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法律心理學圖書
人氣:53

法律心理學

(中國心理學專家向世界講述法律心理學,反映中國學者的在該領域的重要貢獻。)
  • 所屬分類:圖書 >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司法心理學  
  • 作者:[樂國安],[李安],[楊群]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
  • 國際刊號:9787567540903
  •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1
  • 印刷時間:2016-0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法律心理學是用心理現象來解釋法律問題的一種學問或一門科學,它是心理學與法學的交叉學科。在我國建設現代化法治國家的社會環境下,在強調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發展的國際學術背景下,"法律心理學"成為了當前"發展潛力"的研究領域之一。本書是《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中的《法律心理學》分冊,其內容包括法律心理學的形成和發展、行為模式、證言、辨認、訊問和供述、犯罪人特征描述、司法決策、測謊、法律相關心理的評估、罪犯心理矯正與治療、受害人的心理創傷和恢復等議題。本書盡可能而深入地闡述法律心理各個方面的研究進展,系統介紹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在法律領域的應用,同時也展現了心理學的技術方法如何回答法律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本書可供高校法學和心理學的本科生、研究生、法律心理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學習和參考。

編輯推薦

知名心理學家郭永玉、傅根躍教授傾情推薦!

目擊證人是否?當事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影響案件的判決?測謊能有多大的可信度?警察與法官等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怎樣?有些人為什么會犯法?哪些因素會影響公眾對法律判決的感受?法的基礎能終歸結為心理因素嗎?

我們對法律心理學知道的,太少!

作者簡介

樂國安,男,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社會心理學、法律心理學。(Email: yuega@126.com

李 安,男,博士,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教授、院長。曾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訪學。主要研究領域:法律心理學、法律方法論、刑事法學。

楊 群,女,博士,碩士生導師,曾在美國布朗大學認知與言語科學學院和香港大學心理學系訪學。研究方向為社會認知和法律心理,當前研究興趣為法律與道德決策的認知及神經機制。

目錄

法律心理學——心理學家的自說自話(自序)1

1 緒論——法律與心理學的結合

1.1.1 幾個術語的界定

1.1.2 法律心理學的產生

1.1.3 法律心理學的形成

1.1.4 早期法律心理學的主要觀點

1.1.5 20世紀后的統合——融入法律現實主義

2 行為模式

2.1 行為模式的人性論

2.1.1 精神分析學的人性行為觀

2.1.2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人性行為觀

2.2 行為模式的外部決定論

2.2.1 個體為什么產生行為

2.2.2 個體行為發生機制

2.3 行為模式的認知觀

2.3.1 社會學習理論

2.3.2 社會格式塔

2.3.3 建構主義

2.3.4 信息加工理論

3 證

3.1 證言形成的心理機制

3.1.1 證言的認識機制

3.1.2 證言的表達機制

3.2 證言性的影響因素

3.2.1 對成年證人的影響

3.2.2 對兒童證言的影響

3.3 兒童證

3.3.1 兒童證人的資格

3.3.2 兒童證言真實性

3.4 認知詢問技術(CIT)

4 辨認

4.1 面孔認知與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

4.1.1 面孔再認模型

4.1.2 面孔記憶的改變

4.1.3 面孔記憶的異族效應

4.2 辨認方法及其應遵循的規則

4.2.1 辨認方法

4.2.2 操作規則

4.3 錯誤辨認與辨認評估

4.3.1 實踐中的錯誤辨認現象

4.3.2 對辨認的評估

5 訊問與供述

5.1 供述的心理學基

5.1.1 犯罪嫌疑人的人性假設

5.1.2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與拒絕供述的心理原因——態度

5.2 訊問的策略

5.2.1 訊問策略的心理學原理——態度改變

5.2.2 訊問的具體策略設計

5.3 虛假供述與訊問質量的提高

5.3.1 虛假供述的心理原因

5.3.2 訊問質量的提高

6 犯罪人特征描述

6.1 犯罪人特征描述的概述

6.1.1 犯罪人特征描述的概念與目標

6.1.2 偵查中犯罪人特征描述的兩種取向

6.2 犯罪人特征描述的方法與程序

6.2.1 犯罪現場分析法

6.2.2 行為證據分析法

6.3 犯罪人特征描述的評估與提高

6.3.1 犯罪人特征描述的評估

6.3.2 犯罪人特征描述效果的提高

7 司法決策

7.1 司法決策的理論模型

7.1.1 司法決策的理性模型

7.1.2 司法決策的直覺模型

7.1.3 司法決策的雙加工模型

7.2 影響司法決策的因素

7.2.1 經驗直覺因素

7.2.2 情緒因素

7.2.3 專業知識和訓練以及理性監控

7.3 司法決策的神經機制

7.3.1 司法決策和道德判斷的神經機制比較

7.3.2 刑事司法決策的認知神經模型

8 測謊

8.1 行為心理測謊技術

8.1.1 什么是謊

8.1.2 行為觀察

8.1.3 言語內容效度分析

8.2 心理生理測謊技術

8.2.1 心理生理測謊的常用范式

8.2.2 多導生理記錄儀(the polytraph detector)與測謊

8.2.3 ERP技術與測謊

8.2.4 fMRI技術與測謊

8.3 測謊技術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

8.3.1 測謊證據的實際應用

8.3.2 測謊技術的未來發展

9 法律相關心理的評估

9.1 法律能力的評估

9.1.1 刑事責任能力

9.1.2 民事行為能力

9.1.3 其他法定能力

9.2 司法精神病鑒定中常見的精神疾病及其相關法律問題

9.2.1 精神疾病的界定與診斷標準

9.2.2 精神分裂癥

9.2.3 妄想障礙

9.2.4 心境障礙

9.2.5 人格障礙

9.2.6 精神發育遲滯

9.3 人身危險性評估

9.3.1 人身危險性定義

9.3.2 危險性評估的方法和工具

10 罪犯心理矯正與治療

10.1 罪犯心理矯正概述

10.1.1 罪犯心理矯正的歷史發展

10.1.2 罪犯心理矯正的目標

10.2 監禁的心理后果

10.2.1 監禁引起的一般性心理后果

10.2.2 監禁對青少年罪犯的影響

10.3 罪犯的心理學分類

10.3.1 罪犯分類系統的目的

10.3.2 罪犯分類的原則和方法

10.4 罪犯心理矯正方法

10.4.1 心理動力學治療

10.4.2 行為治療

10.4.3 認知治療

10.4.4 憤怒管理(Anger Treatment)

10.4.5 社會技能訓練(Social Skills Training)

11 受害人的心理創傷和恢復

11.1 受害人的心理創傷

11.1.1 典型的犯罪受害者創傷反應

11.1.2 特殊犯罪受害者的創傷反應

11.1.3 影響受害人創傷的風險因素

11.2 受害人的心理恢復

11.2.1 認知行為療法

11.2.2 應用于兒童受害者的心理恢復技術

索 引

在線預覽

法學對心理學問題的關注,早出現的是對群體心理學的研究,而這方面的研究促成了法理學和政治學中的心理學運動。這一運動是以柏林大學法學教授Otto Von Gierke的著作為起點的,與社會學法學的其他運動不同,這場心理學運動的驅動力源自社會學法學內部,因為掀起這場運動的是一位法學家。在這一情形中,法理學中的一場運動影響了其他社會科學。但是在一般情形中,都是其他社會科學中的運動影響法理學,或者說,通常來講各種運動首先是在某些其他社會科學中出現,只是在晚些時候才漸漸影響到法律科學的(Pound, 2004)。這或許就是法學的保守性。在1520年,亦即在現代羅馬法開始人文主義運動的時候,Zasius就指出:"所有的科學都脫掉了它們的骯臟外衣,唯有法理學仍穿著它的破布衫。"但為何以保守性著稱的法學卻對心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法律心理學是用心理現象來解釋法律問題的一種學問或一門科學。通俗地說,就是法學家問,心理學家答。一位訓練有素的法律心理學專業人員必須兼通法學、心理學兩門學問。對于那個經常被提到的問題:是"純心理學家"的法律心理學還是"純法學家"的法律心理學更糟?應該說,二者都不怎么樣。西班牙學者Garrido和Redondo提出,法律心理學家應當接受良好的訓練,受過良好訓練的法律心理學家應具備下列特征:(1)精通法律;(2)明白心理學的局限性,從而謹慎行事,但是不能持懷疑態度或者缺乏自信;(3)與其他專業人員密切合作,努力勤奮工作,但是不為某一社團的利益而奮斗;(4)即使在批評某種制度時,也不能對該制度有偏見或者先入為主;(5)熟悉自己的專業,知道在各種情況下使用的主要的工作方法;(6)了解自己為之工作的法律制度的特征,并且努力去改善它們;(7)相信"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的觀點。所以,法律心理學的研究需要一些已經成了法學家的心理學家進行研究。

不過,法律心理學并不屬于法教義學。據康德所言,教義學是"對自身能力未先予批判的純粹理性的獨斷過程",教義學者從某些未加檢驗就被當作真實的、先予的前提出發,法律教義學者不問法究竟是什么,法律認識在何種情況下,在何種范圍中,以何種方式存在。這并不意味著法律教義學必然誘使無批判,但即便它是在批判,例如,對法律規范進行批判性拷問,也僅僅是在系統內部,并不觸及現實的體制。在法律教義學的定式里,這種態度正確。只是當它以不必要、"純理論"、甚至非科學為名,拒絕其他法律理論的非教義學(超教義學)思維方式時,危險便會顯示出來。

舒國瀅教授(2004)曾概括過法學發展的兩條線索:一個是法律家或專業法學家的法學,該法學運用一套法律家創制的法律語言,沿用來自法律家經驗的解釋方法,完成法律實務之問題解答,以追求實踐—技術的知識旨趣,可稱之為"法學內的法學";另一個是哲學家、倫理學家或政治學家的法學,可以說是專業法學以外的思想者的法學,簡稱為"法學外的法學"。這一基于研習法律主體的術業背景所進行的區分看似清晰,其實也是模糊的,因為法律家或專業法學家的稱謂并不比法學是什么的界定來得明確。就像凱爾森這樣的法學家也承認"純粹法學"與"社會法學"的緊密聯系。他曾指出,純粹法學所研究的法律前提是國家,規范的基礎是憲法,而社會法學則研究法律的制定者以及所制定的規范規定了什么內容,這在表述上是清楚的,可是在適用時,根本無法分清規范與規范的內容。從這一意義上講,法律心理學屬于社會法學,因為法律心理學關注規范制定者、適用者及其規范對象的心理狀況。

法學需要吸納或運用其他學科的方法或成果是一回事,法學是不是自洽或自足自立的學問則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法學要反映當代社會生活的需要,要反映當代科學的發達水準,確實需要看重和借用各相關學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同相關學科的界限,但法學終究應當有自己的地域和個性,終究應當有自己的獨立性,哪怕是相對獨立性。在這個問題上,法學自己的一套是"體",相關學科的一套是"用"。所以,學科的交叉并不影響學科的獨立,在西方國家盛行已久的自然法學、分析法學、社會法學等主要的法學流派都是學科交叉研究的結果。在美國法學界,以"法律與"為題的學科以及這些學科的研究成果隨處可見,如法律與考古學、法律與經濟學、法律與人類學、法律與心理學、法律與社會、法律與文學、法律與政治、法律與婦女、法律與種族等。甚至有些與法學關系比較遠的統計學、社會生物學的知識也大步侵入傳統的法學領域。盡管如此,法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地位是隨著歷史的進展在不斷加強而不是在消失,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在我國卻是另一番景象,當下法學與其他學科的對話愈發減少,共識、啟發、借鑒也就愈發減少。我們應當認為,法學可能會自洽,但法學不能自給,更不能自足,也沒有必要自足。我們只需側目經濟學,便會發現經濟學正是不斷從數學、統計學、物理學、法學、教育學等學科中吸收需要的知識才使自己的解釋力不斷增強。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提出前景理論以解釋人類在不確定條件下喜愛的判斷和決策行為,然后他將這一思想結合到經濟科學中,結果于2002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周國梅&荊其誠,2003),正是經濟學的包容與吸收的品行,才使經濟學的足跡踏遍了社會科學乃至人文科學的幾乎每一個角落。

雖然法學對其他學科的入侵沒有表現出像經濟學那樣積極包容的態勢,但是法學與其他學科的可交叉性已成定局。誰能否認,自然法學沒有倫理學的作用、分析法學沒有邏輯學的影子、社會法學沒有社會學的影響呢?心理學與法學的結合雖然沒有形成類似于自然法學、分析法學與社會法學那樣范式鮮明的學派,但是法律心理學在法學歷史上也曾耀眼過。雖然這種耀眼是以批評法律形式主義的面目出現,但對于法律現實主義的形成是功不可沒的。那么,歷史上的法律心理學是如何形成的呢?

媒體評論

法律心理學》一書系統介紹了當前法律心理學領域的基本問題、主要理論和相關的技術方法。它沒有停留在一般性的教科書式的泛泛而談,而是對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評述。該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寫作流暢、論述透徹,具有較高的科學性、理論性和學術性,該書作者為推動中國法律心理學的發展做了有益的工作。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郭永玉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法律心理學逐漸成為當前法學以及心理學中為活躍,發展空間的研究領域之一。作者們從法律心理學學科歷史發展到該學科涉及到的重要主題,進行了一次而系統的梳理,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理論和實踐并重,尤其強調心理理論和法律實踐的結合。總之,該書為讀者們展現了這個蓬勃發展的領域的令人激動的發展圖景。

——杭州師范大學特聘教授 傅根躍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物流超快,書的質量不錯!

2016-02-23 19:02:21
來自閆安琪**的評論:

2016-04-14 13:56:33
來自晨光微**的評論:

很不錯的書,推薦推薦!!!

2016-04-19 18:26:09
來自1520989**的評論:

很好

2016-07-17 17:46: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

2016-08-01 22:08:57
來自cpuwy83**的評論:

很漂亮啊。值得擁有~ 下次還回來的~

2016-08-11 19:31:5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價值較高

2016-12-13 19:07:24
來自***(匿**的評論:

法律心理學 不喜歡這種一頁就是只有一段沒有分隔的排班。紙張質量也特別不好,我還發現兩個錯別字,我現在嚴重懷疑這本書是盜版!以前也在當當買到過盜版書,真是越來越覺得當當沒從前好了

2017-03-08 22:09: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7-08 18:10:49
來自古古月**的評論:

非常好,沒話說,發貨不慢。喜歡當當。

2017-08-28 12:53:11
來自小軍軍p**的評論:

挺好啊,,,

2017-11-16 17:12:16
來自秋致遠**的評論:

快遞越來越快了,昨下午下訂單,今早10點就收到貨了,書內容也好。

2016-10-14 10:09:2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