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電子電工教學及人才培養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電子電工課程建設應該以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為目標,通過整合資源、強化師資隊伍培養等措施,提倡學生主動學習,滿足現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深化電子電工教學改革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一、電子電工教學現狀分析
1、教師普遍缺乏實踐經驗。電子電工教師招聘存在一定限制條件,如職稱、學歷等,造成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師資結構不完善。現如今,電子電工招聘教師主要為具有博士學歷及科研要求的研究生,就將大部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但不具備相應學歷條件的人員拒之門外。雖然博士研究生接受能力強且知識面廣,但其一直在校園中缺乏實踐經驗。
2、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脫節。電子電工各專業教學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造成學生理論知識較為豐富但缺少實踐經驗,無法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或是教材更新不及時,很多先進技術、理論已經得到普遍應用,但教材中尚未涉及相關內容,使得學生掌握的知識無用武之地,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
3、教學教學方法不甚合理。隨著電子電工調整與完善課程體系,直接壓縮部分專業課的學時,但專業知識并未刪減,造成知識與課時間矛盾凸顯。部分專業教材章節多、內容繁雜、知識點眾多,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或是板書配合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依舊采用“滿堂灌”方式,沒有流出足夠的課堂時間與精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與學習,學生也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自身很少主動思考與探索相關問題,也就談不上培養與提高創新能力了。
二、電子電工教學改革及人才培養
電子電工課程建設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社會輸送大量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結合電子電工具體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進行課程建設。
1、打造具有戰斗力的師資團隊。在中職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團隊構建和優化: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老帶新”協助制度,在發揚青年教師不怕苦不怕累敢于付出的精神下,還要建立一套關于“青年教師下基層”的鼓勵機制。
2、優化專業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有重點的講解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同時提高教學質量。(1)素質教育的實施者就是教師,只有提高教師素質才能給學學生提供高水平與素質的實踐教學,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自我學習,促進自身素質與修養的提升,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又有技能,注重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信息技術應用及教育理論學習;(2)理論教學具有抽象性特點,難于理解,單純理論知識的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論聯系到實際應用,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佳。社會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要求以及院校課堂教學效率亟待提升促使院校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做出相應的改革。而教學模式改革必須進行包括實訓室等硬環境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教師培訓等軟環境建設,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3、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實驗室隊伍的建設應該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指的是實驗室師資力量的建設工作,具體需要學校提高篩選標準,同時對在崗職工進行嚴格的考核,同時根據一定的管理辦法保障師資力量不斷上升,提高實驗室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應該重視對實驗設施設備的引進,通過及時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以及技術,保障各項實驗能夠穩步進行。實驗教學應該跟在校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進行結合,同時不斷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和創新式教學方式。
4、校企合作的相關內容。建立一套完善的訪問制度和企業掛職交流制度。對于四十歲以上年齡的骨干級教師,學校可以與企業進行相互合作,以選送訪問學者的形式讓學校教師與企業掛職(中層)進行互換和交流,以此加強教師培訓和學習,而且時間至少保持在1年半,如此,教師經過在企業長時間的鍛煉學習,既對自身工作經驗進行積累,又對自身知識體系結構進行優化和更新,而且經過與外界接觸,對自身教育觀念也會有些潛移默化的改變;而且,企業員工來學校為學生進行報告交流,既可以將現在社會上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產品帶入校園,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讓學生對自身專業有一個認識和了解,為自己制訂一個更加完善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職業規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產業結構調整及市場轉型的前提下,電子電工應該積極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彰顯辦學特色與專業特色,為社會輸送大量高素質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