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傳略的形式,選取明清時期有影響力的皇太子,描摹當時波瀾壯闊的重大社會背景,再現他們宮廷爭斗的歷史片段。
為了家國天下的傳承,明清兩朝帝王煞費苦心地冊立太子,選擇國學大儒教授皇子學業。
帝王們為了江山社稷,對皇子們的教育要求之苛刻,我們幾乎難以想象。
明月清影下,一個個少年躊躇滿志地走來,又傷痕累累地飄遠。
成功,有前車之鑒;未來,需以史為鑒。
高云凌,黑龍江人,上海市作協會員,黑龍江省戲協編劇。已出版散文集《回眸芳草地》,長篇歷史小說《鄂倫春山神》等。
序及時章 仁弱兒子遇上強勢父親——朱標
朱元璋教子以德
“大頭太子”遇名師
馬皇后的相夫教子
朱標死亡之謎
太子有個好老師
太子之爭漩渦中險勝
監國太子的柔術
改革奠定“仁宣之治”
第三章 “仁宣之治”集大成——朱瞻基
大圭夢成就皇太孫
平藩王革舊維新
傳丹青才華橫溢
文華殿經筵逃學序 及時章 仁弱兒子遇上強勢父親——朱標
朱元璋教子以德
“大頭太子”遇名師
馬皇后的相夫教子
朱標死亡之謎
第三章 “仁宣之治”集大成——朱瞻基 朱瞻基是一位在史書中評價頗高的皇帝。隨祖父朱棣征討蒙古,他血染戰袍;侍奉父親朱高熾,他至孝至誠。做文人,他詩文書畫堪稱大家;論德行,他繼承了父親朱高熾的仁厚。
朱瞻基執政時的朝官,都是前朝留下來的重臣,人才濟濟,文有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他們各盡其責。在他們的輔佐下,朱瞻基執政的十一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出現了諸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仁宣之治”太平盛世。
大圭夢成就皇太孫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某日,夜色深沉,月照燕王府,一切都在沉沉熟睡。
五更時分,臥榻之上,燕王朱棣正做美夢——
迷茫茫的,就看見父親朱元璋從外面走進來,手里拿著一個大圭,一句話都沒有說,就將這個大圭(古代帝王所執的玉質手板)賜給了他。他謝恩之后,仔細一看,那大圭上鐫刻著八個大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抬頭,父親已經飄飄悠悠地不見了。
好夢,好一個江山夢!
朱棣醒來以后,努力回憶夢中的情景。大圭,是權力的象征,父皇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是什么意思呢?那還用說嗎?
朱棣窺視太子位很久了。只因為不是長子,他沒有做皇儲的希望,是不是父親要將江山送給他?把太子弄死?有這樣的可能嗎?朱棣朝思暮想的就是這件事!
朱棣正在胡思亂想,喜訊傳來,他的長孫朱瞻基降生了。聯想到剛才的夢境,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印證在他的這個長孫身上不成?
在朱瞻基滿月的時候,朱棣看到這個男孩子,長得非常像自己,不由得心中大喜,又想起了那個夢。朱棣最為迷信,叫身邊的大臣給推八卦,金忠知道他曾經做夢的事情,也知道朱棣的心思,就附和朱棣的意思,悄聲耳語:“燕王,卦上說,這個孩子有天子命。”
朱棣一聽,喜出望外,張開大嘴呵呵大笑,他認為這個夢是天意,有特別的寓意,是個吉兆。孫子有天子命,莫不是自己也該是天子呢?這件事對朱棣下決心發動靖難之役也有很大的心理推動作用。
后來,野心勃勃的朱棣把侄子皇帝朱允炆給滅了,自己真的做了皇帝。因此,他對長孫子另眼看待,這個孩子是真命天子,對他寄托非常大的希望,寵愛有加。
1407年(永樂五年),朱瞻基被寵著愛著,已經九歲了。朱棣說:“叫孩子收心吧,不能再耽擱了,特命自己最為信任的大臣,靖難之役的及時功臣姚廣孝為他講習經書,還選用翰林諸臣為他講經說史、熟習政務、增廣見識。并多次指示,皇孫是個可造之才,爾等一定要盡心竭力。
朱瞻基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天生就是讀書的材料。他不僅喜好讀書,學習刻苦,大了一點兒,還特別喜歡研究古今興衰、歷朝治亂的內容,對治國的道理有自己的見解。朱瞻基的成長過程,是一帆風順的。他從小就深得祖父朱棣的寵愛,卻不驕縱。朱棣一心想把這個老天送來的皇太孫培養成同自己一樣的文治武功英明之君。
1413年(永樂十一年)五月初五端午節,民間家家踏春,戶戶飲米酒,滿城凈是粽子香。南京皇宮舉行了熱熱鬧鬧的紀念活動。其中的一項游戲活動是射柳,朱瞻基大顯身手,屢射屢中,博得上下一片盛贊。朱棣出聯:“萬方玉帛風云會。”他的眼光已經落到了孫子的頭上。大家正在絞盡腦汁,朱瞻基已經跪下叩頭,高聲對道:“一統山河日月明。”朱瞻基把風光占盡,朱棣心花怒放,笑逐顏開。
朱棣經常對重臣們說:“此他日太平天子也,好好地扶持。”
朱棣在每次北征蒙古的時候,都把朱瞻基帶到身邊,親自培養他,鍛煉他的勇氣,歷練他文武兼備的能力,讓他在戰場上實踐,教他應該怎樣帶兵打仗。朱瞻基歷經風雨,見世面頗多,這對他后來的親征有非常大的幫助。
朱瞻基有一個重大的功勞——他不但自己得到了未來的使命,還保住了父親的地位。朱高熾被冊立為皇太子,其位子一直風雨飄搖,但最終得以順利登基,著實沾了不少兒子朱瞻基的光。
父子倆是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年輕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這場爭斗的漩渦之中。但是憑著祖父對他的呵護,憑著他的勇氣與睿智,親自為父親解倒懸,多次化險為夷,最終使父子倆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朱瞻基繼承了皇祖父朱棣的英武,也具備了父親朱高熾的睿智。據說,有一次朱棣的兒孫們去鳳陽祖陵祭祖。按照朱元璋制定的祖訓,他們要騎一段馬,走兩程路,再步行謁陵。途中,大家都健步如飛,只有肥胖的太子朱高熾,足疾嚴重,自己走不動,全靠著兩名內侍攙扶,踉踉蹌蹌,出盡了洋相。漢王朱高煦在旁幸災樂禍,嘲笑道:“前人失跌,后人知警。”朱瞻基應聲回擊:“更有后人知警。”他常在皇帝爺爺的身邊,也常常護衛在父親的左右,對于這個皇叔的作為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他從來也沒有對皇叔有過好感。
漢王朱高煦不由自主地回頭看了一眼。就是這一眼,他看到了侄子一雙帶著笑意,卻又充滿敵意的眼睛,心里一驚,覺得應該對這個少年加強防備。此刻,朱高煦無法預知,就是這個“更有后人知警”侄子,在終于把他這位叔叔打敗以后,將其扣到一個大鼎里面給活活烤死,子孫也被殘殺殆盡,朱高煦這一脈,就在朱瞻基的手里斷絕。
朱棣希望皇太孫以后做一位愛民的好皇帝。每次遠征歸來經過農戶的田地,朱棣都要帶朱瞻基看看,讓皇太孫了解到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正是在皇祖父朱棣的精心培育下,朱瞻基文韜武略,熟知政務,為將來治理國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425年(洪熙元年)五月,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登上皇座,十個月之后就突然去世了。當時朱瞻基正在南京監國,按照父親的愿望,準備把國都從北京遷回南京。
他的皇叔朱高煦聽說哥哥死了,異常興奮,準備在半路截殺太子朱瞻基,自立為帝。
但是聰慧異常的朱瞻基早就預料到接班皇位的險惡,當他得知噩耗,以他對叔叔朱高煦的了解,估計其不會有很快的動作設伏。于是朱瞻基沒有帶很多的人馬,就快馬加鞭趕回北京,接管了政局。
朱瞻基少年時代就跟著祖父和父親學習怎么樣當皇帝,積累了一定的治國經驗?;氐奖本┲?,他一面妥善處理父親的安葬后事,一面調動兵馬,加強北京城的戒備,防止動亂,從容登基,改明年為宣德元年。這年,他二十八歲,風華正茂,頗有風度。
皇太孫當了皇帝,朱棣是看不到了,最不放心的兒子朱高熾已經跟他去了。至于那個大圭夢,就追隨朱棣到他墳頭縈繞去吧。
朱家的皇帝家族,已經正式從長子那里,轉移到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一脈的孫子輩。 平藩王革舊維新 平藩王,目標是朱高煦。
早在1417年(永樂十五年),深得永樂皇帝朱棣寵信的漢王朱高煦奪嫡失敗后,受到懲罰,被徙封安樂州(今山東惠民)。
外藩,都是前幾任皇帝的子孫后裔。建文、永樂、洪熙三朝都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外藩問題,這回落到了朱瞻基的頭上。這永遠是叫人頭痛的事情,是擺脫不開的大事。
朱瞻基少主初立,漢王朱高煦妄圖重襲“靖難”故事,于1426年(宣德元年)八月舉兵反叛。朱高煦被封在樂安食邑之后,奪取皇位的一顆野心,根本就靜不下來,他從來就不甘心自己的藩王地位。
朱高熾病逝,朱瞻基剛剛即位,朱高煦認為自己的機會終于來了,他忍耐不住,也像他的父親朱棣一樣造反了,矛頭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
朱瞻基在楊榮等人支持下親征安樂州,很快就包圍了樂安城。以前漢王朱高煦部下有約定的大將,早看出來,朱高煦不會有什么出息,也都按兵不動,朱高煦沒有外援,只能束手待斃,棄城投降。朱瞻基大獲全勝、生擒朱高煦,平息了反叛。
群臣都勸朱瞻基將漢王朱高煦正法,但朱瞻基網開一面,沒有殺他,而是將他父子廢為庶人,軟禁在西安門內逍遙城。然而,三年后,朱瞻基帶著內侍前去探望,不想朱高煦依然不思悔改,還用腳將朱瞻基勾倒。朱瞻基惱怒之極,對其處以酷刑。
朱瞻基的又一叔叔朱高燧也與漢王的陰謀有所牽連,楊榮等人主張同加嚴懲。針對這種紛紜復雜的形勢,朱瞻基舉棋不定。
楊士奇一方面摸透了皇帝的心理,另一方面考慮到政局的穩定,與楊榮針鋒相對,指出:“太宗皇帝三子,今上惟兩叔父。有罪者不可赦,其無罪者宜厚待之,疑則防之,使無虞而已,何遽加兵,傷皇祖在天之意乎?”
朱瞻基思來想去,最終采納了楊士奇的建議。
朱瞻基傳詔給趙王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權。趙王朱高燧心知肚明,權衡利弊,明智地交出了三衛兵馬,朱瞻基也沒有追究皇叔趙王的責任。
朱高燧主動獻出護衛人馬,保全了性命和他這一脈,朝廷政局趨向了穩定。就這樣,明朝初年近半個世紀的藩王問題在朱瞻基這里終于得到了解決。
為休兵養民,朱瞻基一改永樂時的討伐政策,主動撤兵,既減輕了人民負擔,又節省了國庫的財物人力,還利于社會的安定。
朱瞻基革除前弊,整頓綱紀,對那些“貪津不律”“不達政體”和“老疾”者,予以罷免,實行精簡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風。派遣廷臣出任地方知府,而這些通過薦舉和賜敕委派的知府,多為當時最干練的官員。另外,他在一些重要省份設置巡撫,主要目的是整理賦稅。他還實行了一些濟寒賑貧的措施,蠲免稅糧、復業流民、賑災救荒等,在穩定明朝統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語言通俗易懂,便于大家了解相關史實,很好。
書的內容很有意思,到貨很快!
值得購買,包裝完整,送貨超快。整體感覺不錯。
喜歡的不得了
特別好的書
看著題目就覺得引人入勝!
收到,當當老顧客了,買了很多很多,等待和孩子一本本來讀來學
補充之前這個系列書藉
很喜歡歷史性書籍,不錯的一本書。
了解了解一下
素材全面詳細。
家長看后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看書的名字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