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汽車專業深度產學研合作模式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產業學院是現代高職院校深度產教融合培養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創新平臺。敏銳把握區域經濟支柱產業發展動向,隨源而動,通過產業學院試點整合校企優勢資源、共創校企深度融合精準育人的職業教育新模式。產業學院創新平臺和高水平產教融合成果的先行先試成為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的新判斷標準。為了適應現代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對綜合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學校“十三五”規劃頂層設計的引導下,積極探索適合高等職業類院校特點的產學研合作辦學機制和模式,提升學校高職專業內涵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及辦學水平。以培養具有較強工作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工程、技術及管理一線的汽車類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走產學研合作的創新教育之路。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和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及其高科技孵化企業清研車聯教育公司經前期調研,雙方決定共建“清研車聯產業學院”,深入推進創新型技術人才培養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清研車聯產業學院共享企業對汽車高新科技的影響力和學校80多年職業教育的辦學資源,對準現代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汽車智能技術,對專業技能人才創新創業等核心能力的需求,促進學生就業創業,健全創新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體系,使人才培養理念和體系充分滿足汽車企業人才需求的發展變化。
一、產業學院建設思路
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對接:跟進服務廣東省汽車產業轉型發展關鍵時期,以“立足廣東、輻射全國、對接國際”的汽車產業發展布局、整合校企優勢資源打造創新教育平臺、拓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空間,滿足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為引領的汽車產業變革對綜合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1.創新產學研合作體制機制。動態優化學校汽車專業群建設目標與企業多形式產學研合作體制和機制結合創新實踐探索,通過校企共建的產學研一體化產業學院、綜合實踐教學基地、教學資源庫、共建專業等多種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組織的制度構架與實施運作,實現“以研促教、產教融合”。
2.建立資源整合與有效利用保障機制。借助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的產業優勢與學校教學及時線信息、設備與技術人員可互通共享的體制優勢,形成保障整合、提升并有效利用區域辦學資源的政策與制度環境條件。
3.建立專兼團隊可持續發展機制。進一步吸收區域內的相關龍頭骨干企業進入合作主體,在國、省兩級汽車行業協會指導下實現校企專兼團隊跨專業協同參與專業調研、課程開發、實踐教學、技術研發與培訓服務的可行性、便捷性與高效性。人才培養理念、制度選擇集合和制度服務需求等方面的改變是產業學院形成的重要條件,多方利益契合和行政推動是其形成的直接動力。建設清研車聯產業學院為完成高職建設標志性成果提供保障平臺、產學研平臺和創新實踐平臺。
二、主要合作內容與形式
以清研車聯產業學院為依托,實踐探索多元化深層次產教融合合作模式。
1.共建汽車智能技術新專業。基于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崗位需求,清研車聯產業學院積極推進汽車智能技術新專業建設。一方面,行業、企業和院校專家協同參與新專業建設論證評估、人才培養方案、模塊課程開發和師資培育等方面工作,汽車智能技術專業建設緊跟區域汽車產業經濟轉型升級需要,課程開發融入行業企業需求元素。另一方面,推行“系統化綜合實踐教學模式”,促進行業企業專家與學校專業師資雙向流動。汽車智能技術新專業真正實現專業與產業需求融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符,校企一體共育人才、共同發展。
2.合作開發汽車云教育中心。建立“廣輕汽車學堂私有云”,校企合作開發汽車專業群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崗位方向特色課程教學資源庫和云平臺課程。對接企業標準建設品質核心示范帶動性課程8門以及重點難點知識點分解教學情境模塊微課30項以上。引入“典型工作任務模塊”云課程,提升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將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勇于創新,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逐步形成工作經驗和職業精神。依托專業教學資源庫深化學院學分制度改革,推進翻轉課堂與教考分離認證體系等工作進程。
3.重點建設公共實訓中心。重點建成產學研綜合實踐基地——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公共實訓中心及兩個工程中心——節能干燥工程中心和智能網聯汽車仿真工程中心,激勵校企聯合攻關的高水平科研技術成果。公共實訓中心是集汽車電控技術、節能新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實訓、汽車故障與檢測維修實訓平臺、汽車虛擬現實技術實訓平臺以及開展公益科普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共實訓中心,具有專門化、開放性、有特色的汽車類專業實訓基地。功能上兼顧實驗實訓、技能培訓、技能鑒定、技術開發、技能大賽、技術檢測、職業技能開發、實訓項目研發、工程訓練、實訓標準制訂及科普宣傳等內容。公共實訓中心致力于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讓學生在實踐中懂得行業職業規范,學會崗位技能及崗位職責。這種培養模式能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技能的掌握,學生在真實的環境做真實的項目,可以提升實踐能力。承接教學、培訓、交流與科研事宜,實現實踐教學模式的根本性變革,提升學校高職高水平專業內涵建設和示范能力。
4.打造創新創業基地。創新創業基地及其孵化企業魯班車以培養綜合職業素養的創新型技能人才為根本任務。為學生創業提供策劃支持、政策解讀、經驗共享、相關業務指導、創業能力測試和信息服務等,滿足學生創新創業需求。多功能汽車“創客”中心以輕松自由的創意交流空間驅動創新項目孵化,兼具初創項目創意和產品展示、與產業和社會資源聯系、建設云桌面服務和創業輔導等功能。打破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瓶頸,促進廣輕特色的創業教育穩步推進。
5.運營汽車人才超市。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利用平臺優勢建立網上汽車人才超市,用人企業在網上填報人才實習需求,產業學院與企業溝通協商,制定短期班與實習期間培訓計劃,針對企業實習需求對學生選擇性培養(自主自愿原則),采用短期班與企業實習結合方式。人才超市同時可輔助校企雙方監管了解學生實習期間的工作狀況及學習進度,完善學生實習管理體制。
6.定期舉辦文化及其他形式交流合作。不定期地邀請企業進校園活動,舉辦座談會、技能比賽、技能節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與友好往來,增進校企感情,了解企業文化需求。通過產業學院平臺積極組織科研項目聯合申報、有關課題的聯合攻關、與國際品質職教資源開展多邊合作、國際職教比較研究、國際合作辦學和國際學生交流及項目國際論證等方面的工作。
三、結論
汽車產業作為廣東省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經歷劇烈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戰略機遇關鍵期。未來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對傳統汽車專業綜合型高素質人才提出更高的智能網聯控制技能要求。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敏銳把握產業發展動向,依托清研車聯產業學院,推進落實校企共建汽車智能技術新專業設置、汽車專業群整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建設、公共實訓中心、創新創業基地、汽車人才超市及合作開發汽車云教育中心等合作項目。實踐探索汽車專業多元化深層次產教融合合作模式,保障現代高等職業教育創新之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