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理工科民辦高校產教融合芻議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1.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正處在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均在同步發展。同時,產業結構在調整,生產方式在變革,經濟社會在轉型,這些重大的變革帶來的必然是社會職業崗位的重大變化,行業、企業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明顯加大。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倡導下,許多民辦高校紛紛著手轉型發展,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發展的根本途徑。對高校而言,產教融合有利于提高高校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水平;有利于高校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以此形成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機制;有利于高校深化以能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從而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有利于不斷擴大對外交流,推進交流與合作,積極構建開放式辦學格局。對企業而言,產教融合有利于較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對招用技術人才和員工開展培訓的需求;有利于企業科研平臺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有利于搭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信息融通;有利于促進企業文化建設。
2.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產教融合的實踐
2.1學院深化產教融合的嘗試
及時,堅持需求導向,推進面向企業的教育教學供給側改革,構建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二,建立校企聯合機制,對培養目標和就業需求進行定期調研論證,從而確定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第三,完善課程體系建設,設計出更加符合現代企業環境和工程要求的實踐環節,并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作進一步修訂。
2.2創新合作機制
與企業共建行業學院、工程師班和產教融合基地,打造開放、多元的實踐育人平臺,鼓勵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打造校企合作升級版。
2.3擴大開放合作
加強產教融合實踐平臺的資源建設,積極推廣“引企入校、引企入研”的理念,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平臺共建,不斷改善校內的實習實驗條件,提升學院的綜合辦學實力。
3.學院在轉型發展和校企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績
3.1在轉型方面
學院正式獲批成為全國應用型課程建設聯盟成員,光電信息專業集群獲批省級轉型試點專業集群,“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獲批吉林省本科高校應用型專業(群)校企合作綜合改革項目。目前,學院正組織開展全院專業轉型認定工作,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半數本科專業轉型。
3.2在校企合作方面
學院校企合作單位總數已達136家,并成立校企共建訂單班13個。2018年,學院校企合作開放式辦學實現新突破,先后與浙江省湖州市、江蘇省泰州市簽署了合作協議,與政府、企業在合作辦學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通過校企合作,學院目前已建設了5個校企一體、產學研一體的大型實驗實習中心,并建立了科技創新平臺、技術研發科技發展平臺、大學生教育實踐基地和人才發展基地,先后聘請了20余名客座教授,并且教師中有46名被認定為雙師型教師。
4.1深化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及時,大力倡導工學結合,探索“素質+技能”的培養模式,推動課程建設由“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構建“通識+專業+個性化”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與企業共建專業課程。第二,構建與新工科專業建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鼓勵教學單位與企業共建大型實驗實習中心及實踐教學基地,達到“實踐—學習—再實踐—再學習”的良性循環。第三,將創新創業教育、職業教育、第二課堂活動納入到課程體系,使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職業教育有機融合,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平臺。第四,構建多方位育人平臺。通過優化整合提供多樣化的教育資源以供學生選擇,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4.2強化帶頭人和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及時,強化帶頭人隊伍建設,廣泛聘請企業頂尖創新人才擔任學術、科研帶頭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一線作用。第二,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升教師服務于企業的能力,大力培養雙師雙能型教師。第三,鼓勵教師深入企業調研,加強與企業的技術合作,將科研合作和爭取橫向科研課題列入校企合作考核指標,擴大教師的參與規模,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第四,探索開展對企業一線技術人員的培訓項目,打造終身學習平臺。
4.3加強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
及時,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策略,將學科建設、科學研究與產業鏈、創新鏈進行緊密對接。第二,根據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及新經濟發展趨勢來審視、調整,從而確立新興交叉學科,并依此作為規劃新專業和科研立項的依據。第三,提高橫向課題數量,建立開放共享的校企合作協同創新信息融合服務平臺,積極推動協同創新成果轉化,促進校企供需雙向對接,從而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第四,以企業需求為突破口,將企業生產一線的實際需求作為科研選題,并圍繞產業關鍵技術、核心工藝和共性問題來進行協同創新。第五,爭取與企業共建校企聯合實驗室,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4.4不斷強化產教融合的體制機制建設
及時,在頂層設計上,應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行戰略規劃,積極探索集團化的辦學思路。第二,在項目管理和推進上,應繼續鞏固已深入開展的合作項目,并落實已具備初步合作基礎的項目,從而推進意向項目的實質性合作。第三,在管理體制上,要繼續發揮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的作用,應不斷加強對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導。第四,要在溝通協調機制上形成聯盟關系和協同對話機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聯絡員制度,應選派責任心強的教師,從而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協調,拓展合作領域。第五,在質量評價與激勵機制上探索開展內外評價,對融合進程與效果進行及時反饋和修正,還應對有突出貢獻的單位與個人進行專門獎勵,從而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的指導意見[EB/OL].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2]趙婀娜,滕菲.以更大合力促進產教融合[N].人民日報,2018-06-14(17).[3]教育部.2018年4月例行會[EB/OL].www.scio.gov.cn/xwfbh/gbwxwfbh/xwfbh/jyb/Document/1628510/1628510.htm.
作者:王思迪 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