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創新探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部于1998年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將財務管理專業列為工商管理類專業下的一個二級學科,這是財務管理專業成為一個獨立專業的標志。隨后的十幾年里,大批院校相繼開設了財務管理專業,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財務管理專業由一門新興專業迅速發展成為當前的熱門專業。雖然國家政策的支持在近十幾年間解決了我國企業對于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數量需求問題,但我國快速提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更新變化迅速的金融市場又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不僅需要掌握財務管理知識的基礎型人才,而且需要熟悉實踐應用和理論前沿的高質量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因此,我國財務管理專業的教育現狀逐漸不能適應新的人才需求環境,如何改革教學模式以培養能掌握更高一級專業知識的創新型專業人才成為高校中財務管理專業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問題。
一、山東省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一)高端人才供給不足
山東省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層次較低,僅有少數是本科一批招生,多數為本科二批招生,山東省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的全國一批普通高等院校共7所,占所有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省內普通高等院校的17.9%,其余的20所院校均為本科二批院校,占比82.1%(其中,財經類的院校并不包含全國統招本科一批院校)。由于山東省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多為二本院校且財經類院校所占的比例較低,培養人才的能力稍顯不足,存在財務管理專業高端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多的企業意識到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作用。這些情況使得很多企業開始更多的在高端人才方面具有更多的需求。企業卻難以在高校中招聘到符合要求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供需的嚴重不平衡現象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二)實踐教學不足
山東省的財管專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實踐能力越來越重要,但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的各地方院校培養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其實踐能力仍存在很多的問題,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實踐教學的學分和學時分配不合理
在學分設置上,山東省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的學分占比不高,絕大多數院校將課程重點放在了通識課和專業課上。由此可見,盡管在過去十幾年的過程中,山東省財務管理專業教育模式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從總體來看,理論重于實踐的現象仍很嚴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不強。
2.實踐教育成果的衡量方法不完善
學校通過生產實習的方式提高實踐能力,通常在大四階段自主進行。多數院校的生產實習以學生上交的實習鑒定表為依據評分,這種衡量措施所造成的問題顯而易見,學生很容易偽造生產實習鑒定表,即便沒有進行過任何生產實習的學生也能輕易的在這一環節達到要求。地方院校對于實踐課程和生產實習過程的重視程度不夠、衡量體系不完善等直接導致了各地方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能力薄弱,各地方院校畢業的學生實踐能力往往不強。
3.實踐教育的課程內容不明確
通過分析實踐課程在山東省財務管理專業中的實施發現,各地方院校中財務管理實踐課程偏重形式的情況極其嚴重。財務管理實踐課程主要是以會計專業為原型復制使用。在實踐課程的教授上沒有脫離理論課程的教育模式,各地方院校仍采用教師教授的方式進行財務管理實踐課程的教育,即便是一些財務管理實踐課程發展較好的院校,其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后,在實際操作中也會存在很多的問題。
(三)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
通過對山東省高校課程設置情況的分析,發現地方高校多為基礎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操作實訓課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單一、特點不突出等問題嚴重。另外,各類地方院校選擇的專業教材往往很難跟上財務管理制度的變革,不僅僅體現為教學資料過時,也體現在實踐課中采用的財務軟件過時。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更新等對教育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今從事財務管理專業的教育人員多重理論知識和教學科研能力,所以,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二、教學模式探究
通過分析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本文發現,山東省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文結合山東省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財務管理專業自身的特點,總結出以“學術團隊”為支撐的FCM理論教學模式結合“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的綜合教學模式。
(一)以“學術團隊”為支撐的FCM理論教學模式
FlippedClassModel簡稱FCM,在中國被稱為“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互聯網時代下形成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主要以網絡平臺中的微視頻為基礎進行教學,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但是,FCM教學模式對于教師素質水平的要求也比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要求高,在FCM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擁有更強的管理學習資源的能力,能夠根據課程設計教學資料,以恰當的方式提供給學生,這就對從事財務管理專業的教育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術團隊”是應對這一問題的有效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以“學術團隊”為支撐的FCM理論教學模式。以“學術團隊”為支撐的FCM理論教學模式包括在學術團隊的指引下進行課前知識傳遞、課上知識內化及課后知識鞏固擴展等三個階段。學術團隊中的教師在課前通過繪制學習路徑圖、制作系列微課、上傳微課視頻、搭建交流平臺等方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傳遞,并要求學生對所學微課視頻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記錄。在課上的知識內化階段,教師要組織多種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式及協作式學習,并在必要時給予幫助,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內化。課后,教師不僅要反思課堂教學,還要通過交流平臺為學生答疑解惑,并給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學習資源,從而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鞏固和拓展。在以“學術團隊”為支撐的FCM理論教學模式下,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自身的專業水平,改善高端人才數量與社會所需數量不平衡的問題。而對教師素質的高水平要求通過建立“學術團隊”的方式進行,團隊協作共同進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并能夠更好的跟進學術發展步伐,緊跟財務管理制度的變革,及時更新使用的教材,改善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的問題。
(二)“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
“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同樣能應用于財務管理專業。在“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下,企業不僅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還要參與人才培養、共同進行教學資源的研究和開發。同時,學校更應該憑借財務管理專業“學術團隊”的優勢力量進行應用技術的研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首先,要讓企業高級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參與學校專業人才的培養。學校應將合作企業的高級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吸納進本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學術團隊”當中,讓其共同參與學校人才培養的研究,同學校教師共同制定教學方案、更新教學資料;參與案例分析等課程的教授;參與畢業設計,進行論文指導;與學校一起,對學生實踐學習的成果進行評定。其次,學校要對學習動態開展指導監督。學校財務管理專業“學術團隊”有強大的理論支持,因此,在學生的實踐學習階段,學校應密切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學生的實踐過程進行不斷的教育指導。同時,根據相應的反饋信息,及時對財務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更新、調整,并根據現實中財務管理的發展動態,對財務管理專業進行理論研究。,實現“縱向+橫向”雙向發展。在“校企合作”實施中,應體現雙向發展戰略:一方面,要體現“縱向、深入”發展,不能將“校企合作”局限在某一學生的某一階段;另一方面,其范圍要寬,“一校多企、一企多校”,對于學校來說,要發展與多種企業的合作,給學生更多、更廣的范圍,參與實踐,提高實踐水平和專業水平。在“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下,企業與學校聯合,讓學校和學生真正明白企業到底需要哪種類型的人才,吸納企業高級財務管理人才進入學校的“學術團隊”中,對學校課程的設置進行重新調整,密切銜接財務管理專業的發展,與學校一起對學生進行專業化的培養,同時,給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學校在學生的實習階段進行教育指導,大大改善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弱的情況。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現狀的分析,結合國內外學者對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研究,提出以“學術團隊”為支撐的FCM理論教學模式結合“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的綜合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解決財務管理專業當前存在的教育問題,培養掌握更高一級專業知識的創新型專業人才,而且,可以補充財務管理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在這種模式下,高水平的教師能夠跟緊學術發展步伐,緊跟財務管理制度的變革,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培養出社會真正需要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同時,讓企業的高級人才參與學校對人才的培養,也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