收入的98%,該集團金融、O2O、保險、技術以及海外業務等收入為45.7億元,僅僅占2%;2016年eBay商城占其總收入的78%。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電子商務已經由最初的萌芽階段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各大企業逐漸重視電商的重要作用。隨著電商重要性的凸顯,電商的崗位需求也在逐漸增大,《2018年招聘市場供需報告》指出,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的崗位需求量占據榜首,2018年1-10月份職位量超過150萬條。通過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和崗位需求,我們可以發現電子商務的政策紅利正在不斷加大,電子商務的發展環境也在不斷改善。但是目前電子商務行業存在一個矛盾點: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而民辦院校在培養復合型電商人才方面存在經驗欠缺的現象。故民辦高校如何更好地開展電子商務課程教學,如何培養社會所需的電商人才成為研究的重點。
2.電子商務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民辦院校學生狀態問題
教育部統計,2018年我國民辦高校747所,比上一年增加5所;招生175.37萬人,比上一年增長0.87%;在校生628.46萬人,比上一年增長1.99%。由此數據可以得知,民辦高等院校是我國高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院校的生源品質程度相對較低,部分學生抱著“拿畢業證”的心態參與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規劃相對混亂甚至空缺。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意志力較差,自律性不足。在上課過程中,經常出現遲到、早退等現象;上課不認真聽講,易產生畏難情緒等狀況。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2.2民辦院校教師經驗欠缺
民辦院校的師資結構較為不合理,大部分專職教師為剛畢業的新聘老師,教學經驗較少,教學方法較單一,對課程的掌握程度較低等問題;民辦院校亦會聘請兼職教師,兼職教師教學經驗豐富,能夠很好地把握課程節奏,但是存在部分兼職教師態度散漫、責任心不強等問題。民辦院校的教師大多處于理論學習階段,與社會實踐略有脫節,缺乏實踐經驗,僅限于傳遞電子商務的實時訊息,并不能真正地將電商企業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
2.3課程教學內容滯后
民辦院校在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以理論講授為主,相關材料仍以教材為核心。但是,目前市面上出現的教材內容大多過于理論化,與社會實踐活動存在較大差距。此外,由于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很快,故教材內容出現滯后的現象極為常見。例如:某教材在分析網上拍賣時,將國外大型拍賣網站eBay與國內雅寶網作對比,但是雅寶網早已不存在;在電子商務法律環境方面,教材內容仍為2003年左右的法規,由此可見其教材內容的滯后性。
2.4教學方法無法滿足課程需要
由于民辦院校的專職教師多為新聘教職員工,教學經驗欠缺,故其教學方法單一,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輔助以多媒體設備。電子商務屬于應用型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但是,目前高校教師在聯系實踐方面,主要通過網絡案例進行舉證,并沒有真正參與電子商務行業,不能將最前沿的行業信息傳遞給學生。因此,在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方面,我們要通過完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踐,才能培養出更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3.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3.1豐富教材內容,教學內容多元化
在教學內容方面,由于教材存在信息滯后的現象,因此我們應該積極采取相關的解決措施。首先,在備課過程中多搜集有關的電子商務信息,例如電子商務行業的近期消息、電商行業的發展動態等;其次,作為教師應該多進入企業進行實訓,只有如此才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電商行業的前沿信息,接觸電子商務企業中的運行模式,更便利地與電商精英進行交流等;,鼓勵學生多組織、參與電子商務相關活動。通過將電子商務行業的即時信息與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豐富我們僅有的教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
3.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目前民辦高校在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方面,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每種教學方法各有利弊:講授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更精準地理解教材內容,但易形成灌輸式教學;案例教學法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更詳盡地了解教材內容,但老師無法把握案例的精準度;多媒體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更加直觀地熟悉教學內容,但教師講課過程中易形成依賴,學生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教師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具體內容綜合調配,使教學方法的效用較大化。
3.3完善課程結構,滿足社會需求
電子商務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在學習電子商務的同時應加強相關課程的學習,通過完善的課程體系,培養出社會所需的人才。首先,在學習電子商務的過程中,需要加強了解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例如針對電子商務網站設計,不能只停留在靜態內容與動態內容的區別、全局導航與局部導航的對比等理論知識層面,而要加強網站設計的實際操作,讓學生自己制作網頁。其次,電子商務課程要與市場營銷相結合,將營銷理念融入電子商務,可以促進電子商務的商務作用增強。,目前電子商務行業中跨境電商的地位愈發重要,阿里巴巴集團推出的“全球速賣通”再次擴大了電商的范圍。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的潮流,在學習電子商務的同時應該適當了解國貿專業的相關理論,如報檢報關、詢盤發盤、單證的制定等。通過課程結構的不斷完善,學校才能夠培養多方位、立體化發展的人才,從而滿足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
3.4理論聯系實踐,以踐促能
隨著電子商務逐漸進入大眾的生活,學生能夠接觸到電子商務的機會也在增加,這便為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提供了豐富的平臺,如網上購物、網上拍賣、網上開店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注重理論聯系實踐,通過實際操作能夠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并將其付諸于實踐活動之中。如我院舉辦的校企合作項目“阿里巴巴訂單班”,通過學院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公司的對接工作,輸送學生進入該企業進行學習,為學生提供一個近距離接觸電商平臺的機會;學院帶頭、學生自發組織的“跨境電商社團”也為在校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學院組織學生參加“阿里跨境挑戰賽”活動,通過比賽的形式督促學生學習電子商務相關知識,熟悉電子商務流程,了解跨境電商的具體環節等。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更加深入地了解電子商務知識,并將理論知識融入實際操作;老師也能通過實踐教學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擴充自己的知識層面。
4.結論
通過以上教學改革措施的探討,我們可以發現,為了推動民辦院校電子商務課程的發展,教師需要不斷地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堅持做到因材施教。與此同時,需要通過不斷豐富教材內容、繼續完善課程結構、將理論融入實踐等措施,進一步提升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符合電子商務行業要求的綜合型人才。參考文獻:[1]李績才.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電子商務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7(6):107-108.[2]肖蓉.跨境電商技能嵌入的國貿營銷類課程教改研究[J].高教學刊,2018(16):133-135.[3]譚玲玲,于紅,周會斌.關于電子商務概論課堂教學改革思路的探討[J].科技視界,2012,4(2):8-9.[4]周云玲.淺析民辦院校電子商務課程教改的新思路[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5):174-175.[5]章柯慧.淺析電子商務專業課堂教學改革[J].商場現代化,2018(10):28-29.[作者簡介]李丹(1993—),女,河南蘭考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生產性服務業。
作者:李丹 鄭州商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