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大風思猛士:吳佩孚傳圖書
人氣:38

大風思猛士:吳佩孚傳

(民國老報人傳記力作,重回民國現場,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吳佩孚。)

內容簡介

《大風思猛士:吳佩孚傳》記述了軍閥吳佩孚光輝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個落魄的秀才,后來竟成了直系統帥,成為北洋軍閥操縱政局的首要人物。軍閥混戰時,他將段祺瑞趕下了臺,把趕出了山海關。他還作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國的《時代》雜志,被譽為"中國最強者"。曾經,他也被視為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不二人選。他有"三不主義"——不住租界、不積私財、不舉外債,對此一生不違;他堅持"不賣國"的主張,臨終前仍告誡后人"不準當漢奸";他還有"不納妾"的美名,一位德國小姐愛上了他,他卻在送來的情書上揮毫閱示——老妻尚在!

編輯推薦

《大風思猛士:吳佩孚傳》講述了民國時期具有爭議的軍閥大將,吳佩孚善于用兵,其軍事才能在中國武將中首屈一指,可惜他終還是敗了。敗在哪里了呢?時局?命數?還是自己?

大風思猛士:吳佩孚傳》記述了一代名將一生的高潮和低谷,但勝也罷,敗也罷,人們記住了他的"三不主義"——不住租界、不積私財、不舉外債,記住了他寧死不屈的愛國情懷。

大風思猛士:吳佩孚傳》的作者是民國時代的著名大記者,亦是近代軍閥史的見證者和整理研究者。他與各路軍閥和北伐軍的一些重要人物都有過密切交往,也對他們進行過周密細致的采訪,還參與過許多重要會議的報道,得到的都是手材料。

大風思猛士:吳佩孚傳》對于讀者來說是一個絕佳的選擇。本書講的是歷史,但內容情節豐富,而且作者的筆端常帶感情,可以讓讀者讀到一段真實而又不太一樣的民國歷史。

作者簡介

陶菊隱,湖南長沙人,民國時期著名大記者,近代軍閥史的見證者及整理研究者。從事新聞記者工作30年,與天津《大公報》的張季鸞并稱中國報界"雙杰"。曾先后在長沙《女權日報》、上海《時報》、湖南《民報》和《新報》等擔任編輯或總編。后受聘上海《新聞報》,其間擔任過駐湘特約通訊員、駐漢口記者、戰地記者等,直到1941年退出。此后,除了為京、滬大報撰稿外,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著有《菊隱叢談》《孤島見聞》《記者生活三十年》等作品。

目錄

自 序

吳佩孚(1871~1939)

及時章 從書生到軍官

逃出故鄉

從 戎

當了管帶

風流只此一次

第二章 秀才造反

首次入湘止于岳州

二次入湘止于衡州

國民自救運動

電 戰

撤防與驅張

直皖之役

及時知己

天津會議

三次入湘友乎敵乎

討"財神"檄

一段笑話

第三章 吳將軍:中國最強者

及時次直奉之役

迎 黎

洛陽花絮

賄選后

第二次直奉之役

浮海而南

第四章 將軍尤是夢里人

風蕭蕭兮漢水寒

赤壁之游

四次入湘敵乎友乎

查家墩司令部

心理的分析

一著之差

一律繳械

南北兩面作戰

第五章 歷史的命運之輪

兒女英雄

南口之役

血染汀泗橋

割肉將軍

吳孫之間

吳張之間

走南陽

另一知己

入 川

參謀長的來歷

北 上

在線預覽

逃出故鄉

提筆寫吳佩孚將軍的傳記,假使用如下之筆調:"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也。少孤,太夫人課之嚴,以是養成其剛毅不屈之個性。妻李氏事姑至孝,有`玉美人`之目。弟文孚初亦習儒,后碌碌以沒。將軍無子,以弟之子道時為嗣。"這未免太老調而乏味了。

要寫吳將軍歷史須從投筆從戎時說起。在這階段之前,將軍雖應登州府試,得中第二十七名秀才,實與市井常兒無異,無著力描寫之必要。將軍從戎的動機非由于所謂"少年懷抱大志",他是窮秀才,大煙抽上了癮,因大煙闖了一場大禍,因而逃出故鄉來,因而以吃糧當兵為其避禍安身之計。假使不抽大煙,也許他后來不會造成其"虎踞洛陽"的地位,也許郁郁居故鄉以死,與春花同落,秋草同腐。

登州著名"八大家"即孟子所謂"巨室",現代所稱為"土豪劣紳"之類,其中最有勢力的一家叫翁欽生,以經商起家,其分店遠及東三省一帶。朝內有人做官,他本人與地方官府亦通聲氣,府城里視為一個了不得的人物。那時煙館林立,其中有"雅座"與"普通座"之分。雅座是單房,炕上鋪著大紅毯,是留給特權階級客人享受的。那時不論富翁或窮漢都不喜在自己家里開燈,往往呼朋引類到煙館里抽得滿屋子烏煙瘴氣,認為不如此不算過癮,頗像近年來北平及廣州人坐茶館的風氣。吳秀才屬于窮漢一類,只能在"不雅之座"行走,不敢與八大家并肩而坐。

24小時,吳的煙癮發作,一足跨到煙館來,因"不雅之座"客滿,乃與店伙商量,想在雅座內借抽幾口,抽完后馬上就走。店伙泛著一雙白眼說:"雅座有是有一間,翁爺獨個兒躺著打磕銃,可是咱們不敢讓你拼進。"吳連聲說:"翁爺是熟人,我過過癮馬上就走,讓我自己和他商量。"

吳掛著一副笑臉走進了那間雅座。翁只微脧了一眼,懶懶說道:"老二干嗎?"吳委婉地說明來意,翁"呸"了一聲,把腳伸直用力一踢道:"滾!"

吳一言不發,低著頭走了出來,店伙們報以輕蔑眼光。

除"八大家"之外,登州府著名人物還有所謂"九虎",是指一群興風作浪的訟棍,大概都是些窮而無賴的不第秀才,官府視為敗類,"八大家"對之亦有三分畏懼,正合著"闊佬怕光棍"的一句老話。24小時,這個"不第秀才集團"來了個請求入盟的正式秀才,大家認得是吳老二,問他:"干嗎要加入?"吳重重地吁了一口氣,把煙館受辱的事述了一遍,請大家想主意代打不平。這些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漢子,豈有袖手之理?他們都拍著胸脯說道:"好吧,咱們等著機會,讓那個狗雜種知道厲害!"

事有湊巧,翁老太太做壽開堂會,滿城官員無不登門拜賀。吃完了壽筵,男女賓分坐兩壁聽戲,正聽得津津有味之際,"十虎"假"拜壽"為名闖入臨時劇場,演了一幕"大鬧天宮"的怪劇—向女賓做盡種種丑態,嚇得她們沒命亂竄。氣得翁圓睜怪眼大呼道:"來呀,快把這般痞棍綁到知府衙門去!" 逃出故鄉

提筆寫吳佩孚將軍的傳記,假使用如下之筆調:"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也。少孤,太夫人課之嚴,以是養成其剛毅不屈之個性。妻李氏事姑至孝,有`玉美人`之目。弟文孚初亦習儒,后碌碌以沒。將軍無子,以弟之子道時為嗣。"這未免太老調而乏味了。

要寫吳將軍歷史須從投筆從戎時說起。在這階段之前,將軍雖應登州府試,得中第二十七名秀才,實與市井常兒無異,無著力描寫之必要。將軍從戎的動機非由于所謂"少年懷抱大志",他是窮秀才,大煙抽上了癮,因大煙闖了一場大禍,因而逃出故鄉來,因而以吃糧當兵為其避禍安身之計。假使不抽大煙,也許他后來不會造成其"虎踞洛陽"的地位,也許郁郁居故鄉以死,與春花同落,秋草同腐。

登州著名"八大家"即孟子所謂"巨室",現代所稱為"土豪劣紳"之類,其中最有勢力的一家叫翁欽生,以經商起家,其分店遠及東三省一帶。朝內有人做官,他本人與地方官府亦通聲氣,府城里視為一個了不得的人物。那時煙館林立,其中有"雅座"與"普通座"之分。雅座是單房,炕上鋪著大紅毯,是留給特權階級客人享受的。那時不論富翁或窮漢都不喜在自己家里開燈,往往呼朋引類到煙館里抽得滿屋子烏煙瘴氣,認為不如此不算過癮,頗像近年來北平及廣州人坐茶館的風氣。吳秀才屬于窮漢一類,只能在"不雅之座"行走,不敢與八大家并肩而坐。

24小時,吳的煙癮發作,一足跨到煙館來,因"不雅之座"客滿,乃與店伙商量,想在雅座內借抽幾口,抽完后馬上就走。店伙泛著一雙白眼說:"雅座有是有一間,翁爺獨個兒躺著打磕銃,可是咱們不敢讓你拼進。"吳連聲說:"翁爺是熟人,我過過癮馬上就走,讓我自己和他商量。"

吳掛著一副笑臉走進了那間雅座。翁只微脧了一眼,懶懶說道:"老二干嗎?"吳委婉地說明來意,翁"呸"了一聲,把腳伸直用力一踢道:"滾!"

吳一言不發,低著頭走了出來,店伙們報以輕蔑眼光。

除"八大家"之外,登州府著名人物還有所謂"九虎",是指一群興風作浪的訟棍,大概都是些窮而無賴的不第秀才,官府視為敗類,"八大家"對之亦有三分畏懼,正合著"闊佬怕光棍"的一句老話。24小時,這個"不第秀才集團"來了個請求入盟的正式秀才,大家認得是吳老二,問他:"干嗎要加入?"吳重重地吁了一口氣,把煙館受辱的事述了一遍,請大家想主意代打不平。這些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漢子,豈有袖手之理?他們都拍著胸脯說道:"好吧,咱們等著機會,讓那個狗雜種知道厲害!"

事有湊巧,翁老太太做壽開堂會,滿城官員無不登門拜賀。吃完了壽筵,男女賓分坐兩壁聽戲,正聽得津津有味之際,"十虎"假"拜壽"為名闖入臨時劇場,演了一幕"大鬧天宮"的怪劇—向女賓做盡種種丑態,嚇得她們沒命亂竄。氣得翁圓睜怪眼大呼道:"來呀,快把這般痞棍綁到知府衙門去!"

秀才造反不過那么一回事,怎當得如狼似虎的豪奴,"十虎"俄然變成了十只老鼠,抱頭鼠竄而出。吳老二溜得快,卻做了漏網之魚,同伙中有幾個做了甕中之鱉。翁打聽得禍首是吳,囑托府尊指名拿辦。吳在故鄉不能安身,倉皇逃往北京,茫茫然又像喪家之犬。吳在旅途中想著:"劣紳誠然可恨,大煙尤為敗國亡身的媒介。"他從此恨劣紳,同時把大煙當做了終身之敵。

北京崇文門外巾帽胡同"隆慶棧"是蓬萊人所開的(該棧迄今仍在,已擴充為東西兩棧,且附設兩個京菜館,更名曰"隆慶軒")。那天來了個客人是茫茫無歸的吳秀才,店主人孫老頭知道他身邊沒有一個"大",念在"老鄉"份上,姑且讓他住店,卻不許白吃白喝。他拍著吳的肩頭說:"伙計,你這個秀才名頭有何用處?饑不足為食,寒不足為衣,得改行混口飯吃才對呀!"吳苦笑著說:"我什么都不會,光會寫春聯、算命。"孫說:"寫春聯不濟事,一年到頭只有幾天好寫,還是算命的好。"

從此吳在崇文門外搭起課棚來以六爻卦糊口。飯雖有得吃,可是吃得并不飽,生意好時回棧吃干飯,生意不好時店主人只許吃稀飯。而且整天在曠地中喝著呼呼獵獵的北風,說著渺渺茫茫的鬼話。吳生平不嗜皮黃,不懂得譚腔汪調,可是他那時偶然也哼上"賣馬"的一段。

24小時,一位口操蓬萊音漢子踱到課棚邊。吳拱拱手說:"老鄉,你問的啥事?"那人撲哧一笑說:"老弟,連你堂哥哥都不認識了嗎?"吳抬頭一看,果然是多年未見的堂兄亮孚,臉上不覺害臊。亮孚說:"昨天我從這兒路過,遠看像你,近看更像你,越看越像你,后來認定是你。今天咱們喝幾盅去。"

吳收起課棚,隨著亮孚走到一家杏花村小館喝了幾杯黃湯湯,腰花、肚尖之類,填塞了多年不知肉味的枯腸,覺得頭腦昏昏然,身子飄飄然,有一飯難忘之感。亮孚望著他的堂弟嘆氣說:"兄弟,聽我說,人要往高處爬,算命哪有出息?老弟年紀說小不小了。依我看,萬般皆下品,唯有從軍高。你能聽我的話,不是我說句奉承老弟的話,三年五載你不戴紅頂子,前呼后擁,馬蹄得得,就算我吳亮孚瞎了眼睛。"吳聽了心里一動,但沒說什么。漸漸地越談越對勁,黃湯湯越喝越多。臨別時亮孚從腰包里掏出幾錠銀子給吳說:"莫遲回別了店主東,燒了課棚,快快投軍去!"

從戎

北洋第三師是吳的"黃金屋",先得把該師根底敘述一下:話說庚子事變后,天津不許駐兵,清廷迫不得已,以"巡警營北段"維持天津秩序,系一種變相的軍隊。光緒三十年(1904年)袁世凱改編"巡警營"為北洋第六鎮,以馮國璋為統制(第六鎮即第六師,統制即師長)。是年四月,第四、第六兩鎮舉行秋操后,第六鎮改番號為第三鎮,馮國璋外調,以段祺瑞接任統制。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該鎮駐防娘子關時,第九標一個兵士打了洋教習一記耳光,全標鼓噪起來。洋教習吃了一場啞虧,控段治軍不嚴,袁下令撤換,以段芝貴升任。三十二年(1906年)芝貴因案免職,仍由段祺瑞回任。三十三年(1907年)該鎮調往關外駐防長春南嶺黑嘴子,其時段又辭職,繼之者為旗人鳳山,不久由曹錕升補。宣統二年(1910年)仍在東三省擔任剿匪。三年(1911年)調回關內,仍駐娘子關監視北方革命行動。民國元年(1912年),第三鎮改名第三師,曹錕仍任師長。

兵的種類很多:除步兵、騎兵、工兵、炮兵、輜重兵各部門之外,戰斗兵是清水底子,下焉者有傳令兵、勤務兵種種,勤務兵即軍中聽差之謂。吳以文弱書生受了堂兄的鼓勵,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往投武衛軍前軍統領聶公庭(字士成,駐天津)帳下,因體弱未入選,僅僅補了個供人驅使的戈什哈(滿語:武弁)。庚子年(1900年)武衛軍全軍潰散,吳流蕩到保定,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十三日回到天津投入巡警營仍供原職。

膠縣人郭緒棟字梁丞,學書不成,學劍亦失敗,遂往天津在巡警營當起"文案師爺"來。24小時,郭命戈什哈赍送公文一件,那個戈什哈偶然翻開來一看,口中咕噥著說:"這個典故用錯了。"

"你說什么?"郭夫子半生氣半帶疑地問道。

"我說師爺用典錯誤。"

"你說我錯,在哪兒?"

"就是這一句。"

郭自己檢查了一下,還不明白錯在哪里,再把《詞典》翻開一查,果然說得牛頭不對馬嘴。他暗暗慚愧,把那個戈什哈叫近前來一看,是個單怯怯的書生模樣。郭問:"你念過書?"

"念過。"

"考過秀才?"

"中過。"

郭又叫了聲"慚愧"。他不禁嘆息著說:"人說秀才遇著兵,我今天是在兵里頭遇著秀才了。你是秀才,我還是不第秀才,好意思叫你做我的用人嗎?"

乃命吳同桌吃飯,吳惶恐不敢。郭說:"那就是不夠朋友,太看不起小可了。"吳見他一片赤忱,只好抱著"恭敬不如從命"的見解,不料引起了一場小風波—同桌都是些尉官階級的軍佐,羞與吳為伍。往日他們聽得吹號吃飯時無不爭先恐后,可是現在呢?千呼萬呼,呼之不出。現代有"罷工罷市",他們鬧的是"罷食",現代"罷工罷市"是抵制資本家,他們是抵制卑卑在下的戈什哈同桌吃飯。

善于嘆氣的郭不禁重嘆一口氣說:"他們不屑與你為友,其實呢?他們哪里夠得上?話得說回來,枳棘非棲鳳之所,我得替你想想出路。"

當兵非出路,當戈什哈更非出路,當軍官學生才是獵取功名的捷徑。郭向他的上司段芝貴大大吹噓了一番,保送吳入開平武備學校,吳又遇了難題。過去投軍以體弱被黜,這次入學試驗又以面窄腰細,望之不似武夫,幾不得其門而入。中國人的臉蛋兒有幾種妙用:"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之流宜于博美人之青睞;方面大耳者宜于弋金紫而居權要;面黑身粗須髯如戟的彪形大漢則宜于建高牙而擁大纛。吳的翩翩風度是擲果偷香之一類,下操時德籍教授常以其姿勢不合,罰令躺在地下,用槍壓在他的身上以示警。

郭常常向人說:"子玉前程無量,咱們將來還得仰仗他。"他和吳磕頭拜把子,給他零用錢,每逢星期日請在二太太(如夫人戈氏)家里大吃大喝一頓。戈氏笑著向吳說:"說句話你別惱,你大哥說你將來能做大事,我看你和咱們娘兒們并無兩樣,走起路來扭扭捏捏,哪里像個坐八抬大轎的樣兒?"后來戈氏到洛陽又向她的手帕交說:"我想起從前的話,怪不好意思見他。"

媒體評論

陶菊隱擔當得起"目光如炬的史學家"的稱號。

——雷頤

他的作品,有濃烈的現場感,這種現場感,借先生生動的文筆,對每個讀它的人,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

——張鳴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gaojich**的評論:

焦菊隱可稱大價,寫北洋軍閥人木三分.

2015-07-19 21:12:43
來自無邪之**的評論:

書的質量一般 紙質不好 內容還沒看

2015-07-30 10:20: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人不錯,書一般

2015-08-19 22:12: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故事,好人,中國傳統式的英雄!

2015-08-28 11:01: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2016-02-07 11:06:15
來自書乃利**的評論:

民國名記者的作品,值得一讀。

2016-03-06 19:58:20
來自李國松l**的評論:

好!

2016-03-19 19:16:37
來自思想宣**的評論:

吳佩孚偉人啊

2016-03-25 11:50: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質一般

2016-03-28 11:25: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看

2016-04-05 08:47: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快遞還算可以,以后還會購些書

2016-04-30 14:02: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好!不錯!

2016-09-17 12:25:4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了解民國,最好就是民國時期的任務寫的人物傳記

2016-11-07 20:44:0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個字,很好!

2016-11-24 06:34:10
來自鄭***2(**的評論:

整體感覺不錯

2017-01-05 19:39:15
來自***(匿**的評論:

書質量很好啊,內容詳實。

2017-03-12 21:13:2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語言精練,無廢話。不以成敗論英雄,他的“三不主義”——不住租界、不積私財、不舉外債,記住了他寧死不屈的愛國情懷。

2017-03-15 21:37:25
來自***(匿**的評論:

紙質一般。。。

2017-04-09 21:18:09
來自***(匿**的評論:

整體感覺不錯

2017-04-25 22:10:40
來自潛***(**的評論:

書不錯 值得一讀

2017-05-13 21:31:19
來自h***i(**的評論:

又是一次在當當網的愉快購書。

2017-06-20 15:03:20
來自z***7(**的評論:

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很不錯

2017-07-07 15:16: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起初,他只是一個落魄的秀才,后來竟成了直系統帥,成為北洋軍閥操縱政局的首要人物。軍閥混戰時,他將段祺瑞趕下:臺,把趕出山海關。他還作為封面人物登上美國的《時代》雜志,被譽為“中國最強者”。曾經,他也被視為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不二人選。他有“三不主義”——不住租界、不積私財、不舉外債,對此一生不違;他堅持“不賣國”的主張,臨終前仍告誡后人“不準當漢奸”;他還有“不納妾”的美名,一位德國小姐愛上了他,他卻在送來的情書上揮毫閱示——老妻尚在!

2015-05-20 09:49: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比同一系列的書都矮一截,一次總共買了7本書,就這一本沒有薄膜包裝,很明顯是次品。對當當網失望之極,連續兩次出現這總問題。

2016-06-03 09:02: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套書,內容當然沒得說,陶先生的書,但是裝幀\\封面設計總覺得俗了點,

2015-11-30 10:31:3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期待內容,書有塑封,個人感覺出版社裝訂有些粗糙,如果能細致些會更好,當當網發貨及時物流快,值得信賴!

2016-11-11 23:16:53
來自c***3(**的評論:

民國那段歷史完全當得起波詭云譎四個字。吳佩孚三個字,本身就是那段歷史的標志

2017-11-07 22:27: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陶菊隱先生的作品,記述的歷史真實動人,而讀軍閥史,吳佩孚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一個人物。歷來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我們需要抱著客觀的態度來解讀這位軍閥大人物。“得意時清白乃心,不怕死,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失敗后倔強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園抱翁,真個解甲歸田。”

2015-05-19 17:45:3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已收到,包裝完好無損,快遞也很給力。還沒有讀完,但內容確實不錯,于是就來評論了,沒有虛構的成分,可能是記者的緣故,作者的文字給人一種很強烈的現場感,讓人感覺這個人物“活”了起來,而不單單是紙上的一個名字了。

2015-05-20 15:48:3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