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yōu)槟砹?篇“微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chuàng)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伴隨著信息技術革命浪潮的到來,我們感受到的是無“微”不至的交流、娛樂以及學習的便利。“微課”作為微時代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旨在為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教學體系,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較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以引領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價值觀,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這與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校青年提出的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相符。微時代,“微課”成功吸引了學生的關注,也成為教師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探索。然而短小精練的“微課”也是一把雙刃劍,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挑戰(zhàn)。就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來看,這種挑戰(zhàn)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
及時,“微時代”在加強學生與教師思想上的聯(lián)系和交流的同時,也無形地豎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因為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和獨特性,使得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面對面與學生交流互動,清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才能及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調整教學方案。
第二,“微課”讓學生的思政課堂變得靈活自主的同時,也打破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當前更多高校思政課堂基本由“灌輸式”模式轉向問題導向式的啟發(fā)模式,使得當下的思政課堂更加自由放松,但并非自由就是有利于學生成長的課堂。因為對于處于成長發(fā)展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學習自主性、能動性還有待考量,需要正確地引導。
第三,“微課”給思政課堂帶來資源共享的同時也導致一些未經過濾的虛假不良信息進入了高校思政課堂,三觀尚未成熟的高校學生必然會受到侵蝕,從而嚴重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形成。這無疑會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帶來致命的沖擊和阻礙,違背了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的初衷。
針對上述思政課教學模式所出現(xiàn)的問題,由龔慧香編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2012年7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書,從“教”與“學”兩方面入手,給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該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教學篇,主要囊括了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困境與原因、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思政理論課探究性教學模式等多個方面;另一部分是教育篇,主要包括淺論獨立學院大學生價值觀現(xiàn)狀和特點、大學生思政教育進公寓的問題和對策以及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思考和探索等方面。該書不僅深入分析了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所在,還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方案,同時還就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以及實踐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多種策略和新思路,以促進大學思政理論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該書還從滿足社會發(fā)展需求和學生個人需求的角度出發(fā),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進行了合理的內容安排,并以當下高校思政理論教學所遇問題為導向,積極探索促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模式和方案,以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
針對如何防止學生受不良信息的影響,該書在教學篇中,詳盡分析了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困境,并從全局的角度出發(fā),站在社會發(fā)展要求和學生個人需求的角度,較合理地提出了微時代下高校思政課探究性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思政教學的參與度、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能力,提高教學效率,這是該書的特點之一,也是該書提出的思政教育觀。
思想政治理論的抽象、枯燥易讓學生產生疲勞從而失去學習興趣,致使高校思政課堂效率大打折扣。“微課”以其精練、新穎的授課方式成功吸引了學生的關注,也給枯燥無味的思政課堂帶來了久違的自由歡笑,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思政課的興趣,同時學生還能根據(jù)自身的需求自由選擇思政內容進行學習,無形中提高了學習效率,教師當然還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正確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解決問題為方向,總結歸納“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存在的困境和原因,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教學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有助于提高思政教學的探究性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大學生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是該書的重要特點,它有利于當前思政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