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中型灌區管理和維護中的問題探討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我國中型灌區的分布非常廣泛,在加強農業水利設施建設、提升農田抗災能力及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方面將取得良好的效果。經過多年的使用,絕大多數中型灌區在實際建設和運行中,依然存在諸多建設不合理及管理體制缺陷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利于發揮灌區效益與充分利用水資源,甚至會影響糧食的生產穩定性。所以,針對中型灌區開展管理和維護工作顯得很有必要,對于加強中型灌區建設和運行管理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
1.中型灌區的重要性
中型灌區的重要性非常明顯,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1)面積大、分布范圍廣。中型灌區的分布范圍一般比較廣泛,且面積也較大。所能灌溉的面積在總灌溉面積中占據較大的比例,種植業的結構也非常容易調整,推動了當地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2)促進農民脫貧致富。一般而言,中型灌區的水利工程建設都相對滯后,灌區所能灌溉的面積也很有限。通過配套建設、改造產田和擴張灌溉面積的方式,必然能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的水平及效益,將幫助農民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3)改善生態環境。中型灌區本質是圍繞農業生產的區域范圍,因此灌區內的生態環境對于整體的生態環境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必須高度重視灌區內生態環境的發展現狀,由此加強對生態環境的調查,并在此基礎上采取相應的保護性舉措。同時,還可借助興修水利工程的方式,不斷擴大灌區灌溉面積,在保障農業生產獲得較快發展的同時,真正實現灌區生態環境的良性轉變。4)加速經濟發展。這就必須充分發揮出中型灌區自身的自然資源優勢,不斷加大水利資源的有效投入,采取硬性管理和維護的方式,大力搞好水利工程基本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帶動水土資源開發,真正拉動經濟快速發展。
2.中型灌區管理和維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灌區工程問題
灌區工程問題具體分為水源和渠首工程、干支渠工程幾個方面:
1)水源和渠首工程問題。由于中型灌區內絕大多數水利工程設施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損壞,甚至其中部分渠首屬于臨時無壩引水渠首,盡管其水源水量非常充足,但是仍然存在引水不上的困境,因而很容易由此造成作物減產,尤其是在干旱年份內對于農業的損害更大。
2)干支渠工程問題。通常中型灌區中的部分渠道都處于未經護砌的狀態,因此造成的滲漏損失非常大,其渠系內水資源使用系數非常低。中部分渠道甚至由于本身縱坡非常大,再加上受上游地下水的直接影響,因而經常會出現坍塌和滑坡問題,從而不但容易造成水量損失,而且下游灌區的地下水位也將隨之抬高,最終將導致農田土壤鹽堿化,進而不得不增加排水設施。
2.2節水意識不足,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多數中型灌區周邊水資源都相對豐富,而正是這種水資源豐富的狀況,導致當地人員,乃至灌區內的管理人員和用水農戶的節約用水意識非常淡薄。尤其在農村稅費體制改革后,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杠桿并未針對農業用水實施嚴格的調控,導致用戶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節約用水。一些灌區上游的用戶仍然采用串灌、漫灌的方式進行灌溉,但是下游用戶卻通常由于供水不足而出現無水可灌的情況,最終將造成嚴重的水資源浪費,相應的工程效益也將難以獲得有效發揮。發展至今,仍然有多數中型灌區內的用水戶并未意識到水作為一種商品,用戶們必須依法繳納稅費,這是每個用水戶必須盡到的義務。
2.3工程管理缺位問題
工程管理缺位問題具體涉及多個方面,像設施、經費及管理制度等都屬于工程管理缺位問題。從工程管理設施方面來看,多數中型灌區內工程管理的設施嚴重匱乏,當前現有的管理設施呈現出難以負重的狀態,這主要體現出設施更新不足,并由此引申出工程管理經費的問題。在工程管理經費方面,多數中型灌區的工程管理經費都嚴重短缺,而經費短缺直接由此引發設施簡陋、手段陳舊及不配套,最終造成水資源浪費。而用水管理問題上,導致中型灌區難以實行管理舉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灌區缺乏有效的量水觀測設施,難以按計劃用水;2)現行的水費制度不夠完善,很難采用相應的經濟手段實現節約用水的目標;3)用水管理力度不足,存在任意開口取水的情況;4)群眾們缺乏節約用水意識。
3.中型灌區管理和維護策略
3.1優化灌區工程設計
針對中型灌區存在的問題,要求必須對灌區工程設計進行優化,以維護加固水源及渠首工程為主。在設計干渠縱斷面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控制好土方工程量,避免出現大挖大填的情況。而其中的部分渠段則必須保障挖填方平衡狀態,以此來降低和控制工程量投資。而且為了能夠充分保障渠道由于縱坡過大而引發沖刷性破壞,則必須控制好設計的流速,同時還必須在適當的位置設定陡坡和跌水,由此才能保障節制閘和分水閘正常運作。具體可在干渠位置設定節制分水閘,要求分水閘的閘前水位不可過低,只有保障閘后支渠水位滿足斗農渠水位的要求,才能真正便于田間灌溉。關于中型灌區年久失修、設備老化的問題,必須持續做好管理和維護工作。此外,還必須結合灌區的實際情況設計橋洞,同時在干渠沿線位置設計相應的跌水與陡坡,從而才能保障渠道和水閘的正常運行。
3.2加強節水管理信息化建設
在往后的中型灌區管理維護中,應當構建一套完善的水管理信息化系統,由此來實現最初的中型灌區水管里信息化目標。同時,還應當配備相應的水文自動化采集系統,借助該系統對灌區范圍內各個關鍵點的水文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只有這樣才能為收取水費創造良好條件。與此同時,還應當在收益區范圍內,不斷加大對水資源法律法規的宣傳,由此促使廣大農民群體深刻認識到水是一種商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給往后的水費收繳計劃奠定堅實的基礎。
3.3深化灌區改革,構建長效運行機制
針對中型灌區管理缺位問題,必須采取深化改革舉措,在此基礎上構建相應的長效運行機制,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首先應當保障權責分明,實現規范化管理。同時還需積極推行相應的管養分離制度,整個過程還需妥善安置相應的分流人員,切實落實社會保障政策。此外,還必須針對水價實施改革。近年來,我國水利部陸續通知并開展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與水管體制改革計劃,在具體實施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在改革的內容上,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水管體制改革。地方人民政府或水務主管部門對小型水利設施確權頒證后移交至村社一級組織、個人或法人代表,最終由村社一級組織、個人或法人代表管理、維護和使用。在具體的管理維護上,鎮、村社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和頒布相應的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人等,專門負責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和運行維護。
2)水價綜合改革。主要在灌區渠道首部位置安裝相應的計量設施,以此來對用水實施計量,在此基礎上制定明確的水量單價,嚴格按照實際用水量進行計價收費。在具體計價方面可采用階梯水價的形式,所謂階梯水價也即是針對用水量大的用戶實施懲罰,而對節約用水的用戶進行補貼。通常在灌區內水價可分為3個階梯,獎勵性水價應當應用于用水少、水分生產率高的用戶;而懲罰性水價則需要控制在用戶的可接受范圍,同時還達到懲罰的目的。
4.結語
中型灌區在我國數量較多,分布較廣,所發揮的作用非常明顯。然而存在的問題也非常明顯,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管理維護舉措。這就需要在實施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優化灌區工程設計、加強節水管理信息化建設以及水費制度改革,從而才能起到良好的維護與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