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國內傳統園林鋪裝形式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1.鋪裝樣式類型
1.1花街鋪地
多用不規則的碎磚、碎瓷片或卵石等,通過它們相互之間的重新組合構建精美的圖案,并創造豐富的色彩、紋理特征。這種形式排水性好,同時光滑、光線營造柔和,我國的江南地區多適合這種形式。
1.2嵌草鋪地
即在地面材料中留3~5cm的鋪裝縫隙,在其中植入培養土從而培養草本植物,常見的有梅花形或冰裂紋形式。
1.3調磚卵石
主要用精致的雕刻、花紋磚、瓦片以及經過嚴格選擇的各色卵石拼湊形成,圖案內容豐富,三國戲中的《古城會》、《回荊州》等都可作為主要題材,還可用植物或動物作題材。
1.4卵石鋪地
運用卵石進行地面鋪裝。它耐磨性強,同時輕快活潑。杭州花港觀魚牡丹亭旁采用黃卵石為定色、黑卵石為繪畫的形式,創造了蒼勁古樸的梅樹圖案。
1.5方磚或條石鋪地
多用條石、青磚進行地面鋪裝,創造整潔平整的效果,園路兩側也可用卵石或碎石鑲邊修飾,從而使整個路邊產生主次分明的變化,莊重又活潑。
2.鋪裝形式的藝術特點
2.1崇尚自然
中國園林藝術追求自然精神,“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其中地面鋪裝的材料也大多取自自然中的卵石、青磚等,通過對其原有造型、色彩進行展現,表現樸實的風格和自然的美感,以及人與自然結合的重要思想。
2.2重視意境
中國傳統園林鋪地同樣強調“寓情于景”。園林鋪地設計也要渲染整座園林的氛圍,進而可使游覽者在欣賞時產生多元聯想,從而獲得游覽的愉悅性。如個園入口“春景”鋪地采用“冰裂式紋樣”,營造冰雪融化和春筍發芽的景象來烘托了春天的意境。
2.3裝飾效果
依據園林特點選取不同紋樣、尺度、色彩的材質,從而展現路面的自然、古樸、活潑、粗狂,打造極強的裝飾性效果。但也要有一定的控制,太復雜的裝飾也會有喧賓奪主之感,甚至讓人視覺疲勞。
3.鋪裝材料構成與現代鋪裝工藝
3.1鋪裝材料構成
3.1.1板塊拼鋪
利用水泥混凝土材料,以板塊的形式來表現鋪裝效果,一般最短的邊長大于1m。
3.1.2整體拼鋪
用瀝青或色彩鮮艷的瀝青路面表層拼鋪,有無色結合料、瀝青結合料等。
3.1.3碎料拼鋪
用卵石、碎片、石塊等,物料大多不規整。
3.1.4砌塊拼鋪
大多使用最小邊為10~40m的塊狀材料進行鋪砌,雖材料種類形狀多樣,但以長方形居多。
3.2現代鋪裝工藝
3.2.1混凝土鋪裝
混凝土可塑性極強,有水刷、抹光、壓膜、橡皮刷拉道、紙膜等攤鋪技術。
3.2.2高分子類材料鋪裝
使用多種新型合成物料,如環氧樹脂、聚氨酯類等。這些材料易上色、但耐磨性不強,底層要求較高。使用這種材料進行鋪砌多使用噴刷技藝,就是在瀝青或混凝土的表面噴刷高分子材料,或用模板型地磚拼鋪?!秷@治》一書中記錄了多種園林鋪裝形式和工藝,在《鋪地》一章中講到:“園林、街道中的地面鋪裝和居住場所、公園應有一定差異,僅有廳堂的地面才使用磨磚拼裝,而一些曲徑通幽的小道則能夠用卵石鋪裝?!辈煌佈b材料的施工工藝不同,材料的多樣性、不同功能需要都會影響工藝的多樣性,但不管什么方式,都要滿足強度、穩定性、防滑性等要求。
4.鋪裝原則
在鋪裝設計與施工過程中,需要我們更加注意去增強人和生態互動的優良循環,依據如下相關原則來打造互相循環促進的園林環境。
4.1功能性
功能性是實用性設計中基本準則,鋪裝為大眾使用,實用性是其存在的前提。我們在鋪裝設計中,要保障鋪裝的技術、工藝性能良好,可適應使用者生理和心理特征,比如:老年人動作遲緩,一般會選擇安全而安靜的道路;兒童沒有危險意識,喜歡活動;另外,一般人都有走近路的心理,因此也有一定的需要在綠地被踐踏處等地進行鋪裝。鋪裝的實用性不僅針對具體的使用者或具體的場地,同時也有其他的意義,即園林鋪裝應該讓它們所在的街道或城市更“實用”、“高效”,通過加入鋪裝更方便、快捷、清晰、有質感。
4.2宜人性
園林藝術的設計要重視“人”的客觀存在,人的主體性是園林鋪地設計的立足點和落腳點。園林設計和人們的現實生活更契合,就要多去探究人的心理體驗。從身體訴求向精神訴求轉變,順應人們的要求,注重園林景觀中所包含的文化含義、情愫意境等。
4.3生態性
鋪裝設計應尊重自然,協調好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遵循生態“3R”準則,即“降低、再生、重復”。生態性需要我們既有技術層面的保障,也要有觀念上的轉變。堅持生態性設計原則,充分利用我們并不充足的資源,達成生產、運用、扔棄、回收和再運用的循環。鋪裝設計在園林設計中的地位很重要,它影響著我們園林環境的質量。如今,園林設計不再單單滿足于植物、山水和建筑的搭配,意境表達也更加重要。因此,園林鋪裝在滿足功能的需求時,也要注重意境和鋪裝樣式的關系,通過操作性高的、可展現意境的鋪裝方式,為將來園林鋪裝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