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由于時展的需要,企業核算型財務會計要向管理型會計轉變,而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力量,其對管理型財會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文章通過分析傳統財會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對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推進財經類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善,從而培養出一批符合時代需要、專業技能熟練、復合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管理型財會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傳統財會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
一般院校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下對學生的培養往往會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缺陷:及時,知識傳授與能力、素質培養不能有效結合。40或45分鐘的課堂教學,多數老師的目標是把課程內容講完,“滿堂灌”的現象非常普遍,不注重學生自學能力、思辨能力的培養,沒有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光靠輔導員、班主任的跟蹤指導效果不甚理想。第二,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能力鍛煉難以同時兼顧。大多數院校由于各方面原因,70%~80%的知識都是在理論課堂上傳授,只有20%~30%的知識是通過實驗教學來實現,在實驗課堂上有部分內容也是與企業用人需求所脫節的。如果通過實習安排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達到學而致用的目的,這樣的機會一般是在畢業學年,而崗位專業性鍛煉時間受限。第三,專業知識教學與專業綜合素質培養不相匹配。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過程中,專業課程的教學過于重視分數論、考試論,教師注重課程內容的分解、考點的講解,對財會人才應當具備的數據處理能力、財務分析能力、管理溝通能力沒有給予系統的鍛煉與培養。
二、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要求
當前企業的財會人員一般進行傳統的記賬、算賬、報賬為主的業務活動,而管理型財會人員需要進行內部控制、投融資決策、企業并購、價值管理、戰略規劃等活動,這些活動強調了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管理意識、管理能力的發揮。因此,對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的培養要求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注重專業知識與綜合知識的傳授。中小企業一般處于成長期,發展不夠成熟,且具有企業規模不大、市場地位不穩固、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技術設備條件較差、融資難、面臨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較大等問題,因此中小企業的財會人員在這樣的情形下所發揮的作用尤為重要。中小企業極其需要管理型的財會人員,他們應當具備綜合知識,比如扎實的財會知識、管理知識、技術知識及營銷知識,還應具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他們能夠為企業出謀劃策并解決上述問題。二是注重復合能力的培養。如前所述,中小企業發展現狀使得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強調的是復合能力,既包括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管理能力、市場洞察與反應能力、外部協調能力、持續創新與發展能力。這種能力既不是單純的管理能力,也不是簡單的職業技能,是一種綜合能力。三是綜合素養鍛煉的培養。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應具有專業知識、技術以及進行創新創業所需要的專業素質和開拓精神等綜合素質,在進行企業管理過程中,管理知識的運用、專業技能的發揮與個人的責任心、道德、自信心、心理、意志、品質、身體等非專業素養關系十分密切。這些綜合知識、復合能力、綜合素養的傳授與培養,一方面使得財會人員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充當重要的角色,很好地參與企業的營運活動,為企業的有效發展出謀劃策;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財會人員今后職業生涯持續發展的能力,使他們能夠發展成更高層次的專門人才。
三、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措施
1.制定合適的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需要,尤其是中小企業用人需要,管理型財會人才需要具備綜合知識、復合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圍繞培養要求,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制定合適的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方案。首先,設計學科方法論與學科技能教育相結合的體系,并將其作為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指導思想,通過該體系的指導,對學生的能力進行開發與訓練;其次,為了拓寬學生的學科專業視野,實現學校與社會、學校與企業的交融與貫通,提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需要單獨設置“專業導論專題”,即開展本學科或本專業的理論前沿與實踐專題教學,還要設置“行業知識專題”,系統培養學生的行業視野;,將實驗實踐教學系統地反映在專業教學計劃中,除了各類課程實驗、專業實驗和跨專業綜合實驗課以外,還開設“創新創業模塊”、“職業資格模塊”等,并真正落到實處,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
2.加強應用能力和科學素養培養的課堂建設
如前所述,我國傳統培養模式存在三大缺陷。長期以來在及時課堂“滿堂灌”地傳授知識的現象非常普遍,第二課堂(校內課)外的形式單一,能力培養效果不明顯,而第三課堂(校外課外)多數難以落到實處,形同虛設,很難做到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這些情況下,第二、第三課堂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與整體素質養成的作用得不到發揮。我們應以“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理念為指導,深化“三個課堂”的整合綜合改革,通過內容、體制、管理和技術創新,形成基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三大課堂整合新優勢;通過人文素質、科學技術、藝術選修等課程教學、課外實踐、生產實訓等對學生職業素質的隱性熏陶及成功教育、修身工程、感恩教育等生活教育形式,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專門人才,為學生進入社會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3.構建專業性強的模擬體驗式教學體系
傳統培養模式下忽視實踐教學、能力開發、素質培養問題,以及財會相關專業的學生本身實踐能力,特別是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不強問題,可進一步通過構建獨特、專業性強的模擬體驗式教學體系來解決。該體系以先進教育理念為指導,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支撐,科學構建實驗實踐教學內容,系統搭建實驗實踐教學軟硬件平臺,構建專業實驗室、教學案例與沙盤對抗演練系統、ERP實驗室等模擬教學平臺,遵循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素質提高于一體的模擬體驗式教學改革思路,著力抓好跨專業實訓、綜合實驗教學、校內創新創業實踐三個重要環節,推動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4.加強校企共建實習基地
校外實習基地實踐著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在企業的頂崗實習、參與實習,觀察、體驗實踐過程,訓練其知識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將來其走向管理崗位或者是進行自主創業,能夠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實驗教學單位應與企業單位就聯合培養管理型財會人才等問題進行探討,并進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為培養管理型財會人才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定位,修訂與完善培養方案,深化三大課堂整合,建立實踐基地等一系列改革和探索的基礎上,為了更加系統的探索人才培養模式,使改革成果得以推廣和固化,還可以通過成立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單位來實施,著力培養具有企業家潛質,“有專長、善管理、能創業”的復合應用型財會人才。通過示范帶動效應,服務于我國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