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調解技術論圖書
人氣:51

調解技術論

日本仲裁ADR法學會理事長草野芳郎教授傾力之作,了解日本法院調解的必讀經典佳作
  • 所屬分類:圖書 >法律>司法制度  
  • 作者:[日][草野芳郎]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9378489
  •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2
  • 印刷時間:2016-12-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20世紀70年起于美國的ADR運動,現今已波及整個世界。同樣,在日本,近年來ADR也備受重視。尤其是其中的調解,其發展尤為引人關注。在糾紛的解決機制上,調解被認為是與訴訟并行的一種重要的糾紛解決手段。而在訴訟過程中,作為一種糾紛處理模式,法院調解也和裁判發揮著同樣重要的作用。日本學界上對調解的研究,以前多停留于理念與制度方面。1995年,草野芳郎先生《調解技術論》一書的出版,開創了日本調解實務研究的先河。而時任廣島高等法院法官的草野先生本人也因該書的出版一舉成為實務界“調解重視派”的領軍人物。

該書以草野先生多年擔任法官所積累的豐富的調解經驗為基礎,并予以理論上的升華,揭示了日本整個調解實務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運作方式及其技巧。該書涵蓋了調解的運營方式、勸說當事人的技巧、調解方案的形成方式及其類型、當事人協議的達成方式、法院指導調解程序的方法、疑難案件的處理方式、調解運營的理念模式等等,一系列調解過程中的實務問題,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又配有實例,可算得上一本真正的調解實務指南。

該書出版后廣受好評,2003年又再版。該書的第2版于2004年由國際協力機構(JICA)翻譯成英文,并被作為印尼等幾個發展中國家的司法支援項目的教材。之后,該書又先后被翻譯成印尼文、韓文等多種版本。

在我國,調解這種糾紛解決方式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在實踐中被廣泛應用。將該書在中國出版,并與中國司法實務界的人士就調解的實踐經驗進行交流,是草野先生多年的心愿。受草野先生委托,我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姜雪蓮老師從2015年起開始了該書中文版的翻譯工作。其中,及時章~第四章、第九章~第十三章的翻譯工作由我來擔任。第五章~第八章的翻譯工作由姜雪蓮老師來擔任。

在日語里,法院調解被稱為“訴訟上の和解”,所以該書日文版的原名為《和解技術論》。雖然漢語和日語都使用“和解”一詞,但內涵和側重點卻有所不同。在日語里,“和解”有時是指我們的“和解”,有時是指我們的“調解”。而在漢語里,我們分得很細。“和解”一詞反映的是當事人雙方之間“兩面構造”的狀態;而“調解”一詞則反映的是當事人雙方及調解者這三方之間的“三面構造”狀態。另外,調解側重于“調”,強調的是第三者的行為;和解側重于“和”,強調的是當事人雙方的行為,很多時候,也用于表述的結果。

該書在翻譯成中文時,如果原封不動地譯成《和解技術論》,想必會給讀者造成很多概念上的混淆和觀念上的混亂。由于該書所講的是在進行法院調解時,所應該運用的調解技術,強調的是作為第三方的“調解者”之技術。所以,我們依漢語的習慣,將該書的書名譯為《調解技術論》。并且,在本書中,當強調第三方調解者,強調調解行為、調解活動時,我們使用“調解”一詞;當強調當事人雙方,強調調解結果時,則使用“和解”一詞。雖然我們對用語進行了諸多考量,但難免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此外,對于日本的調解制度,需在此做一個簡單的說明。在日本,調解可以劃分為四類。及時類為法院調解。它是法官在訴訟過程中所進行的調解。日語中被稱為“訴訟上の和解”。第二類是法院特聘調解員之調解,它在日語里被稱為“調停”。這類調解依照所處理案件種類的不同可以分為民事調解和家事調解,在日語中分別被稱為“民事調停”和“家事調停”。民事調解和家事調解是案件還沒有進入到訴訟程序之前的調解。當事人遇到民事糾紛可以申請民事調解,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對于訴之于法院的案件,法官認為民事調解更為恰當時,也可以依職權交由法院特聘調解員來進行調解,這被稱為“交付調解(付調停)”。交付調解案件的件數是極少的。對于家事案件,法院采取“調解前置主義”原則。也就是說,當事人遇到家事糾紛要先申請家事調解,調解不成,才可通過家事審判來解決。實際進行民事調解和家事調解的,是法院的特聘調解員。而擔任調解主任的必須是法官或是調解官。另外,有資格擔任調解官的只能是律師。因為民事調解和家事調解是在法官或是作為調解官的律師的監督和指導下進行的,所以,在民事調解和家事調解中所達成的調解協議,與在訴訟程序中由法官主導所達成的調解協議一樣,都具有和判決同樣的法律效力。第三類調解是行政調解。它是由行政專門委員會或行政機關對于公害糾紛、勞動爭議、消費者權益糾紛、建筑工事及不動產權益糾紛等所進行的調解。行政調解在日語中也使用“調停”一詞。比如說“公害調停”、“労働調停”等等。第四類調解是民間調解。它是由各地的律師協會,司法代書協會,行政代書協會,醫療糾紛處理委員會等民間機構所進行的調解,在日語中被稱為“ミディエーション”。以上的分類,是依據調解機關和調解法律效力的不同所作的分類。雖然日語的稱謂不同,但解決糾紛的手法和技術是相通的,都相當于我國的調解。

在我國,隨著構建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大調解”的體系框架已經被確立起來。隨著理論與實務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有必要進一步細化并深入研究調解實踐中的許多具體問題。我真心地期待《調解技術論》的出版,能夠為我國的實務界提供更多國外的經驗,也希望該書對我國本土調解實踐技能的拓展起到某種助益之作用。

在本書出版之際,清華大學張衛平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張艷麗教授對本書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在此深表感謝。此外,中國法制出版社及其責任編輯為本書的出版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與幫助,在此也深表謝意。

編輯推薦

本書是日本部有關調解技術的專著,作者以多年擔任法官所積累的豐富經驗為基礎,并予以理論上的升華,揭示了日本調解實務過程中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運作方式及技巧。書中涵蓋了調解的運營方式、勸說當事人的技巧、調解方案的形成方式、當事人協議的達成方式、法院對調解程序的指導方式、疑難案件的處理方式等一系列調解過程中的實務問題,可算得上是一本真正的調解實務指南。對于我國學習國外司法實務經驗,拓展本土調解實踐技能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草野芳郎,日本仲裁ADR法學會理事長,日本矢吹法律事務所律師。曾任日本鹿兒島地方裁判所所長,日本廣島高等裁判所裁判官,學習院大學法學院兼法科大學院教授。主要著作有:?高齢者支援の新たな枠組みを求めて?(合著)?ロースクール交渉學?(合著)等。

譯者簡介

韓寧,日本桐蔭橫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日本中央大學法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民事訴訟法、ADR。主要著作有:?中國の調停制度―日本?米國との比較?(獨著),?権利実効化のための法政策と司法改革?(合著)等。

姜雪蓮,法學博士,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民商法、信托法研究。主要著作有:《信託における忠実の展開と機能》,主要譯著有:《信托法入門》([日]道垣內弘人 著)。

目錄

一、目錄摘要:

及時章 何謂調解技術論 001

第二章 作為糾紛解決手段之一的調解 009

一、與判決相比,調解所具有的特色 011

二、判決派與調解派 012

三、調解的地位 015

四、調解的長處 020

五、調解的短處 022

六、對調解的批評與不滿 028

七、所謂的技術論 031

八、基本型和應用型 033

第三章 調解運營方式 037

一、嘗試調解的時機 038

二、調解日期的指定方法 042

三、調解的方針 046

四、與當事人對話的方式 051

五、與書記員協作互動的重要性 058

第四章 勸說技術 061

一、勸說技術、交涉技術與調解技術的關聯 062

二、調解交涉的基本原理 066

三、勸說技術的基本型 068

四、勸說技術的應用型 097

第五章 調解方案的形成方法 107

一、基本型 108

二、應用型 110

第六章 促使當事人達成協議的方法 127

一、基本型 128

二、應用型 129

第七章 調解方案的類型 135

一、基本型 136

二、應用型 139

第八章 依規范統領調解程序的方法 177

一、對事實存在爭議的情形 180

二、對法律的適用存在爭議的情形 182

三、對判決結論的合理性存在爭議的情形 182

第九章 疑難案件的處理方式 185

第十章 調解運營的理念模式

交涉中心型與心證中心型) 199

第十一章 調解技術論與調解程序論 207

第十二章 對不擅長調解之人的建議 213

第十三章 結 語 217

推薦文獻 221

在線預覽

此次,《調解技術論》一書被翻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我感到非常欣慰。

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和思考模式。所以,人與人之間產生對立和沖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彼此理解,去體諒對方的立場和處境的話,雙方就有可能達成和解。雙方一旦和解,今后彼此之間的關系也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45年前我剛任法官的時候,在日本有這樣一句話,“不要成為調解法官”。“調解法官”,是指熱衷于調解的法官。當時大家都認為,“調解法官”是二流法官,這類法官一定是書寫判決書的能力不夠,才選擇調解的。所以,我在初任法官時,便以盡量下判決為宗旨。盡管我非常努力,下了很多判決,但其中有不少案件被上訴至上級法院,這讓我感覺有些失落。反而,在調解取得成功時,當事人雙方倒是會對我道聲感謝。每當聽到當事人的道謝,我會非常開心,感覺到又有了工作的動力。所以,從那時起我就堅信,只有當調解成為糾紛解決的基本手段時,審判的這個舞臺才會發生變化。

之后的很多年,我開始熱衷于調解。雖被稱為“調解法官”,卻以此為榮。不但在自己負責的案件中嘗試調解,還開始在整個法院推行調解。我一直覺得每個法官都擁有自己的獨特調解技術。這些調解技術里蘊含著法官們的智慧和努力。如果被埋沒了,實在可惜。我希望這些技術能夠成為法院的共同資產。因為這樣的緣由,我便開始了調解技術論的研究與推廣,也才有了《調解技術論》一書。

此次,《調解技術論》一書能夠由韓寧和姜雪蓮兩位老師翻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我感到非常榮幸。雖然中日兩國的司法制度有著很大的差異,但調解能促進社會和諧之作用,卻是毋庸置疑、不分國度的。我衷心地希望該書能夠給中國的法官、律師及從事糾紛解決實務工作的人員提供某種參考。如果該書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我將不勝榮幸。

及時章

何謂調解技術論

調解技術論 002

a

昭和六十一年( 1986年),我在《判例泰晤士》 雜志上發表了以 “調解技術論 ”為題的論文。 9年后,又通過信山出版社出版了《調解技術論(及時版)》一書。該書自出版以來,已過了 8年。這期間,一方面,民事訴訟法被修改,司法改革正在推進,很多新法的制定也被提上日程。另一方面,法官的意識、法院的氛圍都在發生著變化。而我自身也深受其影響,在觀念上不斷地更新、提升。在這樣的一種背景和前提下,我決定對《調解技術論(及時版)》一書

a譯者注:該雜志日文名稱為《判例タイムズ》。“タイムズ”其實來源于英文,是英文 “ times”的日文音譯;如果采用意譯,日文則為 “時報 ”。在翻成中文時,如采用意譯方式,該雜志應翻譯成《判例時報》。但在日本,有另一種雜志,名稱恰恰為《判例時報》。《判例タイムズ》,創刊于 1948年,每月發行兩期;《判例時報》創刊于 1953年,每月發行三期。這兩種雜志在日本都非常有名。為了避免兩種雜志的混淆,鑒于

“times”一詞,在中文中通常被音譯為 “泰晤士 ”。所以,譯者在本書中將《判例タイムズ》譯為《判例泰晤士》。

及時章

何謂調解技術論

進行的修改,將司法實務的近期情況加寫進去。

為什么倡導調解技術論?就其理由,我曾經在昭和六十一年( 1986年)發表于《判例泰晤士》上的 “調解技術論 ”這一論文中進行過說明。在論文中我是這樣寫的:

我先來談談為什么要倡導調解技術論。

昭和五十五年( 1980年),我被調到福岡縣地方法院下屬的行橋支部工作。當時,那里的案件比較多,所以簡單的案件就試著交給法院的調停委員通過調停 a來處理。結果,交付調停的幾個案子經過兩三個回合的調停之后,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最終,案子又被退回了法院。我很不甘心,就試著自己來進行一下調解。沒想到很輕易地就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調解協議。于是,我把調停委員叫過來,詢問其調停失敗的原因。沒想到他

a調停是日本調解制度的一種,可分為民事調停和家事調停。它是由法院特聘調解員(在日本被稱為調停委員或調停員)所主導的一種糾紛解決方式。在我國的大部分資料中,調停被翻成調解,民事調停和家事調停被翻成民事調解和家事調解。由于本書的作者在第八章中,對調停做了有別于調解的類型化區分,為了避免和法院調解的混淆,譯者在本書中采用調停一詞。關于日本調解制度整體的介紹,請參見譯者序。

調解技術論 004

這樣對我說,“我不知道該怎么調,按什么程序調,以及該如何勸說當事人達成協議。從來都沒有人教過我 ”。聽了他的解釋,我感到非常之驚訝。

其實,關于調解的技巧,也沒有人教過我。我只是在以往的實踐中不斷地摸索,漸漸地自己體悟出其中的要領,并掌握了而已。聽了調停委員所說的話,我感覺到是我做得不夠,因為我沒有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們。于是,我就向調停委員們提議,召開了一個以 “調停中的勸說技巧及解決案的提示 ”為題的經驗交流會。

從那時起,我開始有意識地將自己在調解中總結的一些好的方法和經驗加以歸類總結。在這個歸類總結的過程中,我漸漸地意識到,其他的法官也必定會知道一些很好的調解技巧。這些技巧如果僅僅作為個人的經驗,而不公開并普及的話,不僅僅對法院,對整個司法而言,都將是一種缺失。

如何將個人的調解經驗變為法院的共同資產呢?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當時想,如果首先在院里提起如何做好調解工作這樣的一個話題的話,說不定其他的法官會告訴給我他們的一些寶貴經驗。經驗和技能可以傳

及時章何謂調解技術論

授給別人,也可以從別人那里吸取。這是一個給予和吸取的過程。對我而言,想要吸取,及時步先要做的就是給予。于是,我主動地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別人。就這樣,我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經驗。

然而,現實社會中的案件頗具個性化,且千差萬別。如果僅僅是就事論事的話,很難就調解這個抽象的話題和別人展開深入的交流。于是,我便試圖將調解技術進行分類,并冠以 “某某型 ”之名。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與他人達成共識。并且,期望能夠在法院的內部創造一個共同討論的話題,使調解技術成為法院的共同資產。基于此種愿望,我將本文的題目定為 “調解技術論 ”。

以上就是我當年倡導調解技術論的因由。多年后的今天,回過頭來再讀這段文字,雖然感到當時的語言表述還略顯青澀。但如今的我,再來討論為什么要倡導調解技術論,卻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用今日之言語來呈現當時的那份激情了。這就是為什么我要在本書中,引用當時那篇文章的原因。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s***n(**的評論:

單位圖書館的書,不錯。

2017-01-16 08:51:1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完美非常完美非常完美

2017-04-27 07:15:27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