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數控專業“雙招一體”在實踐中的發展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所謂“雙招一體”,是指政府引導推動、校企產教融合、招工招生同步的人才培養模式。筆者提出通過“雙招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以服務加快“調轉促”行動計劃為導向,積極推進數控專業“雙招一體”招生就業試點工作,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質,提升職業技能,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推動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延展辦學功能,拓寬就業途徑;促進企業改善就業環境,儲備人力資源,提質增效升級;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破解就業矛盾,為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一、雙招一體的模式
當前,一方面企業出現招工難、留工難,尤其是招收合格的技術工人更難;另一方面,大批畢業生面臨“就業難”卻又不愿從事生產和服務一線工作,原因是認為“當工人”職業發展空間有限、潛力不大。“雙招一體”是學校、企業、政府三位一體的辦學模式,分為兩種模式:一是“招工即招生、工作即學習”,二是“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職”。
(一)招工招生模式
“招工招生模式”主要是學校為企業培養學員,同時在完成學習的基礎上獲取相應的學歷。職業學校通過聯合勞動部門以社會培訓方式將企業有培養意向、個人有學習意愿的一線青年工人招收為培訓學員,開展以提高學歷、提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高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實行非全日制教學,培訓采用1:1的培養模式,即一半時間完成所學技能和學歷要求的基礎課程及企業的專業課程,一半時間完成崗位工作。采取彈性學制,將班級建在企業,學校送教上門,學員半工半讀。試點企業和學校根據企業生產實際和專業技術的需求,共同開發教材,共同組織教學,共同進行人才評價。結合專業特點設置相應的學分,通過理論教學、完成生產任務等,獲取相應的學分,完成學業。
(二)招生招工模式
“招生招工模式”是以學校的招生為主,在招生的同時和相應企業進行合作。我們學校數控專業采取的是“招生招工模式”,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招生章程、人才培養方案,學校面向初、高中畢業生開展以提升職業能力、培養業務骨干為目標的職業教育,企業與學生簽訂就業協議,將其錄用為準員工。實行全日制教學,對入學學生采用2:1的培養模式,即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學校完成相應學歷所要求的基礎課程及企業的專業課程,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設置符合企業生產需要的專業課程,由校企雙方互派教師完成教學計劃。雙方共同負責日常管理,在企業工作或實習期間,以企業管理為主;在學校學習期間,以學校管理為主。
二、政府、學校、企業在“雙招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政府搭建企業和學校對接合作平臺,充分利用政策優勢,通過競爭性辦法,遴選一批有意參加的學校和企業,組織行業企業和學校開展合作對接,對招生、教學、考核等過程進行監督,對畢業生進行審核,協調校企雙方矛盾,按政策兌現“雙招一體”雙方獎勵資金。我校通過招生即招工模式,學校在招生的同時與企業簽訂就業“訂單班”,共同設置專業,制訂教學計劃,確定開設課程和教學方式[1]。校企雙方建立專業教師數據庫,在企業聘用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技能人才及能工巧匠擔任。同時學校還將少量企業職工招收為社會培訓學員,采取彈性學制,實行非全日制教學,將班級建在企業,學生半工半讀,校企雙方共同編制培養計劃、課程內容、學習標準,充分發揮企業用人機制和學校育人機制的耦合作用,達到生產教學一體化、定向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目標。
三、招生招工一體化的實際困難
(一)企業是否愿意招工
大型企業容易招收到員工,培訓制度完善,缺乏參與學徒制的動力。小型企業雖有參與學徒制的渴望,但可提供的實習和就業的崗位也較少,也很難與學校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師資團隊。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招生招工一體化讓企業的投入加大了,既要有經驗豐富的師傅來承擔指導任務,又要提供實習的場地、設備,還要為實習生支付工資,讓企業難以承受這樣的經濟壓力。大企業有力無心,小企業有心無力,加上沉重的經濟壓力,使愿意招工的企業少之又少。
(二)學生是否愿意加入現代學徒制
中國的父母往往望子成龍,職業教育往往是學生中考或高考失敗后的選擇。國家的技術工人、服務人員的社會地位低下,整個社會都存在著寧做窮白領不做苦藍領的思想,父母和學生對很多行業缺乏了解,甚至誤聽傳言,對行業有所偏見,使學生不愿意到職業院校參加現代學徒制。
(三)項目開展過程中的變化
經濟形勢風云變化,三年間企業效益變差,可能無法承擔現代學徒制的義務。三年后企業的崗位需求可能會發生變化,無法接納所有現代學徒制學生就業。學生16歲入學,選擇學徒制項目時有很大的盲目性,或聽從父母安排,或追求熱門專業,在三年間興趣發生變化,希望就讀其他專業。學生畢業后可能希望進入大學學習;或者希望去軍隊鍛煉,去服兵役;又或者對招工企業的工作環境和工資待遇等不滿意,希望去別的心儀的企業工作。使得企業的投入巨大白白浪費,學徒如何承擔違約責任呢?
四、招生招工一體化實際困難的思考
現代學徒制作為校企合作的一種新模式,特別是招生招工一體化存在著很多的現實困難,但是只要找到相對應的辦法就可以解決。我們在實際過程中也借鑒別人取得成果的有方法,由政府、企業、學校共同解決,只有在中不斷嘗試總結,不斷完善現代學徒制。
(一)政府的政策保障
“雙招一體”現代學徒制需要國家進行頂層設計,從中不斷發現問題,盡快制定法律法規讓企業、學校、學生有法可依,去除諸多后顧之憂,如中職學生16歲參加現代學徒制,成為企業的準員工,如何保障企業和學生的利益。
(二)政府的資金支持吸引企業來招工
企業來招工較大的顧慮是經濟壓力過大。德國是企業、政府、學徒三方共同承擔學徒培訓投資制度。德國政府對各類職業學校提供資助,并資助一些促進企業培訓的項目,還會從稅款中扣除企業用于培訓的部分費用。我國可以給予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學校和企業以經濟補貼,減少企業的投入。首先要求大型企業主動承擔起現代學徒制,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其次不再把眼光都放到大企業身上,開展多層次多范圍的現代學徒制,可以“學校+職教集團+企業”,“學校+協會+中小企業”,“學校+園區+企業”,“現代學徒制連鎖學院”等模式。再次,當企業出現困難,由行業繼續完成現代學徒制;當行業出現困難,由政府引導學生轉換專業完成現代學徒制,保障學生畢業即就業。
(三)社會宣傳吸引學生加入現代學徒制
首先我國應加大工匠精神的宣傳,讓所有家長和學生明白,職業教育與精英教育同樣重要,360行行行出狀元,同時提升技術工人與服務人員的工資水平與社會地位。學校應讓學生們了解到所有行業都只是分工不同,不存在高低貴賤,任何行業做到出類拔萃,都可以獲得成功。借鑒德國經驗,初中學校在初三加入職業定向課程,讓學生們了解行業與企業,不必要全部去上高中大學,可以選擇職業學校,尋找自己喜歡的行業,適合自己的企業,避免盲目的抉擇。現代學徒制應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不只是初中畢業生,高中肄業生,高中畢業生等只要其愿意投入喜歡的行業,愿意加入現代學徒制,企業和學生都應該抱著歡迎的態度去迎接他。
(四)校企合作,實現五個共同
及時,共同研制招生與招工方案;第二,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第三,共同承擔教學任務、開展教學研究;第四共同建立教學管理運行體系,實施管理;第五,共同建立質量監控體系,實施考核評價。
五、結語
雖然學校數控專業“雙招一體”的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學校和企業之間存在著一系列的矛盾,要將企業和學校達成長期合作的發展關系,學校針對企業的需求深入的培養人才,而企業要關注長期的人才培養。而且政府在這個模式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為企業和學校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來幫助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學校和企業要充分的采用優勢互補,通過合作,發掘更大的潛力,是學生學習更加積極,而且了解自己以后的工作,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這樣既為企業培養了人才,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將物質和人才資源的作用較大化。通過學校和企業的長期密切合作,才能夠實際的解決問題,實現雙方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