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我們為您整理了1篇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研究范文,供您借鑒以豐富您的創作。它們是您寫作時的寶貴資源,期望它們能夠激發您的創作靈感,讓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研究:淺析高校開展舞蹈藝術鑒賞教育
論文關鍵詞:高校教育;舞蹈藝術鑒賞
論文摘要:舞蹈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以多彩多姿的感性形式傳達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教育部門對素質教育的重視,舞蹈藝術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現狀出發,提出教學建議,并探討其意義。
現如今,舞蹈藝術鑒賞教育已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舞蹈藝術鑒賞不再是各校“裝點門面”的可有無的課程,它將會不斷地發展與完善,為祖國培養更多的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現狀
當前全國的許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開設了舞蹈鑒賞課選修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挖掘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有重要作用,受到同學們的普遍歡迎。然而在實際過程中,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課程設置上不夠重視
雖然大多數院校已將舞蹈鑒賞課程列入到選修課范疇中,但實際上卻要求學生任選一門以上的藝術類選修課。而對于學生進行藝術教育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分情況地要求學生選多門藝術類課程只能是蜻蜓點水式的教學,效果微乎其微。這說明了高校對舞蹈鑒賞課程還不夠重視,客觀上也使學生在心理上視這類課程為可有可無。
(二)教學方法死板
在舞蹈藝術鑒賞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然采用單一的傳授式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剝奪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三)學生興趣不高
學校的舞蹈鑒賞選修課,到課的人往往一開始特別多,到后面越來越少,就是去的也是為了應付教師點名,這種現象十分普遍。說到底,還是學生對這個課程不夠喜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解決課程困境的重要途徑。
二、如何開展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
(一)改革教學內容,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題材上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貼近學生、讓學生容易理解的作品;在流行元素的選擇上,應有選擇性地介紹街舞、爵士舞和拉丁舞能對學生胃口的元素;也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舞蹈語匯。舞蹈鑒賞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在精不在多,在于理解不在于盲從。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投學生所好。
(二)注重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
課堂教學畢竟是有限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舞蹈藝術鑒賞教育要把培養學生自學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一方面,要豐富鑒賞的審美知識儲備。舞蹈是一種文化現象,對其鑒賞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應該從文化內涵上領略舞蹈藝術的美。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如藏族的《龍鼓舞》是青海省原始祭祀舞蹈,每年六月跳神會時祭祀神靈、驅災避邪。離開這個一層文化內涵,便無從知道此舞蹈美在何處。
另一方面,加強大學生對舞蹈意境想象的訓練,掌握舞蹈的動律與構圖。舞蹈構成有三個:動律、構圖和舞情。情感是舞蹈的靈魂,動律和構圖是為舞情而存在的。原始圖騰崇拜的舞蹈所以不朽,是因為它的每一個節律都充滿了極端狂熱的,而又無比虔誠生命情調。因此,在對舞蹈意境展開想象和聯想之前,要引導大學生對其中的情感進行反復體驗。
(三)舞動肢體,結合實踐領悟舞蹈魅力
與單純鑒賞的傳統模式相比,師生間進行互動顯然能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提高教學效果。盡管舞蹈藝術鑒賞是理論課,但是“動”是舞蹈的精髓。在講到不同舞種的特點時,我們可以安排教一些簡單手位及具有代表性的動作,把舞蹈知識與動作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體驗舞蹈的魅力。
三、高校開展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意義
(一)社會意義
1.傳承民族文化,促進與世界的交流。舞蹈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舞蹈能充分展示人的生命與心靈之美,是無國界的語言。舞蹈鑒賞對民族文化傳承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對本土民間舞蹈的選擇,能夠培養學生善于發現本土民間藝術的慧眼,保護本土民間藝術,形成關注本土民間舞蹈文化的良性氛圍,從而促進本土民間舞蹈傳承和發展。而了解外國舞蹈,又能感受到異國風情,增長見識,促進彼此的了解。
2.體現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文化型、創新型人才。當代的教育目標在于培養德、智、體、美、勞發展的的人才,舞蹈藝術鑒賞教育屬于美育范疇,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從而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二)個體意義
1.培養審美能力,完善文化修養
人類的文化包括文字文化和非文字文化。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對非文字文化的學習,使專業知識豐富的大學生卻成了新一代的文化弱者。君不見高校文藝演出時演員們激情飛揚,而臺下的觀眾卻一片麻木。這并不是他們不熱愛藝術,而是他們缺乏必要的藝術鑒賞能力。而舞蹈藝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和美學、哲學思想等,是彌補大學生文化缺陷的科目。
2.增強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斯佩里博士對人的大腦進行割裂研究發現,人的左腦負擔抽象思維活動,右腦掌管形象思維活動。開發右腦可以提高智力水平。我國著名的藝術心理學研究者平心先生研究發現,熱衷于舞蹈的大學生的智商明顯比城市一般人口的智商高很多。
3.凈化心靈,培養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情操
舞蹈通過優美的人體動作、造型和表情陶冶人的心靈,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一部的藝術作品是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以舞蹈《中國母親》的欣賞為例。一開始,那形體的張力、那音樂的激憤,使同學們仿佛身臨其境地重溫起那個年代的國仇家恨的苦難。中國媽媽對侵略者恨入骨髓,卻最終收養了敵人的嬰孩,那種反復的矛盾和掙扎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音樂又低沉轉為輕快,慈愛而勤勞的中國母親終于辛辛苦苦地把日本的嬰兒拉扯大了,她告訴孩子身世,含淚送她回去尋找親身父母。從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懂得博愛和寬容的力量。
4.促進內外美統一和舉止得體
舞蹈是以人體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懂得舞蹈美的人處處都能體現姿態美。作為高層次的“文化型、創新型”人才,大學生應該是有更高的審美修養的,他們的氣質、情感、涵養、風度、形貌、言談舉止的各個方面都應比一般人更得體。當教師用的作品展示著美麗異域風情和古老的傳說時,學生步入舞蹈藝術的世界,就明了了人體語言的美妙,促進了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
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研究:高校開展舞蹈藝術鑒賞教育
摘要:舞蹈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以多彩多姿的感性形式傳達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隨著教育部門對素質教育的重視,舞蹈藝術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從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現狀出發,提出教學建議,并探討其意義。
關鍵詞:高校教育;舞蹈藝術鑒賞
現如今,舞蹈藝術鑒賞教育已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舞蹈藝術鑒賞不再是各校“裝點門面”的可有無的課程,它將會不斷地發展與完善,為祖國培養更多的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現狀
當前全國的許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開設了舞蹈鑒賞課選修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挖掘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有重要作用,受到同學們的普遍歡迎。然而在實際過程中,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課程設置上不夠重視
雖然大多數院校已將舞蹈鑒賞課程列入到選修課范疇中,但實際上卻要求學生任選一門以上的藝術類選修課。而對于學生進行藝術教育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分情況地要求學生選多門藝術類課程只能是蜻蜓點水式的教學,效果微乎其微。這說明了高校對舞蹈鑒賞課程還不夠重視,客觀上也使學生在心理上視這類課程為可有可無。
(二)教學方法死板
在舞蹈藝術鑒賞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然采用單一的傳授式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剝奪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地位,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三)學生興趣不高
學校的舞蹈鑒賞選修課,到課的人往往一開始特別多,到后面越來越少,就是去的也是為了應付教師點名,這種現象十分普遍。說到底,還是學生對這個課程不夠喜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解決課程困境的重要途徑。
二、如何開展高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
(一)改革教學內容,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題材上的選擇上,要盡量選擇貼近學生、讓學生容易理解的作品;在流行元素的選擇上,應有選擇性地介紹街舞、爵士舞和拉丁舞能對學生胃口的元素;也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舞蹈語匯。舞蹈鑒賞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在精不在多,在于理解不在于盲從。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投學生所好。
(二)注重學生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
課堂教學畢竟是有限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舞蹈藝術鑒賞教育要把培養學生自學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一方面,要豐富鑒賞的審美知識儲備。舞蹈是一種文化現象,對其鑒賞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應該從文化內涵上領略舞蹈藝術的美。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如藏族的《龍鼓舞》是青海省原始祭祀舞蹈,每年六月跳神會時祭祀神靈、驅災避邪。離開這個一層文化內涵,便無從知道此舞蹈美在何處。
另一方面,加強大學生對舞蹈意境想象的訓練,掌握舞蹈的動律與構圖。舞蹈構成有三個:動律、構圖和舞情。情感是舞蹈的靈魂,動律和構圖是為舞情而存在的。原始圖騰崇拜的舞蹈所以不朽,是因為它的每一個節律都充滿了極端狂熱的,而又無比虔誠生命情調。因此,在對舞蹈意境展開想象和聯想之前,要引導大學生對其中的情感進行反復體驗。
(三)舞動肢體,結合實踐領悟舞蹈魅力
與單純鑒賞的傳統模式相比,師生間進行互動顯然能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提高教學效果。盡管舞蹈藝術鑒賞是理論課,但是“動”是舞蹈的精髓。在講到不同舞種的特點時,我們可以安排教一些簡單手位及具有代表性的動作,把舞蹈知識與動作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體驗舞蹈的魅力。
三、高校開展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意義
(一)社會意義
1.傳承民族文化,促進與世界的交流。舞蹈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舞蹈能充分展示人的生命與心靈之美,是無國界的語言。舞蹈鑒賞對民族文化傳承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對本土民間舞蹈的選擇,能夠培養學生善于發現本土民間藝術的慧眼,保護本土民間藝術,形成關注本土民間舞蹈文化的良性氛圍,從而促進本土民間舞蹈傳承和發展。而了解外國舞蹈,又能感受到異國風情,增長見識,促進彼此的了解。
2.體現素質教育,為社會培養文化型、創新型人才。當代的教育目標在于培養德、智、體、美、勞發展的的人才,舞蹈藝術鑒賞教育屬于美育范疇,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從而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二)個體意義
1.培養審美能力,完善文化修養
人類的文化包括文字文化和非文字文化。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對非文字文化的學習,使專業知識豐富的大學生卻成了新一代的文化弱者。君不見高校文藝演出時演員們激情飛揚,而臺下的觀眾卻一片麻木。這并不是他們不熱愛藝術,而是他們缺乏必要的藝術鑒賞能力。而舞蹈藝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和美學、哲學思想等,是彌補大學生文化缺陷的科目。
2.增強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斯佩里博士對人的大腦進行割裂研究發現,人的左腦負擔抽象思維活動,右腦掌管形象思維活動。開發右腦可以提高智力水平。我國著名的藝術心理學研究者平心先生研究發現,熱衷于舞蹈的大學生的智商明顯比城市一般人口的智商高很多。
3.凈化心靈,培養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情操
舞蹈通過優美的人體動作、造型和表情陶冶人的心靈,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一部的藝術作品是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以舞蹈《中國母親》的欣賞為例。一開始,那形體的張力、那音樂的激憤,使同學們仿佛身臨其境地重溫起那個年代的國仇家恨的苦難。中國媽媽對侵略者恨入骨髓,卻最終收養了敵人的嬰孩,那種反復的矛盾和掙扎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音樂又低沉轉為輕快,慈愛而勤勞的中國母親終于辛辛苦苦地把日本的嬰兒拉扯大了,她告訴孩子身世,含淚送她回去尋找親身父母。從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領略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懂得博愛和寬容的力量。
4.促進內外美統一和舉止得體
舞蹈是以人體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懂得舞蹈美的人處處都能體現姿態美。作為高層次的“文化型、創新型”人才,大學生應該是有更高的審美修養的,他們的氣質、情感、涵養、風度、形貌、言談舉止的各個方面都應比一般人更得體。當教師用的作品展示著美麗異域風情和古老的傳說時,學生步入舞蹈藝術的世界,就明了了人體語言的美妙,促進了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
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研究:舞蹈鑒賞課在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摘 要:舞蹈,被稱為人類的“藝術之母”,在原始社會,人們辛勤的勞作之余,也會用跳舞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它是人類起初最樸素的表達方式,也是最初的藝術形式。越是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越是需要開展舞蹈鑒賞課這門藝術教育課程來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養,開設這門課程將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產生很大的滲透作用和影響力。
關鍵詞:舞蹈鑒賞課;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作用
舞蹈是以人的身軀和四肢作為表演的工具,通過頭部、眼部、頸部、手部、肩部及足部相互協調,構成具有節奏感的動作、神態和造型;它是一種可以直接表達人的內心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舞蹈鑒賞課的開設必將提高我國大學生整體的藝術素質,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審美素養。
1 舞蹈鑒賞課在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在對學生進行舞蹈鑒賞課的教育過程中,不能刻意強調這門課程的作用,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不會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開設貼近學生心理、現實生活的課程。現代的大學生思想都非常前衛、追逐流行時尚。針對這種現象,學校可以選擇開設街舞、拉丁舞、交際舞等課程符合學生的口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也感受到快樂。舞蹈鑒賞課的開設內容在質量而不再數量,在教學的過程中,把舞蹈鑒賞課這門課的精華慢慢地講給學生聽,讓學生有回味的空間,享受舞蹈為生活帶來的樂趣。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2)培養了學生鑒賞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終歸是有限的,鼓勵學生在業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要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進行舞蹈藝術鑒賞的方法。領會到舞蹈藝術魅力的奧秘所在。加強對學生的舞蹈意境的想象訓練,在學生進行聯想之前,要適時地引導大學生對其中的舞蹈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反復的體驗,體會到舞蹈的每一個動作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升華了學生的情感,陶冶了學生的心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3)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運動中體味舞蹈真諦。和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在課堂上,如果老師和學生能夠進行適時地互動,明顯可以提高教學效果。老師在講到各種舞蹈的不同點的時候可以安排一些簡單的手部動作,讓學生跟著老師的動作一起做,讓學生動起來,親自去體驗舞蹈的魅力。學生在進行這些簡單舞蹈動作的練習時慢慢地體會了舞蹈的真諦,在塑造自身優美形體的同時,也美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提升了自我藝術鑒賞能力。
2 舞蹈鑒賞課對當代大學生藝術素養培養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舞蹈鑒賞課是最直接的、具體的藝術美學教育。羅丹大師曾說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存在,缺少的只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藝術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評價標準就是對美的感受能力的強弱。此外,由于舞蹈藝術本身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文化底蘊、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大學生通過對這門課程的認真學習,在氣質、情感、涵養等各方面都會在無形中受到藝術的熏陶,提升自身的藝術素質,從而走向高雅、美麗。
(2)舞蹈鑒賞課的開設可以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舞蹈本身是人類情感的產物,它表達豐富的內心情感,著眼于人類心靈的凈化,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每一個舞蹈作品都是舞蹈藝術家情感和思想的流露。例如:2005年央視春節晚會的舞蹈《千手觀音》,就曾深深地打動了現場和電視機前的很多觀眾。這個由21名聾啞演員表演出的舞蹈,塑造出了一個個豐滿而又鮮活的藝術形象,這個舞蹈很高妙地把吉祥如意、大愛的人文內涵傳達給了觀眾。藝術家通過充滿激情的表演,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舞蹈藝術的感染,在這個過程中,藝術的精髓就在無聲無息中潛移默化給了學生。當的藝術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一種內在深處的善良、真誠和熱情就會傳達到學生的內心深處。
(3)舞蹈鑒賞課豐富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了他們各方面的文化素養。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可以很精明很有能力,很智慧但不一定會給人一種很有文化素養的感覺。文化素養的形成需要通過文學、歷史、哲學、美術等等多門學科的綜合學習,不斷地積累人文知識才可以達到一定境界。僅僅通過幾門課程、幾本書來很快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那是不可能的。而舞蹈鑒賞課卻可以把這幾門學科的精華都整合在一起,通過人類豐富的肢體動作表現出來。一部的令人難以忘懷的藝術舞蹈不是簡單的人體各個肢體動作的疊加,它是借助于文學、歷史、哲學等多種文化元素,把這些元素糅合在每一個舞蹈動作之中,呈現在大眾的面前。
(4)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說過: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他們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也相互滲透。了解西方藝術的現代人都知道達芬奇不但是一位著名的美術藝術家還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他豐富的藝術學知識在他進行科學研究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過對舞蹈鑒賞課的學習,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欣賞舞蹈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場景進行想象,從而加深對舞蹈藝術的理解,是舞蹈藝術的欣賞也具有了現實意義 。
(5)舞蹈鑒賞課的開設,幫助同學們進行定期的舞蹈訓練,讓大學生的身心變得更加健康。舞蹈是人體動作的美妙藝術,它是需要通過人的肢體進行實際的操作才能夠學習、領會的。在學生上完課后,肯定會在下面進行練習,這樣在練習舞蹈的過程中,大學生的身體會變得更加健碩、心靈也更加開放、樂觀。舞蹈鑒賞課這門課程的開設可以有效地放松學生的身心、舒緩學業上的壓力,讓學生的精神愉悅,心靈得到了藝術的滋潤。
3 結語
隨著我國的進一步開放,中國將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我國的學生也可以通過欣賞國外的舞蹈,一睹外國舞蹈的風情,領路外國的文化。通過對異域風情舞蹈的欣賞,一定會激發當代大學生對真善美的渴求和對生命的熱愛。培養了大學生以審美的態度對待這個世界,對待生活,從而有利于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增強大學生的藝術修養,讓大學生對未來的新生活充滿期待,充滿信心。
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研究:淺談對中等職業學校開展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心得
摘 要 中等職業學校是面對學生實踐操作與科學發展而開設的教育機構,同時中等職業教學的目的也是對學生進行各項素質提升的教學模式,通過對舞蹈藝術鑒賞教育工作的開展,使學生的感性認知、藝術欣賞能力等不斷進行優化提升,使教學真正達到了一個新的突破,真正使教育沿著科學發展的道路不斷邁進。
關鍵詞 中等職業教育 舞蹈藝術鑒賞 科學發展
1 通過舞蹈藝術鑒賞課程的實施使之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1.1 培養學生高尚情操方面
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將世界著名的舞蹈呈現給學生。觀看舞蹈表演是一個精神享受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將其中的舞蹈者所要表達的東西進行講解,對于感性表現、感情流露、動作協調性,舞蹈動作所表達的意境等內容和學生一起研究及分析,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真正能夠融入到舞蹈表演中去,使自身的精神形態能夠隨著舞者的動作變化隨機改變,與此同時也會將自身的藝術細胞激發出來,在此鑒賞過程中,不斷培養起高尚的藝術情操。
1.2 學生學習時注意力和記憶力的提升方面
在我們平時教學過程中,靜態的教學方法常常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度,注意力不能夠集中,提不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有很好的記憶,因此就不能有更好投入學習的熱情。以往學生掌握知識大多使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的后果通常都是當時會記住知識要點,但不能使之理解,導致遺忘。但是通過進行舞蹈鑒賞教育,這種感受性、靈活性、節奏性都較強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從中找到提升記憶力的方法,再把它運用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去,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對知識內容進行記憶,使得學習效率能夠不斷進行提升。
1.3 學生創新能力、主觀能動性的提升方面
通過對舞蹈藝術的鑒賞,學生各抒己見,將自己的想法較大限度地進行展示,教師也是樂意聽到學生的想法,即使由于表達錯誤而產生了分歧,也是好的,因為學生通過自我的表現,使自己敢于發言,加強了自身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使自身在不斷進行思想強化中,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潛力,逐步形成一種積極創新的習慣,把創新改革當作是一種樂趣,滲透到學習和生活的各個角落。學生在對舞蹈表演進行細致的觀賞、深入的探究的時候,其中會發現不可言說的藝術奧秘。這種奧秘就在于通過對舞蹈的鑒賞,使學生在理性與感性、主觀與客觀結合的過程中,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我參與能力,將自己不斷進行融入,使自身的建設與舞蹈鑒賞水平不斷提高,從而提升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走出以往的傳統課堂教學怪圈,并將這種創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滲透到起到教學課程中去,有益于學生的長足發展。
1.4 教師與學生溝通與交流的默契方面
教師通過對舞蹈鑒賞課程的深入實踐,幫助學生了解和欣賞到更多的舞蹈作品,如:《天鵝湖》、《千手觀音》、《孔雀舞》等舞蹈作品,并且將這些作品一一進行細化分析,通過和學生對作品的探討,使學生與教師之間在精神上產生共鳴,共同的興趣愛好使學生與教師不斷拉近距離,在進行藝術的交流的時候,互相進步、互相提升,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將教師和學生以往的“上下級”關系打破,從而達到高度的默契。
2 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發展
2.1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
教師在進行舞蹈鑒賞教育課程實踐的時候,要真正把學生的發展放在主導的位置上,進行相應的調整之后,將藝術氣息不斷帶入到課堂中來,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就意味著,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充分展現出來,讓教師來進行評價,教師“退居二線”,學生進行討論或者自我研究,發現舞蹈藝術的靈活性,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
比如,學生進行舞曲與舞步的結合闡釋,將其中的節奏快慢和情節的流露進行詳細闡述。學生能夠真正意識到舞蹈中對細節的把握標準,這是不易的,這是他們通過深刻的觀察,得出的結論。還有其他學生也能夠就其感性的東西進行闡述,將舞蹈所要表達的意思進行大膽地暢想,使之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2.2 將學生的靈感激發出來
提到靈感,它并不是自始至終就有的,它會在某一瞬間迸發,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靈感會很多,但是真正把握住的人卻不多。教師有責任進行對學生靈感的激發,將學生在舞蹈鑒賞學習中提升一個檔次,將自己的想法發表出來,將新型的藝術構想說出來。
進行舞蹈鑒賞,了解到了舞蹈表演、編排、編劇等各個細節的注意事項,通過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學生就一定能進行更好的創新,但是現在的教學不注重創新,學生有一個好的想法,創作出新的舞蹈來了,教師通常不會放在眼中,這就使學生的信心受打擊,無法得到鼓勵,靈感也會隨之消失。
筆者覺得,目前學校舞蹈藝術鑒賞教育課程有很多做得很好的方面,但唯獨在學生的靈感創新應用方面做得不好,教師在這方面應該加大力度進行革新,善于發現學生新的思想和創新能力,為他們的長遠發展負起責任來。
當然我們的中等職業學校不是專業的舞蹈職業學校,所以在類似這種不是專業課的課程設置上,授課后所達到的效果不可能和專業舞蹈學校一樣。但值得提示的是,這門課程的任課教師,首先要具備對舞蹈專業一定的專業化水平。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水平達不到應有的水準,或者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清晰表達及分析舞蹈作品及表演上的真實意圖,這樣是幫助不到學生能正確領悟學習的真正意義的。又假設教師的專業水平達不到應有的水準,這樣也是不能引導學生找到了正確的鑒賞方法。因此,作為課程的任課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只有這樣才會有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了解和認識到除課本外更多的知識與事物,加深對學生自我的藝術鑒賞能力的認識,將自身的其他能力激發出來,不斷進行創新思想的深入,使之鑒賞能力不斷進行提升,不斷將學生塑造成一個性的人才。
開展舞蹈藝術鑒賞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對具體的舞蹈作品進行思想和藝術分析,其目的是讓學生們在欣賞舞蹈作品所獲得精神享受的同時,使之不斷地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藝術情操。通過觀察、分析作品并能做出客觀的評價,指出成就與不足,使之得到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又使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能夠真正走出課堂,觀察到自身的能力所在,并且能夠使自身價值得到實現,為素質教育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