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淺談中外奧運代表開幕式游行服裝設計差異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引言
奧運會作為全球較大的體育競技賽事之一,帶給觀眾的不僅是一次純粹的體育盛會,更是一場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文化間的交流盛宴,成為宣傳和展示自己國家民族特征和民族自豪感的一種契機和方式。奧運會代表團服裝作為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的具體體現,當參賽國家的運動員穿著國家制服進入主體育場和勝利儀式時,民族自豪感在國家游行隊伍中深入人心,并通過媒介傳播向世界人民展現的其民族特點與民族凝聚力。然而,面對國外時尚靚麗又充滿民族風情的奧運游行禮服時,中國奧運代表團總是穿著一成不變的紅黃白服裝配色設計出場。甚至每次奧運禮服造型時,都會被媒體和群眾戲稱為服裝界的“番茄蛋花湯”設計。因此,在奧運會這樣的世界性舞臺中,設計更應注重將華夏文明的精神本質滲透其中,結合現代化的理解方式與科學技術,找到民族文化和大同文化的切入點,使民族服裝文化在奧運服裝的歷史發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在奧運服裝中的傳承和發揚
奧運會是一項全球性體育競技賽事的集合,奧運會開幕式已經成為通過主辦和參與國家各種民族特色展示的國家認同的視覺和敘事盛宴。在奧運會開閉幕式游行中,運動員渴望表達自己的身份認同;與此同時,觀眾可以通過辨別選手制服中所體現的民族元素,輕易地與他們的出場運動員進行識別以區分代表自己國家的運動員。奧運會上的游行禮服在一定意義上承載的文化功能是視覺識別,溝通和統一的媒介。運動服可以幫助運動員發展和集中精神狀態,通過激勵刺激的效果,使他們準備好作為他們國家進行競爭。各國運動員的入場服裝可以深刻地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程度以及國家意識形態。更重要的是,奧運會服裝是一個民族文化精神的縮影。所以奧運禮服的設計,不僅要體現本民族特色,更要展示國際化形象。將弘揚奧運精神、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和遵循TPO國際慣例有機結合是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游行服設計的關鍵。TOP指的是時裝要考慮時間(time)、地點(place)和場合(occasion)三要素。在特殊的場合、有限的時間(2小時展示時間)內用國際化的語言充分展示本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既符合奧運的體育精神,又能體現各民族文化的共融性。
(一)相似之處
1.對于民族色彩的應用
民族認同是每個民族國家在日常生活中各種共同元素的集合,如民族色彩、符號、語言、歷史和文化等元素組成。在這些元素中,源自本國國旗的符號顏色是體育運動領域受歡迎和常見的國家認同視覺信號,是表明國家認同的有力的象征。因此,中西方設計師在對傳統顏色的選取上都不約而同選取代表本民族國旗的顏色,或者是與奧運五環相近的顏色。例如中國的奧運服裝設計,主色調基本選取了五星紅旗的顏色。由紅色搭配黃或者是白色,體現出中國紅喜慶,吉祥的民族文化和拼搏向上的時代精神。綠色和金色通常一直被認為是澳大利亞代表團的民族色彩而被運用于奧運服裝設計中。因為這兩種顏色能聯想到澳大利亞廣袤的土地、橡膠樹和金色的編制條。橙色則代表荷蘭,大片的郁金香盛開配上緩緩轉動著的白色風車,這幅類似于梵高筆下的油畫風景讓人立刻就能聯想到熱情洋溢而又不失沉穩大氣的荷蘭人。
2.對于民族元素的應用
除了色彩之外,各種各樣代表本國的象征物,如植物,國旗的圖案,衣織物和傳統民族圖騰都被用來作為游行制服的設計元素,代表各國的民族認同。例如,新西蘭隊在他們三界奧運會的黑色制服上都穿著印有的“panga”的動物,這種形象自19世紀80年代以來(EssentialNewZealand)被廣泛用作國家體育隊的民族精神象征。在里約奧運會中,巴西代表團的衣服結合了巴西特有的桑巴文化,大面積的綠色和黃色搭配,暗示出熱情洋溢的南美人性格;服裝的配飾也能反映巴西是熱帶雨林與海洋沙灘相結合的國家,側面暗示出了巴西的地理位置與人文環境。
(二)差異比較
1.設計理念與思維方式
在“大設計”的時代背景下,中西方設計的思維模式差異化影響了整個消費時代的設計風格與流行趨勢。西方的服裝設計在整體性的框架基礎上,跳脫了原有的設計模式,在開放式的環境中,用一種更加自由包容的設計理念呈現給消費者多元文化的視覺效果。隨著后現代主義設計界線的模糊,設計表現出借鑒傳統文化時的無規律可遵,無模式可尋。在這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指導下,國外的奧運服裝往往能夠創造一種具有感官沖擊力的服裝形式,這種服裝形式正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典范,具有前瞻性與革命性。相比而言,我國雖然有悠久璀璨的民族歷史與文化積淀,但在奧運服裝的設計創意上卻很少能反映出泱泱大國文化多元的特點。中國設計師在進行傳統文化創作中總是帶有保守主義,謙虛謹慎,畢恭畢敬。對傳統模式一味繼承,固步自封,失去了設計的挑戰精神和創造力。這種畏手畏腳,盲目迷信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設計師的思維意識,僅從理論框架下做改良性的設計。這種“改良性”設計缺乏與時俱進的顛覆性、突破性和獨創性。
2.設計手法與創造能力
在奧運禮服的設計手法與創造能力上,中西方服裝設計師的表現也大相徑庭。由于上文所提到的設計理念與思維方式上的差異,中國設計師對于民族傳統元素的運用停留在設計表面,其固有的思維定式與審美觀念限制了我國奧運服裝設計的獨創性。中國設計的服裝泛化程度高,創作手法單一,喜歡在固定的款式上搭配固定的元素,因循守舊,循規蹈矩。造型上始終無法突破傳統形制的原型;對顏色的選取固定,配色單一,設計風格保留了較大的襲承性;為了凸顯民族特色而對中國元素的重復堆砌使用,不免讓人感覺落入俗套,華而不實。全盤照搬或者是為了設計而設計,這種方法本身就與流行相去甚遠。而西方設計師根據時代需求挖掘出特殊的藝術靈感元素,設計手法上大膽開放,作品更具沖擊力。西方服裝設計師在使用本國元素進行再設計時,通常會用一種解構、重組、無規則的設計思路與方法,將本民族傳統元素重新拆解、提取、消化,他們對與服裝造型設計中嘗試無規則應用,大膽尋求多種色彩的組合靈感,變換形式解構重組,使服裝呈現出戲劇性、怪誕性、新潮的視覺效果。
3.設計素養與調查能力
服裝設計中,設計團隊中人員的設計素養與設計調研能力至關重要。國外設計團隊通常在設計內容確定時,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調查與挖掘目標對象的潛在需求與其所在地域的文化內涵。例如通過美國奧運代表團的服裝設計,我們可以看到其服裝背后是美國休閑文化的流行風靡。美國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新興國家,特殊的歷史環境形成了今天美國自由開放、輕松幽默的民族性格與時尚文化。美國的服裝風格大多簡約時尚、休閑大方。受美式文化影響,2016年里約奧運會美國代表團的禮服設計延續了美式休閑風格,藍白色條紋T恤,外套領口加扣領襯衫,搭配卡其褲和船鞋腰帶,顯得簡約大氣、新穎別致又時尚摩登(如圖1)。在中國奧運會服裝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并沒有深入地去調研和接觸運動員,設計出來的服裝造型不盡如人意也在意料之中。以里約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代表團服裝設計為例(如圖2)。首先顏色上,中國代表團禮服顏色飽和度過高,顯得十分扎眼,并且難以與其他顏色形成調和的搭配;其次是版型,女款裙子長度過高,都是過膝筒裙,款式老氣且顯腿短;男款西服尺寸不合身,西服衣袖甚至長過襯衫。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員身材差異較大,對服裝尺碼的度需要更高的要求。從效果上看我們的運動禮服尺碼設計都有問題,視覺效果難以服眾。設計者如果僅僅是將中國傳統元素不假思索地拿來使用,千篇一律,亙古不變服裝造型款式嚴重拉低了時尚潮流趨勢下的大眾審美水平。
4.時尚潮流的判斷力與敏銳度
運動員的衣著習慣與現代運動服設計的流行趨勢也是設計師必須考慮的因素。從2016年里約奧運會開幕式來看,現在的禮服潮流已經從寬松版西服轉向為貼身版型的西服。這樣更能凸顯運動員健美的身材。可是中國的禮服設計還是采用2008年以前保守式的寬松偏大碼版式的西服,這不僅無法展示中國奧運健兒的健康身材和精神氣質,還給觀眾帶來一種寬松拖拉,沒有量體裁衣,顯得不干練,沒有朝氣的形象。這種造型設計無疑已經落后于世界潮流。2016年里約奧運會美國代表團服裝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服裝2016年里約奧運會法國代表團服裝相比與中國設計師對傳統元素的深搬硬套和過分堆砌,法國代表團的服裝設計顯然動了一番心思,設計者在不失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服裝的時尚潮流,每處的細節設計既新奇大膽而又環環相扣,引人入勝。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法國代表團的游行服裝,簡單的休閑Polo衫、修身運動褲搭配小白鞋,利用輕奢主義的呈現方式,簡約大氣又不失優雅。貼心的品牌商甚至把鱷魚標志也換成了法國國旗的藍、白、紅三色,設計做細節把控做得無可挑剔。
5.贊助商的設計水平與制作工藝
的設計必須依托品質的工藝水準與完善的制作流程來實現。設計師的草圖與方案最終呈現的效果,需要通過制造商生產出的產品來表現。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各國的服裝制作水平在技術和硬件實力上已經相差甚微。當今的制作工藝水平主要不是體現在技術操作層面上,而是在體現在制作環節與設計細節上,也就是設計的細膩程度。中國奧運代表團的服裝贊助商連續三屆選擇了中華老字號品牌——恒源祥。雖然恒源祥是中國老牌服裝生產巨頭之一,但其并不擅長制造現代流行款式的西服。恒源祥旗下的品牌主打方向是針紡家居類產品,其目標客戶大多以中老年人為主,服裝設計風格也偏向于符合中老年人審美趣味的保守、傳統和古典。因此,中國奧運開幕式的禮服效果總是呈現不佳。相比而言,西方國家的奧運代表團贊助商大多都選擇了針對年輕人群,主打休閑風的時尚品牌。如:瑞典選擇了H&M公司;美國繼續和PoloRalphLauren公司合作;意大利則直接交給時尚品牌Armani公司操刀……這些服裝制作公司無疑更適合承擔奧運會禮服的設計與制作。
三、中國奧運游行禮服的設計探索
“任何一種式樣要成為時尚,必須為大眾的美學理念所認可。”所以在設計奧運會游行禮服的同時,也要注意對當今大眾美學觀的判斷以及時代流行趨勢的定位與把握。隨著服裝流行的加快、信息快遞與便捷的地球村形成,人們認識到獨特文化的寶貴之處。將民族文化的隱性要素巧妙融入到奧運禮服設計的顯性表達中,是奧運禮服設計的流行趨勢。如何巧妙地融入民族元素并體現民族精神,本文則提出了以下三點設計方法與建議。
(一)以“神”傳“形”,“形”“神”兼備
以中國本土事物為靈感結合當代國際時尚,設計出符合現代潮流與中國氣質的奧運游行禮服是現代設計師的當務之急。中國風設計應是一種韻味的體現,而不是純粹意義上傳統復制。對于中國民族傳統元素的把握與運用,應該以“神”傳“形”。“神”不離“形”,“神似”更勝“形似”才對。所謂“形似”是對中國元素最直觀的視覺表達,根據用戶模型的需求做了最基礎的形式化改良設計,原汁原味的作品無法表達出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而“神似”是將中國韻味通過各種元素提取加工,充分解讀后升華其內涵,間接表達出文化的設計效果。后者將中國韻味的濃郁特點通過創造性的手法重塑,讓民族精神從服裝中真情自然地流露出來,潤物無聲,若有似無,這才是適應在千變萬化的流行趨勢下消費者的審美要求。
(二)深入淺出,輕描淡寫
深入淺出的設計表達,即深入挖掘中國文化藝術內涵,將民族風格輕描淡寫表達出來。設計需要講究一種自然性和無意識,不用刻意地將本民族的內涵與文化強烈地表達出來。這種激進的方法會讓人感到突兀從而一時間難以接受。可以用一種柔和溫婉的設計形式,將文化表現在更多的設計細節之中,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后給人以恍然大悟,回味無窮。這種隱性手法設計出的作品顯得渾然天成,優雅大方。奧運禮服的設計可以通過不同裝飾手法的靈活應用,深入淺出地改變禮服固有的造型特征。通過對民族元素貼切自然的融入,突破固有的色彩搭配,輕描淡寫地改變中式禮服傳統風格,打破中國奧運服裝整體的沉悶感,達到呈現藝術美感,引起觀賞者共鳴的目的。
(三)與時俱進,不忘本心
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將會是禮服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新型的仿自然肌理、壓皺等面料的問世并得到推廣,為服裝設計帶來了廣闊的空間。國外很注重利用高科技手段研發多功能型的面料,以滿足運動員的特定使用需求,其服裝的款式、色彩、面料多數都結合了人體工程學的特點,充分考慮到服裝的使用環境等外部因素。例如里約奧運會上韓國代表團的出場禮服,除了繼續沿用往屆的韓式清新版“校服”風格之外,還考慮到巴西里約的氣候特點,在服裝中添加了驅蚊的科技成分,幫助運動員抵御當地流行的“塞卡病毒”,保障本國運動員健康參賽。現代科技與高分子化學材料的發展為服裝設計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但現代制作工藝只是對提升奧運游行禮服的整體形象感與功能性的一個現代加成手段。如果想要設計出在奧運會游行中讓人眼前一亮的服裝,還是需要設計師不忘本心,深度挖掘本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審美觀與流行觀之間找到一個最恰當的平衡點。
總結
奧運會是一次體育賽事的集結號,也是一場民族文化交流與碰撞的盛會。作為開、閉幕式上的演出服裝,奧運禮服的設計不僅展現出運動員的個人形象,也代表著本國服裝的設計水平與制作水準,是樹立國家形象的一個重要環節。放眼國內外對現代服裝的研究理論及其成果如汗牛充棟,但是對于奧運會游行禮服這方面的研究卻屈指可數。因此,本文通過對中外異質文化間的奧運禮服設計進行比較,希望借此機會能夠探索出既有中國本土特色,又符合現代潮流和審美趣味的奧運服裝,讓中國風尚更好地在國際舞臺上綻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