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有機茶園建設及其管理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1.1基地選擇
有機茶園建設過程中,應當選擇與城市距離比較遠的區域,茶園的坡度在15°以下,土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大于1.5%,pH值4.5~6.5,植被保護良好相對集中連片的茶山,這些區域的污染相對較少,能夠為有機茶葉生產提供良好條件,使有機茶園內茶樹生長質量得以提升,從而有效提升有機茶園生產效益。1.2基礎設施條件在有機茶園建設過程中,依據茶樹生長特點,為能夠使茶樹生長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在茶區和茶園四周及道路兩旁種植防護林和行道,在茶園中按每8~10行茶規劃種植1行遮陰樹;在茶園底部、頂部或山腰,水源較多的地點建設蓄水池,幼齡茶園內側挖“竹節溝”,深寬、長為20~40cm,間隔15cm左右,在成齡茶園中周圍建設橫向排水溝,建設滴灌、噴灌和流灌等設施,實現能排能蓄,排灌自如;在有機茶園中建設和修復茶園機耕路、支干道和人行道等,有條件的應進行路面硬化,使園區內茶園梯層道路連接,交通方便安全。
1.3茶葉品種選擇
在有機茶園建設過程中,茶葉品種應適應當地的環境條件,選擇良種園地所產生的,具有發芽旱、產量高、品質好、抗性強等特性(如西坪鎮建立紅心歪尾母本鐵觀音繁育基地),一年生的純正健壯的茶樹良種苗進行移栽種植,這在提升有機茶園建設水平方面屬于基礎。所以,相關人員應加強對茶園品種選擇的重視,不但要對品種多樣性重視,并且應當注重品種科學性及合理性,從而使有機茶園建設水平能夠得以有效提升。
2.有機茶園建設管理技術
2.1有機茶園的土壤管理
在有機茶園建設管理方面,依據茶樹生長特點,1)在1~3年生的幼齡茶園中進行定性修剪、淺耕除草、間種綠肥、適時澆水,并通過在地面增加覆蓋物,確保茶樹能夠實現健康生長。2)在成齡采摘茶園中進行整形復壯修剪、深耕客土、梯壁留草、以草代肥,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取得了增產提質和改土培肥的有效途徑。3)在雨季來臨之前或秋冬季施基肥后,對土壤實行松土處理,用無污染的落葉、雜草、稻草、作物秸稈和綠肥等物覆蓋土壤,達到保水、保土、保肥,夏天保水防旱,冬天保溫防凍。4)在有機茶園種植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類增效劑、除草劑和土壤改良劑。同時,有機茶園管理者應注重對茶園內排水條件進行合理規劃,保障能夠較好地進行蓄水及排水,提升有機茶園發展活力,確保茶樹實現健康生長,使有機茶園得到更理想效益。
2.2有機茶園的施肥管理
有機茶園施肥是茶葉生產質量安全的主要監控點,1)有機茶園中禁止施用人工化學合成的各種化肥、復合肥、生長素、城市垃圾以及含有害物質(如毒氣、病原微生物、重金屬等)的工業垃圾。2)有機茶園允許施用經過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如畜禽糞、腐酸類肥、殘渣)、綠肥、純生物技術生產的有機茶專用肥、有機液肥、菌肥等。3)每年修剪下的茶樹枝葉、種植綠肥作物秸稈、清除的雜草等要歸還土壤,可作為土壤覆蓋物或直接深翻埋入土壤中作肥料。4)有機茶園應重施基肥和適時施追肥,基肥在秋茶采摘后,安溪縣在11月上中旬,沿茶叢邊緣垂直向下開溝,溝深約30cm,溝寬約20cm,每667m2施有機茶專用肥200~300kg或施入腐熟有機農家肥1500~2000kg,施后覆土。追肥一般3月和8月,可施經過充分腐熟和無害化處理的堆漚肥,畜禽糞肥、有機液肥等在根部澆施;也可用有機茶專用肥開溝追施,施后覆土。
2.3有機茶園的病蟲害防治
有機茶園的病蟲害防治要遵循防為主治為輔的原則,從整個茶園生態系統出發,采取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方向,以科學的化學防治為輔助”的綜合防治措施。
2.3.1農業防治
主要包括選用抗性較強的品種、生態環境建設、修剪病枝蟲及時分批采茶、茶園適時耕作、冬季清園(清除園內枯枝、落葉、割埋雜草)等。
2.3.2生物防治
主要是保護和利用天敵,如寄生性天敵有寄生蜂、寄生蠅等,捕食性天敵有瓢蟲、草蛉和捕食螨等。
2.3.3物理防治
主要利用人工捕殺、燈光誘殺和色板誘殺。
2.3.4生物農藥
有機茶園中即使使用有機茶生產規范所允許的生物農藥,也要按照不同劑量和濃度進行使用,要實行輪用使用和嚴格遵守農藥的安全間隔期,達到安全使用農藥。
3.結語
在現代茶葉產業發展過程中,有機茶園建設已成為必然發展趨勢,因而加強有機茶園建設已經成為必要任務。在有機茶園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應清楚認識有機茶園發展現狀,充分認識需要注意的問題,應用科學合理的建設管理技術,從而使有機茶園建設能夠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實現有機茶園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