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書中收錄的法律文件均為經過清理修改的現行有效的法律標準文本,修改的條款均按照修改決定進行了相應的修改,是精心打造的確保法律統一與適用的zui佳文本。
2、專業解讀——由國務院法制辦等立法及司法機關專業人士負責對法條、專業術語以及司法難題進行權wei解答,幫助讀者把握立法精神,理解條文含義。
3、簡約實用——每個分冊都撰寫有適用導引,重點提示立法動態及適用重點、難點;應用部分可依據目錄予以查詢;配套相關規定,便于讀者查找適用。
同時,第四版還在第三版基礎上結合zui新的立法與司法實踐對法律做了更為實用的解答,并根據讀者的要求在“應用”部分增加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導案例裁判要旨,使內容更加充實和完整。
為了幫助讀者理解與適用法律,我社于2008年9月開始推出“法律注解與配套叢書”,深受廣大讀者的認同與喜愛。隨后,應廣大讀者的要求,我社陸續擴充本叢書品種,第四版共有51種,成為法律工作者辦案運用和公民法律學習的有力助手。
中央級法律類圖書專業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是中國zui大的法律專業出版商和法律信息服務提供商之一,隸屬于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適用導引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及時章總則
及時條[立法宗旨]
1教育機構在學生傷害事故中所負責任的性質如何理解
2在審理未成年學生損害賠償案件時,如何適用相關法律
第二條[適用范圍]
3放假期間,學生私自到學校玩耍受到傷害,是不
是學生傷害事故
第三條[事故處理原則]
第四條[學校舉辦者和教育部門的安全管理職責]
4教育行政部門的安全管理職責有哪些
第五條[安全措施的建立與完善]
5學校在安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義務
6如何進行公共安全教育
第六條[學生自我保護義務]
第七條[監護人責任]
第二章事故與責任
第八條[歸責原則]
7校園傷害事故的侵權行為歸責原則是什么
8學校等教育機構違反的安全注意義務主要有哪些類型
第九條[學校承擔事故責任的具體情形]
9認定學校過錯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10體育課、實驗課上發生的人身損害應如何處理
11學校發放的冰棍致學生中毒學校該承擔什么責任?生產有毒冰棍的食品廠該對中毒學生承擔什么責任?學校與食品廠該如何分擔學生中毒事件的責任
12 在學生已聲明自己有支氣管哮喘病史的情況下,學校強行給學生注射“乙腦疫苗”針而致學生死亡,學校應承擔什么責任
第十條[學生或監護人承擔責任的情形]
13未成年學生在校期間違反校規、校紀導致他人受到人身傷害的如何處理
第十一條[學生因參加活動致害時的責任]
14體育課上脫把的球拍致學生眼球破裂,學校該不該對因劣質球拍發生的事故負責
第十二條[學校免責抗辯事由]
15學生在校期間自殺身亡如何處理
16學生在校突發疾病,責任如何分擔?學生在校突發疾病是否構成意外事件
第十三條[校外事故處理原則]
17學生在校外發生人身損害如何處理
18學生在學校提前放學途中意外死亡責任誰擔
第十四條[個人致害行為的責任承擔]
19學校及其教師對學生進行體罰造成學生傷害,受害人起訴應當以誰為被告
20上課打死頑皮學生的老師該承擔什么法律責
任?學生家長如何尋求法律救濟
21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不慎使學生左眼致盲該承擔何種責任
22學校該不該對學生因沉溺于電子游戲受到的傷害承擔責任
第三章事故處理程序
第十五條[及時救助和告知義務]
第十六條[事故報告義務]
第十七條[教育主管部門對事故處理的指導與協助]
第十八條[受害人救濟途徑]
23當事人進行協商應遵循哪些原則
第十九條[調解時限]
第二十條[調解處理方式]
24當事人對協商、調解方式下的責任認定不服時,
如何尋求解決和救濟
第二十一條[訴訟]
25學生傷害事故賠償糾紛訴訟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26對訴訟過程中由法院所確定的責任認定不服的,
當事人如何尋求解決和救濟
第二十二條[事故處理報告]
第四章事故損害的賠償
第二十三條[賠償責任主體]
27未成年學生損害賠償案件的當事人各方存在混合過錯的,如何確定賠償責任主體
第二十四條[賠償范圍與標準]
28當事人履行人民法院判決,賠償后續治療費后,如受害人日后實際發生的治療費用超出原判決確定的費用,能否另行起訴
29在學生損害賠償訴訟中,醫生簽名確認準購的非處方藥品,是否屬于賠償醫療費的范圍
30當事人擅自轉院治療,后來醫院補辦準予轉院手
續,轉院后的治療費用是否屬于賠償范圍
31在損害賠償案件中,當事人于住院治療期間因春節等節日回家休養的時間,能否計算誤工費?當事人在門診就診期間,醫囑休息的時間能否計算誤工費
第二十五條[傷殘鑒定]
32學生傷害事故傷殘鑒定的程序是如何進行的
33對鑒定結果不同意、不服,或者對鑒定結果存在
諸多異議的,當事人應該怎么辦
第二十六條[學校的賠償責任]
第二十七條[追償權]
第二十八條[監護人責任]
第二十九條[賠償金籌措]
第 三 十 條[傷害賠償準備金]
第三十一條[保險機制]
34學校加入學校責任險或者學生加入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的,在保險理賠過程中應當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第五章事故責任者的處理
第三十二條[學校責任者的法律制裁]
第三十三條[安全隱患的整頓]
第三十四條[教育部門責任人的法律制裁]
第三十五條[責任學生的法律制裁]
第三十六條[對擾亂正常事故處理行為人的制裁]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七條[學校和學生的含義]
第三十八條[幼兒園事故的處理]
第三十九條[其他教育機構事故的處理]
第 四 十 條[施行時間]
配 套 法 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節錄
2009年12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2012年10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節錄
2017年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節錄
2009年8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015年12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015年4月24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節錄
1988年4月2日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2006年6月30日
小學管理規程
2010年12月13日
幼兒園管理條例
1989年9月11日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節錄
2017年2月4日
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
2010年12月13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3年12月26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1年3月8日
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推行校方責任保險完善校園傷害事故風險管理機制的通知
2008年4月3日
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在中等職業學校推行學生實習責任保險的通知
2009年11月20日
第八條[歸責原則]發生學生傷害事故,造成學生人身損害的,學校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承擔相應的事故責任。
注解
學生傷害事故責任,指的是在學生傷害事故中,造成事故發生的相關當事人,對傷害事故依法必須承擔的賠償或補償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對于本條,須結合《侵權責任法》理解。《侵權責任法》對學生傷害事故中可能出現的幾類情形作了明確規定:
侵權責任法》第38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39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40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應用
7校園傷害事故的侵權行為歸責原則是什么
所謂歸責,指確定責任的歸屬,即在加害行為人的行為致他人損害發生之后,得以何種根據使之負責。侵權行為歸責原則是指歸責的一般規則,是據以確定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根據和標準。它在侵權行為法中居于核心地位,是處理侵權案件的基本準則。因此,確立公正合理的侵權行為歸責原則,是正確處理校園傷害事故案件的關鍵。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8條的規定,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校內發生的損害,適用過錯推定責任。過錯推定是過錯責任原則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所謂過錯推定,是指在損害事實發生后,基于某種客觀事實或條件而推定行為人具有過失,從而減輕或者免除受害人對過失的證明責任,并由被推定者負擔證明自己沒有過失的規則。從本質上來說,“推定”是訴訟法上的證據法則,而非固有的實體法原理。
值得注意的是,本條款只適用于無行為能力人,即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只要作為無行為能力人的學生在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就推定教育機構存在管理、保護上的過失,應當承擔責任,除非其反證自己盡到職責。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9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適用過錯責任。
過錯責任原則體現的是“無過錯即無責任”的精神,只有有過錯才需要負責任,過錯越大責任越重。適用過錯責任原則,能使學校打消對學生安全“管與不管一個樣”的思想疑慮,促使其認真履行職責,做好學生安全教育和保護工作。對未成年學生監護人來說,則能打消其“出了事有學校負責”的錯誤觀念,促使其真正履行監護人職責,積極配合學校對未成年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在事故不幸發生后,當事人根據各自過錯的大小確定責任,也能使事故得到妥善處理,確保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及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不受干擾。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40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以外的人員人身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所謂補充責任,是指兩個以上的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對一個受害人實施加害行為,或者不同的行為人基于不同的行為而致使受害人的權利受到同一損害,各個行為人產生同一內容的侵權責任,受害人享有的數個請求權有順序的區別,首先行使順序在先的請求權,不能實現或者不能實現時再行使另外的請求權的侵權責任形態。楊立新著:《侵權法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643頁。
8學校等教育機構違反的安全注意義務主要有哪些類型
在校園事故中,學校等教育機構違反的安全注意義務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類型:
一)提供安全教育環境的義務
1)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2)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采取措施的;
3)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準、要求的。
二)提供適合教育人員的義務
1)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2)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三)組織、管理學生活動的義務
1)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2)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3)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關于在對抗性或者具有風險性的體育競賽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的,學校的責任承擔在學理上有不同觀點。本書認為,如果屬于正常教育教學所必要的但具有一定風險的活動,如足球、跆拳道等,為了防止出現學校為了規避責任限制體育活動的現象,在學生自愿參加并且經過監護人同意的條件下,學校等教育機構不應承擔責任。
四)預防、救助學生健康的義務
1)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2)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學校的校園事故責任可能會發生與其他侵權責任的競合,例如,學校教師體罰學生,除了學校的責任還會發生工作人員致人損害的使用人責任;學校的建筑物、擱置物、懸掛物導致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則發生建筑物致人損害的責任;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藥品、食品存在質量缺陷,此時還發生產品缺陷責任;等等。本書認為,這種競合屬于請求權競合,應當允許受害人選擇最有利的請求權主張。
配套
侵權責任法》第38-40條;《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7條;《較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