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老照片(107)圖書
人氣:123

老照片(107)

老照片》是一種陸續出版的叢書,現每兩個月推出一輯。辟有“故時風物”“名人一瞬”“舊事重溫”“私人相簿”等欄目。通過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輔以生動活潑的文字,以獨...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史料典籍  
  • 作者:[馮克力]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7418765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6
  • 印刷時間:2016-06-01
  • 版次:1
  • 開本:128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老照片》是一種陸續出版的叢書,現每兩個月推出一輯。辟有“故時風物”“名人一瞬”“舊事重溫”“私人相簿”等欄目。通過刊發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輔以生動活潑的文字,以獨特的視角回望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是可看、可讀的歷史讀本。這輯《老照片》中展示了清末濟南和民國青島的老照片,講述了中共特工景林的傳奇人生,回憶了一位威海衛警察在香港的經歷,等等。

作者簡介

馮克力(主編),十幾年里致力于老照片的編輯、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當歷史可以觀看》等。

目錄

景小棠 “長春公子”的傳奇人生

楚澤涵 懷念大哥楚莊

賀捷新 民國新疆奇臺縣府家事

矯桂瑾 父親矯漢治與朝鮮義勇隊

吳傳忠 口述 張軍勇 整理 我在香港當警察

王亞新 坎坷求學路

孫國輝 我參加了“女子遠征隊”

史耀增 猶憶當年修鐵路

雍 堅 清末濟南府片影

薛 原 青島跑馬場的航拍老照片

鄒存榮 往事只堪哀

黃豆米 母親的終身大事

李義福 大貴大爺

羅 治 照片背后的故事

方 方 一張照片的考證

李鴻明 1956年:街道食堂

姚 勇 與老英雄的合影

鄧德泉 一張“玩山”照

張玉艦 掃盲隊員的合影

馮克力 任重道遠的“重生”

封 面 民國女師同學合影(王亞新)

封 二 1937年:志在從軍報國的兒童(楚澤涵)

封 三 杭州“二我軒”影存:自扮婆媳(邵寶振)

在線預覽

清末濟南府片影

雍 堅

這是清末某外國攝影師(一說為奧匈帝國人)拍攝的一組濟南府老照片。照片下方原有的手寫德文說明顯示,照片拍攝時間為1908年至1909年。

圖1的原說明為“濟南府的寺廟入口,1908”。照片拍攝的是一座傳統宗教建筑的前臉及穿堂過道,門口右側掛著“巡警總局衛生所”牌子。門前站了數位穿著簡陋、留著大辮子的黃包車夫,可能是因為照相的緣故,還有幾個孩子也湊過來看熱鬧。與他們裝束不同的,門口還站著兩位頭戴禮帽、身穿西裝的男子,或許是陪同洋攝影師前來拍照的人。據濟南老照片研究者陳強先生考證,圖1所拍攝的應該是1908年的后宰門關帝廟,照片中門楣上的懸匾為“福佑萬民”四字。光緒二十八年(1902),山東始建警察機構,先后成立山東省城濟南巡警總局、山東巡警道。巡警總局始在濟南東城根街,年末遷南營兵營,后遷貢院后街。1906年再遷后宰門關帝廟,分設馬、步、暗巡警隊和探訪、消防、衛生警隊。

后宰門街關帝廟位于后宰門街東首路北,原是濟南城內規模較大的一處關帝廟。該建筑與芙蓉街北頭的濟南府學文廟遙相呼應,構成府衙兩側“一文一武”對稱分布的特色格局。據1997年《濟南市志》記載,該廟始建于宋代,初名漢壽亭侯廟,后改稱關岳廟、關帝廟。清末被巡警總局占用,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山東國術館曾設于此。自2002年縣西巷拓寬改造以來,后宰門街關帝廟舊址一直處于修繕復建中,至今尚未對外開放。

圖1

圖2的原說明為“濟南府一蓮花池中的小茶館,1908”。實際上,這個水中涼亭當年雖然可以喝茶,但并非公用茶館,而是大明湖畔李公祠后的覺漚亭,仔細看,亭中匾額上還隱約能分辨出“覺漚亭”三字。光緒三十年(1904),山東巡撫周馥在大明湖邊辟建李公祠,以紀念晚清大臣李鴻章,覺漚亭便是李公祠的組成部分,有小石橋通到岸邊。在存留至今的清末外文明信片中,李公祠內景及這座湖上亭的照片可謂是屢屢出現,而能夠看清亭名的,幾乎沒有。

李鴻章是位頗有爭議的近代人物,歷來褒貶不一,褒者稱其為扶晚清之將傾的重臣,貶者斥之為賣國賊,而后者在當代史學界和坊間占了上風。1961年,原李公祠舊址被改建為紀念辛棄疾的稼軒祠,而覺漚亭則成為大明湖景區中的一個獨立景觀,被改稱“九曲亭”“藕亭”,通往亭子的石橋則被稱為“九曲橋”。原來修建李公祠時的碑刻,至今還橫臥在稼軒祠旁邊的綠植中。

圖3的翻譯信息很簡單——“街道照片,濟南府1908”。不過,放大后仔細瞅瞅,還是能識讀圖中主建筑匾額的題字——“府城隍廟”。

府城隍廟是濟南出現很晚的一座道教建筑。清同治八年(1869),禮部下文,要求各地祭祀城隍之神需沿襲舊制。次年,濟南知府龔易圖將私奉像于南門外老君堂的府城隍請到城里,建廟以祭祀,而廟址則是利用鞭指巷陳家大院后花園和一個大車店的地皮。或許是府城隍老爺的保佑,十幾年后,陳家出了一位狀元郎——陳冕。從此,陳家大院被稱為“狀元府”,至今已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圖3

府城隍廟的建立,據說是為了和洋教分庭抗禮。將軍廟街的洋教堂始建于清順治七年(1650),雍正年間被民眾焚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后,清政府再次將將軍廟街西首的民宅劃給天主教建教堂。此后,洋教堂不斷擴大規模,并于同治五年(1866)建主教堂。這種情況激起不少濟南士紳的民族情結,于是合議請地方政府出面,將府城隍老爺請到同一條街上安家,以“震懾”洋教。府城隍廟今天尚存遺址,但大殿坍塌,廟門也早已拆除改建。在濟南現存老照片中,這張清末府城隍廟山門的照片,恐怕是該廟正門留下的一張照片了。

圖4的說明也很簡約,內容為“濟南府的街道,1908”。據陳強先生考證,這張照片所拍攝的內容為從南北鐘樓寺街遠望鐘樓寺。照片為從南往北拍攝,前景上是南北鐘樓寺街(今改造后并入縣西巷),青石板街道上走來兩位推獨輪車的老漢,旁邊的店鋪招牌上寫著“恒泰永成衣店”。而遠景上,就是傳說中的鐘樓寺主建筑——鐘樓,當年的鐘樓是重檐歇山頂樣式,因為建在高大的臺基之上,遠遠就能看到二樓上那口大鐘。據民國《續修歷城縣志》記載,明初,將開元寺(原位于今縣西巷南段路東)辟建為濟南府署,開元寺的大鐘就移到大明湖邊的康和尚院,并改名“鎮安院”,又名“鐘樓寺”。鐘樓寺雖是明代才有的稱謂,而大鐘卻是金代明昌年間鑄造,時稱“明昌鐘”,鐘高2.3米,口徑1.7米,重達8000公斤,可謂“濟南及時鐘”。20世紀80年代,這口大鐘被移置于大明湖景區內的晏公臺。

圖5的原說明為“濟南府的一處泉水洗衣場所,1908”。這個地方雖然今昔變化很大,但老濟南人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這是拍攝的護城河東南角瑪瑙泉一帶風光。當年的護城河,雖然遠沒有今天環城公園這么靚麗,卻更加親民。你看,瑪瑙泉邊(當時還不像今天這樣只有一個泉池)生機盎然,有十多位婦女和兒童在此浣衣或玩耍。泉西側是一戶獨門獨院的人家,由那里再往西看,黑虎泉也被包進市井民居之中。河北岸的白石泉當時是兩個方形泉池,再往西,還能看到九女泉的方池子。這兩眼泉的泉池,真沒有如今好看。不過,那座宛在水中央的小金山寺(俗稱龍神廟)卻是畫面中的點睛之筑,巴掌大的小廟,立著好幾塊石碑,說明它既有年頭,又有來頭。幾個在河中戲耍的孩子,聚攏在小廟周圍,有一個蓑衣小么子(濟南話:調皮男孩)還站在廟門前往里探頭探腦。小廟的一側,是座簡易的石板橋,平時水可從橋下石板下流過,估計水盛時就能漫過石橋了。如今,這里被一座高大的拱橋所代替,橋下可以過畫舫。仔細看,橋旁那塊石頭上還刻著“金山寺遺址”,而小廟本身,早已不知所蹤。

圖6

圖6的說明為“濟南府的街景,1908”。照片中,來來往往的孩子絡繹不絕,左側木門上寫著三個字“東轅門”。看到它,人們自然會想到,如今在珍珠泉大門(清代撫署大門)西側的那條西轅門街。其實,在20年前的歷下區地圖上,我們還能找到與西轅門街相對應的東轅門街,根據《濟南市歷下區地名志》記載,清代的巡撫衙門,其正門稱“轅門”,正門左右,各有一門,分別稱“東轅門”“西轅門”。東轅門街北起才盛巷西口,南止牛頭巷,其路東原為平房民居,路西為珍珠泉大院東墻。由東轅門街往北,與之對接的是東更道。伴隨著東側平房民居的改造,東轅門街的名字已退出濟南人的視野。如今,多數人只知道緊鄰珍珠泉大院東墻的街叫東更道,不知道東更道的南段原來曾是東轅門街。

圖7的說明為“濟南府一瞥,1909”。很容易可以看出,這是一張站在高處拍攝的俯瞰圖。近處的城墻垛口暗示出,這是站在城樓上往城外拍攝的照片(城墻垛口一般都是單設,位于外墻一側),垛口內較低處的平房,是甕城內房舍。而遠處的南山告訴我們,這張只能是往南或偏南方向拍攝(濟南北部無群山)。兩種因素疊加起來,只能推定,這是站在南門城樓上,往西南拍攝的城廂房舍。當時,齊魯大學尚未建立,這一視線中,看不到高樓和洋樓,清一色是硬山頂青磚灰瓦民居,感覺很和諧。由于房屋低矮,而樹木則長得高大蓬勃,城市像建在樹林中。不像現在,鋼筋水泥的叢林,成為城市的主模板。

圖8的說明為“濟南府大明湖里的樓閣”。經仔細辨別,這個說明應該是寫錯了,照片中拍攝的應該是南門甕城與城墻交界處外側的東南夾角。別看這里只有寥寥十幾戶人家,卻是有名有號的,在1926年《續修歷城縣志》所附的街巷圖上,這里被標注為“東燕窩”,與之相對稱,南門甕城與城墻交界處外側的西南夾角,被稱為“西燕窩”。據《濟南老街史話》一書記載,“燕窩”有多種傳說。其中一種是,這里沿弓形河邊的道路,其形似兩燕翅,于中的南門橋則是燕子的頭,燕翅之下即是“燕窩”,有如人的腋下形似胳肢窩一樣。

老照片拍攝的是一個朗晴冬日里的東燕窩,取景可謂“經典”。雖然民居多是簡單的草頂房子,但在和煦陽光里,不少住戶在暖暖地曬著太陽,溫馨而愜意。這個小小的城外角落,背靠巍峨的南門城樓,面臨開始化凍的南護城河,雖然交通不便,卻也庇佑著那些蝸居于此的城市平民。

圖9的原說明為“寺廟門口”。這幅老照片拍攝的是大明湖北岸的北極閣。北極閣又名北極廟、真武廟,供奉道教北方之神真武大帝。此廟建于元代,筑于7米高的鑲石土臺上(放鶴亭舊址),最初只有前殿。后殿稱“啟圣殿”,是明成化年間,德王朱見潾所建。

雖然多數濟南人一眼就能認出這張照片拍攝的是北極廟,但通過對比幾幅不同時期的老照片,筆者發現,一百多年間,北極廟的變化還是很大的。1903年的一張德文實寄明信片上曾有北極廟的照片,當時,正殿旁的鐘樓和鼓樓是單層四角亭,建在一個帶拱券門洞的磚基上,正殿前兩株古柏一榮一枯。而圖9中,鐘鼓樓都變成了高大的“復式結構”,左右兩側有山墻支撐,而殿前的兩棵樹,則全部枯死。由此說明,清末北極閣做過一次較大幅度的整修。

圖9

到了民國時期,最遲在20世紀20年代的照片上,殿前兩棵枯死的柏樹不見了。時光再往后推移,在1966年的北極廟照片上,筆者發現,鐘鼓樓竟然找不到了。直到20世紀80年代,北極廟的鐘樓、鼓樓才仿古重建。值得一提的是,圖9中,北極廟臺基前墻面上各鑲嵌著一通石碑,直到20世紀70年代照片中,尚能看到它們,而現在臺基前墻面上卻空空如也,不知道將石碑弄去了哪里。

圖10的原說明為“濟南府官衙影壁正對的街道一瞥,1909”。畫面中,遠景上是繪著巨龍圖案的大影壁墻,墻內可見官署建筑屋頂,影壁墻街道上是熙熙攘攘的行人,近景上則是一幫湊上來觀看“西洋景”的市井百姓,有端著飯碗邊吃邊看的乞丐,有穿著長袍馬褂、留著辮子的體面生意人,還有穿著斜大襟棉衣的半大孩子。因為那個巨龍圖案的大影壁幾次出現在清末照片中,所以這張片子無可爭議,拍攝的是山東撫署前的院前大街。今天,這里一仍故名,只是山東撫署變成了珍珠泉大院,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在里面辦公。

清末,濟南是省、道、府、縣四級衙門扎堆的一省首府,山東巡撫辦公的撫署是眾官衙之首,外國攝影師自然把這里作為必按快門之所。與想象中不同,撫署前的院前大街并不是警察林立、肅穆異常,而是人來人往一派祥和,照片中甚至還能看到用作腳力的牲口。或許,這和當時官方倡導的“恤商保民”(巡撫大堂前掛有此匾額)風氣有關。

圖11的原說明為“攀登濟南府的千佛山”。畫面正中是一位體態優雅的外國婦女與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像是一家三口,但到底是攝影師的家人還是在濟南僑居的朋友,則不得而知。在她們身后,是一座小型歇山頂小廟(今天已經無存),小廟前是砌有石墻的陡崖,石墻墻體內鑲嵌著一通石碑。

通過與清末、民國時期的其他千佛山照片對比可知,這幅老照片拍攝的位置在千佛山興國禪寺西門外,石碑就是與云徑禪關牌坊正對著的乾隆御碑,清乾隆戊辰年(1748),乾隆皇帝登千佛山到興國禪寺禮佛,在此詩興大發,提筆留下《千佛山極目有作》一詩,以白描手法,記述了他流連于摩崖造像和龍泉洞前的所見、所思和所感。詩中有“ 兩樹丁香花,芳菲綠陰茂。開窗納煙霞,俯檻睇錦繡”之句。

千佛山興國禪寺在照片拍攝后的百年間,飽經滄桑,很多老建筑被破壞,所幸圖中的乾隆御碑一直保存了下來,如今被加了玻璃罩立于原址,依然是游人到此都要與之合影的古跡。

(圖片由劉巍峰先生提供)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17-04-13 19:44:3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不錯的書,閑時讀讀挺好,一次買了9本,性價比高

2017-04-18 00:14: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值得購買 好書

2017-04-21 16:29:31
來自虎落坪**的評論:

一直都在買的,從沒有中斷!

2017-04-22 14:28:39
來自l***7(**的評論:

老照片一直還不錯,每期必買

2017-04-25 15:55:5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看老照片,了解歷史

2017-04-26 14:14:20
來自***(匿**的評論:

很喜歡看的書

2017-05-02 15:34:0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性價比超高的

2017-05-03 06:02:48
來自d***5(**的評論:

老照片很有意思,有圖有故事,了解過往的中國,一直在買。

2017-05-24 15:44:37
來自***(匿**的評論:

一如既往的不錯,繼續收藏!

2017-06-01 14:30:23
來自c***0(**的評論:

非常滿意,很喜歡

2017-06-08 22:25:1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正版圖書 紙質精美 印刷清晰 內容豐富

2017-06-16 10:39:29
來自y***9(**的評論:

很常滿意,好評!

2017-06-17 10:59:2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老照片(107) 不錯的回憶

2017-06-17 16:06:41
來自購***3(**的評論:

藏閱老照片二十年,當當值得信賴!

2017-07-03 15:02: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 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天花那個圖片看著讓人不舒服 不過也長知識了 最后動物行為的那篇很溫馨 很好的書籍

2017-07-08 01:28:3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已收到,不錯

2017-08-27 12:17: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經典好書,值得一讀!

2017-09-20 15:53:44
來自wx0085c**的評論:

書很不錯的

2017-10-16 11:03:5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對此次購買十分滿意,期待下次購買。建議大家閱讀0

2017-11-15 13:41:43
來自jiaqi68**的評論:

從第一期買的現在,一如既往的喜歡這個系列叢書

2016-07-28 09:03:4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只要出新的就會第一時間購買,一期都不落。沒有原因,就是喜歡,腦殘粉兒!

2017-02-10 22:48:38
來自大***1(**的評論:

書是正版包裝非常好 物流是相當的快 上午拍下午到 滿意吶

2017-06-19 20:26:48
來自e***g(**的評論:

老照片(107),一集一集的買,很多年了,有讀頭也有看頭,所以得以繼續!

2017-09-15 11:32:41
來自dengdeq**的評論:

歷史的證據,時間的定格,山東畫報社的《老照片》功德無量!!!

2016-07-28 09:51:4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收藏《老照片》豪華典藏本20冊(1-100級),繼續收藏!

2017-05-25 15:02:15
來自浴***飛**的評論:

偶然買過一期,讀著感覺不錯,有一種重回歷史現場的感覺,黑白的老照片承載的是沉甸甸的歷史。

2017-05-23 14:36:18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