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互聯網+”工程創新型校企合作研究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互聯網+”工程創新型校企合作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互聯網+”工程創新型校企合作研究

2015年同志指出:“目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仍存在‘空對空’問題,教學內容以理論為主、脫離實際,應強化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真正使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踐中形成、在實踐中提升。”[1]在我國,高等學校是培養工程創新型高素質高質量技術人才的重要場所,學生經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基本實踐訓練,應具備工程師的基本素質[2-3]。根據工業發達國家工程型人才培養成功經驗,工程實踐和實際體驗是現代工程教育的關鍵。高校企業實習環節是培養工程實踐能力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因此,提高校企合作實習質量,對企業實習環節新模式的探討和研究已成為高等院校實踐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1.企業實習現存問題

我國大多企業為自主經營的中小企業,注重效益和效率,學生實習打亂企業正常工作秩序,還需承擔因實習生實踐經驗不足帶來的材料損失,承擔學生實習單位出事責任,防范企業技術泄露等[4],因此對學生企業實習回應不強烈。另外,企業提供崗位與學生專業不符,學校的理論知識不足以支撐企業工程技術。多數學校為了完成校企合作任務,使得實習多流于形式,實習質量難以保障,學生甚至處于放羊狀態[5]。針對目前校企合作情況,以西安理工大學工科專業為例,對2012級實習情況進行調查,抽樣調查學生100人。對于企業實習的認識收獲、校企合作形式的滿意度及校企合作建議等進行調研。多數學生認為參加實習的目的是提高專業技術水平;而了解實習信息多是通過招聘網站等,這與目前無較好的校企合作信息交流平臺有關;對于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否滿足實習工作需求,僅有10%的人認為會用到很多學校所學的知識,可知目前學校課程與企業所需理論脫節;對于不滿意目前校企合作形式的原因調查,有人認為企業應與自己專業知識相符,有人認為校方應提前對學生進行企業的知識培訓等。另外,對不同高校(西安理工大學、陜西理工大學等)校企合作形式進行了訪談調研,一般為3種形式:實習一個月無工資以觀看為主;實習半月參觀企業產品生產流程;實習半年各部門按月輪換,有工資。通過問卷調查及訪談,學生均認為實習時間越長收獲越多。本文針對實習時長3個月或以上的合作新模式進行探討。

2.國外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通過國外成功校企合作企業案例分析,以德國應用技術大學控制類專業為例,剖析五元一體的德國社會實習系統[6-7]。實習分為兩個階段。及時階段:第三學期完成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參加至少一周模塊課程的學期后,開始不少于100天的實習。及時階段實習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技術崗位工作、企業生產流程、從事相關技術工作。第二階段:第六學期完成專業課程知識的學習;實習主要完成項目工作。最終以學生實習口頭報告和書面報告以及企業實習證明為實習考核依據。和國內高校相比,德國政府、高校和企業都高度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企業實習,政府設置有專門的實習管理組織來立法學生赴企業實習相關政策;由企業實習時間安排上可以看出企業實習與理論相交叉,循序漸進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德國高校重視學生實習報告,注重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訓練培養;實行嚴格的企業實習規范化、標準化、法制化管理。這些可學習借鑒。

3.企業實習新模式探討

針對這些情況,本文提出建立校企合作實習信息平臺,建立校企合作實習交流APP加強學生實習管理,開發校企選修課、企業教師在線講座和在線企業共享課程,實現學校專業知識與企業工程技術的對接。

3.1校企合作實習信息平臺構建

學校和企業雙方實習信息封閉,為此,開發一套校企合作實習信息平臺。企業在信息平臺實習項目課題的介紹、預計時間長度等,以及實習生所需具備的知識儲備;學生在信息平臺上傳自己所學的專業課程信息及技術擅長。學生自由向企業提出申請,企業經過審查選擇接納,學生自主與企業完成實習協議簽訂。

3.2校企合作企業實習交流APP平臺構建

本文提出開發一套基于手機或電腦客戶端的學生企業實習交流和管理平臺。學生每天通過電腦或手機在網絡環境下撰寫每日實習報告,實時進行實習過程信息傳輸,隨時向企校指導教師請教;指導教師實時查閱學生每日實習報告,對學生實習中的問題和疑惑提供針對性指導。企業實習結束后,學生提交書面實習報告論文(匯總每日實習報告),指導教師匯總學生實習日常表現,提交學生實習平時成績,并由企業和指導教師、專家教授等共同對學生進行實習答辯。企業實習考核結果最終由實習報告的成績、平時成績、實習報告答辯成績三者結合判定企業實習是否合格。

3.3校企合作課程平臺構建

本文開發校企合作課程平臺,學校可通過開展企業校內選修課、企業教師校內講座和在線企業共享課程平臺來實現學校專業知識與企業工程技術知識的對接。可由校企雙方共同組建教學團隊,企業可根據自身特點與學校共建專業選修課,供感興趣的學生進行實習前的知識儲備;學校可聯系企業相關技術專家人才走進校園展開知識講座;學校可提供共享課程平臺,根據學生在實習過程遇到的實踐問題,提供企業培訓資料、企業工程資料,在不涉及技術私密的條件下制作企業應用錄像資料,平臺可建立在線自學專題研討、反饋與互動交流等。

4.結語

針對目前的困境,本文提出建立校企合作實習信息平臺,建立校企合作實習交流APP加強學生實習考核管理,開發校企選修課、企業校內講座和企業在線共享課程來實現學校專業知識與企業的對接等3種新模式。新模式的提出可增加學生實習的積極主動性,企業可接收到真正解決項目問題的有用實習人才,改善目前企業對高校學生企業實習環節回應不強烈的困境;可方便校內指導教師、企業指導教師真正參與到學生實習的日常交流和日常管理工作中,規范考核流程;可平衡企業實際所需與學生工程理論知識缺乏的困境。該校企合作新模式將促進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環效應和校、企、學生的三贏。

[參考文獻]

[1]貫爽.校企合作工程師培養中的企業角色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4.[2]周萍.工科本科生企業實習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3]白逸仙.高校培養創業型工程人才的方式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4]郁漢琪,解乃軍,吳京秋,等.項目教學訓練體系構建下的工程教育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81-84.[5]荀勇,李富榮,孫錫元.“互聯網+企業實習”的兩種實踐新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139-143.[6]蔣志鴻.法國工科生五元合一企業實習系統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7]黃炳華,譚屬春.德國應用技術大學機械工程類專業企業實習環節剖析[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45-48.

作者:石冬晨,李學平,姜玉泉,史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