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一把鹽(修訂版)·人間有真味,半酣意尤長圖書
人氣:40

一把鹽(修訂版)·人間有真味,半酣意尤長

一把鹽-連續四年暢銷不衰,美食里的“斷舍離”,榮獲世界美食家大獎
  • 所屬分類:圖書 >烹飪/美食>飲食文化  
  • 作者:[左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8405213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4
  • 印刷時間:2015-09-01
  • 版次:2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一把鹽》是著名作家、美食家左壯的處女作,與其后來的作品寫作風格有很大不同。為了能讓讀者更好地體驗作者初期的飲食思想和行文風貌,我們對它的內容和裝幀進行了重新修訂。像其另一部獲得華文好書獎的《入味》一樣,《一把鹽》行文流暢,自然親切,簡單易懂,平實的語言里不斷發散出冷峻、宏大的異文化人思想,不媚俗,不布道,不下結論,從美學、哲學、歷史、科學、民俗等多角度討論了家庭飲食中的健康理念和歷史文化,并獻出了自己十數道拿手的私房菜譜?!兑话邀}》出版僅僅兩年,“霸王手撕雞腿”和“菜葉煎三文魚”已經成為亞洲和北美華人的流行家常菜。

左壯先生獨到的調味法是只用天然調料,巧妙運用多種食材混搭調味。他還在書中講述了如何吃應季、品原味,積極地去認識自己、認識食材,好的廚師應該同時是個好醫生,如何完善自家的廚房,均衡飲食以規避風險……

編輯推薦

美食里的“斷舍離”,榮獲世界美食家大獎的“一把鹽”調味法。

華裔美食家左壯的味道記憶,幾十道拿手的私房菜譜,手機一掃就能看視頻教學,體驗獨到的家庭健康飲食新理念:人間有真味,半酣意尤長。知行合一,和諧有度。

關于“一把鹽”名字的來由,左壯說:“‘一把鹽’三個字多半是出于潛意識里對回歸自然愿望的吶喊:多么希望通過味道的回歸,可以讓鄉間多出一塊綠色的田地,讓闊別已久的傳統天然調味品重新找回自己的名字和芳香,讓餐桌上的選擇不再如此拘束與逼仄,讓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不再受到看不見的威脅。”

左壯私房菜|[一條視頻 | 達人廚房系列]

(以下視頻版權歸屬于一條視頻,不經授權任何公司不得轉載、用于商業用途)

一把鹽(修訂版):美食里的“斷舍離”,體驗左壯獨到的家庭健康飲食新理念:人間有真味,半酣意尤長。知行合一,和諧有度。

鐵鍋煎三文魚

一口鐵鍋,一塊黃油,一片大白菜葉,一塊三文魚腩,就可以做出一道美味。

v.qq.com/x/cover/jbj6gm6g6udaf9o.html?vid=a01433ohzn3

太平洋雞蛋羹

蒸一碗滑滑嫩嫩的雞蛋羹~~

v.youku.com/v_show/id_XODg4Mzg1NjIw.html?from=s1.8-1-1.2

一把鹽下飯菜:不使用雞精味精和非天然調味品,利用菜與菜的組合生味增香,尋求平常食材里的至美味道。

木樨肉

木樨就是桂花,炒雞蛋的黃色和桂花一樣,所以就用木樨代指雞蛋。

v.youku.com/v_show/id_XODY4NzIwNDcy.html?f=22797956

美食里的“斷舍離”,榮獲世界美食家大獎的“一把鹽”調味法。

華裔美食家左壯的味道記憶,幾十道拿手的私房菜譜,手機一掃就能看視頻教學,體驗獨到的家庭健康飲食新理念:人間有真味,半酣意尤長。知行合一,和諧有度。

關于“一把鹽”名字的來由,左壯說:“‘一把鹽’三個字多半是出于潛意識里對回歸自然愿望的吶喊:多么希望通過味道的回歸,可以讓鄉間多出一塊綠色的田地,讓闊別已久的傳統天然調味品重新找回自己的名字和芳香,讓餐桌上的選擇不再如此拘束與逼仄,讓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們不再受到看不見的威脅。”

左壯私房菜|[一條視頻 | 達人廚房系列]

(以下視頻版權歸屬于一條視頻,不經授權任何公司不得轉載、用于商業用途)

一把鹽(修訂版):美食里的“斷舍離”,體驗左壯獨到的家庭健康飲食新理念:人間有真味,半酣意尤長。知行合一,和諧有度。

鐵鍋煎三文魚

一口鐵鍋,一塊黃油,一片大白菜葉,一塊三文魚腩,就可以做出一道美味。

v.qq.com/x/cover/jbj6gm6g6udaf9o.html?vid=a01433ohzn3

太平洋雞蛋羹

蒸一碗滑滑嫩嫩的雞蛋羹~~

v.youku.com/v_show/id_XODg4Mzg1NjIw.html?from=s1.8-1-1.2

一把鹽下飯菜:不使用雞精味精和非天然調味品,利用菜與菜的組合生味增香,尋求平常食材里的至美味道。

木樨肉

木樨就是桂花,炒雞蛋的黃色和桂花一樣,所以就用木樨代指雞蛋。

v.youku.com/v_show/id_XODY4NzIwNDcy.html?f=22797956

入味:左壯用他那細膩的文筆、深邃的眼光,從跨文化的哲學和人文角度,奉獻給讀者一部波瀾壯闊而又簡潔凝練的飲食文化史,讓人透過美食之小,看到世界、人生之大。

霸王雞腿

這樣做雞腿 99.9%的人都沒聽過:不是煎的,不是燒的,不是烤的,也基本不是煮的~~

v.qq.com/x/cover/jbj6gm6g6udaf9o.html?vid=k0142uxolel

作者簡介

左壯

加拿大華裔作家,美食家。20世紀70年代年代生于中國遼寧喀喇沁左旗蒙古族自治縣的一個知青家庭,1996年民俗學碩士畢業后進入新聞界。2001年移居北京,2005年移民加拿大,先后在多倫多、紐約、倫敦、西雅圖、洛杉磯等地生活,做過管道工、電影電視劇群眾演員、華人電視臺嘉賓主持人、送餐員、園藝工、業余按摩師、明報副刊記者、谷歌網頁檢測員、網絡優化師等二十多種工作,2010-2012年在多倫多開了一家小餐館并擔任主廚,因提倡“注重真味,和諧有度”的烹飪和飲食理念,被西方記者譽為“食圣”。

目錄

1 Tradition 尋找失蹤的味道

說說東北味兒

黏豆包

豬油拌飯

小雞燉蘑菇

醬小土豆

酸菜白肉

辣白菜

豆腐的幾種吃法

甜稈兒和烏米

餃子

桔梗

南果梨和凍秋梨

亂燉河魚 1 Tradition 尋找失蹤的味道

說說東北味兒

黏豆包

豬油拌飯

小雞燉蘑菇

醬小土豆

酸菜白肉

辣白菜

豆腐的幾種吃法

甜稈兒和烏米

餃子

桔梗

南果梨和凍秋梨

亂燉河魚

旅行中的味道

泉水、酸奶和花魚

自己釀酒

紅薯葉

百合子、枸杞頭、小野蔥、苦藥芹

霸王雞腿

臘肉青口白

剁椒魚頭

武昌魚與紅菜薹

野芹菜

粽子與驢打滾

油茶面(炒麥粉)

說說擺盤

人參果蒸雜糧飯

雕胡飯

結語:自然之手締造人間美味

2 Fusion 餐桌上的“聯合國”

“巨勝奴”小考

西域繁榮與蜂蜜紫薯片

麻辣味道和紅三剁

叉子和筷子

四海一家

不是蜂蜜的“蜜”

七顆咖啡豆與星巴克傳奇

楓糖

中西合璧——鐵鍋煎三文魚

鵝肝

米其林大廚和French Laundry

啤酒和冰酒

結語:適者自珍

3 Adaptation 健康的秘密

野菜

毒藥

蟲子

內臟

絳蟲

咸魚

隔夜菜

乳化劑

轉基因

反式脂肪酸

醬油和豆油

多巴胺、“雞尾酒”、太妃糖

剩飯碗

長壽

山楂罐頭與鮮榨果汁

地中海飲食法與另一種健康理論

結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4 Sanitation 鍋邊雜記

黃阿姨的“一把鹽”

繼承

蒸雞蛋羹

蛋黃醬

鐵鍋亂燉與Lentil Stew

混搭

價格定理

“土豆現象”與天象

鹽的故事

亂來的尷尬

用心

廚具

火工

香料戰爭與仁當牛肉

結語:頂廚大醫

一把鹽》結語:

知行合一,和諧有度

在線預覽

不曰堅乎惟曰白,勝他什錦佐羹湯

據說大才子金圣嘆因為在順治駕崩時聚眾大鬧蘇州孔廟,被處斬立決,死前給大兒子留下遺書:“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死而無憾也。”如此絕筆,在中國歷史上堪稱首創。瞿秋白照貓畫虎,其絕命書《多余的話》一句:“……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及時。”金圣嘆直接吃,瞿秋白碾碎了吃。文化之于人,如食物之于人,一個先入眼,一個先入喉,再入血液,再入骨髓。正如西方那句名諺:You are what you eat。

總是忘不了那一口:地里拔出一顆大蔥,洗凈后用手一掰,隨著一聲聲脆響,一截截散落在大豆腐上,再澆上豆瓣醬,用筷子一拌,棕黃色的醬與散開的豆腐參差交錯,不流口水算你定力好。旁邊還有一大盆湛涼的高粱米水飯,任你吃。

小蔥拌豆腐,如此簡單的菜,也有更好的吃法。將豆腐先用溫水浸泡半小時,令豆腐里外溫熱后拌食,那叫個驚艷。

大豆的原產地就是中國東北,距今已有萬年歷史?!稜栄拧贩Q大豆為“戎菽”,戎指古代北方的山戎部落。史料記載,管仲曾率大軍討伐山戎,一直追到今天的錦州一代,才“斬孤竹而南歸”。披著兩條貂尾巴,大叫著“哇呀呀!小南蠻,拿命來!”的金兀術,也是那片地方的人。

大豆應該在先秦時代就是一種很普及的農作物。古代的豆子叫菽(音同書),流沙河先生說現在英文的Soy就是菽的音譯。宋代時期,日本的文獻里也出現了Suri dofu的詞語,Suri音似Soy。

不少歷史學家發現,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與現在的豆腐有很大區別,應該說豆腐工藝成熟在宋代。大豆浸泡后,用磨碾碎,濾去豆渣,加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沫,放入鹵水(又稱鹽鹵),就成了著名的豆腐腦。豆腐腦如果想加工成豆腐,就用木框墊上紗布,將豆腐腦一點點放進木框內,上面也覆蓋上紗布,再用木板壓住成形。鹵水點豆腐,質地略粗,又稱老豆腐、北豆腐。南方的豆腐多用石膏,點出來的豆腐很嫩,俗稱南豆腐。壓豆腐的工具越重,壓出來的豆腐越硬。如果用大石頭壓,出來的就是豆腐干。

清代詩人林蘭癡做過一首《豆腐詩》:“莫將菽乳等閑嘗,一片冰心六月涼。不曰堅乎惟曰白,勝他什錦佐羹湯。”菽乳即豆腐,據明代王志堅《表異錄》:元代司業孫大雅嫌“豆腐”一名不雅,改稱其為“菽乳”。

在集市上,你隨處可見琳瑯滿目的豆制品:豆油、醬油、豆豉、鹵水豆腐、凍豆腐、豆瓣醬、臭豆腐、腐乳、青方、豆腐泡、豆腐果、豆腐腦、豆漿、腐竹、豆芽、豆干、千張、豆皮、百葉(干豆腐)、豆奶、豆渣、豆面……用豆腐做主料或配料的名菜有:鯽魚燉豆腐、鍋塌豆腐、小蔥拌豆腐、皮蛋豆腐、水鹵豆腐、豆腐蘿卜丸子、雞刨豆腐、麻婆豆腐、菜豆腐、小豆腐、白菜燉豆腐、咸鹵豆腐腦、尖椒炒干豆腐、家常豆腐等。 不曰堅乎惟曰白,勝他什錦佐羹湯

據說大才子金圣嘆因為在順治駕崩時聚眾大鬧蘇州孔廟,被處斬立決,死前給大兒子留下遺書:“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死而無憾也。”如此絕筆,在中國歷史上堪稱首創。瞿秋白照貓畫虎,其絕命書《多余的話》一句:“……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及時。”金圣嘆直接吃,瞿秋白碾碎了吃。文化之于人,如食物之于人,一個先入眼,一個先入喉,再入血液,再入骨髓。正如西方那句名諺:You are what you eat。

總是忘不了那一口:地里拔出一顆大蔥,洗凈后用手一掰,隨著一聲聲脆響,一截截散落在大豆腐上,再澆上豆瓣醬,用筷子一拌,棕黃色的醬與散開的豆腐參差交錯,不流口水算你定力好。旁邊還有一大盆湛涼的高粱米水飯,任你吃。

小蔥拌豆腐,如此簡單的菜,也有更好的吃法。將豆腐先用溫水浸泡半小時,令豆腐里外溫熱后拌食,那叫個驚艷。

大豆的原產地就是中國東北,距今已有萬年歷史?!稜栄拧贩Q大豆為“戎菽”,戎指古代北方的山戎部落。史料記載,管仲曾率大軍討伐山戎,一直追到今天的錦州一代,才“斬孤竹而南歸”。披著兩條貂尾巴,大叫著“哇呀呀!小南蠻,拿命來!”的金兀術,也是那片地方的人。

大豆應該在先秦時代就是一種很普及的農作物。古代的豆子叫菽(音同書),流沙河先生說現在英文的Soy就是菽的音譯。宋代時期,日本的文獻里也出現了Suri dofu的詞語,Suri音似Soy。

不少歷史學家發現,淮南王劉安發明的豆腐與現在的豆腐有很大區別,應該說豆腐工藝成熟在宋代。大豆浸泡后,用磨碾碎,濾去豆渣,加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沫,放入鹵水(又稱鹽鹵),就成了著名的豆腐腦。豆腐腦如果想加工成豆腐,就用木框墊上紗布,將豆腐腦一點點放進木框內,上面也覆蓋上紗布,再用木板壓住成形。鹵水點豆腐,質地略粗,又稱老豆腐、北豆腐。南方的豆腐多用石膏,點出來的豆腐很嫩,俗稱南豆腐。壓豆腐的工具越重,壓出來的豆腐越硬。如果用大石頭壓,出來的就是豆腐干。

清代詩人林蘭癡做過一首《豆腐詩》:“莫將菽乳等閑嘗,一片冰心六月涼。不曰堅乎惟曰白,勝他什錦佐羹湯。”菽乳即豆腐,據明代王志堅《表異錄》:元代司業孫大雅嫌“豆腐”一名不雅,改稱其為“菽乳”。

在集市上,你隨處可見琳瑯滿目的豆制品:豆油、醬油、豆豉、鹵水豆腐、凍豆腐、豆瓣醬、臭豆腐、腐乳、青方、豆腐泡、豆腐果、豆腐腦、豆漿、腐竹、豆芽、豆干、千張、豆皮、百葉(干豆腐)、豆奶、豆渣、豆面……用豆腐做主料或配料的名菜有:鯽魚燉豆腐、鍋塌豆腐、小蔥拌豆腐、皮蛋豆腐、水鹵豆腐、豆腐蘿卜丸子、雞刨豆腐、麻婆豆腐、菜豆腐、小豆腐、白菜燉豆腐、咸鹵豆腐腦、尖椒炒干豆腐、家常豆腐等。

北方的春天里,田間地頭,綠籬草坪上,到處可見生機勃勃的苦菜。老人們喜歡將苦菜連根挖出,拿回家洗凈,用水焯一下,切碎,與豆腐渣一起拌食。剛咽下去的時候微微發苦,仔細品味一下,卻有一種清爽的回甜。南方三四月里的樹上飄香的香椿,用手擼下紫黃的嫩芽,切碎與豆腐一起拌食,更是回味無窮。

有時候念及“鍋塌豆腐”這道菜,爆鍋用的是豆油,主料用的是豆腐,調味用的是豆豉和醬油……任你千變萬化,改變的只有味道,吃到肚子里,還是那顆圓圓的豆子。

菜豆腐

Ground Vegetable with Tofu

豆腐渣全部用來喂豬實在有點可惜,它是一種富含粗纖維的美味,可以做蒜蓉雞刨豆腐、紅油菜豆腐。

材料:豆渣500克,大白菜300克,蔥花、姜末、蒜蓉、鹽、辣椒面、香菜末、大豆醬油各適量,油炸花生米、豬肉末各50克

做法:

1.先將大白菜掰開,洗凈并浸泡3小時,沖洗后剁碎。

2.鐵鍋燒熱(不用放油),將豆渣、剁碎的大白菜、豬肉末、姜末、蔥花放入鍋中翻炒,炒至大白菜剛剛熟即可出鍋,裝盤備用。

3.鍋里放入豆油少許,將辣椒面用油爆煳,制成辣椒油。

4.將蒜蓉、大豆醬油、鹽、油炸花生米、香菜末和制好的辣椒油放入小碗調均,澆入炒好的菜豆腐上即可食用。

“巨勝奴”小考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動物化形入人界,尾巴不能變,這種說法最早應該來自于某個從自然崇拜過渡到神靈崇拜時期的民間宗教。遺存下來最著名的傳說就是狐貍的尾巴、鯉魚躍龍門和蛇尾巴的故事。民間俗話說“狐貍的尾巴露出來了”,指經過精心偽裝的騙局終于被看穿。民間傳說《白蛇傳》的故事里,白娘子誤飲了許仙帶回家的雄黃酒,結果尾巴首先復原,被法海識破?!鄂庺~躍龍門》的故事里,鯉魚躍過龍門之后,被天上雷電擊燒其尾,魚乃化龍。小時候聽老人講,貓變成人,如尾巴不除,還會變回貓。

在學而優則仕的唐代,有一段時間,每逢士子登科,官階顯升,定要大擺宴席,遍請皇室貴族,有門路的甚至會請來皇帝,名之為“燒尾宴”。

舊唐書.蘇傳》記載:“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許獻食,名曰燒尾。”燒尾,為的是徹底告別過去,圖個吉利,事實上,唐朝的“燒尾宴”不僅在士子首次拜官時才搞,韋巨源就是在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官拜尚書左仆射”的時候,為敬奉中宗李顯而舉辦的。韋巨源此前已經擔任過宰相,此次晉升為尚書左仆射,已年近八十,等于被貶后復出,雖然復出后的第二年就被李隆基的手下誅殺,但這個不為人知的老頭可能做夢也想不到,他能名垂青史,卻是因為無意間留下了一頁殘缺不全的“燒尾宴”食單,為研究中國古代宮廷美食的歷史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該食單最初在民間流傳,后被五代人陶谷收輯在《清異錄》一書中,才得以保留至今。遺憾的是,食單中只留下了58種菜點的名稱及少量后人的注文。

燒尾宴五十八道食單殘譜:

“韋巨源拜尚書令,上燒尾食。其家故書中尚有食賬,今擇奇異者略記:單籠金乳酥(是餅但用獨隔通籠欲氣隔)。曼陀夾餅(公廳爐)。巨勝奴(酥蜜寒具)。婆羅門輕高面(籠蒸)。貴妃紅(加味紅酥)。七返膏(七卷作四花,恐是糕子)。金鈴炙(酥攬印脂取真)。御黃王母飯(遍縷印脂),蓋飯(面裝雜味)。通花軟牛腸(胎用羊膏髓)。光明蝦炙(生蝦則可用)。生進二十四氣餛飩(花形餡料各異凡二十四種)。生進鴨花湯餅(廚典入內下湯)。同心生結脯(先結后風干)。見風消(油浴餅)。金銀夾花(平截剔蟹細碎卷)。火焰盞口(上言花,下言體)。冷蟾兒羹(冷蛤蜊)。唐安(關花)。水晶龍鳳糕(棗米蒸破,見花乃進)。雙拌方破餅(餅料花角)。玉露團(雕酥)。漢宮棋(錢能印花煮)。長生粥(進料)。天花(九煉香)。賜緋含香(粽子蜜淋)。甜雪(蜜餞太例面)。八方寒食(用木范)。餅素蒸音聲部(面蒸像蓬萊仙人,凡七十字)。白龍(治鱖肉)。金粟平(錘魚子)。鳳凰胎(雜治魚白)。羊皮花絲(長及尺)。逡巡醬(魚羊體)。乳釀魚(完進)。丁子香淋膾(醋別)。蔥醋雞(入籠)。吳興連帶(不發缸)。西江料蒸彘肩(屑)。紅羊枝杖蹄(上裁一羊得四事)。升平炙(治羊鹿舌拌三百數)。八仙盤(剔鵝作八副)。雪嬰兒(治蛙豆莢貼)。仙人臠(乳淪雞)。小天酥(鹿雞糝拌)。分裝蒸臘(熊存白)。卯(純兔)。青涼(碎封貍肉夾脂)。頭春炙(活鶉子)。暖寒花釀驢(蒸耿爛)。水煉犢炙(盡火力)。五生盤(羊豕牛熊鹿并細治)。格食羊肉腸(臟纏豆莢各別)。過門香(薄治群物入沸油烹)。纏花云夢肉(卷鎮)。紅羅(血)。遍地錦裝鱉(羊脂鴨卵脂副)。蕃體間縷(寶相肝盤七升)。湯浴繡丸肉(糜治隱卵花)。”

上文中括號內文字為陶谷或后人添加的注解,如今,這五十八道菜譜多數已為后人破譯。

有一個不解之謎,就是食譜中第三道面點“巨勝奴”名字的由來。“巨勝奴”被陶谷解釋為四個字:“酥蜜寒具”,意即用酥蜜制成的寒食節食品。但為什么叫“巨勝奴”這樣一個聽起來怪怪的名字,卻從來沒人研究。那么,巨勝奴到底是什么東西?為什么叫“巨勝奴”呢?

從新疆且末扎滾魯克出土的唐代文物里面,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個類似小麻花的食品。突厥高昌王國臣服于中原政權后,飲食習俗上已與中原雷同。有人猜測,這就是傳說中的“巨勝奴”。也有很多人說,這個小麻花不是麻花,而是古代的馓子。還有人認為巨勝奴是一種芝麻小餅。

下面我們就“巨勝奴”逐字逐句來做一下分析。“巨勝”一詞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胡麻一名巨勝。”《神農本草經》雖最初成書較早,但后人不斷修繕,“胡麻一名巨勝”的注解,是何時加進去的,難以考證。不過,既稱胡麻,一定是產于胡地。晉人葛洪也沿用了這一說法。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最細:“胡麻,八谷之中,惟此為良。純黑者名巨勝,巨者大也。本生大宛,故名胡麻。又以莖方者為巨勝,圓者為胡麻……”由此可以基本肯定:巨勝,就是原產于胡地的一種黑芝麻,這個品種的芝麻有可能已經滅絕。

那么,胡麻的別名“巨勝”從何而來呢?

勝,可能最早源自祭祀或卜筮用語,后引申為“好兆頭”、“勝利”、“好景致”、“神圣的東西”,也有“有吉祥寓意的飾物或造像”的意思。古代婦女的彩色頭飾就叫“勝”,如花勝、彩勝?!渡胶=洝分姓f西王母“蓬發戴勝”,據說是玉做的。《續漢書》:“皇太后入廟先為花勝,上為鳳凰,以翡翠為毛羽”,可見,古時的花勝是帶羽毛的。巨勝,就是“特別大的花勝”。戴勝鳥頭上長著類似花勝的冠。用“巨勝”來命名胡麻,應該是說胡麻開花時的樣子像巨大的花勝。

最奇怪的是這個“奴”字。那么,“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奴的本意,就是被人心甘情愿驅使,沒有人身自由的小東西。唐明皇李隆基給柑起名叫“瑞圣奴”,古代湖南一帶稱經冬不落之干癟小桃為“桃奴”。南唐《韓熙載夜宴圖》里的下人奴仆,都被畫得很小。小麥的黑色衍生物被稱作“麥奴”。唐初著名醫學家陳藏器《本草拾遺》(公元741年,唐開元二十九年)記載:“(麥奴)即麥穗將熟時,上有黑霉者也。”可以推測,“奴”,還有“不重要的小東西”的含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猜測,“巨勝奴”很可能就是“黑芝麻做的小東西”的意思。

再說說“酥蜜”是什么東西。佛教經典《佛本行集經卷十二》里面記載這樣一個故事:

“爾時太子生長王宮……時有群雁,行飛虛空。是時童子提婆達多,彎弓而射,即著一雁。其雁被射,帶箭遂墮悉達園中。時太子見彼雁帶箭被傷墮地,見已兩手安徐捧取,安雁膝上,以妙滑澤柔潤水波。左手擎持,右手拔箭,即以酥蜜,封于其瘡。”

原來,古印度的酥蜜,就是我們民間所說的蘇蜜,是用蜂蜜和酥酪制成的藥膏。高級一些的酥酪又稱“醍”,本來也是胡人的食品,是古時僧人食用的糕點。酥油古稱酥,唐玄宗曾對安祿山說:“堪笑胡兒但識酥。”時至今日,藏民仍用酥油、杏仁、蕨麻和蜂蜜制作節慶小吃。“酥蜜寒具”的意思就是加了酥油和蜂蜜的寒食,應該無誤。

那么,“寒具”一般都是什么樣子的呢?東晉檀道鸞《晉陽秋》中曾記載:“桓靈寶好蓄書法名畫,客至,常出而觀??褪澈撸臀燮洚?,后遂不設寒具。”很清楚,寒具一定是油炸食品。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對“寒具”的定義更加明確:“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形,油煎食之。”環釧形是什么形狀?《通俗文》:環臂謂之釧。什么是“環臂”呢?無論在佛教繪畫和造像里,我們都可以看到面部表情端莊慈祥,衣飾華美莊嚴,頭戴天冠,身披纓絡,手貫環釧的菩薩形象。一串手鐲,就是釧。環釧,就是將一串手鐲擰成環狀,也就是麻花狀。

好了,眉目漸漸清晰。巨勝,就是大芝麻;既然是“奴”,就一定是小東西,不會像馓子一樣的細條;酥蜜,一定含有奶酪和蜂蜜;寒具,一定是環釧狀的油炸食品。大膽猜測一下,眾說紛紜的“巨勝奴”,就是用黑芝麻、羊奶酪或者牛奶酪經油炸附以蜂蜜做成的小甜麻花!

其做法和今天北京清真小吃里面的馓子麻花極其接近。寒食不僅在寒食節才有,重要宴會上,過春節無法采購的那幾天,人們都要做寒食。寒食的做法多種多樣,但大都以油炸為主。目前民間普遍認同的馓子,是長條形狀的。如果將“馓子”定義為所有類似長條馓子的油炸食品,那么,巨勝奴也可以認為是馓子的一種,前提條件是,必須有黑芝麻。

新疆且末扎滾魯克墓地出土的“麻花”,就是傳說中的正宗巨勝奴,只是上面的黑芝麻已經看不見了。唐代把多種面食一律稱為“餅”,那時還沒有今天的“饅頭”、“麻花”、“餃子”之類的專用名詞。“燒尾宴”食單里不稱“胡麻餅”或“巨勝餅”,而叫“巨勝奴”,可能一語雙關,暗取其“大勝匈奴”之意。

今天普通人家里的油炸小麻花制作偏于簡易,巨勝奴的制作則相當復雜。皇帝駕臨的前24小時,廚子們就要用老肥(老面)發面,次日要準備好自制的糖桂花、極品蜂蜜飴糖漿、研磨好的冰糖粉、新鮮的酥油、煮好的西域芝麻,還有將面搓條餳好,一大串繁復的工藝流程。

多巴胺在呼喚

將新鮮應季的蔬菜取一種或兩三種,摘好洗凈,直接下鍋用清水煮熟,不放鹽不放油,便端上餐桌。非素食者一聽說如此吃法,無不瞠目結舌:這叫菜嗎?甚至對之生出鄙夷之色。

媒體評論

我一直懷疑左壯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除了他,沒有人能跨界小說和飲食文化之間,而且都寫得如此之好。這可能與他多年行走世界而形成的高超文化理解力有關。他毫不矯情,喜歡輕描淡寫,淡到就像在和你聊家常,細細品來卻豪氣壯闊,杯盤芳菲、膏腴饾饤間蘊藏著巨大的思想光芒。

——中國戲劇出版社社長樊國賓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

2016-12-13 09:02:30
來自浩然之**的評論:

書質量不錯,版本和視覺效果也很好。書的價格也很實惠,支持當當網,很好的一本內容的可讀性非常非常強,很棒的一本,讓我看完愛不釋手,支持當當網,當當網的配送快遞也很棒,謝謝當當網,當當網加油吧,書設計的封面也很不錯,就是棒,就是好!

2016-12-17 11:46:1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好書簡單易做有內容。

2017-01-12 14:32:42
來自h***y(**的評論:

感覺很不錯!

2017-03-23 14:53:45
來自魔***(**的評論:

很喜歡左壯的為人,學問也很棒

2017-04-23 18:09:04
來自b***0(**的評論:

限時搶購做活動買的,品質非常好,期待下次活動,哈哈

2017-05-25 09:41:49
來自冬***(**的評論:

先存著,之後看——產品我是很滿意的,價格也是相對合適。所以我對自己的選擇很滿意的說,為了方便其它評論我將複製下現在這段評論作為小尾巴而存在著

2017-06-17 10:02:2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喜歡看美食類的書,妥妥的治愈系,看完心情大好@

2017-06-17 15:43: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2017-07-08 13:33:3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2017-07-19 13:46:0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有時間想好好看看,

2017-07-24 17:08:2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還不錯的一本書

2017-07-25 12:22: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東西很好,物流方面也不粗暴,這次的東西很好沒有任何損壞。唯一遺憾的就是想再買的時候居然漲價了,雖然漲的不明顯,不過東西真的不錯。很滿意

2017-08-01 16:43: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在當當買書放心,質量好、服務好、物流給力。

2017-08-09 11:43:4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很一般,可買可不買

2017-08-28 21:11: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者寫的生動有趣,美文美食!

2017-09-11 14:17:0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個人還是覺得第一版的封面要好一些

2017-11-01 14:15: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很實用!

2017-11-02 07:22: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好,很實用!

2017-11-02 21:08:21
來自angel20**的評論:

非常好看的一本書,集中智慧和菜譜,看起來饒有趣味,仿佛美食就在身邊。

2016-10-27 15:40:33
來自諾之**的評論:

呵呵 很期待這本書的內容。。。對于廚藝應該很有幫助的 參考價值很高

2016-01-13 16:29:08
來自雪飛炎**的評論:

看完了,很不錯。我做菜也喜歡用最簡單的調料,所以有共鳴。

2015-11-27 11:59:08
來自皇甫寧**的評論:

作者的書籍都好看,引人入勝,每頁看的就想流口水啊

2016-10-02 20:10:3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本書好,不強調用太多佐料,突出食物本身的風味

2017-02-22 11:43: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一把鹽(修訂版)·人間有真味,半酣意尤長 看了這么多書,這是我看過最付營養和油水的書了

2017-02-28 10:09:1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送貨及時,下單十個小時后就收到書了。內容很實用,生活美食類圖書

2017-05-10 15:37:49
來自7***兒(**的評論:

買此書的初衷是,我自己喜歡那種原汁原味的做法,但實際本書不是,粗粗的翻看,更像一本每種食物的介紹,像研究

2017-08-02 16:25: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鹽,最平常的調味品卻提升各種味,有時簡單的食物簡單的吃法就可以體會到物的精華!

2016-05-18 22:03:45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