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調研和分析表明,單位犯罪的司法實踐對相關立法持揚棄的立場。本書分析了立法上單位犯罪概念不明確、主體不妥當、刑罰不合理是影響司法現實的三個主要因素,究其根本原因則是單位犯罪不明確的應然存在范圍、單位犯罪中自然人錯誤的定位以及模糊的定罪量刑標準。并指出,為實現單位犯罪范圍的合理界定、刑罰安排以及量刑的妥當性、合理的刑事訴訟程序的正當適用的目標,應當通過由社會制度改革到“立法先行”到“司法隨后”再到立法與司法互動的路徑,對單位犯罪進行重構。
單位犯罪司法實證研究——我國單位犯罪制度的檢視與重構》一書從犯罪論、刑罰論、罪刑各論等六個視角對我國的單位犯罪制度進行了解構,并結合我國單位犯罪的具體實踐,從實證與思辨的雙重視角提出對單位犯罪理論的重構。既包立法層面的重構,也有司法層面的重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李翔,江蘇省泗洪縣人,上海市曙光學者,華東政法大學“韜奮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博士后出站。曾任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分管公訴、金融檢察、研究室工作),兼任中共上海市楊浦區委工作特別助理。現任華東政法大學比較刑法與國際刑法研究所所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導論:域外學說與立法模式的比較分析001
一、 英美為代表的法人犯罪學說及立法模式001
(一) 英國的法人犯罪學說及立法模式001
(二) 美國的法人犯罪學說及立法模式005
二、 德日為代表的法人犯罪學說及立法模式013
(一) 德國的法人犯罪學說及立法模式013
(二) 日本的法人犯罪學說及立法模式018
三、 意大利為代表的法人犯罪學說及立法模式022
及時章 解構視角一:犯罪論025
一、 立法評述與學說爭議025
(一) 我國單位犯罪論層面的立法評述025
(二) 我國單位犯罪論層面的學說爭議028
二、 單位犯罪法官釋法的理性選擇032
(一) 基于司法解釋的實證考察032
(二) 基于司法問卷的實證考察034
三、 聚焦案件——單位犯罪的真實反映040
(一) 基于單位犯罪刑事判決的綜合考察040
(二) 理性分析:嚴格遵循或靈活變通041
第二章 解構視角二:刑罰論047
一、 量刑制度047
(一) 單位犯罪量刑制度的缺位與困境047
(二) 制度缺位背景下的單位犯罪量刑考察048
(三) 堅守與曖昧:立法量刑制度缺位背景下的司法實踐055
二、 刑罰種類058
(一) 刑罰種類的思辨分析058
(二) 邏輯假設:以上述思辨分析內容為要素059
(三) 實證檢驗062
第三章 解構視角三:罪刑各論093
一、 實然維度單位犯罪犯罪圈的量化分析093
(一) 規范文本的法條集合093
(二) 立法背后的政策導向探尋111
二、 應然維度單位犯罪犯罪圈的量化分析114
(一) 單位實施純正自然人犯罪案件介紹與司法對策114
(二) 司法背后的政策導向探尋119
三、 立法解釋的出臺及司法適用120
(一) 立法解釋與兩個司法解釋的關系121
(二) 立法解釋與《會議紀要》關系122
第四章 解構視角四:刑事程序125
一、 刑事程序文本規范分析125
(一) 刑事程序文本的法條集合125
(二) 刑事程序文本規范分析131
二、 刑事司法困境實證考察132
(一) 關于單罰制單位犯罪訴訟主體的確定132
(二) 關于被告單位訴訟代表人133
(三) 關于單位犯罪案件附帶民事訴訟問題138
(四) 關于單位犯罪案件辯護權的行使142
第五章 解構視角五:犯罪學論147
一、 單位犯罪現象統計劃分——以司法案例為樣本147
(一) 作為單位犯罪的基數——單位犯罪潛在主體的
劃分和集中147
(二) 單位犯罪現象的司法現狀統計148
二、 趨勢與問題149
(一) 單位犯罪總體數量持續增長149
(二) 單位犯罪類型集中151
(三) 單位犯罪社會危害性程度增大152
三、 分析與對策153
(一) 單位犯罪現象成因分析153
(二) 單位犯罪預防政策現狀156
(三) 單位犯罪預防對策159
第六章 解構視角六:司法對于立法揚棄的反思168
一、 影響單位犯罪司法現狀的因素探尋168
(一) 單位犯罪的概念不明確168
(二) 單位犯罪主體不妥當171
(三) 單位犯罪刑罰體系不合理174
二、 單位犯罪司法現實的理性反思178
(一) 單位犯罪的應然范圍界定不明179
(二) 單位犯罪中自然人的應然定位181
(三) 定罪量刑標準不明確導致法官適法過程中解釋
難度大182
第七章 單位犯罪的重構——基于實證與思辨的雙重視角184
一、 路徑一:立法層面的重構方案184
(一) 單位犯罪存在的應然范圍184
(二) 單位犯罪主體的重構186
(三) 單位犯罪刑罰體系的完善187
(四) 單位犯罪刑事程序的完善189
二、 路徑二:司法層面的重構方案190
(一) 當前單位犯罪存在的實然范圍190
(二) 單位犯罪行為的認定191
(三) 單位主體變更與消滅后的刑事責任認定192
(四) 單位犯罪未遂的成立條件193
(五) 單位犯罪中的共同犯罪問題194
(六) 單位犯罪的訴訟程序196
三、 我國單位犯罪重構方案的應然選擇197
(一) 單位犯罪重構的目標197
(二) 單位犯罪重構的路徑199
附錄:單位犯罪司法實證問題研究報告——以上海2010—2012年為樣本的分析
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