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大學生禮儀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途徑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我國歷來以“禮儀之邦”著稱,禮儀作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可以直接的反映出精神文明的建設,還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在國與國或人與人交往日益頻繁時,就會出現東西方文化之間或者人類不同性格之間的碰撞與交流,使其世界各地的禮儀與習俗在不斷的相互融合與發展,而各大高校同樣應當將禮儀教育納入教學內容中。大學生作為社會備受關注的群體,高校則是培養社會精英的根源地,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大學校園了存在著諸多不文明、不守禮等不良現象,與國家建設文明社會的初衷不相符,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整體形象。所以說,對新時期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研究,對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相關概述
(一)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含義
禮儀是人們在社交活動中相互尊重的禮貌行為,在儀容、儀表或者儀態等的端莊規范都是對他人的尊重。禮儀則是禮節、禮貌、儀態與儀式的統稱,禮節中最為常用的就是禮節與儀式兩種[2]。在一般情況下,禮節具有個人性,不需要借助任何裝飾物品或者他人就可以完成的形式,例如:鞠躬、問候等;而儀式則具有集體性,需要借助其他物品來完成的,例如:奠基儀式、結婚儀式或者迎賓儀式等。大學生禮儀主要發生在學校,受到學校氛圍的影響,大學生根據社會或者學習規范而形成的習慣,是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的綜合體現。
(二)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特征
禮儀作為社交過程中人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并且內涵較強的時代性與社會性。而這些特性具有時代性、繼承性以及多樣性等,同樣,這些特性也是新時期大學生禮儀中所具備的,了解與掌握這些特性對深入了解禮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時代性。禮儀是一種文化形態,在不同時代的社交中突出反映人際交往領域的一種形式,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禮儀存在與人類發展初期,人與人之間存在交往,就存在禮儀,而新時期的大學生更加鮮明的時代性。在傳統封建社會中,學生見到恩師都要行跪拜禮,現代則稱之為注目禮,還有就是封建社會時期男女同學不可以有肢體接觸,而現代則成為現代化同學之間的握手禮,以表示雙方的友好關系,種種現象充分反映了新時期大學生禮儀的時代特色。繼承性。禮儀的繼承性與時代性之間相互關聯,是體現國家與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因素。禮儀是一種文化觀念,是一個民族經歷數代人長時間積累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在時代不變遷的情況下,其觀念則會保持不變。然而,新時期的大學生禮儀同樣具有繼承性,新時期大學生的禮儀都是經過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在古代,學者都是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之人,因此對當代大學生同樣有所要求,他們不僅需要拓展自身的眼界,還需要規范自身的行為,并且積極吸取古代先人身上的文化與文明禮儀。多樣性。在社會發展中,禮儀作為一種行為規范,覆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且不同國家、民族、行業中的禮儀行為規范也有所不同。而這些不同之處可以充分反映在新時期大學生禮儀上,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大學生來自于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信仰,因此大學生禮儀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二、新時期大學生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家庭禮儀教育缺失
在時代不斷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新時期的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由于家長的溺愛,致使多數大學生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嚴重影響了對大學生責任感與高尚品德的培養。從教育方式的角度來看,多數家長缺乏理性與正確的指導,致使大學生的利益觀念嚴重匱乏;從教育內容的角度來看,由于我國仍處于應試教育下,多數父母都會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用功讀書的標準[3]。由此一來,學生在面對考試成績以及升學壓力的情況下,學生沒有時間或者精力去學習禮儀知識,導致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缺失。
(二)學習禮儀教育內容不
在中小學階段,我國學校對禮儀教育普遍存在重視度不高的現象,將教育重點主要放在了知識傳播以及技能培養上。對文化知識的學習過于重視,而降低了對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視,嚴重阻礙了禮儀教育的開展。在步入大學生活后,有關德育的課程都偏向于理論知識,缺乏實質性的東西,禮儀教育內容由于形式單一以及內容落后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順利開展。
(三)多元化形式對大學生價值觀取向的缺失
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國出現大量的新事物與新思潮,使我國傳統思想觀念受到影響。在社會經濟大潮的沖擊下,社會上逐漸出現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然而大學生是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在這些負面影響下,得不到良好的禮儀教育,容易致使大學生踏上不歸路。同時,在高校大學生中,多數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不足,并且不清楚禮儀文化是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在潛意識里他們認為禮儀文化是過于陳舊的思想觀念,應當摒棄的東西。所以,他們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來了解與學習禮儀文化,從而致使他們在禮儀教育方面的缺失。
三、優化新時期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應對策略
(一)開設禮儀教育課程
在禮儀教育課程開設中,需要合理規劃禮儀教育的各項課程,進一步提高禮儀教育的課堂效率。同時,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提升禮儀課堂教育的地位,將禮儀教育的體制改革貫徹落實到實處,在不斷對學生進行禮儀知識灌輸的同時,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文化修養。另外,完善禮儀教育的師資隊伍,將禮儀課程納入必修課或者選修課中,轉變對禮儀教育的傳統看法,從而推動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穩定發展。
(二)積極開展禮儀教學實踐活動
豐富禮儀教育的課堂內容,將禮儀教育課堂內容講授與不同形式的講座相結合,進一步促使禮儀內容的化。積極開展校園禮儀風采大賽或者爭當文明大學生的演講比賽等活動,不僅可以實現禮儀教學的實踐性,還可以有效的培養大學生的禮儀文化。另外,在校園營造良好的禮儀環境,促使學生在校園活動中了解與學習文明禮儀知識,還可以通過校園宣傳欄、報刊、校園網站或者廣播等形式,大力宣揚禮儀文化,引導學生形成知禮、懂禮與守禮的高尚品德。
(三)營造良好的禮儀教育氛圍
在新時期大學生禮儀教育中,想要提升禮儀教育的作用,需要充分利用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以及自我完善的優勢。首先在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其次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校外組織的各項禮儀活動,在活動中不斷的積累經驗,充分彰顯出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魅力與風范。開展有關“道德、誠信”的活動,并主動制定活動計劃,彰顯出禮儀的自律作用。另外,積極鼓勵學校師生找尋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并對其不文明現象加以管制,在校園中積極開展辯論會、小品表演或者演講等活動,進一步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文化,從而促進建設文明學校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