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塹通途:中緬印抗戰生命線》以400余幅中緬印戰區高清照片為主,包括首次問題的關于中緬印戰場彩色照片的拍攝者美國軍官小弗里德里克·施安勒的口述歷史,介紹了利多公路、滇緬公路、駝峰航線等二戰重要的交通生命線的修筑過程,以及在戰爭中的價值和地位。對于了解二戰期間的相關歷史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同時,此書除記錄了二戰中眾多重要生命線的修筑過程外,更重要的是記錄了當時參與戰爭的軍民生活實景,記錄了戰爭的殘酷與軍民抗戰的精神面貌。這些內容不但首次問世,而且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對于那段歷史我們會從這本書中感受到更多的真實可感的信息。很多照片資料都是保護文物,可見資料的珍貴價值及歷史意義。
莫愁前路有天塹,生命線上通途連
美國大兵傾情回憶那條承載著無數人
希望的交通線
400余幅首次公布的照片
還原中緬印戰場背后的艱辛歷程
中英雙語的圖片說明
帶給您多元化的閱讀體驗
小弗雷德時克·F·施安勒是麻省理工學院1939屆的畢業生,曾經獲得電氣工程的本科和碩士學位,并加入了預備軍官訓練營。他畢業后在美國海軍武器實驗室工作,直至1942年應征入伍。之后他在印度駐軍一年,在工兵部隊任軍官,協助美軍訓練中國遠征軍。1945年,他被派往滇緬公路,負責軍用物資運輸??箲饎倮?,赴上海承擔美軍后勤工作。1946年,他以上校軍銜光榮退伍。書中的這些彩色照片都是施安勒在中緬印期間,用柯達35型相機與柯達彩色反轉膠片拍攝的。
李松,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曾在哈佛大學任訪問學者。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十余部。
劉蘋,中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曾在哈佛大學從事訪問研究。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主持教育部與省級多項科研課題。
總序
前
利多公路概況
印度物資轉運
修筑利多公路
利多公路通車
利多公路行軍
利多公路的軍運
利多公路的橋梁
利多公路的機場
航拍利多公路
滇緬公路概況
修筑滇緬公路
滇緬公路的橋梁
滇緬公路通車
滇緬公路的軍運
滇緬公路民眾
滇緬公路風光
昆明通訊基地
昆明城鄉風光
二十四拐
駝峰航線概況
物資轉運
飛越駝峰
空投物資
抵達中國
附錄:小弗雷德里克·F·施安勒簡傳
參考文獻
后記
總序
人們通常很熟悉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文字資料,但是對于正面戰場中許多被埋沒的歷史圖片則知之不多,"親歷二戰·影像記憶"叢書試圖以大量現場圖片和親歷者的文字,展現真實的抗戰史實。
一、照片的來源
本叢書以照片整理、展示為主,其來源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及時,美軍私人拍攝的照片。這些美軍士兵出于個人攝影的興趣,用彩色膠卷記錄了抗戰時期各國軍民的生活和風土人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披露了大量高清的珍貴彩照。這些照片主要出自兩位美國軍人小弗雷德里克·F·施安勒(Frederick F. Schaller Jr.)與約瑟夫·德 (Joe Day)之手。他們使用當時十分先進的柯達相機和彩色膠片,在印度、緬甸、中國等地拍攝了大量戰爭與生活照片,現在這些作品經過掃描、編撰,首次面世。施安勒與約瑟夫·德兩位軍人并非專業的新聞記者,也許正因為如此,才可以避免一些專業的慣性思維;他們也并非戰地記者,只是以攝影愛好者獵奇涉趣的眼光打量一個個陌生而神秘的國度,一段段艱辛、苦難與死亡的征程。因而,這些照片體現了普通個體視野中的戰爭記憶,不加雕飾,樸實自然;真實客觀,活潑生動。目前國內已經出版的同類二戰圖文書中,有飛虎隊隊員艾倫·拉森和戰友威廉·迪柏在1945年8月6日—10月5日期間,用柯達相機拍攝的抗戰勝利前后昆明、重慶、成都、杭州、上海等地的歷史鏡頭。拍攝者艾倫·拉森曾經參加過美國陸軍航空隊,接受過航空照相測量技術的專業訓練,并被分配到第三十五照相勘測中隊,該部隊后來被派遣到中國昆明,并入陳納德將軍領導的第十四航空隊(原飛虎隊)。拉森被調遣到第二十一照相勘測中隊,并隨部隊遷往成都、重慶、杭州和上海。相對而言,拉森和迪柏的作品范圍比較狹窄,數量也比較少。
其他拍攝了大量照片的是,溫斯頓·維軍士(Sgt Winston Way),他曾是H & S公司第九三○航空工程兵團的供水主管;弗蘭克·維爾利(Frank Vierling),曾經負責軍隊通訊工作,是一個業余攝影家;羅伯特·科葛(Robert Keagle),他拍攝了美軍從印度回國的照片。
第二,美軍照相部隊拍攝的照片。二戰期間,美軍已經開始將彩色膠片和膠卷運用于軍事測繪、戰地偵察和戰役記錄,例如,美軍及時六四照相部隊留下了海量的戰場照片。本叢書展示了美軍及時六四攝影隊成員小丹尼爾·諾瓦克(Daniel Novak, Jr.)拍攝的大量作品。詹姆士·米爾福特·佐斯(Milford Zornes)被任命為中緬印戰區的戰爭藝術家,在將近三年的時間里,除了拍攝大量戰區照片,他還用油畫記錄了中國、緬甸和印度的很多地方。弗蘭克·邦德(Frank Bond)在駐印度和緬甸的陸軍航空部隊第四十攝影偵察中隊服役。邦德非常擅長沖洗膠卷,他沖洗的航空攝影照片給盟軍提供了進軍緬甸中部所必需的情報。在當時高質量的相機和膠卷數量非常有限的情況下,邦德的照片成了生動的、高質量的歷史記錄方式。
第三,英美記者所拍攝的照片。這些記者主要是《生活》《時代》《國家地理》、YANK、CBI Round Up等媒體特派的。例如,1940年英國人弗蘭克·奧特姆(Frank Outram)和費因(G. E. Fane)試圖"以自己個人的親身經歷來驗證中國人宣布的他們正在建設一條`全天候`的公路",他們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發表了《滇緬公路,中國的后門》一文,敘述了從緬甸出發,沿著滇緬公路行進所經歷的艱難險阻。隨行的記者弗蘭克·奧特姆拍攝了滇緬公路的大量照片,這些照片的題材與對象具有典型性,可惜大部分是黑白的,美國著名的《生活》《時代》《國家地理》等雜志刊登的圖片也大多是黑白照,照片效果不及彩照。
二、親歷者的文字
本叢書秉持回到歷史現場,讓親歷者自己說話的原則,因而文字部分主要選自當事人的敘述,既有領袖、將軍,也有普通戰士和底層百姓。例如,軍中人士有孫克剛、丁滌勛、王伯惠、邱維達、劉措宜、陳應莊、杜聿明、郭汝瑰、魏鴻祥、史文召、史迪威、今井武夫、岡村寧次等人。普通百姓有湖南芷江的姚本才、向晶如、李高木、張二毛等人。讓親歷者說話,讀者可以體驗到當時原汁原味的歷史氣息;不同的敘述立場和觀點,以及歧見迭出的細節,可以使歷史保留多義性的聲部。宏大的歷史事件與進程,往往通過偉人和英雄的話語平臺得以,如草芥般默默無聞的普通個人的存在,其實也應該受到重視,或者說,從個體生命去透視大歷史,往往可以使歷史存在更加親切可感,具有人性的溫情。
三、圖文參照的歷史敘述
文字傳達的信息,需要讀者對文字這一媒介工具展開理解、想象等理性的概念思維活動,而用鏡頭來記錄戰爭的過程和形態,相對于單純的文字記錄來說,它具有視覺的直觀性、形象性和沖擊力。照片作為視覺印象,是一種全息式的傳達方式,具有深刻的表現力和多種解讀的可能性。人們通過畫面感知,可以結合個人的知識和體驗進行豐富的理解。照片中的內容,滲透著拍攝者個人的體驗和情感,以及許多無法清晰言表的氛圍、韻味和現場感。本叢書的圖像敘事,大體是按照歷史過程來編排和組織的。通過確定的敘事線索以及具體的物象之間的先后順序,構建一個多維的意義空間。這種圖像式的記錄方式具有超強的記憶留存能力,保留了語境的鮮活性與原生態,更樸實,更直接,更有質感。本叢書的照片具有很強的歷史厚重感與紀實性,為今天的人們了解戰時中緬印各國的真實原貌,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歷史影像資料,值得珍藏。
鏡頭敘事的秘密在于蒙太奇的表達效果。鏡頭的蒙太奇組接方式不僅僅是圖像之間的敘事,還有氣氛、動作、空間、色彩、語境等等的關聯方式。透過鏡頭來觀察、記錄戰場歷史,可以豐富人們觀察與解讀事物的角度。本叢書的照片并不像有些圖文書偏重趣味性、情節性、戲劇性或者矛盾沖突等娛樂價值和觀賞價值。重點不在于觀賞性與刺激性,而在于直面并呈現真實的事實本身。畢竟照片是對歷史的復現,無論讀者是否愿意接受,一段歷史曾經以它特有的方式客觀地發生過,它一直存在,也將永遠存在,無論人們是否在意。后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方法和路徑去接近它,盡可能地還原歷史本身,了解這場戰爭的原初形態、人們的戰爭心理與生存方式。
圖像的感性和文字的理性,可以帶來歷史敘述的真切與深刻,二者形成一種必要的互補。有些意義文字表達不了,而有些意義圖像的表意能力有限。圖像在某一個偶然的瞬間定格了、完成了,但它所蘊涵的意義延續在鏡頭的空間之外,實現在讀者的會意之中。如果沒有文字的表達,圖像背后事件的意義、人物的情感、拍攝者的寄托,則會晦暗不明。文字則能夠對這些隱含的內容給予顯性的豁亮,讓讀者的理解更加而深刻。
歷史是一條河流,人們對于歷史的敘述處于一種永遠沒有完成,也無法完成的狀態。作為本叢書的敘述者,希望這段歷史因為讀者的參與而不斷產生新的意義。畢竟,歷史好的保存方式不是在紙上,而是在心上。歷史是一個無法窮盡的謎題,不斷從事實、情感的角度去感受、理解新的對象,是人類探索的動力和樂趣。二戰這一道謎題,期待讀者去發現,去理解,去思考人類應該如何和平相處、合作發展的真理。
一個巧合,今年6月17日,正當我肅立怒江之畔的滇緬公路惠通橋遺址之際,得知這本《天塹通途:中緬印抗戰生命線》即將出版。30年前,我撰寫蕭乾先生傳記時,讀他在1939年滇緬路采訪歸來發表的特寫《血肉筑成的滇緬路》,一直期待能夠站在被譽為"偉大工程"的這條公路上。76年后,終于有了這本詳盡而呈現"抗戰生命線"的影像志,將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駝峰航線的歷史現場予以呈現。這是構成歷史的原料,也是以特殊的方式,緬懷有名或無名的抗戰捐軀者,因有他們,天塹才變為通途!
——著名作家、《人民日報》博學記者李輝
偉大的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出版這本書有特殊的意義。親歷中緬印三國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軍的美國大兵口述中緬印戰場交通線的修建經過。李松教授收集整理400余幅中緬印戰場的照片,再現了那殘酷壯烈的真實圖景,成為不可替代的歷史印記。重溫這段歷史,我們將永遠記住曾經的付出,永遠記住中國作出的偉大犧牲。讓我們虔誠地祈望恒久的世界和平。
——著名翻譯家、"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屠岸
值得記憶的抗戰歷史。
很好很好很好
很好,有機會再光顧
讀書是一種樂趣,讀好的書更是一種享受,當當的圖書品種不僅很全,而且還很正宗,尤其是性價比很高,比實體店便宜好多,實體店沒有的,當當上幾乎都能找到。當當的物流也非常的給力,物流師傅也很辛苦,而且做事很負責任,會一直支持當當。
讀書是一種樂趣,讀好的書更是一種享受,當當的圖書品種不僅很全,而且還很正宗,尤其是性價比很高,比實體店便宜好多,實體店沒有的,當當上幾乎都能找到。當當的物流也非常的給力,物流師傅也很辛苦,而且做事很負責任,會一直支持當當。
好,很好,非常好!
珍貴的圖片資料,還是彩色的。這條通道對抗戰的勝利影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