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罪證明標準是刑事訴訟的關鍵所在。我國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標準是歷史的產物與司法經驗的總結,而2012年刑事訴訟法引入的“排除合理懷疑”表述則促成了我國刑事訴訟證據制度的重要變革。如何理解現行定罪證明標準并在實踐中正確施行成為一項重要議題。此外,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刑事訴訟原則、規則、制度以及相應的觀念與理論亦需加以調整與完善。
法大訴訟法學博士文庫:定罪證明標準研究》通過梳理證明標準的概念與發展歷程,總結相關的影響因素,探尋我國立法的改良路徑,并在分析現行規定的基礎上,對“排除合理懷疑”標準進行分析,厘清其在實踐中的地位與作用,同時對實踐中施行的關鍵與疑難問題加以歸納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為我國定罪證明標準與相關制度的發展完善提供建議與參考。
序
引
及時章 定罪證明標準概述
及時節 證明
一、證明的概念
二、證明階段
三、證明主體
四、證明對象
五、證明特性
第二節 證明標準
一、證明標準的概念
二、證明標準設置之可能性
三、證明標準與證明責任
四、證明標準之意義
五、證明標準之特征
第二章 定罪證明標準溯源
及時節 非理性時代的定罪證明標準
一、氏族社會中的定罪證明標準
二、神示證據制度下的定罪證明標準
第二節 大陸法系定罪證明標準發展史
一、過渡階段的自由證明
二、法定證據制度中的形式化證明標準
三、自由心證制度下的“內心確信”標準
第三節 英美法系定罪證明標準發展史
一、“排除合理懷疑”產生前的定罪證明標準
二、“排除合理懷疑”標準的確立
三、“排除合理懷疑”標準的發展
第四節 我國定罪證明標準沿革
一、古代定罪證明標準
二、法律轉型時期的定罪證明標準
三、現行定罪證明標準發展歷程
第三章 定罪證明標準的影響因素
及時節 哲學基
一、認識論基
二、價值論基
第二節 訴訟文化
一、個人本位
二、集體本位
第三節 證明模式
一、自由證明模式
二、印證證明模式
第四節 刑事政策
一、刑事政策影響定罪標準之設置
二、刑事政策影響定罪標準之適用
第四章 我國定罪證明標準理解
及時節 對“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闡釋
一、客觀真實說
二、排他性說
三、確信無疑說
四、“兩個基本”
第二節 我國定罪證明標準改良路徑
一、承認訴訟認識的蓋然性
……
第五章 “排除合理懷疑”標準
第六章 定罪證明標準的層次性問題
第七章 定罪證明標準之適用
第八章 定罪證明標準適用的保障與監督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法大訴訟法學博士文庫:定罪證明標準研究》:
一、自由證明模式
證明模式對定罪證明標準的影響亦是根本性的。司法證明可以區分為自由證明與法定證明兩種基本模式。自由證明指法律對證明活動不加以限制,裁判者可自由采納并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而法定證明模式中,法律為證明活動設計了具體規則,裁判者必須遵守相關規則進行證據采納與運用。人類最初采取的是自由證明模式,由裁判者聽取當事人與目擊者的陳述并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良知作出裁斷進而解決糾紛。在神明裁判中,裁判者失去了采信證據與認定事實的自由,而必須遵循統一標準,由此開始走向法定證明道路。到法定證據制度時代,為統一規范司法證明活動而對各種證據的證明力作出明確規定,法官認定案件事實必須嚴守相關規則而沒有自由裁量權,屬于極端的法定證明模式。資產階級革命中為消除法定證據制度的危害而確立了“自由心證”制度,證據之證明力不再由法律預先規定,而由裁判者運用其“人類普遍認知能力”自由判斷。盡管在隨后的發展過程中各國通過程序與證據立法對裁判者的自由裁量權進行了一系列限制,但現代西方的證明模式基本可認定為自由心證模式。盡管由于訴訟方式,包括審判制度、證據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各國采取自由心證模式的具體方式有所區別,且裁判者之“自由”程度也不盡相同,但自由心證的基本定義——法官根據證據資料進行事實認定時不受法律拘束而進行自由判斷——已經得到普遍認同與接受。在自由證明模式下,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強調的是裁判者的主觀印象,因此出現了大陸法系“內心確信”與英美法系“排除合理懷疑”這樣對裁判者主觀方面確信程度提出要求的證明標準。
二、印證證明模式
在我國的刑事訴訟中,法律亦未對證據證明力作出限制,個體證據之證明力及全案證據的綜合判斷主要依靠法官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作出,屬于自由心證體系,但又與典型的自由心證有明顯區別,自成一種“印證證明模式”。①我國古代字書《倉頡篇》中稱:“印,驗也。”表達的是一種不同載體所含信息的相互照應及共同性。當前,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證據證明力并未受到法定的限制,個別證據的證明力判斷及證據的綜合判斷主要還是依靠法官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故仍然屬于自由心證體系。而為事實裁判者心證建立內心確信,任何一種證明模式都要求一定程度的印證,否則難以形成穩定的證明結構,但在典型的自由心證體制中,對證據之間的印證性并不像我國強調至如此程度,且“印證”的方式也具有多樣性。不同于其他國家與地區,我國刑事訴訟中特別強調印證的重要性,要求在案件事實,尤其是關鍵事實上,證據之間必須有充分的、直接的相互支持;間接證據并不能單獨證明案件主要事實,而必須結合其他證據,形成“證據鎖鏈”,才能證明案件的主要事實。在印證證明模式中,獲得印證性支持的證據是證明的關鍵,即證明的關鍵在于獲得相互支持的其他證據,單一的證據不足以證明案件事實,必須獲得更多的具有內含信息同一性的證據之支持。刑事司法實踐中所謂的“一人供聽,二人供信,三人供定”,就是指證言必須有基本內容相同的口供,或者其他證言、物證、書證以及其他證據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