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四平市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2017年我國管理會計發展迅速,財務轉型取得重大突破。在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過程中,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尤為關鍵。四平市作為經濟發展中的后進者,其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一直處于一個低效率和無規范性組織的狀態,無法有效地為企業提供決策方案。為了使管理會計人才更好地滿足四平現代化企業需求,現就四平市管理會計人才體系的構建問題進行研究。
我國會計體系在經濟體制轉變過程中,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整改,構建出了有一定影響力的中國特色會計體系。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競爭不斷加劇,在大數據和云服務環境的影響下,管理會計不僅要求對于傳統的數據進行分析,還要把握其進程,因而多方位推進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體系建設成為新時代經濟發展必然要求。2017年,四平春季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有66個,計劃總投資314億元。龐大的規模使得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量急劇上升,人才匱乏顯得更加突出。通過努力建設管理會計人才隊伍,滿足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實現會計人才隊伍的整體結構持續優化,有效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時更有利于推動會計改革發展。
二、四平市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互聯網+”時代的財務人員不僅具有分錄、記賬這些牢固的知識基礎,還要記住準則、稅務局規定,同時要有一定的使用云數據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有更大的靈活性,適應新時代的社會環境與經濟環境的發展。但四平市管理會計人才培養中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首先,企業管理層認識不足,追求當下利益而忽視企業長遠發展。四平市存在著諸多的小微企業,家族管理模式更看不到管理會計的作用,也就沒有動力去實施,直接導致企業不重視管理會計的發展,忽視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和體系建設。其次,教育理論和實踐脫節。四平市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由高校專業課程教育和后續再教育完成。專業課程教育分為應試教育和技能教育。大部分高校還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學方式單一,師生互動少且著重強調計算能力,不重視實踐分析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培養。且管理會計專業教師雖教學經驗豐富,與實務界的互動經驗欠缺。后續教育也未形成一定的體系,不能滿足社會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第三,人才培養與市場脫節。《中國制造2025》提出,中國要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根據《中國制造2025吉林實施綱要》的戰略部署,四平市要融入制造強省戰略布局之中,以優勢產業資源為基礎,集中力量做大做強以裝備制造業、綠色食品加工業和能源為核心的主導產業。但四平市的管理會計人才并未能充分體現出制造業對于管理會計人才的特點,相關培訓機構也未能進行系統培訓,致使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相脫節。
三、四平市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對策
(一)政府層面
1.政府政策引導。及時,參考國際管理會計有關的政策并結合四平實際制定法律法規,加強政府與國際的交流合作,逐步構建國際化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國際化管理會計人才體制。第二,政府和企業聯手將財務人員送到境外深造和培訓,切身感受國際化的金融經濟環境,學習的管理會計知識和技能并加以運用。第三,政府應該積極爭取設立各種管理會計組織機構,大力推廣各種與會計人才選拔相關的考試,如會計資格從業證以及注冊管理會計師(CMA)考試。
2.把握人才需求新動向,緩解市場供需矛盾。首先,信息系統的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引進財務軟件,財務人員只需輸入最基礎的數據信息,系統就可以自動生成報表。這就要求管理會計人才必須會最基本的會計技能。同時企業為了求得生存與發展,會盡一切可能來爭取時間,這就加大了對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精深的專業知識的高級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其次,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化的發展,會計核算的工作量逐漸減少,對會計信息分析的工作量逐漸增多。這使得會計開始向管理咨詢方向延伸。知識結構告別單一化,開始逐步呈現多元化。基于此,我們可以培養與之相應的管理會計人才以緩解市場供求矛盾。3.建立管理會計人才考核評價機制。為了對管理會計人才進行有效的考核和評價,企業必須構建一個健全的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該體系以能力提升指標、工作態度指標、崗位工作業績指標、科研成果指標以及品德指標五大基本指標為考核內容對管理會計人才進行考核評價,評價其是否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和足夠的能力勝任本職工作。
(二)企業層面佟成生等人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0%的填寫人認為管理會計人才對公司績效的提高是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及時,定期對管理層進行培訓。強調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運用,使其有意識地培養管理會計人才,
以便于其幫助管理層制定有效決策方案。第二,適時將管理層送往境外參加國際交流會,學習最前沿的國際管理會計知識和技能,將其引用到我國企業實際經營活動中。第三,為了使管理會計人才得到發展,企業可以實行輪崗制度以充分鍛煉財務人員掌握不同崗位應具有的能力,更加充分地了解企業的各個部門的運作,便于后期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來勝任管理會計工作,為企業提供更優的管理決策。(三)高校教育層面
結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實施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要求,將學生培養成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型人才。具體如下:1.建設外部環境。及時,改進教師任職結構。應該拓展到邀請各個領域具有一定的實戰經驗的專業管理會計人才,使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科學知識和技能,還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第二,高校應該嚴格控制教師任職的門檻,并在教學和科研上給與教師一定的支持和鼓勵;第三,高校應縮小班級規模。目前高校普遍班級容量大,教師無暇顧及每個學生,只能填鴨式地灌輸其基礎理論,并不能很好消化。
2.改進高校教育本身。及時,四平高校多為四年制本科教育。學生剛對管理會計有一定的了解就畢業了,不利于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高校應積極主動申請管理會計碩士的培養權限,注重本科生和碩士生的銜接。通過改革教育體制,延長學制實施本碩連讀,實施不同學歷層次教學內容分層遞進。第二,“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設計算機網絡教學,及時更新教學方式,盡可能多地開發促進教學的軟件,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學生探討為主,教師講解為輔,不斷強化學生的自主思維,真正意義上地實現教學現代化。第三,吸收社會力量參與治理,建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基地,注重“雙師”型教師培養,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3.強化后續教育。及時,管理會計并非一勞永逸。作為一名財務人員應秉承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時時檢測自身的能力,了解自身的不足,更新會計的儲備知識和學習新的會計處理技能;第二,企業應適時的提供實踐平臺對我國財務人員實施定期培訓,例如和四平地區的高校建立互動,由高校派教師提供人力資源,由企業提供車間技術以及其他人財物力,建立管理會計實驗室,實施校企合作,進行小規模試驗,之后將其理念推廣,從而使其將理論知識充分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