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探討強化預防監督鞏固治理成果

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探討強化預防監督鞏固治理成果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探討強化預防監督鞏固治理成果

截至1993年底止,全縣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6萬hmZ,占應治理面積的49%;治理后的坡耕地年土壤侵蝕模數由6600t/km“下降到990t/km’,徑流量減少37%;林草覆蓋率由治理前的10%提高到20.6%。然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建設規模的擴大,違章修路、建廠、挖沙取土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地破壞了地貌植被和自然生態景觀,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自1993年8月被列為全國第二批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試點單位后,拜泉縣把預防監督擺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首位,狠抓措施落實,遏制了邊治理、邊破壞的局面,使人為水土流失大大減輕,并順利通過了1994年底國家組織的驗收。現將我縣在試點中的一些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一)抓宣傳,增強水土保持意識和法制觀念

貫徹執行水土保持法需要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理解和支持,如何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識,樹立牢固的法制觀念,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為此,我縣把水土保持法的宣傳教育貫穿于試點工作全過程,注重搞好面向領導、生產建設單位及廣大群眾的宣傳,并利用各種宣收稿日期:1995一02一20?36?傳媒介,采取靜態和動態宣傳相結合、室內輔導與室外宣傳相結合、經常與集中相結合、一般與重點相結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除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車、宣傳站、制做標志碑、印發宣傳材料等進行宣傳外,為使宣傳更具針對性,更具體生動,我們在宣傳中,重點進行了四個對比:治理前后的對比、地表植被破壞前后的對比、治理速度與破壞速度的對比、筑路建廠忽視水保措施造成人為水土流失前后的對比。試點期間,全縣投入宣傳專項經費47.5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5萬元,各鄉(鎮)投入32.5萬元,縣水保投入10萬元。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充分發揮了輿論導向作用,擴大了水土保持的影響,提高了干部群眾的水土保持意識和法制觀念,也為開展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工作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

(二)抓機構,健全執法網絡

為了加強對水土保持監督執法的鋇導,縣政府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縣長和水利局長任副組長、19個部門主要領導成員參加的監督執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確保執法工作的開展,縣水保辦配備三名主任,人員編制由5人增至14人;成立了水土保持監督站,設專職站長1名,專職業務人員6人,負責全縣的水土保持法宣傳貫徹和依法開展監督工作。全縣23個鄉(鎮)全部成立了執法領導組織,并建立了水土保持監督站。縣、鄉、村共設三級專、兼職監督員392人,其中,主任監督員2名,副主任監督員38名,監督員61名,助理監督員291名。專職監督員發給水利部監制的檢查證,兼職監督員由縣政府頒發了“水土保持監督證”。為提高監督執法人員的素質,縣、鄉、村三級監督員分別進行了培訓。縣級監督員參加了全國或省里組織的培訓班,鄉(鎮)監督員由縣里組織培訓,村級監督員則由各鄉(鎮)自己培訓,全縣共舉辦培訓班48次,受訓人員達650人次。為方便行政執法,縣上還為監督站配備了水土保持監督專用車一輛,錄像機、照像機、微型錄音機各一臺。總之,我縣水保預防監督管護已在組織上從上到下形成體系,一個層層有人抓、處處有人管的預防監督大氣候在全縣范圍內基本形成。

(三)抓政策,完善法規制度

根據水土保持法的要求,我縣狠抓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在原來政策制度的基礎上,我縣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的配套規章制度和文件,如《拜泉縣水土保持管理辦法》、《拜泉縣關于違反水土保持法規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在一年多的試點工作中,我縣堅持推行6項制度,即水土保持方案報告制度、“三同時”制度、現場監督檢查制度、年檢制度、征收防治費制度、報告工作制度。許多鄉(鎮)、村也結合實際制定了鄉(村)規民約,從而形成了縣有“辦法”,鄉村有“民約”的法規體系,為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提供了操作依據。 

(四)抓重點,搞好執法監督

審批、檢查、收費是搞好水保監督執法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環節抓不好,監督執法工作就難以奏效。在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實踐中,我們明確了“一路、兩溝、三廠(場)、四項活動”是我縣預防監督的重點,把握了一坑綠化、兩溝治理、三廠(場)審批和規劃、四案處理是全縣開展預防監督工作的途徑。一坑綠化是全縣現有500個廢土坑全部綠化。兩溝治理是全縣路邊沖刷溝870處,已治理570處,占應治理的65%;村邊沖刷溝350處,已治理245處,占應治理的70%;三廠(場)審批和規劃,是指磚廠審批和取土場、沙場規劃。磚廠已有怕處補報水土保持方案,并全部審批;沙場規劃111處,取土場在原有525個的基礎上,又規劃了828個,計1353個。四案處理是查處生產建設單位及個人隨意挖沙取土、毀壞林草、破壞水土保持工程及設施等案件,對于人為造成水土流失嚴重,又拒不上繳補償費和治理費的單位和個人,則與政法部門密切配合,查清破壞程度及后果,依法進行公開處理。截至1994年12月底止,全縣已查處毀壞梯田地埂、毀林、毀草案件10起。對情節較輕的,責令其造林種草,限期修復被破壞的水保工程;對情節較重的,除要求其補植、補造外,還進行了罰款。對一些典型案例還進行了公開查處通報,這一舉動對全縣干群震動很大。全縣應交水土流失防治費94.88萬元,其中治理費93.78萬元,補償費1.1萬元,截至12月底止已全部落實。通過審批、檢查、收費,擴大了執法影響,宣傳了法規,教育了群眾,鍛煉了自己,有效地控制了人為破壞活動。在開展這一工作中,我們還及時建立了預防監督檔案,指定專人管理,收費審批等材料按序號歸檔,做到申請表、許可證、收費票據三相符,監督管理圖、審定審批表、登記冊三對口。同時還完善了跟蹤管理服務制度,水保監督員堅持經常巡回監督檢查生產建設單位及個人對水保方案的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預防監督工作逐步實現了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 

(五)抓管理,鞏固治理成果

在抓好監督執法工作的同時,我們還注重了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的鞏固,以法律和地方性法規為武器,加強管理,群治群防,嚴禁破壞,使原有治理成果發揮其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管護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落實“三區”目標管理責任制。全縣在普查劃分重點監督、治理和管護區的基礎上,縣與鄉、鄉與村層層簽訂預防監督管護與治理目標管理責任狀,做到領導、范圍、任務、措施、質量標準、完成時間六落實,并把完成實績作為干部升降獎懲的主要依據。二是以小流域為單元,建立管護組織。除安排水保監督員外,每個小流域設專人管理,責任到人,鄉、村、屯聯防管理,縣里定期組織聯檢。三是依據“誰治理、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制定管護制度,加強管護措施,調動治理人員的積極性。四是把維修工程與補植林草同新修任務一起下達, 認真抓好補植、維修、養護等工程,使治理成果不斷鞏固、發展。預防監督管護工作的加強,解決了過去有些地方無人負責、無力負責的問題,做到未治先防,防治結合,治一處,管一處,受益一處。通過開展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管護工作,全縣6.7萬hmZ人工林保存率達到95%以上,6.7萬hmZ改造后的坡耕地的水土保持工程設施完好率達到95%以上,水土資源利用率有了明顯提高。]994年全縣治理任務56Oh0m’,實際完成67ohom’。由于完整的監督體系和防治體系逐步形成,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縣培養了10種類型高效品質小流域經濟區模式,建立小流域經濟區531處;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也初見成效,全縣糧豆薯總產達6.91億kg,平均單產達3570kg/hm’,農業總收入達9.7億元,人均收入達1307元,分別比1993年提高了10.4%、13.3%、48.7%和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