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易中天:帝國的惆悵(全新增訂版)圖書
人氣:50

易中天:帝國的惆悵(全新增訂版)

(易中天反思秦漢之后的帝國制度:“從秦滅六國到辛亥革命,中華文明70%的歷史都是惆悵,而惆悵,是因為在乎。”)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歷史普及讀物>中國古代史  
  • 作者:[易中天]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33940461
  •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0
  • 印刷時間:2014-10-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帝國的惆悵》是易中天對帝國制度的反思。中西歷史的進程,是一個“交相勝”的過程。有時候我們比人家好,有時候人家比我們強。麻煩僅僅在于,人家比我們強,是在近現代。我們的風光靚麗,卻已成明日黃花。這才讓人惆悵。惆悵,就是失落、悵惘、迷茫,即”悵然若失”,因為我們原本不該這樣。

這就必須反思秦漢以后的帝國制度,甚至反思帝國之前的邦國制度。但順藤摸瓜,由近及遠,還得從帝國說起。何況我們的成敗得失,包括漢唐盛世之輝煌,鴉片戰爭之慘痛,也確實跟它息息相關。事實上,一種制度能夠實行兩千多年之久,又居然會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沒有利,就不會存在;沒有弊,就無須革命。所以,帝國必須終結,也一定會終結。終結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悵,還有教訓。

帝國的惆悵》以人性為視角,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解讀中國傳統社會政治、帝國制度與人性之間的關系,反思中國傳統社會政治和帝國制度。

編輯推薦

帝國的惆悵》全新增訂本。

任何一制度,絕不能有利而無弊。任何一制度,亦絕不能歷久而不衰。

中國的帝國制度由秦滅六國而建立,起初一定是好的。

但久而久之,帝國制度變壞了,這是為什么?

對歷史的說法有很多種。

常規的是“正說”,如《三國志》《大唐西域記》;流行的是“戲說”,比如《三國演義》《西游記》。正說不好看,戲說不真實。要想好看且真實,只有“趣說”。所謂“趣說”,就是歷史其里,文學其表,既有歷史真相,又有文學趣味。

“趣說”的關鍵是“人”。要想了解歷史,必須參透人性。歷史是不能復原的,然而人性卻相通。以人為本,歷史才有意義。以民族的文化心理為核心,一個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在我們面前才可能變得鮮活起來。這些鮮活的故事和生命將促使我們反省歷史,反省社會,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是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這就不僅是“趣說”,而且是“妙說”。《帝國的惆悵》正是這樣一本書。

作者簡介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長沙,曾在新疆工作。

任教于武漢大學、廈門大學。

現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

已出版作品:

易中天文集》(1~16卷)

易中天中華史總序: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

易中天中華史:祖先》

易中天中華史:國家》

易中天中華史:奠基者》

易中天中華史:青春志》

易中天中華史:從春秋到戰國》

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

易中天中華史:秦并天下》

易中天中華史:漢武的帝國》

易中天中華史:兩漢兩羅馬》

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

目錄

及時章 明月何曾照溝渠

晁錯之死

削藩其事

是非功過

晁錯其人

歷史之錯

晁錯之錯

第二章 武侯治蜀與“攻心聯”

怎樣看“攻心聯”

治蜀問題何在

誰有“反側之心”

是誰“寬嚴皆誤”

蜀漢為何而亡

第三章 小太宗與大敗局

“癡呆兒”成了“小太宗”

霹靂手段,菩薩心腸

天子本是苦孩子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皇帝也要守王法

危險的政治

第四章 變法幫了腐敗的忙

變法迫在眉睫

時勢造英雄

針鋒相對

事與愿違

成敗與道德無關

教訓所在

第五章 荒唐的正義

奸臣嚴嵩

混蛋嘉靖

滑頭徐階

誰是禍根

第六章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小人物” 不小

為誰死節

認死理的人

自掘墳墓是乾隆

禮失求諸野

士氣與土氣

第七章 鴉片戰爭與戰爭的鴉片

彈冠相慶的戰敗者

逼出來的謊話

一騙到底

謊言與高調

小曲好唱口難

笑臉與鬼臉

鴉片還要吃到什么時候

第八章 非典型腐敗

病例

所謂陋規

逼良為寇

高薪未必養廉

有監督就行嗎

制度不能保障一切

并非不治之癥

第九章 從“出入兩難”到“進退自如”

入世與出世

讀書人與知識分子

治世與亂世

想得開與想不

身家與天下

士大夫與讀書人

報國與全身

君臣與師生

出路與對策

第十章 千年一夢

我們曾經擁有

魂斷俠緣

誰之夢想

劍的秘密

俠與士

百家罷后夢難圓

附錄 帝國官僚制度簡述

宰相制度

中央部門

地方官員

后 記

在線預覽

后記惆悵是因為在乎

帝國的惆悵》、《帝國的終結》與《費城風云》,寫作和出版,差不多是“前后腳”。當然,這三本書,也多有不同。如果說,撰寫《費城風云》,是為了“看看人家”;那么,寫作《帝國的惆悵》和《帝國的終結》,就是為了“想想自己”。我們不是總喜歡說“以史為鑒”嗎?那就好好照照鏡子吧!

結果,就照出惆悵來了。

這真是好生讓人不爽!中華文明三千多年,從秦滅六國到辛亥革命,帝國時代就占了三分之二。七成的歷史如果都是惆悵,怎么能讓人接受呢?

聯系到《費城風云》,就更讓“愛國憤青”們不滿。是啊,你說美國歷史,稱之為“艱難的一躍”;說中國歷史,則不是“惆悵”,就是“終結”,什么意思啊?難道我們什么都不好,美國和西方,就什么都好?

呵呵,這實在是大大的誤解。

首先,我從不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東西或事情,是好得無缺,或者壞得一無是處的。在我看來,有利必有弊,有弊也必有利;有優點必有缺點,有缺點也必有優點。利與弊,優點與缺點,要歷史地看,辯證地看。許多時候,一個事物的利,往往同時就是它的弊。甚至它會有此缺點,恰恰因為它有此優點,比如“慢工出細活”。慢,就是缺點;細,則是優點。但是,不慢就不可能細。電腦控制機器來制作,倒是又快又細,可惜趣味又沒了。可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事,這世界上沒有。

因此,請諸位放心,我絕不會認為“美國和西方什么都好,我們什么都不好”,因為這不符合我的思想方法。

那么,為什么我這三本書,講美國的聯邦制度時,優點多;講中國的帝國制度時,缺點多?因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我們的目的,是“取人家之長,補自己之短”,當然應該多看人家的長處,多找自己的不足。如果這“他山之石”,被你批成了“臭雞蛋”,請問咱們這個“玉”,你還攻不攻呀?

或許有人會說:我們要學西方,西方難道就不該學我們?當然應該。但那是人家的事。人家學不學,怎么學,學什么,都得由人家自己去想、去做。就算他們坐失良機,或者不得要領,沒有及時把我們的好東西學到手,耽誤了他們的發展,影響了他們的進步,那也是他們“活該”。你們這些“愛國憤青”,瞎操的哪門子心?

所以,你要是真愛國,就該多找自己的毛病,多想自己的問題。這就好比自己得了感冒,犯不著拿別人拉肚子說事。你還是想想自己咋回事吧!

當然,如果你的愛國,原本不過姿態,也可以滿不在乎。

真愛就會在乎,在乎就會惆悵,而惆悵并不是怨恨。我是不贊成一提起過去,一提起歷史,一提起傳統,就充滿怨恨的。不要說恨,便是怨,也不對。因為不管其中有多少問題和不是,那也是我們自己“曾經的選擇”。如果怨恨,請問怨誰、恨誰?

何況我們的歷史也并非一團漆黑,我們的傳統也并非一無是處,正如西方的歷史和傳統也有污點和缺陷。實際上,鄧曉芒和我,早在《黃與藍的交響》一書中就說過,中西歷史的進程,其實是“交相勝”。有時候我們比人家好,有時候人家比我們強,這才是事實。麻煩僅僅在于,人家比我們強,是在近現代。我們的風光靚麗,卻已成明日黃花。這才讓人惆悵。惆悵,就是失落、悵惘、迷茫,即“悵然若失”,因為我們原本不該這樣。

這就必須反思秦漢以后的帝國制度,甚至反思帝國之前的邦國制度。但順藤摸瓜,由近及遠,還得從帝國說起。何況我們的成敗得失,包括漢唐盛世之輝煌,鴉片戰爭之慘痛,也確實跟它息息相關。事實上,一種制度能夠實行兩千多年之久,又居然會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沒有利,就不會存在;沒有弊,就無須革命。所以,帝國必須終結,也一定會終結。終結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悵,還有教訓。

2010年11月30日初稿

2014年8月16日改定

正文:

及時章明月何曾照渠溝

──讀《史記》、《漢書》之《晁錯傳》

一、晁錯之死

晁錯是穿著上朝的衣服(朝衣)被殺死在刑場的。

晁錯的這種死法,常常使讀書不細的人誤以為他死得很體面。這事要怪司馬遷。司馬遷在為晁錯作傳時用了“春秋筆法”,說“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似乎是皇帝給晁錯留面子,讓他穿著朝服去死,享受了“特殊待遇”。斑固就沒有司馬遷那么厚道,不客氣地揭老底說“紿載行市”(其實司馬遷也說了這話,只不過是在《吳王劉濞列傳》)。紿,就是誑騙。晁錯是被騙到刑場的。奉旨前去執行命令的首都衛戍司令兼公安部長(中尉)陳嘉大約并沒有告訴晁錯朝廷要殺他,晁錯也以為是叫他去開會,興沖沖地穿了朝服就上車,結果稀里糊涂被拉到東市,腰斬了,連遺囑也沒來得及留。我們不知道,刑前有沒有人向他宣讀判決書。但可以肯定,晁錯之死,沒有經過審判,也沒有給他辯護的機會。

這實在可以說是“草菅人命”,而這個被“草菅”了的晁錯也不是什么小人物。他是西漢初年景帝朝的大臣,官居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個什么官呢?用現在的話說,相當于副總理兼監察部長。所以晁錯的地位是很高的。一個高官不經審判甚至還身著朝服時就被處死,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事情已經到了非常緊迫的程度,二是對手痛恨此人已經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現在看來,晁錯的死,兩種情況都存在。

先說事情的緊迫。

晁錯被殺的直接原因是“削藩”。晁錯是一有機會就要向漢景帝鼓吹削藩的。而且,正是因為他的極力主張和一再鼓吹,景帝才最終下了削藩的決心。什么是“削藩”呢?簡單的說,就是削減藩國的轄地。所謂“藩國”,就是西漢初年分封的一些王國。這些王國的國王,不是皇帝的兄弟,就是皇帝的子侄,是大漢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削藩,無疑是要剝奪他們的權力,侵犯他們的利益,這些鳳子龍孫豈能心甘情愿束手就擒?所以,削藩令一下,最強大的兩個王國──吳國和楚國就跳了起來。吳王劉濞和楚王劉戊聯合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起兵造反,組成七國聯軍,浩浩蕩蕩殺向京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也叫“吳楚之亂”。

七國興亂,朝野震驚,輿論嘩然。景帝君臣一面調兵遣將,一面商量對策。這時,一個名叫袁盎的人就給景帝出了個主意。袁盎說,吳楚兩國,其實是沒有能力造反的。他們財大氣粗不假,人多勢眾也不假,但他們高價收買的,不過是一些見利忘義的亡命之徒,哪里成得了氣候?之所以貿然造反,只因為晁錯慫恿陛下削藩。因此,只要殺了晁錯,退還削去的領地,兵不血刃就能平定叛亂。袁盎是做過吳國丞相的,說話的分量就比較重一點。何況這時景帝大約也方寸已亂,聽了袁盎的建議,就起了丟卒保車的心思。

不能說袁盎的主意沒有道理,因為吳楚叛亂確實是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借口的。打出的旗號,則是“存亡繼絕,振弱伐暴,以安劉氏”。什么叫“清君側”呢?就是說皇帝身邊有小人,要清理掉。這個“小人”,具體的說就是晁錯。那好,你們不就是要“清君側”嗎?如果晁錯已誅,君側已清,你們還反什么反?

事實證明,袁盎的這個主意并不靈。晁錯被殺以后,七國并未退兵,作為漢使的袁盎反倒被吳王扣了起來。袁盎給漢景帝出了誅殺晁錯的主意后,被任命為“太常”(主管宗廟禮儀和教育的部長),出使吳國。袁盎滿心以為吳王的目的既已達到,應該見好就收的。誰知道這家伙的胃口已經吊起來了,根本不把袁盎和朝廷放在眼里,不但連面都不見,還丟下一句話:要么投降,要么去死。這下子袁盎可就啞巴吃黃連了。雖然后來他總算從吳營中逃了出來,卻也從此背上了一個惡名:挑撥離間,公報私仇,讒言誤國,冤殺功臣。

實際上當時就有人為晁錯鳴冤叫屈,對袁盎不以為然。晁錯被殺以后,有一個名叫“鄧公”的人從前方回京,向漢景帝匯報軍情。鄧公的官職是“謁者仆射”(宮廷衛隊長郎中令的屬官),級別“比千石”,此刻被任命為校尉(比將軍低一級的武官),將兵平叛。漢景帝問鄧公:晁錯已經殺了,吳國和楚國應該退兵了吧?鄧公卻回答說,怎么會退?吳王圖謀造反,準備了幾十年,所謂“誅晁錯,清君側”,不過是個借口罷了,“其意非在錯也”(他們的意圖并非在誅殺晁錯)。所以,吳國和楚國是不會退兵的,天下人的嘴巴卻恐怕會閉起來,不敢再說話了(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景帝問他為什么。鄧公說,晁錯為什么要主張削藩?是因為擔心諸侯過于強盛,尾大不掉,威脅中央政權,這才提出要削減藩國轄地,以提高京師地位。這是我們漢家社稷的千秋大業和萬世之利呀!可是,他的計劃才剛剛開始實行,自己卻被冤殺于東市,這不是“內杜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做了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嗎?“臣竊為陛下不取也!”景帝聽了以后,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默然良久”,才嘆了一口氣說,你說得對,朕也是追悔莫及啊!

其實,把錯殺晁錯的責任都算到袁盎身上,也是冤枉的。因為袁盎當時的身份,只不過一個被罷了官的庶人;他向景帝提出的,也只不過一項“個人建議”。然而處決晁錯卻是正式打了報告的。打報告的是一批朝中大臣,包括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顏師古注歐音區)。當時的制度,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員是“三公九卿”。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較高行政長官,相當于總理或行政院長;太尉是較高軍事長官,相當于三軍總司令;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兼較高監察長官,相當于副總理兼監察部長。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起來就是“宰相”。所以宰相是三個,不是一個。部長則有九個,叫“九卿”。陳嘉擔任的中尉,張歐擔任的廷尉,都是卿。尉,是武官。那時軍警不分,尉可能是軍官,也可能是警官,還可能是軍官兼警官,職責取決于“尉”前面的那個字。比方說,太,是“較高”的意思,太尉就是全國較高軍事長官。中,是“宮廷”的意思,也代表“京師”,和外地的“外”相對應。中尉的職責,是負責京城的治安,所以中尉就是首都衛戍司令兼公安部長。廷,則是“朝廷”的意思。廷尉的職責,是掌管刑律,所以廷尉就是司法部長兼較高法院院長。一個政府總理,一個公安部長,一個司法部長,三個人聯名彈劾晁錯,分量是很重的。

擬定的罪名也很嚴重,是“亡臣子禮,大逆無道”。申請的處分,則是“錯(晁錯)當要斬(腰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也就是沒分家的親人無論老幼統統砍頭(棄市是景帝時確定的一種死刑,意謂“刑人于市,與眾棄之”)。對這個彈劾,漢景帝的批示是“同意”(制曰可),而且派中尉陳嘉把晁錯找到,立即執行,連招呼都沒打一個。

所以,晁錯不但死得很冤,死得很慘,還死得很窩囊。

不過,正如“請誅晁錯,以清君側”只是吳楚起兵的借口,“亡臣子禮,大逆無道”也不是晁錯被殺原因。真正原因是削藩。所以,要知道晁錯該不該死,就得先弄清楚“削藩”是怎么回事。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愛苗苗**的評論:

非常好!特別滿意,但快遞實在是不怎么樣,上午說下午送,下午說明天一早送,轉天早晨也沒有送,說下午,最后第三天晚上才送來!!

2015-09-04 19:40:44
來自jinl128**的評論:

盡管是易老師若干年的大作,但讀起來還是讓人受益匪淺。對于別人讀書的感悟自己能夠體會那么深,那么到位,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

2016-03-11 15:44:04
來自柒紅木**的評論:

專業老師推薦的,一直覺得挺不錯的,看多幾遍會有很多歷史感悟,易中天先生這書寫的有意思

2016-07-18 13:52:49
來自熵增焓**的評論:

易中天:帝國的惆悵(全新增訂版) 明明是貨到付款,現金支付,結果還沒帶錢不能找錢

2017-10-13 11:23:09
來自愛***瓜**的評論:

易中天:帝國的惆悵(全新增訂版) 幫朋友購買,活動時一起下單很劃算。他很喜歡易中天。

2017-06-08 12:48: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政治就是人性的高層體現,因此掌權者絕對不能摧殘人性,否則江山不穩。

2017-11-09 07:22:13
來自銷聲飛**的評論:

前面的晁錯,我還沒大看明白,后來寫到王安石、明代的嚴嵩的時候,特別是明朝的歷史比較熟悉,所以覺得寫的高度精煉。對明代的皇帝的總結很到位。沒幾個好皇帝。很好,很不錯!!!

2015-02-03 14:00:37
來自芙蓉的**的評論:

易中天講帝國的政治得失與人性,讀起來不枯燥又長見識,性價比很高。

2014-11-13 17:51:27
來自了ll了**的評論:

是沖著帝國三部曲來的,不確定能不能看下去所以先拿了一本,有深度的好東東是需要慢慢體會領悟的。

2016-02-11 17:09:28
來自風吹兩**的評論:

之前就讀過易老師的帝國的惆悵,看出了新版,買來珍藏,順便送長輩一套。

2014-11-13 17:59: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易中天的書,評論的很好。畢竟是專業的學者,看過當年明月的人,想更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的可以看看,很有收獲的。會讓你站到一個更高的角度來審視中國的歷史的。

2015-04-30 16:31:2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帝國,強者也;崩潰,盛極而衰。如何找到長久不衰的秘訣,看看此書就知道了

2016-04-22 16:13: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帝國的惆悵以前看過。舊版里面有水滸四章,新版刪除了。易中天先生的作品,通俗性、趣味性、學術性良好統一的作品。

2014-12-16 22:27: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帝國的惆悵(全新增訂版)種。常規的是正說,如《三國志》《大唐西域記》;U流行10的是戲說,比如《三國演義》《西游記》。正

2015-09-24 06:58: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易中天的《帝國的終結》之前看完了,覺得不錯,買了這本,希望他一如既往吧!

2015-12-18 18:45:41
來自羅曉微**的評論:

我很喜歡平時看些歷史書,易中天的書還是很有質量保證的,這本書非常經典了,算是易中天的代表性作品,其中的很多觀點到現在依然是非常熱門且有趣的,因為這點,這次出了全新修訂的版本,我馬上下單了,到家后翻看了一下,的確添加了不少的新內容,還是非常有趣的一本書~

2014-11-11 19:26:51
來自方馨Oli**的評論:

一直蠻喜歡易中天的書的,感覺他的書寫的非常有意思,這本書是一本內容比較深的書,之前在圖書館里面看過幾頁,覺得不太適合當時的自己,這次看到似乎是出了個新的版本,于是收藏下來,決定找個時間的來研究一下~

2014-11-11 16:52:25
來自波門水**的評論:

一直狠喜歡易中天的品三國,這次買了帝國的惆悵,讀起來感覺歷史跟現實貼近。寫的很好。是一本不錯的書。值了的喜歡歷史的盆友來讀。

2016-04-23 11:28:12
來自曹瀟筱**的評論:

這本書是大學導師當年推薦的,一直沒有時間拜讀,最近幾天在書店看到了這本書,然后就跑來下單了,正在看,內容寫的蠻有趣的,挺好玩的,我很喜歡這本書,這還是我第一次看易中天的書,有空得把他之前得書找出來看看。

2014-11-11 20:55:16
來自巨蟹大**的評論:

這是易中天少見的非常具有深度的一本理論性圖書,作為歷史學家,易中天能夠從歷史中看到很多我們所忽視的東西,這些東西組成了這本非常有意思的書,書讀起來并不是很累,一反那些理論書的常規,是本年輕人可以讀一下的書,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2014-11-11 20:00: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易中天是個專業的學者,深受黃仁宇先生影響,邏輯嚴謹,娓娓道來,把一個如此復雜的帝國分析的簡單明了,怪不得能上百家講壇,思想和表達都很到位,給全星

2017-11-09 07:39:40
來自珠峰雪**的評論:

易中天,帝國的惆悵,反思秦漢之后的帝國制度,從秦滅六國到辛亥革命,中華文明70%的歷史都是惆悵,而惆悵,是因為在乎。

2016-09-18 00:45:1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任何一制度,絕不能有利而無弊。任何一制度,亦絕不能歷久而不衰。中國的帝國制度由秦滅六國而建立,起初一定是好的。但久而久之,帝國制度變壞了,這是為什么?以人為本,看歷史演變,借古鑒今。

2017-06-05 20:57:18
來自清純語**的評論:

快遞很快。這本書講中西歷史的進程。 任意制度絕不能有利而無弊,任何一制度,者不能立久而不衰中國的帝國制度由情滅六國而建立起初一定是好的但久而久之,帝國制度變壞了這是為什么以人為本看歷史演變借古鑒今。

2016-11-25 17:37:33
來自zzyuu**的評論:

帝國的惆悵很好看,值得學習 帝國的惆悵很好看,值得學習

2016-02-15 10:13:59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