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傳》
杜甫尚未出名、李白還在蜀中,
王維早已名噪京華。
他是盛唐的浪漫與風雅,
詩中有畫,詩中有禪。
然而,
從躊躇滿志的多情少年,
到空靈淡遠的世外閑客。
人生就是一場與命運的殊死相搏。
宦海的起伏,情誼的失落,
傷了人心,
卻平添了詩境的禪意。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傳》
我們都以為他是晚唐后一個情種,
詩文清麗,詩意纏綿。
繾綣在情愛思慕的情緒里,
過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
誰想,
他也曾是滿腔情懷與抱負的儒家少年,
為了家國天下積極奔走。
宦場受挫的困頓與失意。
對人生的迷茫與懷疑。
他用綺麗的音律,用婉約的意象,
向歷史訴說著一生的悲涼慨嘆。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傳》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
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
他是詩人、散文作家,
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
他是政治上堅持己見的人,是月下的漫步者,
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而這些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
縱然在宦海中沉浮,幾起幾落,
但他的風骨堅不可摧,
從不阿諛奉承,從不背叛自己堅持的立場,
不以個人得失為懷,
而是以談笑于生死之際的曠達情懷,
在動蕩不停的政治風雨中,
捍衛(wèi)良知,特立獨行。
一生一代一雙人——納蘭容若詞傳》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出身顯貴的納蘭公子,
因鄙棄官場的爾虞我詐,
在入仕的路上自我擱淺。
他那一腔不屈的抱負,
只能化成綿綿的情思,
寂然吟出。
他敏感多情,自詡是“天上癡情種”,
在凄美的辭藻里苦戀自己的愛人;
他是金戈鐵馬中的一片浮萍,
在戰(zhàn)亂紛爭中逐水飄零;
他“純?nèi)涡造`,纖塵不染”,
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內(nèi)心卻傷痕累累的詞人。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傳》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
愛,是什么?
甜言蜜語的癡情種?
為賦新詞強說愁?
還是海枯石爛的山盟海誓?
這是一個男人的愛情故事。
淡遠的男人,淡遠的愛情。
因愛而光芒萬丈,因愛而遁入空門。
人們都說,相伴是長情的告白。
試問,世間能有多少細水長流的相伴與相扶。
初唐浪漫詩人,王維的人生傳記。
用一個人的一生,去闡釋什么叫做,真正的愛。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傳》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他的一生,有諸多纏綿悱惻的詩句流傳后世。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人都道他風流少年,一生流連紅粉情愛,
殊不知,他人生坎坷,只能縱情山水間。
這是一個男人的奮斗故事。
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傳》
宋代才子萬千,為什么唯獨蘇軾受到后人無與倫比的喜愛?
他橫跨各個文藝領域,而獨領風騷。其文,如行云流水,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其詩,如天地奇觀,“筆所未到氣已吞”;其詞,豪爽狂放者有之,婉約蘊藉者有之,清秀淡逸者有之;其字,筆章淋漓,靈趣盎然;其畫,大膽創(chuàng)新,強調(diào)神韻,不拘形式……
他的曠世奇才讓后世敬仰,他剛正不阿的品質(zhì)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更值得稱道。在動蕩不停的政治風雨中,他捍衛(wèi)良知,特立獨行……
一生一代一雙人——納蘭容若詞傳》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出身顯貴的納蘭公子,因鄙棄官場的爾虞我詐,在入仕的路上自我擱淺。他那一腔不屈的抱負,只能化成綿綿的情思,寂然吟出。
他敏感多情,自詡是“天上癡情種”,在凄美的辭藻里苦戀自己的愛人;他是金戈鐵馬中的一片浮萍,在戰(zhàn)亂紛爭中逐水飄零;他“純?nèi)涡造`,纖塵不染”,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內(nèi)心卻傷痕累累的詞人。
空有“一生一代一雙人”的深情,卻換來“相思相望不相親”的結(jié)局
天上癡情種,人間惆悵客 —— 一代詞人納蘭性德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傳》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傳》
畢寶魁
遼寧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韓愈研究會理事、中國王維研究會理事、遼寧省唐代文學研究會秘書長、遼寧省傳記文學學會理事、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論語精評真解》《中國古代文化史知識》《東北古代文學概覽》《移祚兵梟——朱溫》《新注花間集》《唐詩三百首譯注評》《宋詞三百首譯注評》《元曲三百首譯注評等。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其著作22本,美國哈佛大學東方學院燕京圖書館收藏其著作11本。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傳》
夏葳,原名魏世霞,教師,寫作者。已出版作品:《詩經(jīng),這支不老的歌》《既見君子——詩經(jīng)中的君子之道》。
一生一代一雙人——納蘭容若詞傳》
王一倩,情感作家。已出版作品《中國藝術(shù)故事》等,現(xiàn)供職于讀者出版集團。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傳》
卷
綠茵純情 002
雛鷹練翼 003
噩 耗 005
祠堂里的祈禱 006
媽媽的眼淚 008
我也能考中進士 010
卷二
五彩繽紛的長安 014
及時位朋友 016
王府大門深似海 018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021
母親有些變了 024
舊夢重溫 026
這服藥真靈 027
出語驚人 029
哥兒倆的分歧 032
詩成驚滿座 035
一個不利的消息 038
岐王設謀 040
一曲《郁輪袍》 041
九成宮觀國寶 044
閑逛平康里 046
卷三
奇 遇 050
愛的啜泣 051
一舉奪魁 054
飛煙女傳信 056
圣代無隱者 059
巧遇祖三 061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062
第二次開悟 065
窮邊徇微祿 067
令人窒息的官場 070
民間有賢者 072
酒逢知己 075
錯認紅顏 077
士為知己者勤 079
卷四
茍利社稷生死以 083
一塊豐碑的誕生 084
汶陽歸客淚沾巾 087
孤雁飄零遇友人 089
純屬偶然的發(fā)現(xiàn) 091
千里尋情人 094
真如夢幻 096
金子一般的心 097
相思豆 099
好事多磨 102
為幸福敢違天意 103
半個時辰天地移 105
洞房花燭夜 107
星光夜語 109
淇水之濱的小宅 112
嘯臺幽思 114
難償?shù)那閭?117
子夜挽歌 119
字就叫“摩詰”吧 121
千呼萬喚不出來 124
漸入空門 126
卷五
再入仕途 130
又見高人 133
千載難逢的機遇 135
巴山蜀水盡丹青 138
淇水孤墳話凄涼 142
咸陽游俠多少年 144
太室山下的高隱 148
端居恥圣明 150
諧語邀李頎 153
明君賢相創(chuàng)輝煌 156
遮面紗的倩女 159
三進皇城 162
一雙可怕的眼睛 164
未能遠食玉山禾 166
卷六
黑色的24小時 171
立仗馬 174
大隱隱于朝廷 176
嚆響荒林 178
醉翁之意不在酒 182
“月堂屋”中的密談 184
不速之客 186
大漠孤煙直 189
受賞者的眼淚 192
居延城外獵天驕 196
又一次開悟 200
臨湍驛奇遇 201
南禪宗和北禪宗 203
心領神會 207
山色有無中 209
卷七
江山空蔡州 215
回眸一笑百媚生 218
購室終南山 223
勝事空自知 225
深山何處鐘 228
扈從圣上游驪山 231
異樣的感覺 235
新家孟城口 237
三條絞索 239
勸君更盡一杯酒 242
應同羅漢無名欲 244
參禪未成詩偏成 247
深林人不知 248
精識《奏樂圖》 251
卷八
綦毋潛飄然而去 256
風云突變 257
身陷囹圄 259
百官何日再朝天 262
莫名其妙的招待 263
天旋地轉(zhuǎn)回龍御 266
云開霧散 268
百官今日又朝天 270
施莊為寺 272
責躬薦弟 275
生命的終曲 278
尾 聲 282
附錄 王維生平大事年表 284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傳》
卷
皇室苗裔 002
兩個惡性腫瘤 004
禍從天降 007
喜得麟兒 010
躁進莫如待時 011
花凋玉殞 014
路在何方 017
車到山前 019
少年喪父 022
困境中的孩子早立世 026
淚水伴墨水 028
燈窗下的身影 030
沾魚則腥 033
繁華的東都 036
卷二
傭書販舂 039
兩個小書法家 042
他是誰 045
二訪白居易 047
相識恨晚結(jié)忘年 050
十五泣春風 052
珍貴的禮物 055
卷三
京兆府衙門高 059
穩(wěn)重威嚴的老人 061
學莫便乎近其人 063
名師出高徒 065
痛悼恩師堂叔 068
伐柯如何 070
“吳老”的面子 072
真是個血性男兒 075
權(quán)歸宦兮鼠為虎 078
將軍身旁的白衣巡官 080
不羨王祥得佩刀 083
卷四
初進長安 087
二進考場 089
柳枝三笑 091
陰差陽錯 095
高聲喝吏放兩衙 097
初戀失敗 102
噩夢深情 105
雪中途炭 107
命壓人頭不奈何 110
是非系于褒貶 111
忍剪凌云一寸心 114
卷五
神秘的新朋友 118
深夜來客 119
山雨欲來風滿樓 121
玉陽山的誘惑 124
心有靈犀 128
又向窗中覷玉環(huán) 131
丁香樹下 133
銷魂的雨夜 137
春蠶到死絲方盡 140
相見時難別亦難 144
告別玉溪 146
卷六
血濺長安城 151
恐怖籠罩著長安 153
欲問孤鴻 156
再游玉陽山 158
三問三答 160
不速之客 162
上書崔華州 164
榜上有名 166
卷七
曲江池邊多麗人 171
相如未是真消渴 173
靈都觀前的情思 175
此禮恐無時 178
揮淚寫遺表 180
布車一乘 183
洞房紅燭 185
猜意鷦雛竟未休 188
卷八
誤會與褊狹 193
妻子的愧疚 195
欲回天地入扁舟 198
又挨一悶棍 201
人命關(guān)天 204
不能受這份窩囊氣 206
官路旁的早梅 209
血染的皇袍 210
憑吊恩師 213
意外的相逢 214
已斷燕鴻初起勢 217
巫咸不下問銜冤 220
天降大戾 223
卷九
相濡以沫 227
難償?shù)那閭?230
良苗亦懷新 234
羞逐鄉(xiāng)人賽紫姑 236
濩落生涯 239
君王長在集靈臺 243
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246
就叫“白老”吧 249
遠行桂州 251
賣女孩的老太太 255
卷十
州衙前的風波 260
一朝權(quán)在手 262
又生變故 264
巴山夜雨 267
短羽差池不及群 270
袞師我驕兒 274
馬思邊草蜷毛動 277
且吟王粲從軍樂 280
高高的門檻 282
貧賤夫妻百事哀 285
卷十
遠赴東川 294
溫八叉 296
實不接于風流 300
神游佛門 303
夕陽無限好 307
一寸相思一寸灰 310
一弦一柱思華年 314
附錄 李商隱生平大事年表 318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傳》
序言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卷一 詩酒趁年華
及時章 [眉山] 〇〇二
第二章 [芳伴] 〇一
第三章 [題名] 〇一九
第四章 [蟄居] 〇二九
第五章 [南行] 〇三七
第六章 [三蘇] 〇四四
第七章 [仕旅] 〇五六
卷二 人間有味是清歡
及時章 [松岡] 〇七二
第二章 [新政] 〇七九
第三章 [鴻才] 〇八九
第四章 [超然] 〇九九
第五章 [常棣] 一一
第六章 [黃樓] 一二二
第七章 [烏臺] 一二八
卷三 我欲乘風歸去
及時章 [躬耕] 一四〇
第二章 [赤壁] 一五〇
第三章 [老妻] 一六
第四章 [莫逆] 一七二
第五章 [南渡] 一八三
第六章 [官祿] 一九二
卷四 一蓑煙雨任平生
及時章 [書畫] 二〇〇
第二章 [自退] 二〇七
第三章 [嶺南] 二一三
第四章 [維摩] 二一九
第五章 [放逐] 二二八
第六章 [歸去] 二三六
后記 二四二
附錄 蘇軾生平年表 二四四
一生一代一雙人——納蘭容若詞傳》
序
卷一 深情纏綿的愛情詞
十年青鳥音塵絕,往事不堪思 〇〇二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 〇〇八
舊事驚心,一雙蓮影藕絲斷 〇一六
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〇二二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〇三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〇三八
卷二 字字泣血的悼亡詞
知己一人誰是?已矣 〇四六
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 〇五四
詩殘莫續(xù),贏得更深哭一場 〇六二
唱罷秋墳愁未歇 〇七〇
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〇七八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 〇八六
卷三 肝膽相照的友情詞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jié)他生里 〇九六
莫被寒云,遮斷君行處 一〇四
遙知獨聽燈前雨,轉(zhuǎn)憶同看雪后山 一一二
殺軟紅塵里客,一味醉生夢死 一二〇
獨臥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 一二八
匆匆剛欲話分攜,香消夢冷 一三四
卷四 鐵血飲馬的邊塞詞
萬里陰山萬里沙,誰將綠鬢斗霜華 一四二
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 一四八
試倩玉簫聲,喚千古、英雄夢醒 一五四
古戍饑烏集,荒城野雉飛 一六〇
塞草霜風滿地秋 一六六
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 一七二
卷五 五味雜陳的人間詞
欲渡浣花溪,遠夢輕無力 一七八
興亡滿眼,舊時明月 一八四
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一八八
伴我蕭蕭惟代馬,笑人寂寂有牽牛 一九二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凄涼 一九六
冷處偏佳,別有根芽 二〇〇
后記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傳》
第二次開悟
劉子玄名叫劉知幾,子玄是他的字,在當時,他大名鼎鼎,享譽朝
野,是位了不起的忠正耿直的史學家,高宗朝進士。武則天時,任著作
佐郎、左史等職,兼修唐史,敢于秉筆直書,從不隱諱,令權(quán)貴側(cè)目。
他的這種品格在士人中贏得了崇高的聲譽。由于他的知名度太高,故
般的權(quán)貴對他也有所顧忌,不敢輕易加以陷害。
劉子玄被貶的消息震驚了王維,他忙要問個究竟。王縉見王維追問,
故意賣關(guān)子道:“別說劉子玄,比他更重要的人也有被貶的。”
“別人先別說,先說劉子玄為何被貶。”
“聽人講,劉子玄死心眼兒,不知忌諱,總是秉筆直書,又倔又犟。
他參與修撰《則天實錄》和《睿宗實錄》,圣上要做些改動,他卻堅持
著不肯。圣上大為不滿,早就想打發(fā)他。昨天把他的兒子劉貺被貶出京
師,是先給他以顏色瞧瞧。他不知進退,知道信兒后竟敢去找皇帝辯解。
結(jié)果他也被貶為安州別駕,限期離京。街上人都在議論這件事,說什么
的都有。”
王維聽著,陷入沉思。劉貺是劉知幾的兒子,這他知道。但劉知幾
和皇帝的這些過節(jié)兒,他卻一點兒也不知曉。噢,看來劉貺的被貶與劉
知幾有關(guān)……
“不但劉子玄被貶,聽說岐王也被貶為華州刺史了,而且還限期離
京呢!”王縉見王維沉思不語,不等他再問,接著報告新聞。
聽說岐王被貶,王維微閉著的眼睛睜了一下,看了看王縉,想說話
而沒說,又閉目沉思。
王縉安慰哥哥幾句,回自己的房間睡覺去了。
王維的大腦一刻也沒有停止轉(zhuǎn)動。先時亂糟糟的情況有所改變,王縉帶回的消息使他的思維有了一定的方向,就像一個迷失道路的人突然
發(fā)現(xiàn)了目標一樣。想著想著,他忽然開竅了,心中一亮,用半握的右拳
正面輕輕地敲打一下腦門,自言自語地說:“噢,明白了!明白了!原來
是這么一回事。”
那么,王維到底明白了什么呢?
原來,王維一直在思索自己被貶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要找到病根兒,
才可以談得上療救。孔老夫子要求君子“不貳過”,即同樣的錯誤不犯
第二次。如果連錯誤的根源都找不到,又怎能避免重犯呢?王維凝神苦
思了兩個多時辰,卻毫無端倪。自己工作盡職盡責,無可挑剔,黃獅子
舞不是自己同意演出的,有劉貺在,還有那么多大臣在,自己也沒什么
責任。當聽說劉知幾和皇帝的矛盾后,他似乎明白了一點兒,是城門失
火,殃及池魚,自己可能受了拐帶。但皇帝和劉知幾過不去,貶劉貺足
矣,沒必要非要捎帶自己呀!當聽到岐王也被貶時,他的思路為之一開。
后來再仔細琢磨,終于明白了一個道理,也找到了自己被貶的真正原因。
以前,他只聽說當今圣上李隆基非常孝道友悌,曾經(jīng)說要做一床大
被,兄弟幾人同住一張大床,常在一起同享歡樂。所以,他覺得自己和
寧王、岐王等來往可以拉近和皇帝的距離。但自從去年十月以來,圣上
明令禁止大臣和諸王往來。這次對岐王又如此嚴厲懲處,并將其逐出長
安。看來李隆基所謂的兄弟幾人蓋一床大被、睡一張大床的說法都是假
的,都是表面文章而已。一旦當上皇帝,對兄弟們就開始百般防備了。
而自己和寧王、岐王、薛王交往都非常密切,這不是較大的忌諱嗎?對,
這才是自己被貶的真正原因。他突然感到朝廷的可怕,感到君主的可怕。
由此他又想到楊修的被殺,想到謝靈運的被殺,想到司馬遷受宮刑,均
非當其罪。他感到有些后怕,不知不覺中竟?jié)M身是汗了。
這是王維的第二次開悟,也是他及時次大徹大悟。他明白了一個貌
似淺顯實則深奧的道理,這就是:在實際的社會生活里,尤其是在官場
中,工作業(yè)績并不重要,決定人生榮辱、宦途順逆的最關(guān)鍵因素是人際關(guān)系,企圖全憑實干就順利升遷簡直是天字號的大傻瓜。
這次開悟?qū)ν蹙S太重要了,使他能用冷靜而理智的眼光來看待宦海
風云,而不再迷惘困惑了。
其實,人能否開悟往往就是瞬間的事,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佛家有頓悟一說,認為佛和眾人無本質(zhì)差別,眾人悟則成佛,佛未悟時
便和眾人一樣。可有的人卻一輩子捅不破這層窗戶紙,渾渾噩噩,任人
宰割,真是太悲哀了。也許,這種人可能又很幸運,正因為沒有開悟,
才減少許多精神痛苦。
王維是開悟了,但他又陷入了新的困惑,這就是如何面對現(xiàn)實。他
感到前途渺茫,無所適從。他忽然感到自己太孤獨了,急需有人理解和
支持,尤其需要愛情的力量。他在心靈深處發(fā)出呼喊:小青,你到哪里
去了?小紅,你在哪里?
窮邊徇微祿
灞橋驛亭,小酒店里,王維、王縉兄弟正在飲酒話別。王縉安慰哥
哥,盡管放心前去濟州任職,他要堅持在長安求仕,由于文筆和書法均
佳,常有些士農(nóng)工商類的中下層人士請他撰書碑文,潤筆費的收入較豐
厚,維持生活綽綽有余。
經(jīng)過這次打擊,王維對媽媽的心境更加理解。他告訴王縉,北禪宗
的大照禪師普寂正在東都洛陽做住持。如果方便,盡可能在洛陽附近購
買或租賃一處住宅,把媽媽接到洛陽來,以便學佛。王縉一一答應。兄
弟二人灑淚而別。
王維帶著仆童王一典上路。秋風鞍馬里,紛紛落葉中,很是凄涼。
王一典對他服侍周到,二人相處得甚為融洽。
到洛陽時,王維看望了幼年好友祖詠。祖詠豪爽樂觀,不拘小節(jié),
盛情款待王維,相互勸勉一番。次日繼續(xù)東行到鄭州地界,夜宿虎牢關(guān)。寒館孤燈,好生凄涼。王
維感慨頗多,寫下著名的《宿鄭州》詩。其中“他鄉(xiāng)絕儔侶,孤客親童樸”
兩句深為后人所激賞。
第三日早晨乘船經(jīng)滎陽東北的敖倉口進入滎澤,開闊的視野和繁華
的早市使他的心受到些許安慰。
曉行夜宿,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走了兩千余里路程,終于到
達了濟州。
濟州州治在盧縣,規(guī)模很小。盧縣地處黃河南岸,其外城城墻與黃
河南大堤緊緊相連。濟州是個小州,轄五個縣,即盧縣、平陰、陽谷、東
阿、長清。
盧縣城中很蕭條,只有一條十字大街。州衙門里有一座二層小樓,
其余都是平房民居。盡管有幾個較大的院落,但連長安的普通宅院也趕
不上。大街上冷冷清清,與繁華的長安城相比,顯得十分荒涼。
王維旅途勞苦,一路顛簸,剛到公館時,渾身筋骨酸痛,疲憊不堪,
好像要散架子一般。又見濟州如此冷清,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慘,心像
掉進冰窖一樣,體乏心寒,他小病一場。
幾日后病愈,見過州中各官,正式接職。司倉參軍的具體職務是管
理倉廩、庖廚、財物、市廛等務。實際工作不多,又有屬員。屬員名叫
趙化,忠誠老實,明敏練達,非常佩服王維的才華和為人,盡心職事,
故王維比較輕松。
冬去春來,氣候轉(zhuǎn)暖,桃花盛開。王維帶領趙化等人到各縣去督察
工作,順便游覽古跡,觀察民風。
來到東阿縣境,只見縣城東南處重巒疊翠,綠樹成蔭,山環(huán)水繞,
甚是秀美。王維問道:“此是何山,景致竟如此美麗?”
“參軍好眼力,這座山叫魚山,也叫魚條山。當年才高八斗的曹子
建來到山上,特別喜歡這里的景致,便派人在這里營造墓室,死后葬在
了這里。”說罷,他指著山下的一座大土包道:“那就是曹子建墓。”來到墓前,只見墳丘上長滿了荒草雜樹,牛羊上上下下,好生荒涼。
王維緬懷著曹植當年的風采,默吟著《洛神賦》中的精彩詞句,想到
代文杰竟在兄弟之爭中抑郁終生,又聯(lián)想到岐王的遭遇,感慨更深,不
勝唏噓。
正留戀處,忽聽有“咚咚”的鼓聲。抬頭遠望,見山麓下樹林隱映
處似有一座祠堂,聲音是從那里傳來的。王維提議到那里看看,隨行人
員自然同意,并且邊走邊講那個祠堂的來歷及與之相關(guān)的美麗動人的愛
情故事。
魏嘉平年間(249-254),魚山上的神女成公智瓊愛慕貌美才高的濟
北郡史弦超,就私自下山到弦超居住的房間與之幽會,夜間來,拂曉去。
不料被同僚們發(fā)現(xiàn),因妒火中燒便向太守報告此事,說弦超與一女子茍
合,有傷風化。弦超矢口否認。但屢被詰問,無奈說出實情。太守不信,
派兵吏于夜間監(jiān)視此室,從此,智瓊再也未來,弦超也未被處分。
五年后,弦超奉命到洛陽出差,出濟北郡到達魚山之下時,只見前
面有輛裝飾精美的小車,車中女子仿佛就是智瓊。弦超暗喜,近前一看,
果然就是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二人重敘舊情,繾綣纏綿,千種風情,百般恩愛。于是同乘而到洛
陽,結(jié)為伉儷。據(jù)說直到西晉太康年間,有人還在洛陽見到過這對充滿
神話色彩的恩愛夫妻。
聽完這段美麗的故事,王維陷入沉思。他為弦超能遇到智瓊這樣美
麗多情的女子而慶幸,不由得想起小紅和小青來。小青離自己而去,小
紅又不知到了哪里,什么時候自己也能像弦超那樣有福,走著走著,前
面突然出現(xiàn)一輛小車,車上坐著的正是小紅和小青……
“咚咚”的鼓聲將王維從沉思中驚醒,這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到了神女祠前。
祠前圍著許多人,女巫正在祈求神女降雨。隨著鼓聲和簫聲,女巫
翩然起舞,顧盼多情。迎神后又送神。舞姿婆娑,神采飛揚,頗為動人。
女巫的優(yōu)美舞姿及顧盼多情的神態(tài)深深地感染了王維。那顧盼的眼神特別像翠云樓中小青的眼神。女巫、小青、智瓊的影像交互出現(xiàn)在他
大腦中的屏幕上,使他產(chǎn)生一種莫名其妙的渴望之情,胸中如有郁積之
物不吐不快,于是很快構(gòu)思出《魚山神女祠歌二首》,并默默吟誦著其
中的幾句:
陳瑤席,湛清酤。風凄凄兮夜雨,
不知神之來兮不來,使我心兮苦復苦。
令人窒息的官場
到濟州已近兩年。開元十一年的初夏,閑暇無事。
兩年中王維未遇到一個知音,同僚中只是虛與委蛇而已。官場里總
是分幫結(jié)伙,各有派系,濟州也是如此。州刺史剛過四十歲,五短身軀,
大絡腮胡子。如果幾天不刮臉,就找不到他的嘴了。如果平躺睡覺時,
臉面上仿佛是個荒草甸,高出荒草處有一道光禿禿的山梁,一頭低一頭
高,較高處有個圓圓的小山頭,山頭的側(cè)面還有兩個孔洞。孔洞中時有
微風吹來,洞門口的草便翕翕而動。離孔洞不太遠處的荒草叢中隱藏
一道暗溝。雖然沒有地震,但這道暗溝有時也自開自合。
此人別看其貌不揚,卻很有心計。既會討好上級,又能籠絡下級。
用些小恩小惠討取下人的歡心,品質(zhì)陰毒而又無比險惡,整個州衙中渾
渾沌沌。官員們終日吹吹拍拍,爾虞我詐。不然就到下面去揩油敲竹杠。
官場中庸俗腐臭,氣氛令人窒息。
到濟州來后,王維誰也不巴結(jié),可誰也沒得罪。州衙里的人對他也
是等距離。沒人排擠他、整治他,也沒人重用他、提拔他,都抱著井水
不犯河水的態(tài)度。王維生活在冷漠之中,精神很是苦悶。只有王一典和
趙化跟他挺親近,十分坦誠,可以傾吐心曲。
24小時,趙化對王維說:“王參軍,我看你終日不開心,到我鄉(xiāng)下老家中去走一走吧!我們那環(huán)境清幽。我跟我爹談過你的人品和才學。
別看我爹是個普通莊稼人,可也念過幾年書,有些見識,交往的盡是
有識之人。一般的官吏他還真看不上眼,他倒想見見你的。不知大人
肯賞臉否?”
王維本來很苦悶,也想換換環(huán)境,出去散散心,見趙化一片至誠,
便隨口應道:“好吧!我也應該去你家拜訪一下老人家了,但一切都要從
簡,切不要破費麻煩!”
趙化和王維的年齡差不多,也二十四五歲。小伙子性格爽朗,辦事
利落,當天下午便捎信給家中。次日早飯后,王維、王一典隨著趙化乘
一輛馬車離開濟州城。
趙化的家離濟州城不到三十里,道路又好走,不到一個時辰就到了。
只見曠野平疇,阡陌交通,屋舍掩映于綠蔭之中,雞犬鳴吠于深巷之內(nèi)。
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橫笛,樂曲悠悠,農(nóng)夫于田埂間聊著閑天,話語依
依。和諧恬靜,清新無塵,一片生機。
進入趙家大門,只見左邊是花欄,右邊是藥圃,藥圃的柵欄上還戳
著一把鋤頭,剛鏟過的小苗根根透肉,格外精神。
屋檐下的臺階上擺著許多本有關(guān)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及中草藥知識的書籍,正
在晾曬。見有人進院,從屋里迎出一位老農(nóng),笑著向王維一拱手,說道:
“這位一定就是犬子常常念叨的參軍王大人吧!歡迎屈就寒舍。”
“這便是家父。”趙化一邊向王維介紹,一邊做手勢請王維和王一典
走在前,趙老漢和趙化隨著走進房門。
房門里是條并不窄的走廊,右手是一道中門。趙化緊走幾步到前邊
拉開中門,打個手勢道:“請!”
這是一個雖不算太大但也挺寬敞的外間屋,放著幾把椅子,姑且用
作客廳。地中間放一張桌子,就可當廚房,一屋多用。這在當時的鄉(xiāng)間,
也得是小地主才有的條件。
王維進屋,先來的兩位客人早已站起來,向王維拱手一揖,同時說道:“歡迎久已聞名的大詩人王參軍!”
王維并未見過這兩個人,見其稱自己為大詩人,不免有些詫異,轉(zhuǎn)
身問趙老漢:“這二位是——”
……
……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傳》
命壓人頭不奈何
商隱知道此次機會難得,李漢主考,自己的同僚好友李潘去面托其
兄,又有表叔崔戎的親筆舉薦信,錄取的可能性很大。他一定要爭取去。
可是,由于連夜寫了三篇文章,消耗體力和心血太多,使病情又出
現(xiàn)了反復,連續(xù)幾天頭暈眼花耳鳴,不要說寫東西,看東西都不可能。
商隱更加著急上火。越著急上火病越不見好,病不見好便更加著急上火。
半個多月過去了,商隱的病情依舊時好時壞,沒有起色。
眼看考期已至,商隱只好放棄這次良機,自認倒霉了。當媽媽來看
他的時候,他強顏歡笑,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媽媽走后,他則暗自垂
涕,默默地背誦著白居易“命壓人頭不奈何”的詩句。
科舉考試的日期已過,李商隱的心理負擔沒有了,病反而好得快了。
二月末,商隱痊愈,體力也在漸漸恢復。
他在反思著這一年多的遭遇。樊南與兩位表弟一起學習的幾個月是
很愉快的,令他留戀。而這幾個月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終生難贖的。這就
是他失去了自己人生道路上及時個理想的戀人,失去了美麗多情的柳枝。
他為此而懺悔不已。
為了永遠紀念這段難忘的戀情和終生的遺憾,商隱決定自己號叫
“樊南生”。他又滿懷惆悵,用熾熱的生命之火燃燒熔鑄成愛的詩句。這
便是《柳枝五首》。
花房與蜜脾,蜂雄蛺蝶雌。
同時不同類,那復更相思?
本是丁香樹,春條結(jié)始生。
玉作彈棋局,心中亦不平。
嘉瓜引蔓長,碧玉冰寒漿。
東陵雖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蓮葉浦中干。
錦鱗與繡羽,水陸有傷殘。
畫屏繡步障,物物自成雙。
如何湖上望,只是見鴛鴦。
詩人再度運用他那豐富的想象力和比興的手法,把柳枝比作美麗的
花房,比作花中的甜蜜,怨恨自己和柳枝就像雄蜂和雌蝶一樣,雖然都
是美麗的勤勞的,但因太弱小和緣分淺而不能結(jié)合,只能留下苦苦的相
思而已。“那復更相思?”是充滿懊惱情緒的反語。
他還把柳枝比作柔嫩芳香的丁香,比作晶瑩碧玉般的嘉瓜,他毫不
晦飾地表現(xiàn)對柳枝的鐘愛與渴望,表現(xiàn)對邪惡勢力摧殘他與柳枝美好愛
情的無比憤恨。
這便是李商隱的初戀,是一次沒有結(jié)果的戀愛。留給他的,只是
絲令人辛酸而悵惆的回憶。他再度陷入痛苦和迷惘之中。
是非系于褒貶
三月上旬,春和景明。商隱的身體已基本康復。他回到華州表叔的幕府里。李潘已從京師回來,為商隱未能應場惋惜,商隱對表叔和李潘
的鼎力相助深表謝意。
二十七日,有中使王士岌到來,傳達圣上丙子日(二十五)發(fā)出的
詔旨,以崔戎為兗海節(jié)度使。兗海節(jié)度使治所在兗州(今山東曲阜),
領兗、海、沂、密四州。崔戎再度得到重用,商隱的前程似乎又明亮了
許多。
崔戎在當世也是位頗有威望的干練之才。他以明經(jīng)入仕,做過太子
校書郎,年輕時精明強干,處事果斷明敏,有很強的處理政務的能力,
許多節(jié)度使爭著聘他入幕。裴度鎮(zhèn)太原時,崔戎曾為府中參謀,奉命單
車前往招諭叛將王承宗。當時形勢危急,他在萬馬軍中威儀莊重,言辭
懇切,使王承宗深受感動,涕泣俱下,歸順了朝廷。崔戎被召入朝為殿
中侍御史。
他還曾持命宣撫劍南東、西兩川。當時西川剛剛結(jié)束平定少數(shù)民族
叛亂,滿目瘡痍,制度大壞,全無章程。崔戎在穩(wěn)定政局后,再次制定
征稅之法,公私兩宜,人心大悅。還朝后遷升給事中。給事中在門下省,
掌封駁之事。崔戎駁奏精當詳核,為時所稱。再遷為華州刺史,也算是
正在走紅的政界要人。
在華州刺史任所不到一年,崔戎為政清廉,不煩擾百姓,嚴懲奸滑,
州內(nèi)大化。百姓聽說刺史要被調(diào)走,幾百人自發(fā)前來挽留,遮住道路請
他留任。有幾名老者,情意太深切,拽住崔戎的大腿,扳住馬鞍子不讓
啟程,結(jié)果把馬鐙繩帶拉斷,崔戎的一只靴子也被拽落。
這是好心的挽留,這是民心所向,這是崔戎一年來愛民廉政的好
回報,是比任何財富都可寶貴的,是較高的賞賜。崔戎被感動了,下馬
向眾位父老鞠躬致謝,并一再表示圣命難違的苦衷。
這時,久在華州任職頗有民望的州主簿站在車上向眾位父老們勸
解道:“父老鄉(xiāng)親們!此次崔大人調(diào)任,是升遷。我們?nèi)A州府地界狹小,
下屬僅三縣(鄭縣、華陰、鄞下),只有一州之地。而兗海地廣人多,轄有四州。我們不能只顧了本州而誤了崔大人的前程。如果大家真心
擁戴崔大人,讓我們共同為崔大人送別,讓崔大人上路,祝他一路順
風吧!”
說罷,這位飽經(jīng)宦海風波的老吏聲音有些哽咽,撲通一聲跪倒在崔
戎的面前。胥吏們跪下了,前面的十幾名老人跪下了,后面的幾百名百
姓跪下了,府衙前跪著黑壓壓的幾百人。
見此情景,崔戎禁不住熱淚盈眶,撲通一聲,也對眾人跪下,激動
地說道:“眾位父老鄉(xiāng)親們,我崔戎何德何能?不敢承領如此大禮。謝謝
大家了,謝謝大家了。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眾人跪著不動,還是那位老吏說道:“眾位父老鄉(xiāng)親,讓開大路,讓
我們跪著送崔大人上路。”
一條路讓開了。但人們?nèi)耘f跪著。崔戎也還在跪著。
老吏說道:“請崔大人上馬啟程,大人過后,我們自然起來。”
崔戎見狀,一句話也沒說,也實在無話可說。把馬交給商隱牽著,
他徒步前行,邊走邊向父老們抱拳告別:
“再見了,父老鄉(xiāng)親們!再見了!父老鄉(xiāng)親們……”
一路作揖,一路“再見”。崔戎過后,跪著的人們才起來。人群中
有哭泣之聲,到處是“崔大人保重”的聲音,崔戎也無法辨別是誰說
的了。
此情此景,不但崔戎感動,就是李商隱也感動不已。
其實,崔戎自己也想不到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因為他出任華州刺史是
及時次獨當一面,也就是真正當權(quán)的一把手。他只是憑一個正直人的良
心去公正地處理地方軍政的事務,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業(yè)績。他只不過是
“惟當靜而阜俗,清以繩奸,粗致豐穰”而已,卻得到當?shù)匕傩杖绱说?/p>
擁戴和感激。他暗下決心,無論走到哪里,都要為百姓做主,為這些勤
勞仁厚、是非分明的百姓們累死也是值得的。
商隱的心情翻騰了好一會兒。他及時次目睹到如此感人的場面。他更加信服劉知幾之子劉迅在《六說》中的名言:“是非系于褒貶,不系于
賞罰;禮樂系于有道,不系于有司。”人心不可侮,最公正的判斷來自人
民,并不是來自皇帝和上司。他想起白居易及令狐楚都曾給他講過的
件事。
那是永貞革新時期發(fā)生的故事。“二王劉柳”集團(即王叔文、王
侄、劉禹錫、柳宗元)掌政后,大刀闊斧地懲治腐敗,狠狠打擊貪官污
吏,把久居京兆尹之位炙手可熱的大腐敗分子李實貶謫出京,表現(xiàn)出極
大的魄力。李實的勢力絕非一般可比,當初韓愈、白居易都曾彈劾過此
人,不但沒彈動,反而彈了自己,韓愈還被貶為陽山令。
就是這樣一個顯赫無比的人物,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壓百姓,敲骨
吸髓地榨取民脂民膏,民憤極大,怨氣沖天。聽說他被貶,長安城中家
家買鞭炮燃放,吃餃子進行慶祝。許多青壯年男子都準備好石頭瓦礫,
預備在他出城的路上拋擊這個十惡不赦的貪官。李實很知趣,他知道自
己在長安百姓心中的地位,化裝成布衣從小路在前24小時晚上便溜出長安
城,
正版圖書,很好,包裝可以改進一下
東西還可以155866
一套三本,打開了王維的一本,以故事形式寫的王維一生,不算是人物傳記
從朋友那里看到這套書,很喜歡,喜歡詩詞,紙質(zhì)很好,買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