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互聯網創業教育融入計算機金融的人才培養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各行各業都迫切地想利用日新月異的信息通信技術與互聯網進行深度融合,從而改進傳統行業的運營模式,實現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較大化。如今,“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浪潮愈演愈烈,商機無限,金融大數據也正以無法想象的速度席卷整個世界。現今,會使用計算機是普遍現象,缺乏的是如何在某個具體領域充分發揮計算機技術應用的優勢,尤其是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在金融領域。這就急需一批的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跨學科計算機人才來加快這一步伐,從而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內涵
如今,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效已成為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標準。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包含創新精神、創意思維、創業本領、創造能力四方面的教育內容。對于一名合格的、適應社會需要的大學生來講,創新精神是靈魂,它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創意思維是骨髓,是學生專業素質的底蘊和精髓;創業本領是血肉,是學生工作態度、適應社會的主要體現;創造能力是行動,是學生開拓創新能力的進一步發揮。創新、創意、創業、創造四位一體,相輔相承。除此之外,學生不但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要具有協作精神和社會擔當能力。
2.“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環境下人才市場的需求特征
2.1人才需求背景
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并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想化解這矛盾,就需要新一代青年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敢思敢想,敢作敢為。同時,每一名要進入社會的學生都應該知曉,社會是現實的,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無論做什么,都要積極思考,要有新點子新舉措,只有具備“四創”的人才才能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穩步前進。
2.2人才需求分析
隨著大數據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人們對數據的敏感程度也不斷提高,都想從已有的數據中提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計算機在工作中的使用操作已不是難題,關鍵是如何通過計算機技術,有目的地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因此,跨學科的計算機人才炙手可熱。對于眾多專業特色鮮明的高校,計算機專業不再是綠葉,反而能夠錦上添花。目前,金融行業的數據需求增長最為迅速,具備金融知識的復合化計算機人才供不應求。CFA(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的《2016年中國金融人才發展報告》中特別強調,隨著金融行業不斷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混業經營已較為普遍,復合型人才、專業化水平、創新型思維是金融行業人才需求發展趨勢。尤其是近些年,“互聯網+金融”開展得如火如荼,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在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企業對金融人才的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急需金融產品研發人才、互聯網技術人才和互聯網運營推廣人才。他們需要懂金融產品設計、金融建模、風控、互聯網運營,還要掌握大數據分析技術。2016年的工程和信息技術類人才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占比是較高的,達到34.8%,而金融人才只占9%。因此,懂金融又懂管理及應用數據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將是未來市場上的稀缺資源,而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能夠從多角度出發,對大數據進行清洗、分析,從中獲取有價值信息,同時能夠保障信息安全的人才會更加供不應求。
3.當前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黨中央在十八大之后,對創新創業教育和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部署,強調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應從九個方面入手: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培養機制、課程體系、教學和考核方式、實踐、學籍管理、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指導服務、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但是就目前來看,多數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1)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相對滯后。一些高校認為只要增加一些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即可。(2)支持力度不夠。一些高校沒有采取相應的鼓勵措施來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導致收效甚微。(3)形式多于實質。多數高校只是象征性地舉辦一些講座,導致形式化內容多,實質性內容少。(4)缺乏師資隊伍建設體制。由于某些高校沒有使創新創業教育深入每一位任課教師之心,導致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實踐相脫節。
4.“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環境下“計算機+金融”人才培養改革措施
針對當前我國各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我們應從多方面入手,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使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金融與計算機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1教學組織
各高校要逐漸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計算機相關專業課程體系中增加金融學、會計學、統計學等財經類課程,使學生系統地學習金融專業基礎知識,為以后能夠自學其他金融課程和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在固定學期開設認知實習環節,為期兩周,學生不但可以進入軟件公司了解企業文化,熟悉軟件開發流程,將知識隨學隨用,以用促學,還可以進入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了解各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往來以及計算機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這種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使產學研更加密切結合,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在假期期間增加社會實踐環節,讓學生根據各自需求和興趣選擇實踐單位,為期兩周,使學生真正地以員工的身份接觸社會,掌握一些智能軟硬件、大數據分析、互聯網應用等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增強自身的獨立性。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更要重視實踐環節的實效,使各方面的工作做到實處。
4.2課程設計
專業任課教師要將創新創業的思維和能力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不但包括專業基礎課,例如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課程等,也包括金融特色鮮明的專業課程,例如金融數據庫技術、金融信息安全技術等課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和專業特色,增加金融類案例。例如操作系統課程中,可以讓學生對金融企業普遍使用的Linux等操作系統進行分析、配置和使用;數據結構課程中,可以對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的數據特點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最恰當的數據結構,使學生更多地了解金融大數據的特點。金融信息安全技術課程中,可以通過銀行卡被盜用等案例引導學生學習。因此,每名專業課教師都要根據課程特點,找到所授課程與金融領域的切合處,根據各知識點,不斷設計并收集金融案例,使金融知識與計算機專業知識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并存。課程教學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布置課前預習內容、討論題目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可以布置作業,通過作業完成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愛課程等網站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選擇一些難易程度比較適合的資源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一步學習。為了更好地隨時隨地與學生互動,可以通過微信等社交軟件建立課程群,教師回答了一名學生的提問后,可以使更多學生也掌握了相關內容。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法、討論法、歸納總結法、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的主動思考成為習慣,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3師資配備
要培養復合型人才,必須加強跨學科教師培訓,優化現有教師的知識結構,形成一支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比較合理、綜合素質較高的、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跨學科專業師資隊伍。計算機專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本校資源,或者定期到其他金融院校進修,系統地學習金融課程,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學習金融知識,從而找到金融與計算機技術的切入點。教師要積極參加國內外跨學科方面的學術會議,開闊視野,與其他院校和企業互幫互助。同一高校的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可以與金融專業的教師互相切磋,根據課程內容和特點共同組織和探討金融案例,形成特色鮮明的案例體系。
4.4平臺構建
學校和教師要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訓練提供良好的展示平臺,充分發揮學業導師的作用。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比較有知名度的大賽以及創新創業大賽,例如計算機設計大賽、品牌策劃大賽、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等。鼓勵學生申請或參與校級、省級以及部級的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包括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并邀請有經驗的企業家,與專業教師共同指導學生項目。這些競賽和項目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提升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和學術能力,增強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不管是何種形式,學生都是參與主體,學業導師只需稍加指導,學校也可以在學分計算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