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高職 《 SQL Server 數據庫 》 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0引言
數據庫技術是計算機科學技術中發展最快的技術之一,也是應用范圍最廣、實用性最強的技術之一,已成為信息社會的核心技術和重要基礎。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目前,許多中小企業在數據庫應用中使用SQLServer數據庫平臺,高職學生的就業主要面向這些單位,因此,掌握這門技術是非常必要的。學習這門課程后,學生可以成為企業數據庫系統管理員,也可以為軟件開發做后臺數據設計與維護?!叮樱眩蹋樱澹颍觯澹驍祿臁肥且婚T既有較強的理論體系,又有較強的實踐體系的課程。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傳統的傳授方法很難讓學生用所學的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問題,因此,結合課程特點和實際教學,對這門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改革探究。
1.SQLServer數據庫傳統教學現狀及普遍存在的問題
1.1課程學習目的不明確,角色代入感不強
在整個學期的授課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僅僅按照介紹理論、建庫、建表、索引、查詢、視圖、存儲過程、觸發器、安全性的順序講授,沒有給學生帶來一個數據庫整體的建設印象,導致學生對SQL數據庫的印象是割裂的,往往只知道這一塊怎么建,那一塊怎么查詢,而不清楚建設數據庫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建好的數據庫又可以與哪些軟件聯系起來,處于一種云里霧里的迷惑中,缺乏大局觀,導致自己作為數據庫管理員的角色代入感不夠,間接影響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1.2部分抽象理論較深較偏,與實踐聯系不緊密
在大部分的數據庫教材編排中,數據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是分開的,這種章節安排既有好處又有值得商榷之處。好處在于對于接受能力較強的本科層次學生,他們可能需要參加對數據庫理論要求較高的計算機二級考試,牢固掌握理論知識點是必然的要求。但是對于高職層次的學生而言,他們不需要參加數據庫等級考試,只要求“懂理論會實踐”。高職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欠缺,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過多和較深的理論會使他們漸漸失去耐心,等待到真正開始上機建庫建表時,學生早就已經被前面的大篇幅理論磨的去了興致。
1.3難度較大的知識點,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差異明顯
相同的一個知識點,將班上的學生分為了三層: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聽一遍很快便能領悟,中等能力的學生需要教師第二次講解,能力欠缺者則可能經過,三次講解后仍然無法理解。在有難度的問題上,更是如此。在時間寶貴的課堂上,不可能因為要給第三層次的學生再三講解而拖后大眾的進程。久而久之,第三層次的學生無法跟上大部隊的步伐,逐漸淪為掉隊一族,難以重拾對這門課的信心。
1.4上機實踐時,驗證性大于探索性,難體現實踐的真正意義
實踐出真知,它的真正意義在于探索。拿什么問題來探索?一方面,在教材的每道例題里,都已給出了與之配套的解答,如果僅看例題與解答,顯然不便于再探索。另一方面,教材章節后面的習題數量有限,應將其布置為課后思考的作業,也不適合作為新課講授時探索的對象。于是,在傳統的數據庫教學中,往往形成了教師講授例題,學生按照教材上的例題代碼原封不動地上機實踐的模式,以此驗證例題結果的正確性。當然,用心理解的學生也可以從例題中學到知識,再次鞏固,并非不可以,可是這樣便削弱了實踐的真正價值。而對于原本就一知半解的學生而言,更多的實質在于事先提供解題步驟,再去嘗試理解它,無論是否能真正理解,只要對著書敲代碼,只要沒有單詞拼寫錯誤或者英文符號的失誤,總能得到正確結果。如此這般,上機實踐環節對這一部分的學生便淪為了打字課。教師巡視時,也只能看到所有人都執行成功了的一片表面繁榮的景象,直到單元測試甚至期中期末考試時才覺察到其實還有不少學生沒弄懂。
1.5課程評價體系不夠,過于看重卷面表現
SQLServer數據庫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可以體現出這一特點。而在課程的評價體系上,如果僅僅將一紙成績或某次上機實踐的結果作為的評價準繩,顯然不夠,有失偏頗。在現有的評價方式中,更多教師為了方便起見,選擇用卷面成績代表數據庫課程的掌握水平,這種方式無論是從課程評價的客觀性和公平公正性,還是課程的長遠發展來看,都是不利的。
2.SQLServer數據庫課程教學模式初探
以上五個方面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數據庫課程的積極性,為改善這一現象,筆者經過長時間的課程探索和實踐,探索出了以下解決方案。
2.1采用學校里真實的實例貫穿教學過程
充分利用學校自主研發的“學籍管理系統”和“圖書管理系統”兩個軟件,從中導出“教務管理系統”和“圖書管理系統”兩個數據庫,作為貫穿課程教學的兩大實例,數據庫課程前后知識連貫性高,且是學生平時相對比較熟悉的內容,在事件的理解上不存在障礙。教師可在課程之初就給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數據庫的樣子,從登錄到編輯表中數據,到查詢,視圖,到生成報表打印,再到設置登錄的安全性。從宏觀上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讓他們大致明白自己學完這門課便能完成這樣一個完整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前學生只能通過學校網站查詢到自己的課程成績,如今相當于變身成為成績管理系統的管理員,擁有的權限更大更,于是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調起來了,自然產生了想要通過掌握知識擁有更多能力的迫切愿望。在每一個小的章節開端的課堂之初,采用“倒敘”手法,先呈現出本小節學習之后能達到的效果:告訴學生這個階段要做成什么樣,用什么做,怎樣去做,進而分析需掌握哪些知識點,具備哪些技能,逐層分解,化繁為簡。
2.2適時采用“類比”法,化解抽象的“疑難雜論
”有些理論知識點較為抽象難懂,如果只照書講概念,不僅教師自己講的費勁,學生理解起來更是吃力。此時建議找尋一些生活中的類似例子進行類比,這里舉三個例子說明。(1)索引的兩種分類,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看字面很難理解透徹這兩種索引的區別。好在學生都有查找字典的經歷,可將索引比作一本字典的目錄,將聚集索引比喻成拼音檢索法,將非聚集索引比喻成部首檢索法。因為物理順序和聚集索引的順序一致,學生都知道字典的實際順序是按照漢字的首字母排列的,和偏旁部首的順序無關。(2)變量概念的理解,包含變量名、變量值和數據類型。以餐廳里的包間作為類比物,變量名相當于包間名稱(牡丹廳),數據類型相當于包間類型(大、中、小)。變量值相當于在該包間用餐的12位客人。(3)應用的安全性管理的三個等級:操作系統級、應用級、數據庫級。操作系統級即輸入Windows密碼,相當于小區的大門,應用級即用登錄名連接到服務器,相當于家里的大門,數據庫級限制用戶只訪問一個庫,相當于房間的門。除了將抽象難懂的知識點類比生活中的事物外,更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優化處理教材,省略一些和實際操作聯系不緊密的深層次理論,并把某些知識點揉進操作案例中,例如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的含義和作用,就可以融入到編輯數據表當中去。
2.3借助“碎片化”微課視頻,縮短課堂上的差距
當下的學生習慣了移動終端的使用,偏愛碎片化閱讀。教師可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的手機發揮正面作用,為己所用。針對易造成課堂進度差異的難點問題,可事先準備好微視頻,課后在班級群或教學平臺上,供課上沒弄懂的學生消化吸收。這里的微視頻在有條件有能力的情況下好自己設計錄制,可與自身的課堂教學同步,條件有也可將網上過長的講解視頻剪輯成幾小段,將對應片段分享給學生。第二次上課時進行微視頻難點的抽測,督促第三層次的學生課后通過微視頻及時弄懂難點的同時,也起到再次回顧難點的作用。
2.4活用例題,拓寬思維,真正實現上機的探索價值
運用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一個例題,首先只給出問題,不給解答。接著帶領學生分析這個例題的實質屬于哪一類型的問題,需要運用哪些知識點。再逐步分解,引導學生說出思路,請學生上臺作答,師生共同理出頭緒,解決問題。然后對例題進一步變形,改變條件或要求學生用不同方法作答,增加難度,此時暫不分析,由學生自己上機實踐,以考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點。經過這一階段的上機實踐,既達到了鞏固例題的效果,又在最近發展區內對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成功解答者能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一開始有困難者也可通過消息框中的提示發現問題出在哪里并再次嘗試?;钣美},同時補充教材之外的練習,哪怕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能讓學生感受到內心的雀躍,進而認真聽講并期待上機實踐環節,形成良性循環的課堂。
2.5采用多維度的評價手段創新評價方式
筆者所在學校對一門課程的評價方式分為平時、期中、期末和總評四項??傇u是由前三項按照3:3:4的比例計算出。為了能更客觀地評價一名學生的學習水平,要杜絕一張試卷定高低的現象。建議在期中和期末考試中采用上機考試和試卷筆試相結合的形式,并在某些題目中暗含學生個人信息,有效防止抄襲現象。而平時成績以過程性評價為主,除了常規的課堂任務、課后作業、單元測驗、,還用檔案法記錄平時考勤、課堂紀律、發言情況、帶書本、鞋套等細節表現,如此才能綜合的評定一名學生在這門課程的真實表現,這些評價準則在課程一開始就要清楚地告訴學生,以便有效約束課堂上的違紀行為,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在高職SQLServer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性,以學生為主體,又要熟讀教材,利用好手邊的參考書,設計出符合學情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覺得這門課是有趣的,有用處的,成為有良好SQLServer數據庫應用能力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