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生物技術人才 培養特色途徑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隨著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生物技術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已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和新的增長點。對于高校而言,加強生物技術專業建設以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結構變化,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在內涵建設和特色突破方面的必經之路。商洛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陜西省政府舉辦的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自2006年開設以來,人才培養方案先后經過了5次修訂,即使歷年來考研升學率一直相對較高,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始終難以提高,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彰顯方面仍未取得突破和實質性進展。同時,網絡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對學科專業發展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立足我校生物技術(目前學校四個省級專業之一)建設現狀與“互聯網+”背景下高等教育對地方高校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突破及差異化發展需求,積極探索面向地方產業的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以期為同類院校的轉型發展提供借鑒。
1.生物技術專業現狀
自1997年教育部將生物技術專業正式列入專業目錄以來,國內許多高等院校紛紛設置生物技術專業,二十年來,年招生人數和畢業生人數劇增。但當一屆屆畢業生走向社會時,人們發現職場為本專業畢業生提供的職位卻沒有預計的充足。因為對就業前景的茫然和困惑,多數生物技術專業學生一入校就準備考研,考研成了他們大學四年的目標。這與高校的培養目標不相符,也與設置本專業的宗旨相悖。由于生物技術學科涵蓋領域非常廣泛,若不依據學校自身辦學優勢與當地產業特色進行提煉和定位,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就容易趨向于“模糊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無法擺脫學科型教學模式的束縛,最終使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成為傳統學歷教育的“翻版”。隨著生物技術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如何避免與重點大學“同質化”,生物技術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目標如何定位,專業改革如何實施等等,這些都是擺在地方本科院校面前無法回避的課題。
2.問題及對策分析
當前,互聯網與傳統生物技術產業的有機融合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新的經濟形勢和企業發展對生物技術高級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進而推動我國的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進入了關鍵時期。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局限性正逐步顯現出來。近年來,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就業率逐年下降,而一線技能人才以及互聯網相關人才卻供不應求??梢钥闯觯胀ǜ咝H瞬排囵B最多的理論型、學術型人才已經過剩,而社會所需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十分緊缺。普通高校要順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形勢,重新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頂層設計,真正實現向應用型高校轉變。從教學上看,高校的教學模式在不斷地改革與創新,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傳統教育思想、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如何與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接軌,拓寬創新人才培養路徑,是目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研究思路的梳理,我校確立了以下具體研究目標和專業建設方案:①修訂現有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互聯網+”背景下地方院校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執行落實好專業人才的分類培養,解決好怎樣做到以學生為本實行個性化教育,培養生物技術多樣化高素質應用型人才。②重新架構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加強專業知識與“互聯網+”背景下就業、創業的能力需求有機融合,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能力教育,解決好如何基于時代需求重建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促進人才就業與創業問題。③充分利用互聯網在高等教育途徑中的重要地位,將互聯網思維真正滲透到人才培養與體制建設工作中,有力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進一步拓展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途徑。④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聯合科研機構、企業在互聯網領域進行資源融合,構建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的溝通交流平臺,根據企業的需求定向培養應用型人才,使高校更好地與企業人才需求和技術創新的需求對接,形成高校和社會、經濟、企業聯動發展的新局面。
3.具體改革措施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背景條件下,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既面臨機遇,也存在挑戰。在高等教育大發展的今天,教育部及時提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以本為本”原則,商洛學院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陜西省轉型試點院校之一),正值實現學校走內涵式發展和彎道超車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課題組成員通過前期大量調研和實踐,對于今后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的特色發展和建設思路,總結出以下實踐經驗和建設想法:三“激”四“新。四“新”指一類新需求、一種新理念、一套新技術、一群新伙伴;三“激”指新需求激發新理念、新理念激活新技術、新技術激勵新伙伴。結合商洛學院建設國內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校辦學定位,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目標、以素質提升為重點”的原則,初步確定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的辦學定位為培養符合地方生物技術產業需求的高素質、多層次和多樣化應用型人才。根據人才培養規格要求,以“知識—能力—素質”為主線,重構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一方面打造符合地方企事業單位崗位需求的應用型課程體系模塊;另一方面,充分整合傳統的以學科教育為背景的知識鏈課程群,以就業為導向、實行彈性化課程和學分制建設,并以互聯網+時代下人才市場對畢業生綜合能力需求為出發點,多元整合多學科且利于職業能力提升的交叉學科課程群,從而實現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一體化目標。充分利用和整合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現有的優越教學資源,進一步創新、推廣和運用好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比如在課堂教學組織過程中充分利用翻轉課堂慕課、微課、新媒體平臺等教學資源。通過與地方企事業單位的深度密切合作,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在前期產業調研基礎之上,積極尋求生物技術產業相關企事業單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課程大綱的修訂工作,并通過實習基地建設、畢業生頂崗實習和課程實習等相關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實施,探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育人模式,嘗試通過學科專業建設實現高校與社會、經濟、企業三聯動,切實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和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綜上所述,要滿足市場生物技術產業新需求、實現新時期專業人才培養新目標,就必須堅持“三措并舉”,做好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突破的路徑選擇,即新理念指導下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新技術推動下的全新教學模式推廣、新伙伴參與下的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
4.取得成效及經驗總結
4.1市場需求為導向,產業調研是基礎
抓住商洛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商洛實施方案》中包括生物產業在內的八大重點產業發展的機遇,積極開展地方生物產業調研,分析目前區域經濟中生物相關產業支撐度、存在問題及人才需求情況,為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精準定位奠定基礎。
4.2目標定位是核心,找準位置是關鍵
地域特點和產業結構決定了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科專業建設目標定位和特色彰顯,為促使學校建設國內應用型本科院校目標的實現,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立足地方,面向行業,緊密圍繞秦嶺豐富的特色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深化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積極開展科學研究與探索生物技術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成效顯著。在省級生物學優勢學科發展支撐下,生物技術專業獲評為省級專業。
4.3課程體系是抓手,知識融合是重點
在“互聯網+”和“根植地方”行動的催化下,轉型生物產業和互聯網應用成為大學生的就業機會與創業的主要領域。本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和教育目標及時面向“互聯網+”融合發展,重建課程體系,通過系列行業特色課程開設加強專業知識與“互聯網+”背景下就業、創業的能力需求有機融合,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能力教育。
4.4課程大綱有創新,教學內容有特色
學院新版人才培養計劃修訂過程中,壓縮了總課時量,但加大了實驗實踐教學課時比例,深化了課程教學內容改革,邀請行業與企業專家學者參與制訂課程大綱和修訂工作,自編特色教材,同時從理論和實驗大綱中體現出專業培養特色。
4.5教學團隊有活力,教學模式有新意
教學團隊外出學習、培訓和交流,參觀同類院校并觀摩教學課,積累經驗為我所用,進一步論證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開展教學團隊教研活動,充分利用新教學媒體和手段進行課程改革,建設一批特色課程,開展全新教學模式實踐。以根植地方和橫向項目合作單位為突破口,積極需求合作,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強化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培養。
4.6教學條件有保障,教學成果有亮點
注重傳統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滲透個性化教育理念,實行分類培養;主動應對市場對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新需求,強化互聯網+課程設置,促進就業與創業;充分利用現代新媒體技術,拓寬信息化的教學途徑,更新教學模式;打造校企合作平臺,深化產教融合,構建并完善知行合一的能力實踐體系。近年來,在生物學優勢學科建設支撐下,生物技術獲批為省級專業,同時,帶動院內學科專業群的建設和發展,學院獲批為省級創新創業試點學院。
5.結束語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和當今互聯網的發展,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和升級,市場對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背景下,各高校在生物技術專業辦學特色凝練方面也正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發展和專業建設,必須結合自身辦學條件和辦學理念,在生物技術專業目標定位、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產教融合等方面多措并舉,才能真正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