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在電力企業中計量自動化的線損管理運用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在整個線損管理架構中,線損的統計與分析為其核心環節,只有將線損情況比較、及時且真實的統計出來,并進行科學、、細致的分析,方能從中將所存在的異常情況及時找出來,查明問題出現的原因,制定應對措施,為電力企業更好的開展計量故障、營業差錯及查處竊電等工作提供實質性指導。現階段,本單位部分工作仍然處于人工計算線損階段,此種工作方式不僅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與財力之外,最終結果還會時常出現不、不的情況。本文基于本單位信息化需求,大力推動著計量自動化建設。針對計量自動化系統而言,其不僅能夠實現對變電站關口表的計量工作,而且還能完成對低壓用戶、考核表的計量。所謂線損分析,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在特定的時間內,開展電量損失方面的分析,因計量自動化系統中的電量計算已完成,且在此系統當中還專門構建了圍繞資料的拓撲關系,若能借助計量自動化系統對線損情況予以計算,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1.四分線損的基本概念分析
所謂四分線損,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對所管轄電網的線損情況,分別采取四種模式的綜合管理方式,即分臺區、分區、分壓與分線。可以對四分線損進行如下的定義:a.分區管理。針對所管理范圍內的電網,依據供電區域的不同進行劃分,使之成為諸多管理單位,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線損的統計與分析,選擇與各個單位相對應的考核管理方式。針對分區管理而言,其對整個管理單位所采取的考核方式,所考核的線損率,從基礎層面來分析,即綜合線損率,能夠從宏觀層面上,對所管理區域內的實際線損率進行、深入的考察、統計與分析。b.分壓管理。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對所管理的電網,依據其電壓等級的不同,開展有目的性與針對性的統計與分析,并以此為基礎,選擇與之相配套、相適應的考核管理方式。從宏觀層面來分析,分壓線損即以整個管理單位為對象,就其各電壓等級下的線損情況進行考核。c.分線管理。就是在所管轄范圍內,對不同電壓等級的諸如變壓器、線路等設備的各元件電能損耗,開展有針對性的統計與分析,并從中選擇合適的考核管理方法。此種管理方式主要將三種設備作為考核對象,即10kV饋線、主變變損與送電線路。d.分臺區管理。從基礎層面來分析,就是對所管轄范圍內的各公用配電變壓器為對象,統計并系統化分析其供電區域內的電能損耗情況,然后從中選擇比較合適且實用的考核管理方式。
2.問題分析
2.1線損模型
計算線損率的公式為:供入電量減去供出電量,所得差值除以供入電量(乘以),即可得到線損率。針對四分線損管理方式而言,同樣采用的是此種線損計算公式。所以,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建一個線損計算模型。從根本上來講,計算線損率的方法是相同的,只是供入、出的組成部分存在差異。在整個線損管理系統當中,將需要分析的具體線損目標稱作線損分析對象,如基于分線管理的基本方式下,某一條比較常見的10kV饋線,便為整個分線架構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線損分析對象。在整個四分線損管理模型當中,四分線損為其一項典型實例,主要由較高電壓等級、名稱及類型等構成。而對于其供入、出體系中,主要包含兩種類型,其一為子線損分析對象,其二是計量點,還比是將一類計量點以一種分組方式,融入到其它線損分析對象當中。
2.2線損計算自動化
對于線損計算自動化來分析,其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其一為線損率計算自動化,其二是圍繞線損分析對象所開展的自動化創建。基于線損對象模型,單憑線損對象模型,還是難以滿足現實要求的,還需要根據實際需要,創建實例化的線損模型,也就是基于原先的計量自動化資料,從中將與四分線損相關或者所需要的線損分析對象給整理出來。線損對象的自動化建立,通常情況下,會在初期,依據當前的計量自動系統的相關設備資料,建立更為、品質的拓撲關系,將四分線損所需分析對象給整理出來,并明確電量的組成明晰。而在后期,則需要對計量自動化系統當中的具體資料,尤其是一些資料的實際改動情況,開展實時性或針對性監控;除此之外,還應用監控相對分析對象的增減與更改。比如將1條10kV的饋線加入到某一變電站當中,在實際操作中,便需要在分線當中,額外增加1條線損分析對象(10kV分線),與此同時,在處于分壓狀態的10kV分壓當中,還需結合實況,增加具體資料,以此來更好的開展相關操作。需要強調的是,在電量的構成明細當中,可能會有也可能沒有子線損分析對象,所以,在進行相關計算之前,需以供入、出的組成明晰為對象,對其開展解析處理,對所有的明晰條目均進行解析,使之成為更加具有實用價值的表計資料;然后依據此些資料,計算計量自動化系統當中的電量,如此一來,便可以將與之相對應的供出電量以及供入電量給計算出來。在既定的調度任務當中,將線損計算、模型解析及模型創建等融入其中,開展有目的性的調度,能夠更好的且以自動化的方式來處理線損的計算。
3.系統功能分析
3.1基本功能
a.線損檔案模塊。其作用就是對各種檔案資料加以維護,比如線損指標、線損數據權限及線損模型等。針對檔案資料而言,其基礎作用就是對線損模型樹加以維護,并且還能根據實際需要,對線損對象加以維護。提供以線損對象為基礎對象的供入、出明細;此外,還能提供1個用于維護界面線損情況的線損對象。而對于線損指標而言,從基礎層面來分析,就是在特定時間內,就線損對象所下達或傳遞的具體指標,此指標有助于線損有無異常的判斷。針對線損數據權限來講,就是用于對各部門人員線損數據操作權限的具體分配。
b.線損查詢。可以根據現實需要,提供各種用于查詢線損情況的方式。線損查詢的具體內容有多線損對象的對應線損情況的查詢以及各個時間段線損情況的查詢。針對圍繞各個時間段所開展的線損情況查詢而言,就是圍繞單個線損對象,在特定時間段內,就其日線損情況以及月線損情況進行查詢,且還能對當前的供入、出電量明細進行查詢,追蹤各種表碼行度資料。而對于多線損對象的查詢,就是在單次中,對多個線損對象展開查詢,可以是同24小時查詢,還可以是同一個月的查詢,多用于各線損對象的比較,且還能根據現實需要,對供入、出電量進行逐級查詢。3.2輔助功能a.可以自動完成線損模型的創建。通過對已經存在的饋線、大客戶、變電站等資料之間所存在的拓撲關系開展系統化分析,以此為基礎,來完成線損模型的創建。還能借助監控資料的調整與改變,對線損模型進行自動更新。
4.結論
綜上,針對線損管理系統而言,現階段,其已經在電力企業相關部門當中得到廣泛應用,獲得較好效果,所得到的數據不僅,且及時、;該系統還能根據實際需要,提供實時線損計算以及日線損計算,并且還能將人工計算難以得出的日線損問題給得出,因而有著不錯的應用價值。伴隨電力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計量自動化的線損管理系統無論在功能上,還是在應用類型上,都將會越發寬泛,其在電力企業中的實用效能也將會越發突出。
參考文獻
[1]高彬.計量自動化在縣級供電公司配網線損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4(5):11.[2]劉芳.配網線損管理當中采用計量自動化的重要性[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34):54-55.[3]符杰.計量自動化技術在配網線損管理的運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4(29):113-114.[4]董天強.電力系統中計量自動化線損管理系統的應用研究[J].海峽科技與產業,2016(10):101-102.作者簡介:汪永祥(1984,7,16-),男,籍貫:貴州省貴陽市,學歷:本科,畢業于貴州大學,研究方向:計算機信息技術。
作者:汪永祥 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貴陽花溪供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