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巴菲特"手把手教你做百萬富翁
致富很難?他怎么能輕松做到?
一個私立學校的英語教師,只領微薄的薪水,何以在10年不到的時間里,變身為現金資產超過600萬的富翁?
安德魯?哈勒姆不是"富二代",沒有專業的投資背景。他從不過度消費,19歲開始投資,遵從一些簡單易循的原則,三十幾歲就擁有豪車別墅,百萬家財。
致富很易?為何財卻不理你?
月入6 000,為何仍然入不敷出?
省吃儉用,工作三五年為何還是存不到錢?
已經開始理財,為何賬戶收益甚微?
秘訣就在本書里:
盡早投資、對自己花掉的每分錢負責、每年花60分鐘調整投資組合、購買指數基金、遠離理財顧問……
投資早走一小步,財富多跑一大步!
亞馬遜投資理財類圖書排行榜第1名
年度好讀、有效的投資理財書
經典暢銷書《漫步華爾街》作者 伯頓·馬爾基爾
投資者宣言》《投資的四大支柱》作者 威廉·伯恩斯坦 重磅推薦
新浪財經點擊過億風云博主 凱恩斯 欣然作序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 李大霄
深圳市東方港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但斌
中國個人理財專家 毛丹平
中國證券報》金牛基金周刊副主編 楊光 盛情推薦
"股神"沃倫·巴菲特
"20世紀四大投資巨人"之一約翰·博格 推崇的投資金律
蝸居族的奮斗——不是奇跡,而是一步步走過的真實軌跡
安德魯·哈勒姆(Andrew Hallam)
安德魯·哈勒姆是新加坡國際學校教師,曾有過一段艱苦的蝸居生活,每天步行十幾公里去班。當窘迫生活狀況被發現后,一位同事差點發動大家為他捐款。但憑借良好的消費習慣和先人一步的投資,在三十幾歲時,他就成了百萬富翁。
2002年起,安德魯開始撰寫理財類的文章,發表在MoneySense及《讀者文摘》上,曾兩次被提名為加拿大"全國出版獎"候選人。他還就"9大致富黃金法則"在《環球郵報》和《華爾街日報》上發表多篇文章,豐富了巴菲特的投資理論。
為保護朋友及同事免受金融服務業日益泛濫的欺詐,從2006年起,安德魯開始教授投資理財課,告訴人們如何輕松打敗諸多理財顧問允諾的投資回報率。
目前,安德魯與妻子佩利居住在新加坡。他們擁有品質轎車,住海邊別墅,每年一起旅行和戶外探險,品味著五彩人生。
前言 投資其實可以很快樂
自序 理財DIY,保衛你的錢包
致富黃金法則一:要做富翁,就要像真正的富翁那樣花錢
消費前,先分清"想要"和"需要"
非要買車時,怎樣最省錢?
還得起翻倍房貸時再買房
養成"負責任"的消費習慣
像富翁那樣花錢,你也可以成為富翁
你掌握"致富黃金法則一"了嗎?
致富黃金法則二:復利:攢錢要狠,投資要早,時間要久
利用復利,讓錢加速倍增
無論18歲還是50歲,趕快開始投資吧!
先投資后消費,才能滾出第N桶金
股市不相信眼淚,但相信時間
你掌握"致富黃金富法則二"了嗎?
致富黃金法則三:買指數基金,不只保本,還要穩賺
別讓屬于你的78%的利潤被他人偷走
多位投資高手力薦指數基金
主動基金VS指數基金,到底孰優孰劣?
你掌握"致富黃金法則三"了嗎?
致富黃金法則四:遠離盲目和貪婪,才能擁抱高收益
保持理性,也就保住了10%的平均收益
股市的走勢你別猜
贏利150%?快躲開科技股泡沫!
下跌的股票就是打折商品,趕快搶購吧
你掌握"致富黃金法則四"了嗎?
致富黃金法則五:備好"投資組合"降落傘,股市下跌穩著陸
買債券,為你的錢保個險
調整投資組合,股市崩盤也可獲利
把你的指數投資組合"全球化"
"懶人投資組合":一年只調整一次
你掌握"致富黃金法則五"了嗎?
致富黃金法則六:試試"全球指數",把雞蛋放進更多籃子里
美國指數:調整組合、以豐補瘦
加拿大指數:甩掉成本,輕裝上陣
新加坡指數:低成本、巧配置
澳大利亞指數:多重組合,投入越多,收費越低
你掌握"致富黃金法則六"了嗎?
致富黃金法則七:捂緊錢包,躲開理財顧問的"糖衣炮彈"
如何識破理財顧問那些小伎倆?
指數基金讓"理財精英" 甘拜下風
武裝到牙齒,全力抵抗金融"剝削"
你掌握"致富黃金法則七"了嗎?
致富黃金法則八:投資領域誘惑多,理性抵制是關鍵
看清投資薦股報告背后真相
謹慎投資GDP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
"炒黃金"不是投資,而是投機
瞪大眼睛,看清投資雜志真面目
對沖基金:偷富人錢包里的錢
你掌握"致富黃金法則八"了嗎?
致富黃金法則九:當股票非買不可,請用"10%投資選股法"
學習巴菲特縱橫股市的秘
首先要了解你不知道的是什么
識別品質企業、選擇績優股
像私家偵探那樣收集一手信息
與債券收益率比較,決定買進時機
滿足兩大條件,該出手時就出手
你掌握"致富黃金法則九"了嗎?
后記 9大法則,避開"投資滑鐵盧"
附錄:國內指數基金產品名錄
致富黃金法則一:要做富翁,就要像真正的富翁那樣花錢
30歲的時候,我還算不上富人。但如果我愿意我可以裝富,而且很簡單:租一輛保時捷,借一大筆錢買一幢外觀華麗的豪宅,去全球旅行并住五星級酒店。我可以讓所有看到我的人都以為我是富豪,或者也可以憑著銀行貸款和信用卡源源不斷的資金輸送來維持光鮮的生活。但表象總是和事情的本質存在差距。
住豪宅,戴"勞力士",存款不足150!?
2004年,我在新加坡給一個小男孩做家教。每周六,他媽媽都會開車把孩子送到我的住所。她開的是近期款的"捷豹"跑車,在當地的價格高達25萬美元以上(新加坡的轎車價格非常昂貴)。他們住的是豪宅,媽媽戴的是"勞力士"。我認為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富人。
幾堂課之后,該女士拿給我一張支票。她滿臉笑意,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剛剛過去的海外假期,也對我在這段時間對孩子的關心千恩萬謝。
她開出的支票面額是150美元。揣著支票,我已經迫不及待了,她前腳剛離開,我后腳就登上自行車,飛也似的徑直奔向銀行取錢。但事情卻讓我大跌眼鏡:支票竟然遭到銀行的拒付,因為她的存款賬戶余額不足150美元!當然,任何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但對于這樣的家庭來說,遭遇如此尷尬事件的概率無異于加德滿都全城斷電。我真擔心她會在這時打來電話懇求我等一周,等她的支票賬戶充上資金再去兌現這張支票。最終,我選擇了知難而退,直接告訴她,我不能再給她兒子做家教了。
你能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嗎?畢竟,她應該非常富有:開"捷豹"跑車,住著頂級豪宅,戴著"勞力士",丈夫又是一位投資銀行家,家里的游泳池或許都是用美鈔鋪成的。但我又忽然意識到,或許她根本就不是什么有錢人。手里拿著一張大額支票,過著海灣皇族般的生活,并不能說明他/她一定就是富人。
消費前,先分清"想要"和"需要"
如果我們對致富有興趣的話,就應該像醫生那樣發一個"希波克拉底誓言":切勿造成傷害。我們生活在一個隨時能得到滿足的時代。假如你掛念此時此刻身處地球另一邊的人,一個短信或者一個電話就可以解決問題;如果你想購買某種商品,而且希望送貨上門,只需打個電話,再輸入你的信用卡號碼,即使沒錢付賬也沒關系。
就像那個住在新加坡、貌似極端富庶的美國家庭一樣,如果我們一心只想著怎樣揮霍自己根本就沒有的錢,只會損耗我們未來的財富。入不敷出、寅吃卯糧的故事隨處可見。
要在財務上遠離危險,我們就必須積累資產,而不是負債。能讓人終生受用的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少花多賺,然后再用剩下的錢理性投資。但太多的人卻沒有區分清楚什么是"所需",什么是"所想",也因此損害到他們的"財富健康"。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一出校門便找到一份能讓自己衣食無憂的好差事,然后就走上了過度消費之路。最初往往是無意而為之,或許只是用手頭的信用卡買了一張新餐桌,但馬上發現餐盤和刀具不配套,于是換掉;接下來是長沙發,越看越覺得和優雅別致的餐桌不搭調,不過,好在還有Visa卡(信用卡),謝天謝地——該是換掉這個破沙發的時候了。但沒過多久,這些親愛的朋友又注意到,舊地毯根本就配不上新沙發,于是,他們開始在五彩繽紛的廣告里瘋狂搜羅,為他們的新沙發找上一張相配的波斯地毯。然后,他們開始夢想著再添置一套新娛樂系統,而后是裝修,還有一次夏威夷豪華游。
與其說他們生活在"美國夢"之中,還不如說他們早已經深陷魔幻世界的夢魘而難以自拔。宙斯懲罰西緒弗斯(Sisyphus,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他因為卓爾不凡的智慧惹惱了眾神,作為懲罰,雙目失明的西緒弗斯被判將一塊大石頭推上山頂,但每次都要承受大石頭滾回山谷的結局。——譯者注)的方式,就是讓他不斷把巨石推上山,而每當接近山頂,巨石就會滾回山腳。不良消費習慣也讓很多消費者面對著同樣殘酷的惡性循環。每當債務快還清的時候,他們就會忍不住給自己一點獎勵。這就讓負債的"西緒弗斯"巨石越滾越大,最終把他們推入永不見天日的深谷。
攢錢買東西(而不是以信用卡購買)是20世紀50年代的事,早已過時了——至少今天的很多消費者是這么認為的。而結果自然不難想象,21世紀給了我們堆積如山的負債,而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負債藏起來,讓我們的外表依舊光鮮靚麗。
在學習投資積累財富之前,我們首先要學習如何攢錢。如果我們想憑借中低收入者的薪水致富,那么,我們就不能做一個平庸的投資者。我們必須徹底擯棄那些令很多人吃虧的消費習慣。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僅在2010年,美國家庭的人均信用卡負債就高達7 490美元。而《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商業版在2011年的一篇報道中則指出,23%的美國人為購買按揭房產而欠下的負債超過其房產市值。在內華達州,66%的房產所有者即使賣掉自己的房產也不足以清償抵押貸款。
而這恰恰是最有趣的地方。你或許會以為,只有那些低收入的工人才會入不敷出。但你不妨看看這些:
1973年以來,美國暢銷書作家、理財分析師托馬斯·斯坦利(Thomas Stanley)一直對美國富人進行調查他。他發現,在美國,大多數市值達到100萬美元(截至2009年)的房產并不屬于百萬富翁。相反,絕大多數價值百萬的房產均以抵押貸款購置,而且房主均屬于崇尚高消費之流。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符合百萬富翁基本標準,即擁有的凈資產價值達到100萬美元的美國人,90%居住在價值不到100萬美元的住宅里。
假如理財這個問題也存在所謂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那么,很多人會對自己食言。如果你確實家財萬貫,大手大腳當然不礙事。但是,不管一個人的薪水有多高,如果失業時他不能依舊活得滋潤愜意,那就只能說明他并非真的有錢。
做個真正的"有錢人"
區分"真有錢"和"假裝有錢"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你才不會陷入由裝闊的人杜撰出來的生活方式。有錢本身就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但至少應該滿足如下兩個標準,才會被視為"有錢":
· 他們可以選擇不工作,而不必為了生計而擔憂;
· 他們所持有的投資、養老金或信托基金,可以保障終生都有兩倍于本國中等收入家庭的收益。
根據美國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09年美國中等收入家庭的平均收入為50 221美元。按照我對"有錢"的定義,如果一個美國人的投資每年可以帶來兩倍于此的收益(即不低于100 442美元),那么,我們就可以認為他是有錢人。
不過,賺到兩倍于本國中等收入家庭的錢,而且不想工作就不工作,這對很多人來說或許只是一個夢想。
想要致富,就要先學會怎樣花錢
由于本書的重點是通過股票及債券市場投資致富,因此,我們不妨舉一個具有可比性的例子。如果約翰創建一個價值250萬美元的投資組合,那么,他只要每年賣掉其中的4%,相當于每年10萬美元,就能保障手里從不缺錢。假如這筆投資每年都能實現6%~7%的增值,他就可以每年都多拿出一點投資進行變現,用來彌補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
假如約翰恰好處于這種狀況,那么,我會認為他是個有錢人。如果約翰還有一輛"法拉利"汽車和一套價值百萬美元的房產,那我肯定,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
如果約翰擁有一筆價值40萬美元的投資,擁有一套主要是靠抵押貸款購置的百萬美元住宅,開著租來的"法拉利"汽車,我會認為,約翰根本就不是有錢人,即便他每年可以有60萬美元的薪金拿到手。
我并不是建議大家都像守財奴那樣去生活,把賺到的每一分錢都省下來。我也嘗試過那樣的生活,確實毫無樂趣可言。但假如想變成有錢人,我們就必須有一個目標明確的計劃,而最關鍵的及時步就是安排好我們的開銷,只有這樣,我們才有錢可以投資。如果說積累財富是每個人都要上的一門課,每年進行考核,你知道誰會不及格嗎?居然是職業籃球運動員!
在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BA),大多數球員每年的收入都可以達到上百萬美元。但他們是有錢人嗎?大多數球員看上去都非常有錢,但關鍵點并不在于你賺了多少錢:而在于你如何支配你的收入。2006年,《多倫多明報》(Toronto Star)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一名NBA球員工會代表在參觀多倫多猛龍隊時就曾警告球員們要節制消費,他提醒這些球員,60%的退役球員在失去作為NBA球員的可觀收入后5年內即宣告破產。怎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很遺憾,大多數NBA球員的理財意識極差,甚至根本就沒有。因為,高中教育沒有幫助他們為理財做任何準備。
只要遵循本書中的致富原則,你就可以向財政自由的道路邁進了。嚴格遵守這些原則,你甚至會變得富有——真正的富有。讓我們從遵循致富9法則中的及時條開始:想要致富,先學會花錢。縮減不必要的花費,將省下來的錢用于投資,從而使投資較大化。
當然,凡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別人在大肆購買你也想擁有的東西,而你只能過過眼癮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別人家的草坪更綠,要學會欣賞自家的草坪,如果非要比較的話,跟我父親的老破車比比吧。這樣,你就可以奠定財富的基石了。這種方法在我身上很管用,我講給你聽聽。
非要買車時,怎樣最省錢?
最保險的致富之路,就是首先要學會量入為出,而且花的要比賺的少得多。假如你能轉變觀念,對現在所擁有的感到滿足,那么,你就不會受到誘惑而肆意揮霍自己的錢財。這樣,你就可以把錢進行長期的投資,而借助股市神奇的復利,即便你拿的是中低收入者的工資,最終也能積累成一個金額可觀的投資賬戶。有了爸爸的那輛破車做對比(它不光破,還漏呢),我覺得自己很富有,我的"寶駕"在下雨時車頂或者車窗可不會漏水。我可不想拿自己的車跟那些看起來更新、更酷,開起來更快的車做比較,我只拿爸爸的汽車做標準(還忘了說一點,你把螺絲刀插進點火器里就可以啟動它,厲害吧?)。
佛教大師認為,"欲望"會帶來磨難。拿我在新加坡教過的那個男孩來說,他們家對高消費品的不知饜足極有可能給他們帶來一定的痛苦,尤其是在一家之主失去工作或者想要退休時。這也讓我想起以前看到過的一張車尾貼紙,滑稽地模仿了《白雪公主》中小矮人的那句著名臺詞:"欠債要忍,還債要狠,該去干活嘍!"
爸爸的老爺車,我的二手車
15歲時,我滿心不情愿地坐在父親的1975年款日產"達特桑"(Datsun)轎車里,覺得我們開得有點太快了。我俯下身子看車速表,突然發現它竟然早就罷工了。我問,"爸爸,車速表都壞了,你怎么知道自己開得有多快呢?"
父親讓我掀起腳下的汽車腳墊,"卷起來看一看",他狡黠地笑著說。我赫然發現車底板上有一個拳頭大小的洞,可以看到車下面飛速掠過的道路。父親對我說,"看著腳下的道路,你可以更好地感受速度,既然如此,還要車速表干什么呢?"
第二年,我16歲了。我用在超市打工攢的錢購買了一輛汽車。這是一輛已經使用了6年的1980款本田"思域"(Civic)二手車,車速表沒有任何問題,最讓我開心的是,腳底再也不會呼呼生風了!這輛車一躍成為我們家好的車,我因此覺得自己簡直就是時尚代言人。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領悟到積累財富的一個重大秘訣:消費觀念決定消費習慣。
留著錢生錢,還是變作"負債車"?
其實,即使為了盡可能提高把自己變成有錢人的幾率,你也沒有必要非開一輛垃圾似的破車。這有什么意思啊?開一輛大多數有錢人開的車怎么樣?一方面想變成有錢人,另一方面又把平時一點點積攢起來的錢拿去買寶馬、奔馳或者法拉利汽車,這聽起來似乎不靠譜。但大多數富人對汽車的品位或許會讓你感到意外。2009年,美國百萬富翁為購買汽車支付的平均價為31 367美元。因此,在考慮富人對汽車的選擇時,可以徹底忘掉寶馬、奔馳或者捷豹之類的歐洲品質車。托馬斯·斯坦利通過對美國百萬富翁的調查發現,他們最青睞的汽車品牌竟然是乏善可陳的"豐田"。
很多想致富的人,都想在汽車消費方面讓身邊的人高看一眼,動輒花掉4萬美元甚至更多為自己添置一輛豪華轎車,讓那些只花31 367美元為自己買車的美國富人相形見絀。但是,如果你買一輛連百萬富翁都覺得奢侈的汽車,又怎么能為自己積累財富、減輕財務壓力呢?這就如同讓奧運會運動員先跑50米,然后再讓你去趕超他們。
想象一下,如果你失業了,可能根本就付不起買汽車的錢,或者勉強湊夠了這筆錢,但要硬撐著工作到80歲,何必呢?
如果你想趕上百萬富翁,就必須從起跑線上開始努力,或是盡可能地搶跑出發。在汽車上就比大多數富人多花一筆錢,顯然對你沒有任何好處。
2006年,世界上3大最富有人之一的巴菲特買了一輛價格為55 000美元的"凱迪拉克",這是他買過的車里最貴的一輛。美國千萬富翁(即個人凈資產達到1 000萬美元)的近期座駕的平均價格為41 997美元。隨便找一個大型汽車賣場轉一圈,你會看到許多價格超過41 997美元的汽車,有些汽車的價格甚至比巴菲特的汽車高出許多。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在這些汽車的主人之中,又有多少人擁有1 000萬美元的凈資產呢?如果你的答案是"或許根本就沒有",那么恭喜你,你正在致富路上迎頭趕上來。在追求財富和實現財務獨立的道路上,很多人都會犯一個愚蠢的錯誤:喜歡營造讓自己看上去有錢的幻覺,而不是做一個真正的有錢人。
你在購買汽車時省下的每一分錢(更不用說你把買汽車的錢存進銀行帶來的利息了),最終都會變成為你積累財富的投資。
汽車不屬于投資。汽車不同于長期持有資產比如不動產、股票和債券,它每過一年都會貶值。
一位身價百萬技師的省錢買車經
20歲的時候,我利用暑假在公共汽車調度站找到了一份擦車的兼職工作來賺錢支付大學學費。然而,一個汽車技師給我的啟發卻遠比我在大學里學到的任何東西都寶貴得多。拉斯·佩里就是一個身價百萬的技師,他一個人撫養著兩個孩子。他的理財頭腦讓其他技師敬佩不已,他們告訴我:"嗨,如果拉斯和你談起錢的事情,你可一定要認真聽啊。 "
有一次,我和拉斯一起值夜班,夜班通常都不會太忙,特別是周末。于是,我們就有了很多聊天的時間。
我的工作非常簡單,就是擦車、加油以及在每天下班時記錄里程表讀數。每當拉斯大談他的理財經和識人術時,只要我手邊沒事干,我就會時而插上兩句恭維話,時而開懷大笑。盡管不能說拉斯的每句話都對,但他的自我陶醉中也有幾分道理在里面。
拉斯聲稱,只要看一眼開什么車,他就知道開車的人有多聰明。他不明白為什么有些人會花一大筆錢購買那些會隨著時間而貶值的東西,比如說品質汽車。如果他們的車是租來的,或者是借錢買的,就更讓他百思而不得其解了。拉斯堅決認為應該投資于房產和股票等可以隨著時間增值的資產。在他看來,任何會貶值的東西,比如汽車,就是負債。
他對我說,"安德魯,如果你一輩子不在汽車這樣的東西上浪費過多的錢,那你將來錯不了。 "他指著停車場對面在管理部門工作的人說,"看到那個鉆進寶馬車的人了嗎?"
在及時天上班的那個晚上,我及時眼看到這輛車時就心生妒意,太漂亮了。"他是兩年之前買的這輛車,全新的喲,"拉斯說。"但折舊和貸款利息就已經讓他白白丟了17 000美元。而且過上3年,他或許還得再買一輛。"如果一輛汽車在兩年時間里就貶值了這么多,我真不知道它在3年之后還能值多少錢?
"如果你確實很有錢, "拉斯說,"在品質商品上隨便揮霍一點倒也無妨。但假如你還只是個想要致富的普通人,那么,這樣的消費不可能讓你成為有錢人,永遠也不會"。說這些話的時候,拉斯的語氣非常嚴肅。
拉斯用自己的話詮釋了一個至理名言:大多數人都知道車是個耗費錢財的東西,但他們還是想親自體驗來獲得自我實現的成就感。他告訴我,只要謹慎一點,其實大可不必在汽車上浪費太多錢,他自己就是一個好的例子。看來,只有精打細算又深諳其中技巧的人才能做到。但在那個時候,對我這個笨手笨腳、沒有任何實踐經驗的年輕人來說,我不知道這樣的道理是否行得通。
拉斯說,"在買汽車的時候,一定要想想轉手的價格。"新汽車的大部分貶值都攤在及時年。因此,拉斯建議我不要買新車,好買一輛已由別人承擔了折舊和貶值的二手車。此外,他指出轉手時售價較高的是日本車。他建議我找一款低耗油量的車,原裝噴漆保持完好,而且輪胎性能和車內裝飾一定要好。
按照他的道理,如果能花一個劃算的價格買車,而且讓車的大部分折舊由別人來承擔,那么,在駕駛一兩年之后,我還可以按相同的價格轉手賣掉,沒準還能賺一點點。
買二手車也能賺錢!?
為了驗證拉斯的理論,我開始去四處看車。我的買車標準是,能讓我的荷包承受得起,更不會在我的"金桶"上鑿個漏洞。
很快,我就摸到了這個市場的門道。我還閱讀了幾份介紹二手車市場的消費報告,最有價值的莫過于菲爾·埃德蒙斯頓(Phil Edmonston)每年出版的系列叢書《二手車新手指南》(Lemon-aid Used Cars)。有些車型可能確實物有所值,但也有一些可能只會讓你破財。那段時間,我每天早晨都要花幾分鐘瀏覽一下當地報紙的二手車專欄,如果發現價位合理而且又感興趣的車型,我就會認真地研究一番。在隨后的幾年里,我先后買了幾輛低耗油量汽車,而且都是耐用的日本車,價格從1 500美元到5 000美元不等,每輛車都能至少開12個月而不需要額外投入一分錢。因為價格本來就很低,因此,轉讓這些二手車的利潤也不算高:每輛車都能賺到800至1 000美元。
遺憾的是,大部分人都不善于理財,還有很多陷于絕望的人則是在無度揮霍。從他們手里買車再合適不過了。通常,他們都急于出手收回現金,要么是為了升級換代,要么是為了應付即將到期的債務。我從這兩種人手里都買過二手車,然后再開個6萬英里(1英里約等于1.6萬公里。——譯者注),兩三年之后還可以按相同價格賣出。
有一次,我就曾用3 000美元買到一輛已行駛12年的低耗油量日本車。我開著這輛車跑了4 000英里,從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一直南下,到墨西哥州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再到瓜達拉哈拉,然后再返回加拿大。在跑完這趟單程8 000英里的旅程之后,我就以3 500美元的價格把車賣掉了。利用這些審慎計算的采購數據,然后再用我隨后介紹的方法去投資,你就可以把點滴儲蓄變成一筆相當可觀的小財富。
下面這個購買二手車的小竅門,或許可以幫你省下大量錢財和時間。
不妨設想你正身處一家二手車行,通常情況下,賣家不會讓你隨意游蕩,穿著考究的銷售員馬上會出現在你面前,向你介紹各種品牌和型號的汽車。他們的介紹或許出于好意,但是,假如你也像我一樣,一旦被對方識破心機就會心跳加速,而擔心被識破的顧慮又會讓你在不經意間暴露了意圖。結果只有一個:落入對方的圈套。
因此,像我這樣的小魚兒,一定要找到有效策略,去抵御那些兇猛饑餓而且老練世故的大魚。對策如下:首先,我必須鎖定自己的目標。2002年,我想找一輛原漆完好的手動檔日本車。我不想要一輛被重新上過漆的車,因為我還不會識別新油漆掩蓋著什么,比如灰塵又或是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傷。我還要確保汽車行駛里程不超過8萬英里,而且價格少于3 000美元。汽車有多老并不重要,只要保養得當而且沒有經歷過多次碰撞就可以。
于是,我就像一位神秘的私家偵探,勇敢地深入虎穴:從電話黃頁上撕下方圓20英里以內我所感興趣的車行頁碼,用持槍的姿勢握在手里,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們我需要怎樣的車,對任何不符合我全部標準的車概不關注。
面對那些積極進取而又具有韌性的銷售員,我確實是寸步不讓。但是,回過頭給他打一個電話,或許要比面對面地針鋒相對簡單得多。在電話里,大多數經銷商都會告訴我,他們確實有我感興趣的東西,但價格不可能低于3 000美元。有些人試圖誘使我走進他們設好的陷阱,說服我考慮其他車型;還有一些人則會說,我的價格底線不切實際。但不管他們怎么說,我從來不為所動。
我的策略就是緊握兩種武器:一種是決斗的寶劍,直插敵人心臟;另一種就是電話,它是我最值得信賴的盾牌,任何當面無法說出口的話,都可以在電話里說。但我也不是沒有一點騎士風范,因為我知道最終可能還要放下架子,給對方打電話。
由于及時輪電話咨詢工作沒有效果,于是,我在接近月底時再次給經銷商打了一個電話。我希望銷售員正在為如何完成當月任務而焦慮不安。運氣很好,有一對年邁夫婦剛剛將一輛跑了3萬英里的豐田"Tercel"賣給車行作為折價之用。這輛豐田汽車既沒有清洗,也沒有經過檢修,不過,經銷商同意按3 000美元的價格盡快脫手。
實際上,這樣的策略并不僅限于3 000美元價格的采購。這個方法對任何品牌或是任何車型都是最省時間的。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把省下的錢用于投資致富。
還得起翻倍房貸時再買房
大多數人都已知道,購置品質汽車會延緩你的致富進程。但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我們在房產方面也提供了一些重要教訓。
有志于致富的人要牢記的教訓之一:銀行不是他們的摯友,他們的責任只不過是為股東創造財富。因此,銀行往往會聘用一些具有說服力和親和力的銷售人員,他們巧舌如簧具有說服力,為的就是讓你購買差勁的投資理財產品,或是把抵押貸款說得天花亂墜,讓貸款利息把你徹底變成房奴。
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了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呢?一方面是貪婪的銀行,他們永遠都不會為了顧客的較大利益而出力;另一方面則是無知的購房者,他們購買了自己根本無力支付的房子。
在房地產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之際,購房者買下自己其實無力支付的房子,而當原本極端誘人的低利率開始上漲時,他們就沒有辦法還貸了。結果可想而知,很多人在此時被迫賣掉房產,這就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的供給過剩。不管是什么東西,只要出現過剩,人們就不愿意按原價購買了,房產也不例外。
但銀行已經把這些按揭貸款轉手賣給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其他金融機構。當抵押的最初持有者(即購房者)不能繼續償還貸款本息時,金融機構就會憑借抵押效力而占有這些房產,不過,此時已經形成了巨額損失,因為房產價格已經一瀉千里。
此外,銀行還會把這些貸款打成資產包,出售給其他全球性金融機構。在房產所有者無力還貸時,購買這些貸款包的金融機構就上當了,因為貸款收不回來了。一時間,很多國際頂級金融機構紛紛陷入財政危機。隨著可發放貸款的金融資源不斷萎縮,銀行開始無力為其他企業提供足夠的貸款,而這又導致企業在日常經營中出現資金斷鏈現象。于是,這個滾雪球效應最終釀成了一場全球性經濟衰退和大規模裁員。因此,千萬不要相信那些把房產抵押貸款說得天花亂墜的人。抵押貸款的后果有可能是不堪設想的。
這讓我想起媽媽以前給我的一個警告。當時,因為要購置海灘土地,我及時次準備接觸抵押貸款。媽媽問我:"如果貸款利息增加一倍,你還能還得起嗎?"按照那筆抵押貸款約定的條款,銀行向我收取的年利率為7%。媽媽在那個時候就知道,7%是史上低利率,尤其和20世紀七八十年代相比更是如此。按照她的說法,如果我無力支付雙倍的,即14%的利率,那么,不斷增長的利息就會讓我破產。我險些成為那個退潮后被發現是裸泳的倒霉蛋。
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房產被銀行剝奪,我媽媽的意見是值得認真思考的經驗之談。假如你正在考慮購置一棟房產,先算一算如果利率翻倍自己還能不能還得起。如果還可以承受,那就去買房吧。
……
經典暢銷書《漫步華爾街》作者 伯頓·G. 馬爾基爾
安德魯·哈勒姆把專深的投資理論匯聚成 條通俗易懂、方便易行的法則。我認為,每個新手投資者都不可能找到比《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 00 萬》更好的投資指南了。
投資者宣言》《投資的四大支柱》作者 威廉·J. 伯恩斯坦
你是否花費太多,儲蓄太少?你是否想知道為什么你的投資總是不如別人?在這本簡單明了、妙趣橫生而又富有說服力的書中,作者將告訴你原因何在以及如何面對這個問題。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 李大霄
期待股市下跌?這聽起來似乎違反常識。但本書作者用實踐證明:想要賺大錢,就應該在熊市末期大舉買入"打折"的股票,如同趁商場大甩賣時"血拼"。這樣,你才能限度地節約投資理財成本,其實地打好財富基礎。
深圳市東方港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但斌
投資不需要高等數學,只需要智慧、規則、常識和勤奮。本書再次告訴我們一些理財方法與規則的重要性,而作為一個普通人,你同樣可以不依賴理財顧問,通過自助投資而過上富裕自由的生活。
中國個人理財專家 毛丹平
本文作者卻以其投資實踐告訴讀者:不要幻想一夜暴富,而要認識金融市場的基本規則、利用金錢增值的規律踏踏實實地投資理財,才能過上真正富足的生活。他分享了一個非專業人士的專業經驗,比很多專業人士更真誠,更值得欣賞。
理財》雜志執行總編 王再鋒
中國有古語"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所以"授子以財,不如授子理財"。父母都應該把這本簡明好讀、富有教育意義的書送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學會如何花錢,如何投資理財。
中國證券報》金牛基金周刊副主編 楊光 "書中自有黃金屋",好的投資書籍會給人思維的沖擊和實戰的利器。從一個投資者角度看,該書這兩條都具備了。其中既有"復利:攢錢要狠,投資要早,時間要久"等金玉良言的投資理念,也有玩轉指數基金等投資撒手锏。顯然,作者是個投資基金和股票的高手,其內功非常深厚。開卷有益,你還在等"神馬"?
這是一本初級投資者都應該看的一本書,書中用各個故事淺顯易懂的介紹了投資理財,不是那種條條框框,乏味的名詞解釋,看完后心潮澎湃,理財就在當下,就在看到這本書的那刻起,之前的三十幾年真是虧啦,特別推薦給二十幾歲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年輕朋友們!
產品很好,其他的都OK.但是快遞令人惡心至極。以后在當當買東西拒絕用申通。那店員的服務態度為負值。幾次在當當買東西都是用申通,那店員不但不上門派件,服務態度真是前所未聞的。真是令人冒火,如果御用申通的話,誓不在當當買東西了。
看完《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600萬》之后,不禁感慨作者其實是一個十分有毅力的人,他的成功絕非偶然。現實世界里不乏明白理財重要性的人,能夠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能夠拒絕誘惑的人,畢竟很少,所以怨不得成功的人總是只在社會的頂尖。、
蝸居族的奮斗,不是奇跡,而是一步步走過的真實軌跡。這說得多像我們啊,每天睡七個小時,坐車花兩個小時,其余時間都在為生活掙扎著。什么時候才能拿到幾百萬,有套自己的房子啊?《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600萬》說的方法可以借鑒一下。
這本書是我買的理財書中比較實用的一本,作者用自己的投資經歷寫的,比較貼合大眾的生活,容易讓人找到同感,但書的題目有些夸大吧,因書中沒有具體寫到作者是如何從小本賺到600萬,或者是100萬呢?有些遺憾。但這本書還是很值得想學習理財的人看,畢竟貼近地氣,值得收藏。
我看過好幾本理財的書,但這本說得簡單明了,直接說到普通工薪的理財要點,實際操作也容易,并使我在股市投資上有了新的看法和操作方法,并且都很簡單,是是我想找好久的理財教程書,多謝作者:(加)安德魯·哈勒姆
拿工薪,三十幾歲我的經濟狀況是怎樣的呢?那取決于你今天如何積累、如何消費、如何理財,有沒有開始投資。一切偉大的差異都來源于細微的區別,哈姆勒的經驗絕不是奇跡和偶然。你三十幾歲也可以,只要從現在開始。
能夠有幸在十幾歲遇到這樣一本投資理財的好書,實在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一口氣讀完之后,在心里竊喜,以后可以不用一遍一遍啃難懂的經濟專刊還不明所以了,《拿工薪,三十幾歲你能賺到600萬》讓我耳目一新,理財更輕松。
很喜歡 前后買了十幾本理財書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是最實用的。之前的理財書都說指數基金好 但具體好在哪里?怎樣去做?沒有解釋。都說復利魔力大,但怎樣才可以實現?也沒有。唯獨這本書 給大眾做了詳細解釋!個人感覺很好!極力推薦!
好讀又好用,這本書是一座智慧寶庫。平時都沒有時間關注股市和基金狀況,投下去的錢也是打水漂,真的是很傷透腦筋啊。看完這本《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600萬》,我豁然開朗了,理財投資還是要保持負責任的態度呀。
收到《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600萬》這本書的一大驚喜是,這本書的附錄里有詳細的投資指引,我打算就照書上的指導先試試看。按作者的說法,現在正是下手股市的最佳時機,此時不入,更待何時?一本投資寶典在手,股市,我來了!
《四本存折賺大錢》和《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600萬》剛好是我近期在讀的兩本理財書。前者主要講如何通過儲蓄穩定地獲得大錢收入,后者則主要集中在投資方面,教人較少不必要的開支,通過有目的的投資,最大化自己的財富。
安德魯·哈勒姆把專深的投資理論匯聚成 條通俗易懂、方便易行的法則。我認為,每個新手投資者都不可能找到比《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 00 萬》更好的投資指南了。
這本書在標題上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作者是一個教師,在36歲是成為百萬富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講理財的道理講述給大家聽,成文百萬富翁不是夢想,只要從即刻做起,積攢起更多的錢進行投資!
作為一個有金融專業背景的人士,卻從來不曾投資理財,中國的股市~~大家都懂得~~《拿工薪,三十幾歲你也能賺到600萬》徹底改變了我的理財觀,書中提出的“被動式指數基金”應該是目前對中國散戶最有利的投資產品,因為莊家發不了力……。力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