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詩人和哲學家亨利 戴維 梭羅的傳世名著,記述了梭羅本人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又兩月的隱逸生活。2004年,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梭羅研究學者杰弗里 S.克萊默的全注疏本,以紀念《瓦爾登湖》出版150周年。克萊默以梭羅本人批注過的初版原書為藍本,參照梭羅生前日記、書信、閱讀書籍等所有已發現資料,對書中典故出處進行了詳盡細致的考證和注疏,成就了這部關于《瓦爾登湖》的百科全書。
《瓦爾登湖(全注疏本)》耶魯大學出版社注疏本,150周年珍藏紀念版。
一部瓦爾登湖百科全書,注疏者為美國梭羅研究所所長,全書40余萬字,注疏體量達本書近半篇幅,無一字無出處。
隨書夾墨綠色絲帶作書簽方便查找出處。
大16開豪華精裝,護封燙銀,硬面純黑印銀。
封面照片為瓦爾登森林中作者舊居,攝影師三度赴原址取景拍攝。
1、美國自然文學發端之名著,人類歷個性詩意哲理的一場生活實驗,在現代社會回歸自然的風尚下更被奉為圭皋。
2、美國著名的學術出版社之一耶魯大學出版社特為《瓦爾登湖》150周年出版的全注疏本珍藏紀念版。
3、注疏者為美國梭羅研究所所長克萊默,他“活在梭羅中,呼吸著梭羅”,被認為是“當代了解這位瓦爾登湖吟游詩人的人”。
4、譯者杜先菊定居波士頓,居所離瓦爾登湖咫尺之遙,翻譯過程中與注疏者克萊默切磋交流,完整復原耶魯版全注疏本。
5、裝幀典雅又低調奢華,被譽為喬治 阿瑪尼式的極簡黑白設計風格,大16開厚重雅致,內文紙為80克象牙白膠版紙,無論視覺、手感還是閱讀,都堪稱經典之作。
6、全書注疏體量近半,后附譯名對照索引,書脊夾墨綠色絲帶,隨手可查找書中出處,參考書目全部原文,方便研究者查閱原文出處。
7、如果沒有讀過這個注疏本,你就不會真正讀懂《瓦爾登湖》。
亨利 戴維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畢業于哈佛大學,其思想深受愛默生影響,提倡回歸本心,親近自然。1845年,在距離康科德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自耕自食,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為題材寫成的長篇散文《瓦爾登湖》(1854),成為超驗主義經典作品,被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散文著作。
杰弗里 S.克萊默(Jeffrey S. Cramer,1955- ),瓦爾登森林中的梭羅研究所所長,管理著瓦爾登森林項目的檔案資料和珍稀藏品、梭羅學社和愛默生學社。他編輯出版了多本關于拉爾夫 沃爾多 愛默生、亨利 戴維 梭羅、羅伯特 弗羅斯特的書,多次獲得美國圖書獎。他“活在梭羅中,呼吸著梭羅”,被認為是“當代最了解這位瓦爾登湖吟游詩人的人”。
杜先菊,北京大學學士、碩士。曾赴英國牛津留學,后轉至美國波士頓繼續學業,獲布蘭代斯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后定居波士頓,工作之余致力于翻譯與寫作,居所離瓦爾登湖咫尺之遙,對梭羅創導的親近自然的無為哲學心向往之,翻譯本書過程中與注疏者杰弗里 克萊默切磋交流,受益良多,亦從精神上實踐著梭羅的人生哲學。
簡介
簡樸生活
生活在何處,生活的目的
閱讀
聲籟
獨處
訪客
豆圃
村莊
湖泊
貝克農場
更高的法則
動物鄰居
室內取暖
從前的居民,冬天的訪客
冬天的動物
冬天的瓦爾登湖
春天
結語
譯名對照索引
參考書目
“《瓦爾登湖》出版。”1854年8月9日,離他搬到瓦爾登湖九年之后、經歷了七次修改稿以后,《瓦爾登湖》終于出版,這是梭羅在那24小時的日記里寫下的一句話。幾個月之前,收到最初的清樣時,他也只是簡單地寫下了一句話:“《瓦爾登湖》清樣收到。”他在日記中對此事輕描淡寫,就像這是最平常的事件。及時本書《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邁克河流上的一周漂流》失敗以后,梭羅可能是謹慎行事,對成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他搬到瓦爾登湖那24小時,在他的日記里也是一筆帶過:“7月5日。星期六。瓦爾登湖。——我昨天搬到這兒來住了。”這個地方本身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獨立出來了,而他尚未意識到這對他會產生什么影響。“瓦爾登”這個名字,不管是地名還是書名,在一百五十年后,在學術和個人層面上對成千上萬人都充滿了象征意義,但梭羅當時在尋找居住地時,其實還考慮過其他幾個地方。直到拉爾夫 瓦爾多 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買下了面積62英畝、深達103英尺的冰川深湖瓦爾登湖北面的十幾英畝土地,并且允許梭羅在那里居住以后,梭羅才能真正去那里居住。
埃勒里 錢寧(Ellery Channing)1845年3月2日寫信給梭羅:“在這個世界上,我為你看中的地方是那塊我曾經命名為‘酒器’(Briars)的地方;到那兒去吧,給自己蓋一所小房子,然后開始盡情享受自己的偉大歷程吧。”錢寧在這里究竟是建議梭羅搬到湖邊去住,還是梭羅已經搬家,我們無從得知,估計兩種可能性都有。臨三月底時,梭羅借來一把斧子,開始砍白松樹。五月份,他的房架搭起來了,他開始清理和開墾兩英畝半的土地,準備耕種。
梭羅決定在林中獨自居住的起因很多,其中一個就是他和查爾斯 斯登 惠勒(Charles Stearns Wheeler)在弗林特湖中度過一段時間。惠勒是梭羅的朋友,是他在哈佛的同屋,惠勒在弗林特湖附近蓋了一個小棚子,1836到1842年間,幾次在那里居住過幾次。梭羅在小棚子里也待過,可能是在1837年,不過,他在那里居住的時間有多長,現有的記錄沒有定論。我們不知道惠勒的小棚子的確切地點,不過它很可能是建在他哥哥威廉姆 弗朗西斯 惠勒(William Francis Wheeler)的土地上。如果梭羅確實考慮過在弗林特湖那里居住,那么,他求助過的人可能就是弗朗西斯 惠勒。
托馬斯 卡萊爾(Thomas Carlyle)1841年8月18日寫給愛默生的一封信中說:“經過一些來回折騰,這個離索爾維 弗斯(Solway Firth)的海灘不遠、陳設不多的小房子,總算到手了:我們到這兒來住了一個月,與世隔絕……我想,我覺得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更加健康了。”梭羅肯定讀過這封信,當時人們通常都是分享日記和信件的,而梭羅當時也正好住在愛默生家,他想搬出去住,這封信肯定也堅定了他的想法。
更重要的一個動機,梭羅搬到瓦爾登湖去住,是在響應愛默生在《美國學者》里提倡的精神:
年輕人,充滿著最美好的希望,他們的生活在我們的海灘上開始,山間的風吹拂著他們,上帝的所有星星照耀得熠熠閃光,他們發現下面地球上的一切和這些并不協調,下面管理繁瑣俗事的原則令他們感到厭惡,他們因為這種厭惡而無所作為,因而轉向無足輕重的事務,或者死于厭惡,其中有些人還會自殺。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他們還沒有認識到,那些成千上萬同樣有希望卻碰到了職業障礙的年輕人還沒有認識到,如果獨立的個人不受任何控制地將自己本能的作為自我的根基,整個龐大的世界就會環繞到他周圍來。耐心,——耐心;的慰藉是,你自己的生命有可能是無限的;你的任務是對原則的研究和交流,使這些本能流傳開來,從而改變整個世界。世界上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單位;——不被人當作一個獨有的特殊個體;——不能結出每一個人生來就應當結出的獨特的果實嗎……我們將用自己的雙腳行走;我們將用自己的雙手勞作;我們會說出我們自己的心聲。
從廣義上說,梭羅是在回應社會的挑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初,一些烏托邦群體開始形成,其中有兩個和他的一些朋友密切相關:布魯克農場(Brook Farm)和弗魯特蘭茲果樹園(Fruitlands)。和住在這些社區的人相比,他是在進行同樣的試驗,只不過他的規模更小一些,角度也有所不同。他并不是通過重新設計一個社區如何運作來重新設計社會。他是在質疑個人的角色和義務,不光是對社會的角色和義務,而且是對自己的角色和義務:個人應當如何生活,如何和鄰居交往,如何遵從他所生活的社會的法則。只有通過對一個人的改革,才能實現對眾多的人的改革。愛默生在《歷史》(History)中寫道:“每一場革命都是從一個人頭腦中的一個想法開始的。當同樣的想法在另一個頭腦中產生時,它就變成那個時代的關鍵。每一場變革,起初都是一個個人觀點,當它又重新變成個人觀點時,它就會解決那個時代的問題。”搬到瓦爾登湖一年半之前,梭羅在《(將)復樂園》(Paradise (to be) Regained)中寫道:“我們必須首先取得個人的成功,然后才能取得眾人的成功。”
不管上述這些因素對梭羅有多大影響,是如何促使和激勵了他,促使他搬到瓦爾登湖的一個主要動機,還是因為他需要獨立和空間,來完成他的一本書,這本書后來題為《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邁克河流上的一周漂流》。1842年,他的哥哥約翰突然去世,令人震驚萬分,梭羅自此開始寫作,紀念二人在1839年8月和9月為期兩周的航行中的兄弟情誼。在《瓦爾登湖》,梭羅重新修改了這份手稿。這次航行本身變得無足輕重,重要的是,梭羅開始思考友誼、精神、社會和自然,把這些主題融入了書中。
除了修改手稿以外,在瓦爾登湖居住,也促使梭羅探尋存在的根本意義,并將真實與現實區別開來。住到湖邊第三天,梭羅在日記中寫道:“我希望面對生活中的事實,面對面地觀察關鍵的事實,也就是上帝希望展示給我們的現象或真實,于是我就到這兒來了。生命!誰知道它是什么,它又是干什么的?”
正如梭羅在日記中所說,自傳勝過傳記(他在《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邁克河流上的一周漂流》中也重復了這個說法)。“如果我不是我,誰還能是我?”或者像他在離開瓦爾登湖之后的1957年10月21日的日記中寫的:“難道詩人不是命中注定要寫他自己的傳記嗎?除了一本好日記以外,還有什么好寫的東西?我們不想知道他想象中的主人公每天是如何生活的,我們想知道的是他本人,這個實際主人公,每天是如何生活的。”
梭羅在1851年8月19日的日記中解釋道,詩人的任務是“連續不斷地觀察自己的思想情緒,就像天文學家觀察一切天象一樣。這樣明智而忠誠地度過漫長的一生,還有什么是我們不能期待的呢?……旅行者們周游世界,述說自然事物和現象,那么,讓一個人留在家中,忠實地述說他自己生活中的現象吧。”
不過,我們應當記住,《瓦爾登湖》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自傳,而是一部文學作品,為了保持他創造的神秘生活藝術上的完整性,梭羅作了一些靈活調整。1848年3月27日寫給哈里森 格雷 奧提斯 布雷克(Harrison Gray Otis Blake)的信中,梭羅將他的實際生活和理想生活區分開來:“我的實際生活是一項事實,觀察它,我沒有什么特別自得的地方,但是尊重我自己的信仰和愿望。我是為我的信仰和愿望立言。”同樣,他還于1856年2月10日寫信給卡爾文 格林(Calvin Greene):“你放心吧,你在書中看到的是我好的一面,我真不值得當面會見——我口吃,遲鈍,笨拙。你知道,即使詩歌,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無限的炫耀和夸張。我倒不是不承認我寫的文字,而是想說出我在我微弱地道出的真理面前究竟是什么樣子!”
梭羅住在瓦爾登湖期間,完成了后來《瓦爾登湖》一書的一半內容。1851年11月9日,在完成和重新修改手稿過程中,梭羅在日記中寫道:“除了事實以外,我也不得不依賴其他一些東西。事實只是我的畫像的框架;它們是我正在寫作的神話中的材料……我的事實在常識看來,卻是謬誤。我可以這么說:事實應當是重要的,應當是神話或具有神秘性。”
很顯然,梭羅正在寫的恰恰就是神話。如果讀者的方法偏離了作者的原意,那他注定要誤讀這本書。“正確閱讀,亦即,以真正的精神讀真正的書籍,是一項高貴的活動,和當代的習慣所承認的所有活動相比起來,會讓讀者感到更加勞累。”梭羅在《閱讀》中這樣寫道。“讀書需要的訓練,就是像運動員所接受的那樣的訓練,而且,人們差不多要終其一生,追求這個目標。”如果我們把《瓦爾登湖》當作一個人在瓦爾登湖居住的經歷,把它當作自傳來讀,那么就很容易和那些對著梭羅挑刺的人一樣,專門盯著梭羅在愛默生家吃過多少次飯、他的母親和姐妹幫他洗過多少衣服這樣的細節。
梭羅在《閱讀》一章中明確地說出了自己的目的,并且作出了具體說明:“英雄的書章,即使是用我們的母語印刷出版,卻永遠只存身于另外一種語言,一個腐朽的時代是無法理解這種語言的;我們必須努力尋求一字一行的意義,用我們所有的智慧、勇氣和慷慨,超出它們的尋常用法之上,去揣測它們更宏大的意義。”梭羅不是從遙遠的過去寫作的,寫的不是東方或西方的精神文學的經典著作。他寫的是你現在手里拿著的書。《瓦爾登湖》是一幅英雄篇章,因為它是關于一個英雄的書。
在《托馬斯 卡萊爾及其著作》(Thomas Carlyle and His Works)中,梭羅寫到了卡萊爾的《論歷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主義》(On Heroes, Hero-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和愛默生的《代表性的人》(The Representative Men),認為這兩本書都不能代表工作著的人。他接著說,“很明顯,作者都沒有談及他的生存條件,因為作者自己并沒有進入他的生存條件。”正如他后來在《漫步》中寫的那樣,他懂得,“英雄通常是最簡單、最模糊的人。”有意無意間,梭羅迎接了卡萊爾1845年8月25日寫給愛默生的信中提出的挑戰:“我希望你能夠找到一個美國英雄,一個你真正熱愛的英雄;給我們講述他的故事。”梭羅在親身承擔了英雄這個角色以后,也重新為英雄行為做出了定義。將生活試驗變成一項英雄行為,他也成功地將《瓦爾登湖》從一條實現無法實現的目標的哲學思路,變成了對迷惑者的指南。于是,他塑造了代表性的人,代表的不是過去,而是當今。
這個實驗始于1845年7月4日,終于1847年9月6日;梭羅在瓦爾登湖住了兩年兩個月零兩天。沒有頓悟,沒有偉大的啟示。他離開瓦爾登湖是因為愛默生家需要他,這個事實使這個故事沒有一個的結局,但歷史的真相仍然是,梭羅離開瓦爾登湖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利蒂安 愛默生請求梭羅在她丈夫去國外講學期間照顧愛默生的家庭和家務。愛默生直到十月份及時個星期才離開,但梭羅在接到邀請一個星期以后就離開了林中,直接搬到了愛默生家。他在瓦爾登湖的居住就這樣突然結束,這種倉促可能導致他在1852年1月22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我得說,我真說不清是什么事情促使我離開瓦爾登湖的。我離開那里,和我去那兒住一樣,沒有什么說得清楚的理由。說真心話,我去那兒是因為我準備好了要去;我離開那兒,也是同樣的原因。”
梭羅搬到瓦爾登湖,也完成了他最主要的任務之一,也就是寫完后來定名為《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邁克河流上的一周漂流》一書。在林中期間,他完成了兩份初稿,到第二稿時,愛默生說是“差不多夠發表水平了。”此外,他還寫了不同版本的《卡坦》(Ktaadn)、《托馬斯 卡萊爾及其著作》和《抵制政府》(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以及一百一十七頁的《瓦爾登湖》手稿。(手稿經過了七次修改,終于于1854年出版,這個過程中,書的長度翻了一番。)
湖邊居住兩年可能還不算太難。最難的任務是把在瓦爾登湖的經歷變成《瓦爾登湖》這本書。當他在《我的經歷》(History of Myself)這次演講中談到在瓦爾登湖的經歷時,他講述了他在湖邊生活的經濟方面,這些內容后來成為《簡潔生活》一章的主要內容,但現在他需要更多的東西。
1851年,他讀到詹姆斯 威爾金森(James Wilkinson)的《人體》(The Human Body)一書時,他在日記中寫道:“在某種程度上,威爾金森的書實現了我的夢想,亦即,回到語言最原始的類比和衍生意義上去。他的類比能力,比更著名的作家們能夠更經常地引向更真實的語言……他的表達方式是從比科學更睿智的本能而來,因而他使我們更加相信古老的和現今的表達方式,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它們,便能夠安心地相信它們……所有關于真理的概念,都是分辨出其中的類別;我們通過我們的手來推想到我們的頭腦。”不理解這一點,我們就無法理解和遵從他在《瓦爾登湖》中試圖表達的目的。
梭羅1852年4月18日寫道:“當鳥兒飛翔,魚兒遨游,就像寓言中描繪的那樣,而道德并不遙遠;當大雁的遷徙是很重要的,其中有一種道德意義;當日常事務有一種神秘的性質,連最瑣碎的事件也有了象征意義時……這樣的時刻,我覺得莊重而滿足……每一件偶然事件,在偉大的導師面前都是一種比喻。”大約是因為他的作品中的這種分析方法,使他在《結語》中略有微詞:“但在我們這個地方,如果一個人的作品允許有一種以上的解釋,那它就引起人們的詬病。”
梭羅1857年11月16日寫給布雷克的信中,描述了從經驗中提煉真理的方法:
我給你建議一個主題吧:走進大山對你意味著什么,你就用同樣的方式完整地對自己述說一切——再三回到這篇文章,直到你覺得你經驗中所有的重要因素都包含在里面了,你覺得很滿意了為止。你翻越過山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理由,因為人類總是要翻山越嶺的。不要以為你試驗過區區十來次,就能夠地講述這個故事,你要反復修改,特別是,在停頓了足夠長的時間以后,你懷疑你已經接近了事物的核心和至高點時,你更要在那里重申你的觀點,向你自己描述這座山。這個故事不必太長,但它必須先寫得很長,然后才能精簡縮短。你想,翻這座山可沒花太多時間;但是,你確實翻越過了這座山嗎?我可以問一下,如果你去過華盛頓山的山頂,你在那里發現了什么?你知道,這就是他們成為見證人的不二法門。僅僅是上去了,被風吹一吹,這算不得什么。我們在那兒的時候沒有怎么爬山,但我們在那里吃了午餐,就像在家里一樣。只有在回家以后,我們才算真正翻越了山嶺,如果我們真能夠翻越的話。山說了些什么?山干了些什么?
同樣的建議,也適用于所有閱讀《瓦爾登湖》的讀者。閱讀這本書或者翻一座山可能花不了太多時間,但是我們必須向我們自己提出這些問題:你確實讀完了這本書嗎?你在里面發現了些什么?
瓦爾登湖》迫使我們提出問題,由于答案總是在不斷變化,從一代人到另一代人,從一個人的一年到下一年,因而,我們仍舊在翻越這座山,回到湖邊,回到這本書中去。一百五十年以后,《瓦爾登湖》仍然是一本重要的和有意義的作品,證明這個偉大的導師的比喻是有普遍意義的,證明梭羅是一個偉大的比喻家、觀察家和詩人。
——克萊默《簡介》
特別值得珍藏的一本書,內容翻譯也特好,強力推薦,我看完覺得喜歡就一定要買這本哦!
買過至少十種《瓦爾登湖》的譯本,各有優劣,比較喜歡徐遲、戴歡、仲澤等以淺近文言所譯。
外殼是硬的,硬殼外還有一層軟紙,很高大上,紙質很好,內容很有深意。
印刷質量好,很厚實的一大本,有質感。內容注釋清晰,值得。
這個版本不錯,整體排版印刷都很正,注解也比較全面。
書很精美,里面的注解也很全很詳細,要讓睡覺之前慢慢啃吧~
非常值得珍藏的一本注釋本,發貨送貨快,晚上9點半訂書,早上9點半就送到了
之前看李繼宏的版,字太小了,看了3分之一感覺眼睛要瞎了,趕快買這個版本的看,翻了一下書很精美。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好書要好好品,愿學到經典
還沒開始看呢!書很大,感覺很高大上!就是得騰出來時間的時候好好去看了,這個得靜下心來好好欣賞!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詩人和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的傳世名著,記述了梭羅本人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又兩月的隱逸生活。2004年,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梭羅研究學者杰弗里·S.克萊默的全注疏本,以紀念《瓦爾登湖》出版150周年。克萊默以梭羅本人批注過的初版原書為藍本,參照梭羅生前日記、書信、閱讀書籍等所有已發現資料,對書中典故出處進行了詳盡細致的考證和注疏,成就了這部關于《瓦爾登湖》的百科全書。
超好的一本書,應該是最好的版本了,注疏不止業界良心,根本就是用生命在愛梭羅---每一個有感有悟的人的心靈之光,自由之光。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感覺有點晦澀難懂。不過會努力看完的!!
之前買過一個版本,可是有些“讀書嬌氣”的我對那個版本沒有閱讀的欲望,這個版本雖然內容更多,但是看著很舒服。
已收集了所有的已出版的《瓦爾登湖》版本,看到這本全注疏本,還是忍不住買了。
很快就收到了,書皮稍微有點點折損。像別人說的那樣,雖然很厚,但是很好翻頁。紙張也很好。非常喜歡。
喜歡瓦爾登湖,所以收藏了好幾個版本,這一本全注疏本一出,必須拿下。捧在手中很有感覺,喜歡。
每頁都有注釋,便于理解這本書,挺好。不過,這是一本急不來需要慢慢、細細品讀的精品。我喜歡
瓦爾登湖譯作版本眾多,這本非常精致細膩,可收藏
經典,買來收藏,之前已經買了一本,這本買來送朋友
不錯,快遞速度很快,之前買的送人了,再買一本送自己
非常好,和書店里的一樣,但是價格比書店優惠很多。
梭羅的瓦爾登湖如果僅僅是讀文章,也許并不能夠讓人感覺到美。就像我們讀詩經也是需要注釋的,否則很難以真正領略其中的芳草依依。
這是瓦爾登湖的最好一本書,翻譯好,有注釋,印裝精美,價格稍貴一點,但值得收藏。
書絕對是好書,同學那里看了點有些意猶未盡,直接就這里買來看了,然后看了一個上午,簡直舍不得放手。
這是買過的第三個版本《瓦爾登湖》,沖著注釋去的,沒想到裝幀也精美異常,必須贊一個!
包裝里還送了明信片,但是書在運輸途中被砸變形了,唉,送給朋友的,但是朋友說不影響就留下了,心里還是感受有點不舒服。嗚嗚。
《瓦爾登湖》的譯本非常多,這個譯本最大的特色是加入注疏,因此算得上一個與眾不同的收藏本。大16開放在家里很上檔次,不過拿在手里卻顯得冗余,似乎有悖自然生活的初衷呢,呵呵。
買了兩本不同譯者翻譯的,對比著來讀。卻發現有時就像在看兩本完全不同的新書一樣。都需要細細品反復讀。不錯的書
別人推薦的,喜歡這本書的封面,內頁排版舒服,沒有錯別字,是正版,喜歡這本書的書人一定不要錯過這本,適合收藏。發貨速度快,快遞人員的態度好,非常滿意的一次購物體驗,希望當當可以一直保質保量,越做越好,表白所有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