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引言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提高社會服務能力的一種實現方式。從資源的角度看,校企關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獲得互補性資源,校企合作是與各方獲得了一種互補性資源的關系,涉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技術服務等方面。高職院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主體是學校和企業。企業是一個為了獲取利潤而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經濟單位,其功能是將各種投入要素通過企業家的整合、配置轉化為一定的產出,并據此獲取利潤,其顯著特征是自主經營和追求利潤,其利益目標表現為追求利潤的較大化。企業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合作者、利益相關者,更是人才的需求者和使用者,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外部動力。企業的需求、企業的文化和企業的發展戰略將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因為企業的需求反映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而高職院校是以為社會培養人才、推動社會教育事業發展為目標的非營利性組織。
二、高職旅游專業采用校企合作辦學的必然性
資源依賴理論認為:組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是不同利益群體的聯合體。每個利益群體都有自己的目標,試圖從組織內部的互動以及組織之間的互動中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組織實現目標需要資源,而任何組織都不可能擁有自身賴以生存的全部資源。大量稀缺寶貴的資源存在于與組織相關的外部環境之中。因此,為了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組織必須從外部環境中引入、轉換、吸收各種資源,最終形成組織之間資源相互依賴的關系網絡。國務院于2005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必須“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與企業緊密聯系,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從高職院校旅游專業來看:高職旅游專業具有開放性、應用性和交叉性特點。高等職業院校的旅游專業是實施三年的專科教育,是以“技術技能和應用型實用性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而技術技能型的應用型人才是指面向服務、生產、管理等一線崗位的,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專業人才。這種復合技能型人才是需要在實習實踐中,反復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中鍛煉出來的。高職院校由于種種原因,資源有限,無法獨立完成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任務,必須從專業的培養目標出發,充分調動社會和行業資源,完成高職旅游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無論是美國式的“校企聯合”,還是瑞士洛桑學院的辦學經驗都說明,在科學利用社會和企業資源的方式中,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職旅游專業普遍采用的有效模式,這種模式既能發揮高職教育基地的優勢,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又能發揮企業生產服務及時線的優勢,豐富學生的職業經驗,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隨著我國智慧旅游時代的到來,旅游企業對旅游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深刻變革,已轉向對高端管理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旅游業進入了現代化發展的快車道,對高職旅游專業和旅游行業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據不統計,中國有高、中等旅游院校1700所以上,旅游專業在校生有40萬人,但每年只能提供10萬人左右的畢業生。旅游技能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級技能型人才短缺,這種情況的長期存在,必將制約著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為了緩解旅游人才短缺的問題,國家旅游局正式實施了“2018年度萬名旅游英才計劃”。此次項目計劃分為研究型英才培養項目、實踐服務型英才培養項目等六類,其中實踐服務型英才培養項目就是主要針對高職院校旅游相關專業的學生。另一方面,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在旅游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旅游相關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穩步發展,其核心競爭力就是企業的人才保障。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根本。然而,目前旅游行業的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以從業人數最多的旅行社和酒店為例,每年有30%的人才流失率。為了確保企業自身人才的來源,發揮企業的資本和經營優勢,借助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校企合作的方式是不二之選,尤其對于旅游行業的標志性企業:酒店、旅行社等。與高職旅游專業合作,既可以推進旅游專業科研技術的進步,又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為實際效益。此外,還可以通過學生的頂崗實習,選拔和培養企業的員工,助力于企業的發展。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實現路徑
智慧旅游就是旅游者個體在旅游活動過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務。它的核心就是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挖掘和智能終端等核心技術為旅游發展提供信息服務。智慧旅游使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務在手段上進一步得到提升。同時,對高職旅游專業和企業的合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更新校企合作理念:正確的認知是產生積極的情感和認知的基礎。高職院校和企業應該形成雙方認可的共同愿景,這是雙方合作的基石。高職院校必須本著“培養人才,服務經濟”的宗旨,而旅游企業也必須意識到支持和加強校企合作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智慧旅游促進了傳統旅游服務企業的轉變,因此,旅游企業和高職院校合作時,不僅要完成教育目標,實現企業效益,還要注重學生的個人訴求。從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技能性和職業性,更要注重學生的發展以及個人素質的提高。
2.深化校企合作。
(1)利用智慧旅游技術,創建旅游專業的校企合作平臺,深化校企合作。智慧旅游的發展進一步拉近了高職與企業的距離,創新型校企合作信息服務機制和渠道,以培養智慧旅游人才為起點、校企合作為目標,以各種新媒介和載體、云服務平臺等為手段,實現信息的及時快速匯總和呈現,進而為校企合作雙方能及時掌握信息,處理問題提供了便捷渠道。
(2)優化校企合作模式,迎合旅游業發展和高職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構建科學的高職院校旅游專業與企業的合作模式是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只有開闊視野,統籌兼顧,多方協調,科學籌劃才能優化校企合作模式,實現高職旅游專業與企業的共贏。就高職旅游專業的自身特性和旅游企業的鮮明個性而言,選擇校企合作、聯合培養的模式和校企實體合作模式更適應智慧旅游發展的背景下校企雙方的訴求。
(3)完善校企合作的管理和保障:高職旅游專業與旅游企業合作時,其保障機制必須做到全程性、服務性、及時性、反饋性。智慧旅游的發展,為這種保障機制的實現提供了條件。一方面,學校必須和企業一同制定校企合作的規章制度,制度的制定既要符合企業的特點又反映旅游專業的教學計劃,明確各自的職責;另一方面,加強合作過程中的管理,特別是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學校更要加強監管,要及時與實習單位溝通或者派教師去實習單位,現場指導,提高實習質量。
(4)拓展校企合作領域。旅游行業涵蓋的范圍比較大,因此,高職旅游專業在選擇企業合作時,可供合作的企業也非常多。智慧旅游時代下,旅游企業的形式和領域也在擴展。隨著現代化信息時代的發展,在線旅游企業得以迅猛發展,成為了旅游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旅游專業在選擇合作企業時,可以適當擴寬企業范圍,不僅可以選擇傳統線下企業,還可以選擇旅游電商等線上企業。智慧旅游開啟了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的新階段,不僅充實了校企合作的內容,也推動了高職旅游教育的發展,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耿潔.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98-99.[2]張宇.基于利益主體選擇的高等職業教育就業導向研究[D].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72-73.[3]趙秋蘭.關于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4):57.[4]王振洪,邵建東.構建利益共同體推進校企深度合作[J].中國高等教育,2011,(3/4):61-63.
作者:張季云 闞志霞 南通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