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初入官場,張居正是一個剛正不阿的理想主義者,卻在親歷腥風血雨的內閣斗爭后,痛悟了什么是政治,從此踏上一條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實用主義道路。
他不顧同僚鄙夷,勾結太監馮保,登上首輔之位,贏得皇帝和太后的信任,為改革大業鋪平道路。他通過大收賄賂安撫戍邊將領,起用貪官殷正茂平定西南叛亂,徹底解決由來已久的邊疆兵患。他趁皇帝年幼,以帝師之名獨裁擅權,一改官場頹靡習氣,使政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他以辭官為由,脅迫小皇帝下旨,將反對者一一鏟除,從而順利推行新政,一舉扭轉帝國財政危機。
只要有助于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張居正便毫不在乎手段的正義與否。這讓他一方面成為政敵眼里卑鄙的弄權小人,一方面又成為百姓心中偉大的救國英雄。
讓我一起領略帝王師張居正如何用偏執的手段實現神圣的理想。
了解張居正,必讀本書。
窮盡現存史料,現代視角,全新解讀,完整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張居正!
公務員必讀!展現明朝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波瀾壯闊的一生。
暢銷書《知行合一王陽明》《帝王師:劉伯溫》作者度陰山全新力作!
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明代浩如煙海的人物中,打動我的正是張居正!
一生堅持實用主義的理想主義者!
看張居正如何用為人不齒的手段實現神圣崇高的理想!
為了取信皇帝而勾結太監,為了穩定邊疆而大收賄賂,為了力推改革而獨裁擅權!
以一己之力挽救整個大明王朝,開創屬于他一個人的時代“萬歷中興”!
只要能夠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張居正便毫不在乎手段的正義性!
政敵眼中的弄權小人,百姓心里的救國英雄!
推薦您購買讀客其他暢銷書:
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其實是一本嚴謹的極簡中國史)
度陰山,人民大學史學碩士、北京大學歷史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理事、天下和書院講師,暢銷書《帝王師:劉伯溫》《知行合一王陽明(1472-1529)》《知行合一王陽明2:四句話讀懂陽明心學》《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的作者。
及時部:首輔之路
及時章:神童
第二章:嚴嵩還是徐階
第三章:徐階的時代
第四章:弱肉強食的內閣
第五章:俺答封貢
第六章:拯救徐階
第七章:首輔張居正
第二部:拯救帝國
及時章:大調整
第二章:考成法:集權的及時步
第三章:盜者必獲,獲者必誅
第四章:整頓驛遞
第五章:用人之道
第六章:劉臺事件
第七章:義無反顧
第三部:巔峰之后
及時章:不許孝
第二章:身在老家心在京
第三章:與天下士紳戰
第四章:與天下公知戰
第五章:錢!錢!錢!
第六章:不許辭職
第七章:結
1536年陰歷三月十五,世界上溫暖的春風吹進湖北荊州知府府衙,考生們頓感心曠神怡。這天是明政府科舉考試及時級童試考試日。知府李士翱貪婪地嗅了一絲清風,翻開花名冊,開始點名。
及時個考生叫“張白圭”,當他站到李士翱眼前時,李大人如被電擊,頓時呆若木雞。在場所有人都不能否認,張白圭是個俊俏少年,劍眉星目,唇紅齒白。但堂堂知府,對著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目瞪口呆,實在有失體統。隨從適時的咳嗽,才把李大人從愣神中喚醒。他急忙用一聲干咳掩飾剛才的失態。
點名完畢,考生進入考場,李士翱走回后堂,滿臉的若有所思。隨從跟上來,輕聲問道:“大人和那張白圭是否相識?”
李士翱搖了搖頭,突然激動起來,雙手顫抖地說:“這事極為怪異。我昨夜做了一夢,夢到天神給我一枚印和一張畫像,讓我把印交給畫像里的人。你猜怎么著?那張白圭和畫像上的人一模一樣!”
隨從立即現出驚訝之色,說道:“大人您這夢不是常人能理解的。由夢可知,這張白圭大概非同凡響!”
李士翱點頭,心想:“科考前晚做了這樣的夢,老天應該是告訴我,這張白圭命中注定要金榜題名。”
考試結束后,李士翱迫不及待地審閱了張白圭的考卷。與其說是審閱,不如說是欣賞。張白圭的文章觀點獨到,敘述流暢,旁征博引,如黃河滔滔,飛流而下。李士翱看得是眉飛色舞,拍案叫好。
他找來張白圭,一見其英俊面龐,再想到其文章,真是文如其人,于是越發歡喜,談起話來毫無官架子,平易近人。
兩人暢談許久。李士翱認定,昨夜之夢正是天神的指令,他沒有任何理由不讓那個夢成真。在把張白圭取為頭名后,他高瞻遠矚道:“你前途無量,將來必是‘帝王師’級的人物,不過你的名字‘白圭’與你的才華及以后的名聲都極不相配,我倒有個主意,你看可否?”
張白圭以探尋的目光看著李士翱。
李士翱胸有成竹道:“我給你把名字改了,就叫‘居正’,張居正!”
知府大人賞臉為自己改名,這是平民張白圭的無上榮耀,他一定要給知府大人這個臉。所以,張白圭在十二歲那年就變成了張居正。眾所周知,多年之后,這個名字響徹大明帝國,并千古流芳。
獨樂不如眾樂,好東西要和別人分享,這是李士翱的價值觀。張居正走后,他派人請來湖北學政田頊。田頊是當時中國四大才子之一,神童出身。他在湖北主管科舉多年,見過不少神童。因見多識廣,所以當李士翱把張居正的考卷拿給他看時,他雖被文章的思想氣勢打動,可臉上并無激動之色。
放下張居正的考卷,他不冷不熱地用看似專業的角度做了一番評價:“這孩子的思想倒是大中至正,但文采上還有所欠缺。”他又做了補充,“單憑考卷,看不出非凡才學來,因為考試耗時長,每個人都有思考的余地;倘若他在現場也能發揮得如此凌厲精準,那我就認定他是奇才。”
如果不是要顧及讀書人的形象,李士翱肯定敞開熱血的胸懷,拍著胸脯打包票。他迫不及待地把張居正帶到田頊面前。田頊一見張居正俊美的相貌,立即生起雙倍的好感,這就叫眼緣——這種心理現象很難解釋,但它的確存在。
他柔和地問張居正:“可會即興文章嗎?”
張居正回答:“請大人命題。”
田頊梳理著胡子,慢悠悠地說:“李大人說你是奇童,那就寫一篇《南郡奇童賦》如何?”
按張居正沉穩的性格,每臨一事,都會沉思許久,可這是現場發揮,所以他徑直來到桌前,鋪紙,磨墨,提筆便寫,下筆如有神,片刻工夫,一篇賦就展現在田學政面前。田頊一面看一面稱贊,臉上泛著紅光,激動地叫起來:“神童!天才!”
李士翱和田頊對張居正的推崇,并非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其實,張居正在江陵早有美名。據江陵人說,張居正兩歲時就認識了《孟子》中“王曰”二字,三歲開始讀儒家經典,七歲時就對儒家經典有了自己的看法。加上過目不忘,能詩善賦,他在江陵已成小名人。
既是小名人,又被兩個大名人夸張地推崇,張居正的名字迅速傳遍荊州。這就是口碑的力量,它出神入化,能讓人一夜成名,能讓人的名氣一日千里、再上層樓。
沒有人懷疑,明年的鄉試,張居正必高居榜首。尤其是一個官場大家伙的到來,更讓人對此深信不疑。
這個官場大家伙就是當時的湖廣巡撫顧璘。
人生在世,欲創建事業,除了個人奮斗外,非有貴人相助不可。合格的貴人是梯子,能把你送上高處;出色的貴人是燈塔,能為你照亮前程;而偉大的貴人則是你的心靈導師,他會用自己的方式把你的靈魂鍛造得異常強大。顧璘就是張居正偉大的貴人。
顧璘才氣逼人,在政壇、文壇、藝壇,只要是人類所能想到的“壇”,都有他的一席之地。所以走到哪里,顧璘都是焦點。不過,正如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顧璘有政聲,卻沒多少值得一提的政績。由此我們可以斷定,道德聲望和能力沒有必然聯系。若干年后,有人回溯顧璘的人生,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他慧眼識張居正。
1536年秋天,顧璘正在武昌城編輯湖北各地文人的詩歌。其中有一首詩引起了他的注意,這首詩雖然用詞稚嫩,但字里行間卻透露出了不同尋常的情懷。
詩名為《題竹》:
綠遍瀟湘外,
疏林玉露寒,
鳳毛叢勁節,
只上盡頭竿。
顧璘對這首詩極感興趣,叫來負責采詩的人,問詩作者的情況。采詩人看了看作者姓名說:“這首詩是在江陵采的,作者好像是秀才,在私塾教書。”顧璘已經站起來,說:“走!我們去江陵。”
顧璘和他的助手去江陵找張居正,但路子不對。張居正只是童生,他們卻到秀才堆里去找;張居正只有十二歲,他們卻到二十歲以上的人群里去找。所以他們找了很久,也未找到《題竹》的作者張居正。顧璘的助手想借助政府,顧璘制止說:“咱們是尋訪名士,政府那群辦事人員吆五喝六,嚇跑了名士怎么辦?”
皇天不負有心人,幾天后,顧璘終于打探到了張居正的住所。那是一所學校,張居正正在那里溫習功課,準備明年的鄉試。顧璘有失大家風范地跑進學校,詢問張居正是誰。
有人指著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年對他說:“他就是張居正。”
見張居正年輕得一塌糊涂,又一表人才,加之英氣勃發,顧璘內心狂喜。正如去相親,早就知道相親對象很漂亮,可一相見,不但非常漂亮,而且非常年輕,這足以讓人大喜過望。他拉起張居正的手,拿出那首詩,親切地問道:“詩作可是你的?”
張居正掃了一眼那首詩,想起幾個月前的一件事。那天,有人自稱是政府采詩者,要他的老師寫詩。他的老師寫完后,就讓他也寫了一首,當時寫的正是這首《題竹》。
他承認這首詩是自己作的,只是不知道眼前這位氣質優雅、舉止不凡的人是誰,又是什么目的。顧璘主動介紹自己說:“我是湖廣巡撫,此次來江陵,專為這首詩的作者。”
張居正那時還不知道顧璘的身份,如果他知道,肯定會受寵若驚。堂堂文壇領袖、封疆大吏會為了個孩子,從武昌跋涉到江陵,無論是誰得此榮耀,都會誠惶誠恐、激動萬分。
顧璘先評價張居正的詩作:“文采雖不出類拔萃,但在你這樣的年紀已是難能可貴,動人的地方是你的念頭:‘只上盡頭竿。’有想法,有魄力,有情懷。”然后是面試,“我有一上聯,你能對出下聯否?”
張居正恭敬地說:“請大人出上聯。”
顧璘沉吟片刻:“玉帝行師雷鼓旗云作隊雨箭風刀。”
張居正馬上應道:“嫦娥織錦星經宿緯為梭天機地軸。”
顧璘大喜,說:“國士非你莫屬,如果你不介意,我們就做個忘年交吧。”
張居正年紀雖小,又不是官場中人,可這點忌諱還是有的,哪里有一介草民和堂堂巡撫大人結交朋友的道理,于是百般推辭。顧璘堅決要行使自己的意志,甚至用上了官老爺的威嚴,張居正沒有辦法,只好結交。
張居正當時才十二歲,就已驚到顧璘這樣的人。十二歲的年紀,不眠不休,能讀多少書?由此可知,才華這玩意兒就是老天爺賞飯吃,后天通過努力可能會得到,但遠不如老天爺賞賜的厚重!
驚動顧璘,是張居正一生的轉折點,只不過這轉折點,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一帶名相,佩服佩服
書的品質好,包裝精美,內容豐富
千挑萬選的,還沒來得及看,包裝完好,希望可以開卷有益
好書值得推薦
明朝最喜歡三個人,王陽明,張居正,崇禎;少年時是王陽明,求真;中年時是張居正,求實;晚年時是崇禎,盡其一生的努力,最終也是重復的無奈和失敗。
作者以現代視角,全新解讀,完整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張居正,講述通俗
很好,發貨快
這是幫單位買的圖書,已經買過多次了,現在評價一下當當的圖書和服務。1、當當的書質量還是不錯的,有些新書也會拿出來做活動。包裝都用箱子,基本上不會碰壞。2、物流很快,無錫發貨到南京一般隔天到貨,廣州,天津一般三四天到貨。3、客服還是不錯的,反應的問題一般24小時內都給解決的。有時候會讓客人付發票郵費,這點很不好。4、當當加盟商的圖書謹慎購買,會無貨,虛假發貨,不提供發票等等,加盟商的在線客服基本是聯系不上的,又不給留言,只能電話解決。而打電話明顯是要花錢的,像我這種給單位辦事無電話補貼的,只能自掏腰包。5,當當的活動很多,趕上活動…
世間再無張居正,用最卑鄙的手段實現最偉大的理想,張居正的一生告訴我們需要先天的優良基因,多讀書,遇到好的老師,有人推波助瀾方能成就一番偉業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哎呀。上次買的帝王師劉伯溫還沒看呢。又買了
一直在當當買書,值得信賴。包裝對書保護的很好,書的質量很滿意,內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還沒讀,不敢輕易評價。感謝當當,讓愛讀書的人買得到、買得起自己想要的書。
快遞神速,質量不錯!
挺好的值得讀一讀看一看了解一下
值得職場奮斗人士讀一讀
在這買了好幾次書了,售后服務很好
可讀性強,強烈推薦
應該耐讀,就是包裝不行
還沒看,當當自營的,應該不錯。
了解了一個真實的張居正!
喜歡這類的書,活動期買很合適
根本停不下來,非常精彩!強烈推薦!
很好的一本書
語言風趣,值得一看,好書。
還沒看,包裝沒問題。
三本一起買
張居正的一生充滿傳奇,值得一看
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沒有之一。
非常值得一看的一本書
?。。。。。。。。。。。。。?
質量很好,內容很好,性價比高。
剛看完大明王朝1566,隆萬大改革拉開序幕,真想一睹這位改革家的風采!
這本明顯比劉伯溫用心,但謀局布篇仍有提高之處。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你會逐漸的被張居正做事的風格所折服,佩服的五體投地,張居正真的是難得的人才啊,早年能夠面對科舉考試“落榜”不懂聲色,從而歷練出大心臟,這是他日后成就的基礎,在政壇上面對上級與敵對勢力能夠處理的游刃有余,在登上首輔的位置后,能夠大權在手,雷厲風行的拯救國家于水火之中,少有的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政治家,只為最崇高的信仰,達到目標無所不用其極,令人拍手稱贊!推薦朋友多讀一讀,真正的帝王之師!
很滿意,這本書發的是新書,起碼有包裝,內容好不好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