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首屆"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征文集。論文作者來自中國、印度、美國及香港、澳門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既有普通從業者也有博學學者。內容從多元化的視角呈現口述歷史在中國的理論與實踐現狀,既有學科前沿的剖析,也有實際案例的解讀 ;既有口述歷史方法論指導,也有口述歷史記錄文本,是一部可讀性較強的專業性學術讀物。
林卉,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口述歷史在中國"系列活動總策劃,博學媒體人。研究領域 :訪談節目策劃、紀錄片創作、口述歷史公共傳播與課程設置等。
劉英力,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分管中心口述歷史訪談項目立項、運營和口述歷史影像技術維護。研究領域 :紀錄片創作、口述歷史數據平臺開發。
丁俊杰,中國傳媒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廣告研究院院長。研究領域 :廣告理論與歷史、廣告產業與實務、城市品牌與營銷、旅游傳播等。
序
讓記憶彌補缺失的歷史
口述歷史在中國
Ⅰ口述歷史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從口述歷史到公共史學:一種學科建構的路徑
再論作為視聽檔案實踐的口述歷史本體
美國口述歷史倫理審查機制研究
口述歷史資料收集中的法律與倫理探究——以中國女性圖書館為例
口述歷史的檔案價值、選題規劃與實現路徑
如何提升口述史的可信度
多語文地區口述歷史的文本處理
抗戰老兵口述歷史語篇的多維度分析
Ⅱ口述歷史實踐的多元化主體
當代中國大學生口述歷史實踐初探:理路與路徑
見證歷史記憶西城——對西城區口述歷史工作的調研與思考
作為公眾教育的口述歷史實踐:
以香港某社福機構口述歷史義工計劃為例
93歲老父親的口述史
Ⅲ口述歷史的多元化應用
口述史在公眾社區史編纂中的應用
口述資料在地方志編纂中的應用研究——以續修《北京志》編纂實踐為例
口述歷史,重建社群文化的可能——基于鹽業社群口述歷史實踐的思考
非物質文化遺產語境下的口述歷史
論中國傳承人口述史的集體口述與集體記憶——以天津民間老會的集體口述為例
農民口述史:急迫性、方法論與現實挑戰——以河陽村為例
黃埔軍校山東同學訪談實踐過程概述
中國計算機歷史的口述拼接
現代化與個體化:
電視機進入中國家庭的口述史研究
誰的歷史?——基于史觀考察的中國廣告口述史研究辨析
開啟未來的可能——草場地工作站"民間記憶計劃"個案研究
附錄
從國內外案例談口述歷史的法律與倫理問題
古村落口述史實踐討論內容回顧
定福莊宣言》和《定福莊公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