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體育理論課程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對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也逐漸提高。遵義師范學院是一所綜合性師范院校,是體育師資的搖籃。但遵義師范學院目前體育理論課程教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教師應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目前學生理論課上表現不積極,課堂氛圍不濃厚,學生睡覺、玩手機不認真聽講等,導致體育理論課教學效果較差。要改變這種現狀應從體育理論課程課時設置、教材與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師自身知識結構水平、教學形式和考核方式等諸多方面進行改革。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論文以遵義師范學院體育理論課程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查詢體育理論課程的相關文獻,并將這些材料系統地整合作為論文的研究基礎,使論文更加有說服力。
1.2.2觀察法
通過觀察了解學生在體育理論課堂的具體情況,為本研究提供了依據。1.2.3訪談法為了使本論文的結論更加科學合理,利用課余的時間與遵義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的同學進行口頭訪談、詢問和相互討論,還有與任課教師的咨詢。
2.體育理論課程的基本現狀
2.1理論課程安排情況
2.1.1課時數普遍偏少
新大綱對體育理論課時數進行縮減,有些專業的理論課并未安排理論教學,如籃、足、排球等都只有技能提高課而沒有課堂理論課。體育理論課與實踐課相分離,沒能交叉融合。學生不了解體育相關技能的基本知識,不能很好地指導實踐的學習以及以后的教學。多數學生認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獨立的,從而導致理論與實踐的嚴重偏離。事實上,體育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是一個整體,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進,相互滲透。
2.1.2體育理論課的教學進度參差不齊
在課程內容偏多時,教師為了教學進度,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學習滲透,的結果必然是蜻蜓點水,學生各部分知識點都只是學到了一點皮毛,收獲較少。因此,體育教材內容的選擇應著眼于當前,不能過分追求面面俱到,而忽視教學進度和學生接受能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選擇一個或多個有代表性和共性的內容,能夠對學生有所啟發和引導,這也使學生更易理解和運用。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知識的性講解或者是為了教學進度,使學生無法緊跟教師的思路導致重難點把握不清,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必然得不到提高。
2.2理論課程教學模式陳舊
2.2.1教學手段單一
當前體育理論教學以班級課堂教學為主。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是目前遵義師范學院體育理論課教學最主要的方式,教師使用PPT放映幻燈片代替了部分板書也是目前主要的教學手段。這使學生容易形成視覺疲勞,從而對課堂內容感到枯燥乏味。單一的教學方式給體育理論教學帶來了諸多問題,如:玩手機、早退、逃課、講話、吃東西、睡覺等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出現了課堂散亂、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
2.2.2教學方法不完善
目前,講解法和演示法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單單靠這些教學方法學生不能深入了解知識點,同時使學生感到枯燥,從而導致課堂紀律松散,出現學生自己做自己的、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使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應該使用分組實踐、課堂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交叉教學。
2.3體育理論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
2.3.1重復交叉課程內容較多
目前,遵義師范學院理論課程內容缺乏系統性,知識點凌亂和重復交叉課程內容較多,使學生得不到系統化的學習,盲目跟隨。如:人體解剖與人體生理、體育保健學、運動損傷與預防等課程重復交叉的內容較多,課程規劃沒有系統性,有些知識點教師重復講,這樣既浪費時間又耽誤了教學進程。
2.3.2理論與實踐結合較少,課程資源短缺
目前,學生對體育理論課的認識還存在著一種誤區:重理論輕實踐。由于教學設施等不完善,教師在講解相關理論知識時,缺少相關教學資源,如在上生理學、解剖學時沒有相關的實物展示,加上理論內容抽象,教學效果欠佳。若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扎實地掌握體育教學的理論知識,還需加大對教學設施的投入力度。在理論教學中,教師通過實例及經驗交流,能使學生學習主動性進一步提高。2.4體育理論課程評價方式單一除了理論課堂教學外,改革傳統的體育理論考試方式也是必要的。傳統的體育理論課考試與其他專業理論考試沒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作答,不能達到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建議多種考核方法綜合運用。如:根據教學內容查閱相關資料寫論文、聽講座、教師問學生答或其他形式的評價,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理解體育理論知識的能力,促進終身學習理念的形成,并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遵義師范學院在《運動訓練學》這門課程中,教師的考查方式是根據教材出一道與運動訓練學相關的題目并要求寫一篇小論文,這樣既靈活運用了所學知識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體育理論課程設置不夠系統化,內容和課時數有偏差,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承擔理論課的積極性不高,相關教學設施的匱乏也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使學生得不到的學習,情況不容樂觀。
3.1.2授課方式單一,沒有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枯燥乏味,從而導致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
3.1.3過分注重教學的進度從而忽視了系統化教學,教學內容雜亂無章,學生學習效率得不到提高。
3.1.4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單一,傳統的考試方式使學生一味地死記硬背、臨時抱佛腳的現象時常發生,從而失去了學習的意義。
3.2建議根據影響遵義師范學院體育專業理論課教學的四個因素可以提出以下建議:
3.2.1開設體育理論在線講座,拓寬體育理論知識,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2.2建議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如理論課教學可以運用新媒體平臺,構建“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參與;“翻轉”課堂,簡言之就是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互換。如在體育心理學這門課程中,通過教師的“引”——提前給學生布置內容,讓學生講、教師聽,結合教師的“導”——教師對講授內容進行引導評價,進而“升”——拓寬學生的思維和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3.2.3學校應把重復交叉的體育課程統一通過調研和教研活動進行內容整合,提高效率,如將解剖學和生理學整合,體育保健學和運動損傷與預防整合等,運用案例的形式給學生具體講解基礎知識,并采用小組展示、團隊實驗答辯等多種形式的考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并學以致用,提高學習效果。
3.2.4打造高素質專業性教師團隊。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對實際教學的成敗起關鍵性作用。因此,高校需對體育教師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增強其自身素質,打造高素質專業性教師團隊。3.2.5體育教學理論應緊密結合體育教學實踐,使學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果。
3.2.6注重體育理論網絡課程的開發利用。針對體育專業本科學生理論基礎較薄弱的現狀,將理論課程做成直觀化、層次結構化、案例化的網絡課程,使學生的理論學習時間更加充裕,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