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鄉村生態規劃設計思考中的鄉村建設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浙江省可以說是是美麗鄉村的首創地,由于地處江南地段,所以不管是地理風貌或者是自然氣候,都有著其獨有的特點與優勢,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在新的理念實踐之下,浙江全省各地都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奮力開拓,不斷豐富內涵,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整體水平,促進浙江地區經濟的不斷發展。目前浙江已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建設標桿省。
1.美麗鄉村建設的意義
在黨的報告中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而美麗鄉村的建設則有著以下幾方面的重要意義:及時,落實精神,帶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在黨的中十分明確的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為群眾建設良好的生活環境這一理念。農村生態文明的建設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美麗鄉村的建設能夠帶動生態農業建設,并且有效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對農業資源進行保護和節省,從而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第二,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最近幾年隨著農業行業的快速發展,對農村土地以及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過大,而即便是這種情況下農村經濟的發展也不太理想,反而面臨著資源缺乏、生態退化以及環境污染等相關問題。美麗鄉村的建設能夠轉變農業發展,增強對農業資源環境的保護,同時也提高了農業資源的利用率,讓農業發展遵循資源節省和環境和諧的道路。第三,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當前我國新農村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就整個浙江省而言,很多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比較弱,并且農村人的居住環境依舊存在臟亂差的現象。美麗鄉村的建設可以秉持著生態環境、生態人居以及生態經濟的理念進行建設,以此讓新農村建設理念、內容和質量得到提升。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農村作為空間界限也是逐漸模糊。農村和城市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中,我國城鄉聯系也更加密切。因此,建設美麗鄉村不單單只是滿足農村居民需要,同時也是滿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更加是整個社會的需求。
2.美麗鄉村生態規劃的原則
在美麗鄉村建設理念的基礎上打造鄉村生態是極其重要的,鄉村生態的規劃同樣需要遵循相關的規律和原則,這樣才能夠讓鄉村生態更加和諧,同時也讓美麗鄉村的建設更符合標準和需要。
2.1遵循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原則
在鄉村生態規劃過程中,需要遵循著加深生態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原則,要從原有的污染被動治理轉換為主動節省能源,并且要使用全新的建設能源,要在保護鄉村生態與資源的基礎上,對鄉村的自然環境進行合理規劃。隨著我國鄉村產業內部結構的逐漸變化,鄉村發展研究方向已經由單一轉變為多元化。比如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以及農業產業結構升級等,或者是生產發展、農民富裕以及農村環境整潔等鄉村建設目標。在鄉村產業發展中需要深入挖取鄉村存在的內部潛力與優勢,進而提升鄉村農業生產能力與創造能力,以各種不同的發展方向與方式促使農戶多層次的就業機會。同時,還要合理的規劃農村土地資源,將節約作為原則緩解土地使用與規劃的問題,為鄉村的建設和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和空間。
2.2遵循農戶為主導的建設原則
在對鄉村生態進行規劃時要以人為主,要將農戶作為主要導向。有些地區的鄉村規劃忽視了村民的真實想法和需要,進而導致了許多規劃項目無法落實和實施。我國當前的一些鄉村建設研究過于強調經過外界力量對鄉村發展方向和規律進行探索,而對鄉村內部的認知和理解程度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鄉村規劃建設的房屋出現買不起以及生產環節無法落實的現象,進而導致村民產生不滿的心理。因此,美麗鄉村的建設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并且要將農民的實際需要作為規劃的基礎和前提,要注重鄉村內部需求,這樣才能夠讓美麗鄉村的建設更有意義。
3.基于美麗鄉村建設的鄉村生態規劃設計
3.1尊重鄉村自然風水地貌
在建設美麗鄉村時,鄉村的生態規劃必須要尊重鄉村本有的風水和地貌,生態型的鄉村不是呈現出一種繁榮的小城市,而是要呈現出一種和城市相反的聚集形態。鄉村是歷史的自然形態根源,其有著自身存在的成長體現以及自然肌理。在對鄉村生態進行規劃時,需要突破固化思維,要尊重鄉村本身的自然肌理,以此讓鄉村的生態可以和人自然的融入。鄉村規劃需要將鄉村歷史和自然肌理相互交織,這其中肌理的外表是鄉村的風水地貌,而內在是鄉村自有的靜態文化。比如在浙江的一些山村中的一些村會有很多個村民小組,將這些村民房屋連接的也許是曲折窄小的道路,這些都有可能和村民原有的生產工作和生活有很大關系,因此在對鄉村生態進行規劃時要將村民房屋住宅規劃到一起,不用將其中的道路規劃成直道。和城市中的規劃相比,彎曲的道路正是鄉村本身獨有的一種元素,保留道路也就保留了鄉村的原始生態。鄉村生態的規劃還需要因地制宜,生態型美麗鄉村的建設應該要契合自身的先天資源,獨有的特色以及實際情況,所以對鄉村的生態進行設計規劃要依據改造型、保護型以及城郊型等各種不同的種類進行。在規劃鄉村生態的時候不能夠太單一,需要針對性進行,比如在一些偏遠的山區村莊中,鄉村生態的規劃重點就需要更加重視鄉村環境的衛生,并且要合理的控制一些新建的項目,要讓進入村莊的人都能夠感受到干凈與整潔,物件的擺放有序。而在一些靠近城市的村莊規劃時,需要將村莊作為城市功能的補充,比如在村中建設農家樂項目等,這樣就能夠讓鄉村的功能作用更大,以此提高鄉村對周圍地區的吸引力,進而促使農村經濟的發展。
3.2有效發揮政府部門的導向作用
美麗鄉村生態的規劃和設計需要更多的主體介入,其中最關鍵和最重要的主體就是政府部門。在美麗鄉村規劃設計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建立完善的鄉村建設制度,要將美麗鄉村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的一部分,并且要對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以及生態規劃的各個部門建設問責制度,讓各個部門的領導能夠發揮幫扶與支持的作用,以此讓鄉村生態的規劃與設計更加標準。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需要加大財政上的支持,以此擴寬鄉村建設的融資道路。美麗鄉村的建設需要消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若是只依靠政府部門的財政支持則無法實現好的建設效果。所以,政府部門要制定合理的籌資方案以及政策,要鼓勵社會上的一些企業以及銀行等相關結構為美麗鄉村的建設提供力量,比如有些企業可以和村民簽訂條約,讓其為企業提供蔬菜、水果以及鮮花等商品,而這些產品的種植需要企業投入一部分資金建設和規劃場地。比如鮮花的種植,企業可以投入資金建設花棚,在鄉村規劃出一個生態園來種植花卉,這樣不但能夠為鄉村生態的規劃提供有用的元素,同時還能夠有效促使農村經濟的發展。在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高度重視農村群眾的意見和感受,在參考村民實際需要的基礎上進行有效規劃,以此提升建設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通過工程建設對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進行提升,使其生活更加便利,讓生活的環境更加品質。
3.3合理規劃產業和文化
鄉村生態的規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不但需要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同時還需要人能夠在自然中獲取利益。因此,鄉村生態的建設要加強產業的引導,在規劃過程中要讓依靠鄉村自然的地區條件,同時還需要遵從鄉村資源的特殊性以及市場需要,充分發揮生態的優勢,并且要突出鄉村特點,帶領村民走向發家致富的道路。鄉村地區的發展,不管是做什么方向的產業,首先要做的是夯實基礎才有可能獲取效益,這樣才能夠促使鄉村可持續發展。鄉村產業生態的規劃設計需要深入挖掘,要將傳統的農業變化為村景觀光、農活體驗以及特色民宿等新興產業,以此延伸產業鏈。比如在浙江安吉橫溪塢村,當地每年都會舉辦新春畫展,開展農民藝術講座,提升村民文化素養和藝術欣賞水平;而在瑞安婁山村,文化禮堂的開設對當地特色的農耕、造紙和家風家訓進行了呈現,喚醒村民的“村坊記憶”;在富陽文村,這是一個具備千年歷史的小山村,在經過改造之后具有歷史韻味和現代之美。30多幢民居沿溪而建,每幢建筑都是不同的設計,灰、黃、白的三色基調,讓鄉村生態更具浙江地區獨有的江南的古樸韻味。景色的優美和自然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前來,體驗鄉村之美,同時也提高了當地農村的經濟收入。除此之外,還需要在鄉村生態的規劃中融入文化元素,美麗鄉村的建設與設計不但要保護優美的自然環境,同時還需要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遺跡進行保護,在注重鄉村美景的同時也需要建設文明鄉風,這樣才能夠讓人們記住特色鄉村文化。比如在浙江的東陽甘東村建設的文化禮堂,很多村民都到禮堂中排練當地著名的越劇,這也是農村的文化特色之一,文化禮堂的建設逐漸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同時也成為浙江農村精神家園建設的響亮品牌。還有則是浙江仙居的“慈孝文化”、嘉善“善文化”、以及義烏的“信義文化”等,這些區域道德品牌成了鄉村建設的重要元素,為培育文明風尚提供豐富內容,同時也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4.結束語
美麗鄉村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不但需要遵循鄉村原有的自然肌理,同時還需要符合現代經濟的發展理念。在對鄉村生態進行規劃時,需要重視政府這其中的引導作用,還需要保護鄉村的自然資源和風貌,融入一定的文化內容,以此讓鄉村生態的規劃更加合理與規范。通過對美麗鄉村生態的規劃與設計,對鄉村環境和經濟進行改善與提升,進而多方位的落實我國經濟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