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鄉土材料在建筑營造中的美學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摘要: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地域文化受到了越來越大的關注,不僅國家出臺政策保護地域文化,各地人士都紛紛出面強調地域文化的重要性,提倡保護具有中國特色的地域性建筑。地域性建筑的物質載體是鄉土材料,它強調了地域性建筑的自然風貌,其功能性和審美性不容忽視,每一個成功的地域性建筑都充分展現了地域文化特色、地域風貌美等,我們根據美的視角進行相關討論。
引言
目前我國在鄉土材料在地域建筑中的美學分析較少,利用美學、通過美學視角來加強地域性建筑的特點,讓人們感覺到地域性建筑中包含的風土人情,通過鄉土材料來觸碰居住者內心的人文情懷、記憶中的生活片段,可以帶給居民一定的歸屬感。任何一個成功的地域性建筑都缺少不了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環境特色以及當地的人文風貌。在現代建筑中,大多應用的混凝土以及鋼條骨架取代了以往的鄉土材料進行建筑構造,然而,現在越來越多人站出來提倡發展民族特色地域性建筑,在美學的組合美、結構美、獨特美等方面來表達鄉土材料在地域性建筑的美。
1.鄉土材料
簡單來說就是就地取材、自然的原始材料,是在特定的時期內,人們為了適應生活和居住環境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鄉土材料一般包括土、木、石等等自然界材料,它和現代建筑用的混凝土、鋼筋不同,它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有血有肉且有情感的存在,是有文化積累和歷史色彩的。鄉土材料一般具有成本低、簡單技術操作、可持續發展、具有傳承性等特點。
2.鄉土材料的特質
2.1鄉土材料的生態特性
傳統的鄉土材料建筑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式土坯房。土坯房主要借用黏質高的黃土,在泥土中加入秸稈或者動物毛發等,可以增加房屋的使用年限。隨著國家對綠色環保的重視,人們的環保意識也逐漸增強,鄉土材料作為地域性建筑材料也得到了較高的關注。鄉土材料可以借助自然就地取材,又可以回歸自然不浪費資源,因此,它具有較高的生態循環作用。在建筑建造的成本方面,由于就地取材,可以減少開工的成本。在建筑建造中,鄉土材料簡單易操作,方便又無污染。土坯房的墻體會“呼吸”,可以根據室內溫度變化進行自我調節,因此,還可以起到生態節能的作用,冬暖夏涼,因此,鄉土材料的生態效應得到了大家密切的關注。
2.2鄉土材料的藝術性
鄉土材料的地域性建筑都有著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特點,結合不同文化特色、水土人情體現的建筑美也是不同的。大自然中的土質材料帶給人一種厚重、樸實的親切美,當人們近距離去感受它時,會聞到泥土的芬芳,給人一種與大自然相融、回歸本質的美。鄉土材料源于自然,因此它的可塑造性很強,會帶給建筑設計師很大的靈感去完成一個具有藝術氣息的建筑作品。木材被稱為是最有人情味的材料,這源于它來與自然也可回歸于自然,它更具有很大的美學價值,它的本身的紋路就會帶給人們視覺上的美,樹木的清新氣味更會令人心曠神怡,人們在接觸木材時,通過觸摸樹干感受它獨有的個性美,木材的美學視感不僅應用在建筑上,還用來做服裝設計。石材與磚材的美都勝在它們的千奇百怪,帶給人們以視覺沖擊,它們也可以色彩多變,讓建筑更加鮮活,經過時間的洗禮,它們帶來的是時代美。
3.鄉土材料的美學原則
3.1弘揚地域文化
傳統的鄉土材料是不加過多修飾的,是自然創造出來的,它擁有的美感是原汁原味的,它的無限魅力正是因為它天然,帶給人們除卻冷冰冰的高樓大廈之外的樸實溫暖震撼。鄉土材料一般都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它常常將歷史遺留下來的故事和文化傳承給我們,我們要在尊重發展的同時,保護歷史文化,這是弘揚鄉土材料地域性建筑可持續發展的重點。
3.2與現代材料結合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正確對待鄉土材料,做到將它與現代建筑材料相結合使用,做到不失現代建筑特點的同時也保留地域特色。比如:紅磚與鋼材,紅磚的色彩呈銹紅色,給人以神秘滄桑感,而外加鋼材的使用,二者帶給人們的視覺沖擊是很獨特的,二者結合也會創造新的藝術元素。
3.3可持續發展理念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當下時代的主題,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已經造成嚴重的能源匱乏,可持續發展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因此,在建筑建造中,如何節約能源,減少對生態的破壞至關重要。鄉土材料源于自然,在加工利用時不會給自然帶來環境破壞,甚至可以進行良性的生態循環,比如:施工用剩的土、木、石等等可回歸自然,建筑師一定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建筑設計,通過對建筑當地的人文了解、歷史文化了解,加以利用當地的鄉土材料,借當地的建造優勢來打造自己的建筑施工,不僅可以自我學習,也可以增強當地居民的保護意識,進而利用結合現代建筑知識來推廣地域性鄉土材料建筑。
4.結束語
鄉土材料的利用對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地域性鄉土材料是這個時代生態理念的產物,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融入風土人情美、歷史文化以及時代背景,打造了特色地域建筑。因此,我們要保護生態綠化和鄉土材料帶來的地域鄉土文化,弘揚鄉土文化并發展鄉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