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公路運輸結構分析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路運輸結構分析:公路運輸的內部結構淺析
摘 要:公路運輸是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公路運輸產業也在近10年內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公路運輸具有方便、靈活性強、運量大及中短距離運輸的特點,伴隨著近些年來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公路運輸產業也在不斷壯大之中,成為了除了鐵路運輸之外最為重要的運輸方式。要發展好公路運輸,就要解決好公路運輸的內部結構配置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首先了解公路運輸的內部結構。
關鍵詞:公路運輸 運量 里程數
隨著我國道路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一批規模化道路運輸企業,成為道路運輸業的骨干。全國排名前30名的道路客運企業,年客運量、客運周轉量分別達到28.3億人次和1094.1億人公里,分別占全國道路運輸客運總量的15.2%和10.8%。道路運輸行業已初步形成大型專業集團主導行業發展方向的市場格局。
到2010年,中東西部地區基本形成“東網-中聯-西通”的高速網絡。城鎮人口的增加將持續顯著的提升交通運輸量,新農村的建設也將在更為廣泛和深遠的框架下為交通運輸提供不竭動力。到2010年,我國GDP比2000年翻一番。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旺盛的運輸需求。截止到2010年,我國公路客運量達到240億人,公路貨運量達到160億噸,分別比2005年增長41%和19%。
下面簡略的從中國公路運輸客運量及中國公路里程數來分析公路運輸的內部結構有以下幾點。
1 從公路運輸客運量及貨運量、周轉量分析
通過查閱2001年至2010年中國公路運輸客運量及貨運量的統計數據,導出客運量、客運周轉量、貨運量及貨運周轉量的增長折線圖,通過對折線圖的分析可以得到這幾項指標在近10年內的變化趨勢,得到增長的規律,從而分析得到公路運輸在客貨運量及周轉量的結構(表1)。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中國的公路貨運周轉量自2002年以來呈現逐漸遞增的趨勢,并且每年的增長量逐漸升高。中國的公路運輸在中國的交通運輸領域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公路運輸產業也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了飛速的提升,國家先后制定并出臺了促進道路貨物運輸發展的政策,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率先向社會開放了道路運輸市場,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全社會投資興辦道路運輸的積極性,道路運輸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也逐步成為中國交通運輸領域的除了鐵路之外最為重要的運輸方式。
從以上數據看以看到,客運量和貨運量所占的比例基本維持在一個較為穩定的水平,客運周轉量和貨運周轉量在前幾年都維持在較為穩定的水平,但在后幾年有了較大幅度的變化,貨運周轉量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說明中國的公路貨物運輸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也與中國物流產業的飛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的公路運輸越來越傾向于長距離的貨物運輸。
2 從中國公路里程來分析
通過收集近10年來中國公路里程的數據,從公路網的構成長度來分析中國公路運輸的內部結構(表2)。
從以上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到,中國的公路里程數在近10年內是呈現逐漸遞增的趨勢的,在中國進入2000年以后,中國的公路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有著越來越多的興修公路的工程開展,同時國家也大力支持公路產業的發展,也制定了專門發展公路的政策,以鼓勵公路產業能夠成為中國交通運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中國的高速公路發展是迅速的,在近10年以來,中國的高速公路從無到有,從有到高速發展,中國的高速公路產業以逐漸成為中國公路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公民選擇高速公路作為出行的交通方式。
在1900多億元的投資支持下,去年全國共完成農村公路新改建里程19.03萬公里,使全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353.7萬公里。10年間,全國共新改建農村公路272萬公里,新增通車里程220萬公里,全國建制村通達率達到99.39%,客運班車率達到了91.47%。
中國的公路網從以前的僅僅覆蓋主要城市到覆蓋到中國的廣大農村,僅僅用了近10年的時間,在這10年里,中國的公路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中國的延長路網長度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中國的公路網正在向著,多方位的目標發展。
公路運輸結構分析:中國高速公路運輸行業資本結構選擇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飛速發展,融資方式的選擇已經成為企業決策的一項重點。本文以中國高速公路運輸行業上市公司——福建發展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福建發展)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了高速公路運輸類行業上市公司再融資中融資方案的選取原則及融資方案的組合等具體問題。此分析過程對中國高速公路運輸行業的企業的上市融資與再融資實踐具有較為直接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資本結構,融資方式,運輸行業,福建發展
一、引言
高速公路運輸行業屬于基礎設施類行業,具有一定的自然壟斷特性和穩定增長的業務基礎。研究高速公路運輸類上市公司的融資決策對中國高速公路運輸行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公路運輸類企業的公路建設工作對現金的需求量巨大,且持續性和回收期都比較長。在此情況下,企業投資需求與融資決策選擇之間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由于現金的需求量巨大,單一的融資渠道和有限的資金數量就可能限制此類高速公路運輸類公司的投資與發展,使其在同業競爭中處于劣勢。與此相比,滬寧高速、福建發展等中國公路運輸類公司則在充盈的資本市場資金的支持下,逐漸占據了主動地位。因而通過對高速公路公司的融資選擇分析,可以從中發現企業的融資行為、融資約束及融資結構變化的基本規律,這對中國高速公路行業未來持續發展具有的現實意義。
二、福建發展案例分析
(一)計算參數的確定
按照2007年(一期)國債的票面利率,確定無風險收益率Rf為3.96%;市場平均收益率Rs為8.6%, 風險系數β為1.14。將參數數據代入式(3),可計算出增發股票資本成本率為Ks =9.24%。另外, 根據2007年宏觀經濟與銀行貸款利率的變化趨勢, 將初步長期借款利率iL假定為7%,公司所得稅稅率T為25% ,借款籌資費率忽略不計, 于是將參數代入公式(2)得到KL =5.25%。此外, 鑒于2007年6月20個交易日中的福建發展股票收盤的均價為9.42元, 假設以收盤均價的90%(8.48)作為發行價格p。
(二)融資方案的列舉
方案一:增發普通股2億股,余額銀行貸款。以8.48元/股的價格,增發普通股2億股,得到出售股票的價款16.96億元,剩余36.88億元以銀行存款的方式支付。
方案二:增發普通股2.5億股,余額銀行貸款。以8.48元/股的價格,增發普通股2.5億股,得到出售股票的價款21.20億元,剩余32.64億元以銀行存款的方式支付。
方案三:增發普通股3億股,余額銀行貸款。以8.48元/股的價格,增發普通股3億股,得到出售股票的價款25.44億元,剩余28.40億元以銀行存款的方式支付。
(三)融資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根據福建發展投資后的發展趨勢以及在2008年至2012年間的經濟效益預測結果,三個方案的所得稅、凈利潤、每股收益情況如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從每股收益看來,三種方案基本持平,只有在方案三中2012的每股收益略有攤薄。且三種方案均沒有低于發行前的每股收益,說明方案是可行的。且方案一的綜合資本成本是低的。福建發展公司應選擇資本成本低,且每股收益較大的融資方案。對比以上兩個表格,方案一是方案。方案一既沒有攤薄融資后的每股收益,也保障了較低的綜合資本成本,因此為選擇方案。
三、結論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福建發展在巨額融資的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面臨良好的投資機會時,因為所需融資金額一般較高,無法通過自有資本或單一的融資方式解決,因此,在考慮了每股收益提高性原則、每股收益提高性原則、來源合理原則、成本最小原則、風險可控性原則等原則的前提下,通過對宏觀經濟、證券市場和公司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確定相關的參數,對福建發展的融資方案進行了選擇,使福建發展的公司價值有更好的成長空間。這對交通運輸類的企業產生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公路運輸結構分析:公路運輸結構現狀及對策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我國公路運輸結構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調整公路運輸結構的對策。要通過的控釋市場準入來降低信息成本,以激勵政策推動網絡建設,加強現代化網站建設,提高運輸產業要素質量。
【關鍵詞】 公路;交通運輸;結構;現狀;對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公路行業的快速建設,高速公路已普遍成為我國各大城市交通運輸的樞紐。面對公路運輸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做科學、的分析和研究,以便找到符合實際的應對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公路運輸結構的相關內容,通過對公路運輸結構的分析來掌握公路運輸在現實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結合科學的管理辦法來對其進行管理。
一、我國公路運輸結構現狀分析
1、公路運輸與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
由于現代信息的發展,使得物流業突飛崛起,而作為主要運輸媒介的公路運輸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落實貨物運輸的過程中同時還要注意企業的相互合作與協調統一,基于產業和地區之間存在的差距必須采取合理的措施來緩解其中存在的矛盾。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跨國企業的采購更是需要充分的落實好公路交通的運輸工作,只有不斷的提升運輸內部的結構形式,才能使我國的公路交通運輸行業持續不斷地發展和進步。
2、運貨車輛技術結構與建設發展不協調
通過對一些經濟比較發達國家公路運輸的分析,發現專用貨車被廣泛的運用在各大網絡的公路交通運輸中,同時在運輸的方式上做了相應的改變和調整以符合實際的發展要求。這些國家在對不同噸位車輛的運輸方面做了明確的規定,必須以不同的運輸方式來完成基本的運輸任務。我國的長途運輸業中普遍以半掛的形式來承擔相應的運輸任務,其中需要完成800公里以上的運輸任務的貨車占到了運輸中非常大的比例。針對特殊的工業半成品運輸和相關的生活用品運輸則分散了公路大宗貨物運輸的負擔,以其他形式的貨運裝備來完成運輸任務。運輸實施和形式組織的落后是運輸市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信息化的貨運形式不能滿足現代運輸的發展要求
一個國家的交通運輸業連接著其他經濟產業的發展,對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信息化的傳遞也是推動貨物運輸現代化發展的基本條件,對滿足實際的運輸任務和要求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和價值。貨物的運輸過程需要通過幾個不同的程序來完成,首先從運輸貨物的受理開始,再轉到相應的貨運站。這一系列的運輸過程需要結合實際的時間安排來做具體的調整,以保障各組織之間能夠協調統一的開展各項工作,從而有效的提升公路運輸的效率。因此,必須充分的借鑒國外的一些思想政策來不斷完善我國公路運輸所面臨的困境。
4、公路運輸與現代化的物流業發展不協調
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推動著企業內部分工也越來越明確,尤其在一些大型企業的內部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面對目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必須將物流的發展與現代化的發展相結合,為滿足市場的需求而不斷的改進新系統。我國公路運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的集中相對較低,同時沒有正規的市場來主導、協助相關組織工作,使得現實的物流運輸不能很好的發展。通過這一系列的情況可以將我國公路運輸的現狀用散、亂幾個字概括,這樣落后的局面是我國公路運輸結構的主要特點,對國營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對其他新型組織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障礙。
二、調整公路運輸結構的對策
1、的控釋市場準入來降低信息成本
在市場運作的過程中需要嚴格的把握好市場的入關要求,以建立貨運車輛的準入指導來落實各項工作。其中將貨運車輛的參數和裝備進行明確的規定和記錄,將其中存在的各種優勢和長處進行統一的說明和解釋,按照相關的規定來嚴格控制貨運車輛的各項技術指標參數。對其中好的車輛予以支持,在相關的管理上做優先準入設置來獲得相關的優惠,然而對于不合格的產品則必須采取嚴格的淘汰處理,確保整個市場的正常運行。與此同時還要做好相關人員管理和公路運輸市場的經營和各項管理工作。以推動企業自身發展與擴大,進而完善各項基礎服務水平。
2、以激勵政策推動網絡建設
建立科學的信息配載系統來完善公路運輸市場的各項制度,同時建立專業的公路貨物運輸網,將其中存在的各種數據都記錄下來以減小車輛的空行駛率,進而有效的降低成本。這種系統的建立及充分的運用能提高利潤用以擴大企業的規模,相比那些不合法的企業則以不利的地位退出競爭中的市場,維護整個環境的穩定發展和進步。結合各地區的封閉政策來實行相應的公路貨物運輸一體化,將一體化的數據庫充分的運用到各個地方的公路運輸管理中去,有效的實現各信息之間的連接和交換。對公路運輸中的一些優惠車型采取相關的優惠政策,其中費用主要包含了公路的養路費和客車運附費等,合理的優惠政策能有效的完成相應的系統建設。
3、加強現代化網站建設,提高運輸產業要素質量
針對目前存在的公路網絡建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為推動網絡建設工作,我們必須將網絡結構建設作為客運站的基本結構設施建設,以服務的方式來面向社會的各級服務,進而實現客運中心作為公路交通樞紐的作用和價值。以科學化、信息化的服務方式來完成客運站的建設工作。同時在運輸車輛上也需要做相應的調整,以多種不同的車型設置系統來為提高公路運輸的質量和效率而做好準備,以科學的管理模式來落實各項基礎工作的開展。按照運輸站的實際工作需要來設置相應的監控站點,以實現運輸管理中的安全維護工作。公路運輸的從業人員必須落實自己的責任目標,以專業的知識來接受這種工作的挑戰并靈活的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公路運輸服務的規范化。
三、結語
公路運輸行業的發展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必須認清目前所面臨的形勢來開展具體的工作。尤其注意公路的貨運是現代運輸的主要形式,通過設定各種工作的站點和車輛施工的具體環節來開展相應的工作。根據公路運輸的結構特點分析,發現和其他的運輸途徑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優勢,為此,針對市場的經濟發展要求做相應的改革和調整以滿足實際的發展需要。以科學的方式來加大公路運輸結構的完善和改革,推動企業走向合作的發展方向,為維護整個公路交通市場而不斷的努力,進而真正的實現公路運輸市場結構創新。
公路運輸結構分析:試論新時期如何優化公路運輸結構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在構建市場經濟體系的同時,我國公路運輸經濟管理也逐漸出現一系列轉變,本文分析了公路運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大作用,并基于市場經濟新環境下公路運輸經濟管理進行了深入探析。
關鍵詞:公路運輸結構;運量運網;優化;新時期
1 公路運輸結構的含義
公路運輸結構是指公路運輸系統內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各個方面和環節的有機比例和構成。運輸方式的內部結構是多方面的,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е略聳浣峁股婕暗哪諶菀部贍艽嬖誆鉅臁1疚娜銜,以運量和運網比重的變化情況來考察運輸結構,可以比較地反映運輸結構的變化過程。一般情況下,某種運輸方式在一段時間內完成的運輸量大小及其運輸網在整個交通運輸網中所占的比重,常常用來反映該種運輸方式在運輸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能反映這種運輸方式的發展狀況、利用程度、技術結構、投資結構等情況。因此,本文基于對我國公路運輸結構變化研究的目的,主要從我國公路運量結構和運網結構這兩個指標分析其變化的過程及特點。
2 我國公路運輸結構的變化
2.1 公路運量結構的變化
2.1.1 客運結構變化分析。公路客運以其出行速度快、安全性能好、舒適程度高、方便條件多的優勢,成為現代化客運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代表了未來我國客運的發展方向。公路客運增強了公路運輸的實力,大大提高了公路運輸的地位,并在與其它旅客運輸方式的競爭中占據了越來越大的份額。
2.1.2 貨運結構變化分析。公路貨運主要從事中、短途貨物運輸,與公路客運相比,公路貨運的發展相對緩慢一些。公路貨運能得到快速發展并取代鐵路運輸的主導地位,主要是因為鐵路在靈活性和通達性上不如公路運輸。一些以前由鐵路承擔的中短途運輸移向公路,還有一些時效性較強、對運輸質量要求較高、附加值較高的貨物運輸也轉移到了公路運輸。
2.2 公路運網結構的變化
近十幾年來,我國公路建設,尤其是高等級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說明了經濟建設對公路的需求很大,國家和地方投資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力度很強。這極大地提高了我國公路網的整體技術水平,優化了公路運網結構。但是,我國的公路運輸網仍然落后于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為公路運輸線路少、技術等級低、等級結構不合理。這些都是導致我國公路運輸網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的表現。
3 影響我國公路運輸結構變化的因素
3.1 需求因素的影響
在貨運方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的迅速增長,社會生產規模也不斷擴大,再加上生產的社會化和系統化不斷加深,使得產品產前、產中、產后過程的一體化趨勢增強,從而對運輸業在通達性、靈活性、業務拓展、組織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公路貨運以其適應新需求的特點得到迅速發展。在客運方面,由于支付能力的提高,使人們的時間價值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因此人們會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更好的運輸服務上。公路客運特有的流水型發車、旅客隨到隨走和點對點、門到門的發車方式,在中短途客流上發揮了明顯優勢。
3.2 供給因素的影響
一方面,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應用到公路運輸領域,極大地提高了運輸工具的運行效率和運輸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物流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從而使公路運輸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另一方面,新的運輸方式的出現,憑借其在某一方面的優勢而吸引大量的需求者,并在運輸體系中占據一定比例,從而打破原有的格局。高速公路的產生和發展使公路運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同時也使公路運輸成為鐵路的強勁競爭對手。而近年來,高速鐵路的出現,以其速度快、能源消耗低、輸送能力大等優點有望奪回被高速公路奪走的一部分市場份額。
4 對我國公路運輸業演進趨勢的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運輸需求的激增,公路運輸業得以快速發展,但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和能源問題。未來我國公路運輸應廣泛運用高新技術,全力發展公路運輸,并逐步解決來自環境、能源等方面的挑戰,建立起一個高效化、智能化、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公路運輸體系。
4.1 加快高速公路網建設
目前,雖然我國東部地區已經建起通達四方、互聯互通的高速公路網,且不亞于美國等發達國家,但經濟較落后的西部地區,高速公路網還相對滯后,城與鄉、鄉與鄉之間甚至還沒建立起高速公路,嚴重制約著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進一步加大高速公路密度將成為我國公路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4.2 廣泛應用高新技術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將應用到公路運輸中。在公路貨運行業,應用條形碼技術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貨物的分棟速度和效率,還可以完成計價、訂貨等過程;使用EDI技術在貨主、承運人、收貨人及其他相關單位之間快速、、安全地傳遞信息,可以大大提高運輸效率和運輸服務水平;GIS技術可以為貨物運輸管理提供數字化平臺,如提供路況信息、對運營路線進行優化等,從而提高運輸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公路客運行業,給客車安裝GPS,可以保障客車運行的安全;將GPS技術與ITS聯系起來,為汽車提供自動導航功能等。
4.3 開發交通節能環保技術
近幾年,我國汽車數量快速增加,隨之帶來的汽車尾氣、噪聲等污染環境的問題日益凸顯。未來對環境污染嚴重的燃油汽車將被環保型混合動力汽車所取代;公路路面將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藝,使交通噪聲大大減少。當前,中國的汽車基本上是以汽油為動力的。而隨著石油資源越來越緊缺,推廣汽車替代燃料技術將成為緩解能源緊缺壓力的必然選擇。汽車替代燃料包括煤基燃料、天然氣燃料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我國作為一個產煤大國,用煤基醇醚燃料取代石油,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汽車替代燃料的主體。
結束語
公路運輸行業的發展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必須認清目前所面臨的形勢來開展具體的工作。尤其注意公路的貨運是現代運輸的主要形式,通過設定各種工作的站點和車輛施工的具體環節來開展相應的工作。根據公路運輸的結構特點分析,發現和其他的運輸途徑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優勢,為此,針對市場的經濟發展要求做相應的改革和調整以滿足實際的發展需要。以科學的方式來加大公路運輸結構的完善和改革,推動企業走向合作的發展方向,為維護整個公路交通市場而不斷的努力,進而真正的實現公路運輸市場結構創新。
公路運輸結構分析:區域公路運輸結構適應性分析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公路運輸成為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基礎。公路運輸結構適應性的合理研究對于我國公路運輸的發展尤為重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公路運輸結構的含義,并且介紹了我國公路運輸結構發展的變化。同時分析了影響公路運輸結構發展的因素,提出了區域公路運輸結構發展的適應性分析對策。使得我國公路運輸能夠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公路運輸結構:適應性研究
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交通成為人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交通的運輸方式不斷發展,形成了今天這樣一個多元化的交通運輸體系。在這其中,公路運輸成為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了我國大多數中短途的運輸任務。新時期發展的公路運輸發展過程中,運輸結構的適應性配置對于公路運輸的發展尤為關鍵。
1公路運輸結構的含義
人類文明進程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交通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已經變得越來越緊密了,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地區的交通發展的好壞程度成為了衡量一個地區經濟水平是否發達的評判標準。一個地區的交通體系中,公路運輸是其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公路運輸的好壞影響著整個地區交通的整體水平。所以保障公路運輸結構良好是保障地區交通長久穩定的發展的關鍵所在。現代公路運輸主要包括了中短途公路運輸與長途公路運輸兩種運輸方式。對于當今物聯網化日益明顯的今天,公路運輸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公路運輸可以覆蓋的運輸范圍是目前現代交通運輸方式中較大的運輸方式,而且公路運輸方式在所有現代運輸方式中的局限性最小。所以一個地區在具備一個較為完善的公路運輸網的同時,能夠配合一個較為合理的運輸結構,該地區的公路運輸能力將會有一個更高的程度。因此,公路運輸結構也就是新時期下發展公路運輸的關鍵。所謂的公路運輸結構指的是公路運輸系統內部之間相互的聯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之間的合理化的配置。對于公路運輸而言,每一個地區其內部的運輸結構是不同的。因為不同地區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了每個地區的工路運輸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時也導致了各個地區公路運輸結構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條件的選取可能存在差異。我國大多數的公路運輸結構的考量是根據該地區運量和運網比重而進行的考量。在運輸結構考察中,區域內一定時間內完成的運輸量大小及其運輸網在整個交通運輸網中所占的比重能夠反映該種運輸方式在運輸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對于公路運輸結構的適應性研究就應該根據相關的條件來進行合理的研究分析,從中找出適應公路運輸結構發展的方法,從而提高我國公路運輸的整體水平。
2我國區域公路運輸結構的變化
2.1我國公路運量結構的變化
我國公路運輸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公路運輸的優勢被逐漸的發揮出來。我國公路運量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客運與貨運。公路運輸結構也因此被分為客運結構和貨運結構兩種。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這兩種公路運輸結構對于整個運輸結構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與此同時,這兩種運輸結構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公路客運以其出覆蓋范圍廣、涉及地區最多,而且相較于其他的交通運輸而言最為快捷,因此而被人們所廣泛的喜愛。與此同時,公路客運的安全性能好、舒適程度高、方便條件的優勢也使得公路客運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運輸方式。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公路客運的運輸能力也會不斷地提高,公路客運的作用將會變得更大,其公路運輸的地位也會更加的重要,隨著人們生活出行的高度便捷化發展,公路客運將會成為交通運輸方式中具影響力的運輸方式。公路運輸中的另一種就是公路貨運。就目前我國公路貨運的發展而言,現在公路貨運主要是針對的一些中、短途的交通運輸。因為其自身的局限性,公路貨運的發展速度遠低于現代公路客運的發展速度。但是這不能說明公路貨運在交通運輸比重將會逐漸的減小。公路貨運的一項最強的優勢就是靈活性相較于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而言好,這一點是其他交通運輸方式所無法達到的。因此在我國運輸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人們利用公路客運靈活性強的這一特點,取代一些中短途的鐵路運輸,使得運輸的時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提高了一些中短途運輸的靈活性。
2.2公路運網結構的變化
對于我國公路運輸而言,隨著近十幾年來過家對于公路運輸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加大了我國各地區公路的建設力度,尤其是對于我國各地區高等級公路建設尤為重視。這足以說明公路運輸對于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使得我國公路運輸的水平有了一個較大水平的提高。我國公路網的整體技術水平,公路運網結構有了較大水平的發展,但是因為我國公路運輸發展相較于其他發達國家的公路運輸而言起步較晚,同時因為我國的地域廣闊且地形復雜,因此我國公路運輸網的發展仍需要有一個更大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在公路運輸線路和運輸技術等方面應該著重加強。在這過程中,發展我國公路運輸網成了其中的關鍵所在。
3影響公路運輸結構變化的因素
3.1需求因素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也隨之有所提高,我國的整體社會生產力也隨之不斷地發展。在這個基礎上,社會生產力發展帶來的必要趨勢,就是社會生產規模不斷地擴大,導致一體化生產趨勢逐漸增強。對于商品經濟的運營,貨運就是首要的重心。為了使產業的一體化得到發展,這就要對產品在生產的全過程提出高要求,在原材料的準備,生產期間的調度,生產后的營銷,各個方面協調一致。運輸就必須承擔起通達,靈活,拓展業務,組織等一系列的重擔。因此,公路貨運為了適應現行的新需求就必須迅速發展,找出一個適合市場的運輸系統。在客運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支付購買能力也在不斷增加,人們對于時間的觀念愈強,更加看中時間效率帶來的價值,所以人們會主動提升支付交通費用來追求更加快捷的運輸服務。為此應該推行公路客運特有的發車方式,流水線運行發車,不間斷地隨叫隨到,并且實現點對點,門到門的方式。BRT這種運輸方式就在中短途客流上發揮了明顯的優勢,同時,推行智能交通運輸系統也很迫切。
3.2供給因素的影響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各行各業都在開始跨行相互關聯,發展出新的產品。公路運輸領域也不例外,一方面,公路運輸系統結合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以及電子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運輸工具,極大的提高了運輸能力以及運輸效率,還給運輸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了我國交通運輸的發展。使我國的公路運輸結構發生了質的改變,帶來了新鮮的力量。另一方面,新的運輸工具或者新的運輸方式,憑借其新穎的特點,也會吸引一大批的乘客。這就一定會在交通運輸系統中占據一席之地,打破原有的交通比例。譬如,高速公路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高速公路基本實現了門對門的服務,由此就產生了一種新的公路運輸方式,這一方式不但從小到大的發展,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公路網,而且,也打破了鐵路運輸比例較大的格局。公路運輸可以和鐵路運輸分庭抗禮,也促使了鐵路運輸的發展,近些年來產生的高鐵這一新型的運輸工具,它的高速特點也有望爭回一部分的市場份額。
4區域公路運輸結構適應性分析
4.1注意加快高速公路網建設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公路運輸的要求也不斷的提高,在新時期下,公路運輸的發展必須根據時展的特征而進行。在當前“物聯網”高度化發展的今天,必須建立一個高效化、智能化的高速公路網。高速公路的密度是一個地區內經濟水平發展好壞的象征,它標志這一個地區內交通運力經濟流通能力。隨著近十幾年來我國對于公路運輸發展的重視,國家開始大力發展各地區的高速公路。根據我國“十二五”規劃指出,在2015年年底,我國高速公路的密度要在2010年底的基礎上,由原來的高速公路密度上再提升百分之五十,實現我國公路運輸網的建設。針對我國當前高速公路發展的情況,對于我國公路運輸體系建設中重點發展我國西部等一些偏遠的地區的高速公路的建設。實現我國城市與城市間達到高速連通狀態,形成我國公路運輸網的體系。對于一些鐵路所未涉及的地區應該重點的加強公路運輸體系的建設,使得我國公路運輸的涉及范圍能夠更加,從而真正地提高我國公路運輸的水平。
4.2更多地應用高新技術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各個領域都進行了相關的改革。在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的發展中,人們也開始利用高新技術對當前公路運輸進行發展。在當前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利用其對公路運輸進行相關的改革,可以及大地提高公路運輸的效率。例如,人們可以利用當今不斷發展的應用條形碼技術來對公路運輸的貨物實現快速分揀。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對貨物進行電子化的掃描定位,達到整個物流的透明化。另外,人們還可以使用EDI技術實現貨主、承運人、收貨人及其他相關單位之間快速、、安全地傳遞信息,可以大大提高運輸效率和運輸服務水平。對于當前公路運輸,還可以利用GIS技術,建立一個快速穩定的貨物運輸管理提供數字化平臺,貨運方可以直接和運輸人員溝通,為運輸人員提綱近期最快捷的相關運輸信息、對運營路線進行優化,從而提高提高公路運輸的效率,既保障了公路運輸的高效性,也保障了公路運輸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對于公路客運行業而言,人們也可以利用當前的高新技術對客車進行一定的改裝,并且建立一個專業的客運管理的數字化平臺,使用該平臺對區域內客車進行實時監控管理,提供公里客運的相關實時信息,保障客車的運行安全,實現公路客運的安全性。
4.3注重于開發交通節能技術
隨著我國整體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也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視汽車污染等問題。面對我國汽車數量不斷增多的現狀,人們提出了節能減排,優化節能技術的觀點。對于交通工具的改良與提升成了一項關鍵性的工作,未來對環境污染嚴重的燃油汽車將被環保型混合動力汽車所取代,以減少汽車廢氣等污染。與此同時,人們對于交通運輸而產生的噪音污染也做出了一定的應對,通過對我國公路路面的改良而達到公路運輸的降噪。對于今天地球石油能源緊缺的現狀,人們應該著手解決公路運輸中的能源問題,緩解當前的石油壓力,尋找新的能源,使得在保障公路運輸不受影響的同時還能實現環保型的公路運輸,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型的公路運輸結構。從而實現我國公路運輸的長久穩定的發展。
5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公路運輸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公路運輸的建設和發展是一項關系到國家經濟的工作。根據我國公路運輸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區域內公路運輸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優化,實現我國公路運輸的化配置。從而提高我國公路運輸的整體水平。
作者:李風華 單位:呼倫貝爾市交通運輸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