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跨專業仿真實驗與經濟管理教育融合途徑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一、前言
經濟管理類專業培養的人才以應用型為主,即介于技能型和研究型之間的、能為區域經濟建設服務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要提高經管類專業學生的綜合性專業技能,實踐教學是一個重要環節。從教學實踐來看,由于各種原因,讓學生到企業中學習鍛煉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高校需要提供多專業綜合性的實驗平臺供經管類專業學生進行實踐。跨專業仿真實驗課程依托跨專業仿真綜合實習平臺開展課程,該平臺是一套仿真經濟環境的經營模擬演練教學平臺。它依托院校的基礎硬件進行仿真環境設計,以企業經營與管理為主旨,采用信息技術建立軟件對抗演練環境。同時進行多組織對抗、多人協同的模擬經營和業務運作,通過體驗式綜合實驗教學,強化了學生對產業環境、企業經營決策、企業管理、競爭對抗、業務訓練等專業技能的認知,有效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最終實現創新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目標。與傳統的教育方式相比,它能突破空間限制,較大程度的給予學生私人定制的體驗。仿真實驗教學可以將多門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將教學與當前的數字化技術緊密結合,更好的實現資源共享,讓虛擬化的實驗和網絡化的教育平臺在實驗中得到體現。對于企業來說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源的投入以及實驗室的投入。
二、經管類專業人才新的實驗教學理念構建
高校引入跨專業仿真實驗平臺,要在實驗教學功能和教學方法上重新構建全新的實驗教學理念。在實驗教學功能上應該是從教學設計到評價設計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驅動式的功能設計。同時實驗教學方法也應該順應教學功能的改變,建立“雙主”教學模式,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在多種專業背景、多種角色配合中達到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提升,最終對接產業人才需求。
(一)“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模式,激發自主學習
對于這種綜合性實驗課程,一定要改變“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式教學模式,要給學生較大的自由度和發揮的空間。教師只負責規則的解讀,由學生自主發揮積極性、創造性地去完成工作。學生由自己組織的團隊進行經營策劃、組織與實施,發揮主體作用。教師起到教學設計、指導、監控(激勵、答疑、糾錯)和評估的主導作用。這種“雙主”的教學模式,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教師分別指導和因材施教,提高實訓的效果和質量。
(二)“虛擬場景、體驗式的教法”使學生學用結合
跨專業仿真實驗平臺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其“仿真性”,平臺通過構建模擬供應鏈下各企業運作的仿真環境,讓學生在仿真環境中運用所學的各個專業知識進行企業運作的模擬演練和業務對抗。這種模擬場景讓學生自主體驗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環境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形成探究式、討論式、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這種教學模式應注意三個問題:一是體驗式教學要先有理論基礎,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體驗的是理論的應用,而不是脫離理論的實踐。二是教師一定要預先設計好教學內容,用體驗的方式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才能達到教學目的。三是創新考核制度,從實驗過程、業績到報告進行多方位的考核。
(三)“課后反思總結”強化實驗成果
體驗式教學方法的重點環節是體驗后的分析和總結。只有體驗,沒有分析和總結,就像帶著學生“做游戲”一樣,無法達到深層的理性認識,更無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偨Y環節也應分為教師和學生雙方進行。學生每天要做好工作日志,既要對當天的工作進行分析,也要對下24小時的業務開展進行規劃。教師在學生的總結基礎上再次進行總結。使學生形成總結經驗教訓的慣性思維,不斷強化仿真實驗的成果。
三、跨專業仿真實驗的課程開發設計
跨專業仿真實驗課有眾多的先天優勢,可以完成許多傳統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體驗式、綜合性、創造性的教學目的。但跨專業仿真實驗課程不能只停留在軟件設計者設計的固定類型的企業和數據資源上,還有更多的功能有待開發。筆者認為,跨專業仿真實驗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完成和經管理專業教育的融合:
(一)跨專業仿真實驗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
跨專業進行仿真實驗需要建設一個更加有針對性的仿真平臺,在建設的時候需要與本校所處的地方經濟環境相結合,以地方經濟發展和行業企業管理實際為案例建立實驗數據庫。以F高校為例,該??梢岳没ヂ摼W、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手段,虛擬福建海西經濟區、平潭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建財稅金融保險、玉融國際創業小鎮和當地大型企業,建立真實跨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數據資源供學生實驗。這種結合方式即可以解決經管類專業學生實習難題,也促進高校因地制宜地開展教育事業,學生在就業的時候能夠及時的適應社會。
(二)跨專業仿真實驗與專業群建設結合
高校應用型轉型發展正處于探索階段,轉型中尋求突出的辦學特色,高校需要產業融合,需要企業的合作,高校專業群對接地方產業群正順應了轉型中的需求。建立專業群,通過產業資源對接,使得高校逐步改變專業教學及人才供應過程,也成為企業擴展區域市場的重要手段。例如,F高校經濟與管理學院順應地方經濟發展,建立了旅游專業群、“互聯網+商貿”專業群。堅持產業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辦學思路,建立以市場需求、行業標準、職業需要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兩個專業群分別圍繞旅游和國際貿易兩個行業設置形成。在專業群下,實驗實訓設施、設備上有大量是共用的,有相當一部分實驗實訓項目是共同的,所以跨專業仿真實訓可以對專業群行業建設提供實驗平臺。經管類專業應依據經管學科專業方向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將區域經濟和宏觀、微觀經濟等建立專業群,將專業群建設涉及的行業企業資料整合形成各種實驗數據庫,讓學生在跨專業仿真實驗平臺就可以進行虛實結合的實驗課程。
(三)跨專業仿真實驗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結合
“雙創”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高校應主動將創新創業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和“創新創業+專業教育課程”的人才培養體系。無論是哪個層次的課程,首先學生需要仿真的創業環境,讓學生在校內有反復實驗、試錯的機會。其次,現代社會不可能單打獨斗,團隊合作是創新創業必要的前提。第三,創新創業離不開項目,大學生應充分利用完成項目任務來鍛煉自己的職業技能。上述三項需求,都可以通過跨專業實驗平臺解決。實驗平臺開發設計者及實驗教師團隊應充分利用實驗平臺的仿真環境,建立地方經濟和企業發展的真實業務數據庫、案例庫。如,建立宏觀經濟運行仿真、社會調查數據處理仿真、創新創業綜合仿真、企業競爭虛擬仿真或小微企業成長等實驗課程,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創新創業項目在數據庫里自選實驗項目,形成虛實結合、自由組合的實驗課程群,完成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仿真實驗。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管理和教學資源管理,讓校內創新創業更加有效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