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特征論述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對中美兩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進行比較研究,必須用辯證的、的、發展的視角,既要看到二者的差異性,也要看到二者共性的東西,以窺其理論全貌。通過對二者特征進行系統化的辨析與鏡鑒,能夠為新時代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提供有益啟示。
一、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特征之共性分析
中美兩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政治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必然要付諸于實踐、要服務于社會發展,因此二者也都具有實踐性和服務性。此外,不管是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美國的公民教育,作為一門學科,兩國都比較注重對其進行學科化和綜合化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階級性和政治性
張耀燦曾指出:“雖然思想政治教育這個概念在古代和國外不曾提出,但思想政治教育所包含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卻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的普遍社會現象?!雹俚拇_,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只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任務,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同樣重視對國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美國思想政治教育是“無名有實”,它不但有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其思想政治教育還卓有成效。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都屬于意識形態領域,必然都要求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其最終都是要服務于本國主流意識形態的,無論中國還是美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強調要教化民眾,強調為統治階級服務。但由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文化傳統不同,雖然二者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政治性和階級性,但還是存在著質的差異性。美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資本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為基礎的,歷來都比較重視“公民教育”和意識形態建設,其公民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資本主義思想觀念的合格公民。而且在其教育過程中的“政治性”也非常明確,始終堅持政治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緊密結合。通過資本主義及其優越性的教育,向國民灌輸美國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并宣揚美國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是最符合全人類需要的。此外,美國也很重視國民精神教育,且其國民精神教育充滿了政治內容,旨在培養資產階級統治所需要的“好公民”。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歷來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同樣具有階級性和政治性。它始終堅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與灌輸,主張培養擁護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同志曾提出:“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誠然,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要為無產階級政黨服務,為人民服務,為社會發展進步服務。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和服務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理論,必然要求付諸于實踐;同時,作為一種國家意識形態,又必然要求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這一層面來講,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都具有實踐性和服務性的特征。美國學界普遍認為,通過向受教育者直接灌輸道德理論知識,對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作用并不大。而在社摘要:中美兩國作為不同社會制度的代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有其共性,二者都具有階級性和政治性、實踐性和服務性,也都會實踐中,受教育者能更好地增強對道德理論的深刻認知。因此,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強調教育目標的實現必須最終落實到學生的實踐中來,具有明顯的實踐性特點。當然,政府和社會也都非常重視和支持學生的社會實踐服務活動,而且其實踐活動都滲透著德育意識和政治內容。雖然一直以來我國比較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傳播,但不可否認,我們也逐漸意識到理論指導實踐、付諸實踐的重要性,越來越強調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尤其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比如高校的各種宣講活動、志愿者活動以及暑期實踐活動等,旨在讓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去,感受理論的巨大指導力量,最終達到對理論的深度認同。當然也不可否認,我們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總體來說還是以理論學習為主,而且部分學校的教育實踐活動存在形式主義的傾向,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制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化與綜合化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學科,必然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對其進行學科化、綜合化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近年來,中美兩國都在不同程度上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了學科化和綜合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論成果。美國一直很重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化研究,它主要是通過結合社會學、哲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效果等進行綜合且深入的交叉融合研究,也因此產生了許多的交叉學科。這些學科化研究的成果一方面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視野以及啟示,而且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對各科知識的一個融會貫通,進而提升其在學術方面的創新創造能力。我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正在逐步走向學科化和綜合化,而且在不斷的探索和完善中形成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化發展道路,比如高校通過專門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傳播,也越來越重視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學科的交叉研究以及學科群的建設。當前,學科建設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要實現新發展、新作為,必須結合時代要求推進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進一步加強學科化綜合化研究。
二、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特征之差異比較
中美兩國作為不同社會制度的典型代表,二者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必然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我國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理論灌輸,總體上來說是一種直接顯性的教育。而美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具有隱蔽性、內容具有滲透性、方式強調具象化。
(一)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灌輸性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以直接的理論灌輸為主。就學校教育而言,主要是通過系統的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灌輸一直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有其繼續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單方面的灌輸也是制約思政教育實際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直接灌輸的方法容易讓學生處于一個學習的被動狀態,很難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創造的能力。因此,在思政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借鑒美國間接滲透的教學方法,把理論灌輸和滲透教育的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育人效果。
2.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是直接顯性教育
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名有實的教育。一方面,其名稱和內容就直接體現著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各類學校也設有專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以及從事思政教育的工作者。此外,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一個較大的特點就是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開始之前就已經明確地知道自己是在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直接顯性的教育為主,比較注重系統化的理論灌輸。這種直接的顯性教育相對于隱性教育來說,有其自身的優勢,但也缺乏靈活性和實效性。因此,把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運用是當前創新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有效路徑。
(二)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隱蔽性
美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滲透式的、間接的隱性教育。美國人一般把“思想政治教育”隱晦地稱之為“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歷史教育等的名義下進行實質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培養“合格的美國公民”,而且其公民教育的課程是在社會科的名義上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美國社會也普遍重視倫理道德教育、注重宣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感情,主要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培養其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其學校教育中,愛國主義、文明史、價值觀等課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國民的美國精神,進而形成統一的價值觀。而且要讓來自不同民族的移民都高度認同美國這個國家,也必須加強對國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滲透。
2.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滲透性
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具有鮮明的滲透性,其采取的教學方式也是滲透式教學?!懊绹逃缯J為學校和課堂氣氛、教師的形象、學校的規章制度等對學生的政治觀、道德觀價值觀形成的作用絕不亞于正式課程?!雹谄湔n堂教學比較注重用滲透的方法、注重結合學生的特點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而且重視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美國,其公民教育內容滲透于各種專業課程之中,其它課程如歷史學、地理學等學科的知識也會滲透到公民教育中。通過滲透式教育,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美國公民教育的內容不僅滲透到課程教學中,還滲透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環境之中。從聯邦到州到市,各地都建有很多的教育場所,如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等,這些其實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地。這些場館滲透著美國政府的政治觀念和道德觀念,在無形之中宣傳著美國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
3.美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具象化
美國教育界反對用抽象的說教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普遍主張通過采用具象化的方式使思想、政治和道德的教育內容有機地融入現實生活,進而將美國精神以及美國所倡導的價值觀融入國民的精神世界。雖然這種具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并不提供現成的結論,但其政治目的和道德目標還是很顯而易見的。美國思想政治教育它不僅限于學校教育,而是廣泛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杜威強調“學校即社會”,主張“從做中學”,反對用學習和背誦課本知識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認為教育應該是要培養人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美國比較注重利用社會公共環境來開展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認為國會、政黨、教會、企業、社區等都與學校一樣有道德教育的職責??傊绹容^注重通過凝聚各方合力來進行具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和實效性。
三、鏡鑒: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當前,對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進行且深入的比較研究,其最終價值不在于看到二者的差異,而是要進一步求同存異、相互借鑒。對于美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一些的經驗做法,可以結合我國的實際加以利用,從而豐富發展好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兩翼齊飛:灌輸教育與滲透教育相結合
灌輸教育和滲透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兩種基本方法,二者都是為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育人的最終目標。灌輸教育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的思想理論教育,灌輸的形式主要是傳統的理論講授與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其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而滲透教育是相對于灌輸教育而言的,它是一種間接性的、比較隱蔽的教育形式,比較注重啟發引導。正因為二者各有其側重點,且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不斷完善、也需要相互補充。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加以運用,才能更好地實現二者的功效互補,進而發揮較大效力。灌輸教育與滲透教育的有機結合,就好像給思想政治教育插上了一對翅膀,只有這兩翼齊飛,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展翅翱翔,也才能飛得夠更高、更遠。
(二)雙輪驅動: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
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是思政教學中的兩種基本模式。顯性教育是有組織的、系統的、比較直接的說教方式;隱性教育則是相對于顯性教育而言的,它比較注重采用間接的、滲透的方式,讓受教育者在無形之中、自覺地接受教育內容,以達到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內化??偟膩碚f,二者各有其特點,都有自身優勢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單純的顯性教育或隱性教育都不能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要求,只有在教學中把二者都充分利用起來,通過優勢互補才能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而提升其實際的育人效果。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就好比車之雙輪,只有同時發揮好二者的作用與功能,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夠行穩致遠,順利駛向勝利的彼岸。
(三)同心同向: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系統的育人工程,必須凝聚各方力量,發揮合力作用。首先,要不斷壯大“教師思政”隊伍,使思政教育從“專人”走向“人人”,讓所有教師都育人;其次,必須大力推進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華麗轉身,讓所有課程都育人;再次,要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區等育人的合力作用,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之間的良性互動,避免產生“教育孤島”的現象。,“互聯網+”背景下,要充分發揮好“網絡思政”這一前沿陣地的積極作用,主動創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
總之,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新作為,必須凝聚教育合力、必須努力構建大思政格局、必須努力打造思政教育的“同心圓”。辨析的最終目的在于“鏡鑒”,這也是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意義與價值所在?!八街?,可以攻玉”,通過比較二者之間的異同,借鑒美國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益的做法和經驗,不僅能豐富和完善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而且對于發展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大有裨益。注釋:①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2.②戴媛媛,顏素珍.美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成都大學學報,2008(04).
參考文獻:
[1]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2.[2]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5]戴媛媛,顏素珍.美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成都大學學報,2008(04).[6]上海交大思政教育接地氣聚人氣:多樣化團隊組成思政課教學共同體[N].光明日報,2018-01-05(02).[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使命[N].光明日報,2018-01-23(01).[8]顧海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從“起航”到領航[N].光明日報,2015-07-23(16).[9]盛躍明,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轉型及其路徑[J].求實,2010(02).[10]陳正桂.美國公民教育的特征及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6(03).[11]云大清.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較及對我國啟示[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5-06(03).[12]王金鳳.中美兩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與分析[J].教育探索,2012(07).[13]王穎.重新開啟思想政治教育與灌輸的關系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2(031)
作者:嚴圓圓 劉先江 湖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